河南姓氏的姓氏起源历史

作者&投稿:凤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为什么中国许多姓氏都起源于河南省?~

  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7149个,占11969的59.7%,下余4820个为汉族姓氏。笔者根据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对这4820个姓氏逐一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为: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4820的38%。但是,仅有姓氏数量,尚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每个姓氏拥有人口数大不相同。为了进一步弄清河南在中华姓氏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笔者又根据该书提供的姓氏拥有人口资料,对我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逐一进行了考证。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120大姓共占汉族人口的90.11%,也就是说13亿人中有11.7亿人姓这120个姓。在这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即李、张、陈、黄、周、林、何、宋、郑、谢、冯、于、袁、邓、许、傅、苏、蒋、叶、阎、潘、戴、夏、范、方、石、姚、廖、孔、康、江、史、邵、段、雷、汤、尹、武、赖、樊、兰、殷、陶、翟、安、倪、严、牛、温、芦、俞、葛,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即王、刘、赵、吴、徐、孙、胡、朱、高、郭、罗、梁、韩、唐、董、萧、程、沈、吕、卢、蔡、丁、魏、薛、杜、钟、姜、熊、陆、白、毛、邱、秦、顾、侯、孟、龙、黎、常、贺、龚、文、施、洪、季;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占120大姓的80.8%,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9% 。如果减去一些多源的姓氏中源于河南以外的成分,人口百分率会有所下降,但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总数是1834个,减去97个,还有1737个,加上这些姓氏,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率仍在80%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河南为何在中华姓氏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呢?概括地说,河南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自然也是华人姓氏的摇篮。如果进一步分析,把中华姓氏史与河南历史加以对照,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姓氏的萌芽、产生,还是普及、定型,无不与河南息息相关。

  一、河南是姓氏肇始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

  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而河南正是此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因1921年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正是母权社会繁荣阶段的代表。该文化陶瓷上的鸟、鱼、蛙及人首虫身等图象,可能就是最原始的“姓”的标志。姓的起源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有些姓氏是由图腾转化而

  成。传说太昊与其妹女娲所处的时代,即是中国图腾制的标本时代。那么,他们所居住的河南淮阳,也当是产生图腾和姓氏较多的地方。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从氏族、部落中的少数家族形成的“氏族贵族”中产生的,而此期中原地区(主要是今河南)氏族林立,正如《史记·封禅书》中所云“黄帝时万诸侯”。中原地区这成千上万的氏族、部落便是“氏”的渊薮。

  二、河南是华人祖先炎、黄二帝和太昊的活动中心

  笔者对当今120大姓从血缘关系上进行追根溯源

  后,发现它们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黄帝、炎帝、太昊与少昊。

  具体情况是:

  属于黄帝族的有86姓,占120姓的72%,即:王、张、刘、陈、杨、周、吴、孙、胡、朱、林、何、郭、罗、宋、郑、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傅、曾、彭、苏、蒋、蔡、贾、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范、石、姚、邹、熊、陆、孔、康、毛、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钱、汤、黎、常、 武、乔、赖、庞、樊、兰、殷、施、陶、翟、安、颜、倪、严、牛、温、芦、季、俞、鲁。属于炎帝族的有6姓,占120姓的5%,即:许、姜、崔 、雷、易、章。属于东夷族的有8姓,占120姓的7%,即:李、赵、黄、徐、马、谭、郝、江。兼属黄帝族与炎帝族的有11姓,占120姓的9%,即:高、谢、吕、卢、丁、方、邱、贺、龚、文、洪。兼属黄帝族与东夷族的有9姓,占120姓的7%,即:梁、沈、任、廖、金、白、秦、尹、葛。总的来说,120大姓多数属于黄帝族,少部分属于炎帝族和东夷族,而河南长期是这三族活动的中心,因此,这三族的姓氏也多数是在河南境内形成的。

  (一)黄帝族与姓氏

  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为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相传炎帝扰乱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属河北)击杀蚩尤。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并与炎帝共同被后世尊为“人文始祖”。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中原地区不同时代居于统治地位的部族,如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商、周的最高统治集团等,全都说成是黄帝的后裔。这些部族,接连居于统治地位,历时久,势力大,占据的地盘广,所以人丁极其兴旺。通过对120个大姓的研究发现,无论从血缘关系上说,还是从地缘关系上说,黄帝族有许多姓氏与河南密切相关。黄帝族主要有两大分支:一为颛顼族,二为帝喾族。此外,据有关文献记载,匈奴族和鲜卑族同黄帝也有血缘关系,所以,凡出自匈奴族或鲜卑族的姓氏,均列入黄帝族系。

  ⑴颛顼族与姓氏

  颛顼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史记》说他是“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号高阳氏。他居于帝丘(今河南

  濮阳东南),死后葬于顿丘(在今河南浚县北)。颛顼后裔比较有头绪的,主要有三支:一为舜族,二为禹族,三为陆终族。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史记》说他是颛顼的7世孙,其后代产生出陈、袁、田等姓氏。禹是颛顼的6代孙,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担任部落联盟领袖。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朝,后产生出一些姓氏。陆终是颛顼族系中一位重要人物,其父吴回即祝融,是颛顼的曾孙。陆终有6个儿子,其后曾孕育出一些姓氏。

  ⑵帝喾族与姓氏

  帝喾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高辛氏,《史记》说他是“黄帝之曾孙”,“于颛顼为族子”。他活动的地区主要是豫西和豫北。帝喾后裔中繁衍旺盛的,主要有尧族、商族、周族。尧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是帝喾之子,其后产生出一些姓氏。商族始祖名契,是帝喾之子,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赐姓子氏。子姓商族产生的姓氏,一部分直接源于商朝王族,而大多数则出自由殷纣王帝辛的哥哥微子启所建的子姓宋国。周部族始祖名弃,也是帝喾之子,姓姬氏,其后衍生的姓氏多达数百个,不仅为黄帝族之最,而且在整个中华姓氏中也是首屈一指的,被列入当今120大姓的就有47个,其中有一大半出自河南。

  (二)炎帝族与姓氏

  炎帝是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因生于姜水(在今陕西岐山东,是渭河的一条支流),故姓姜;因以火德王,又以火名官,故称炎帝;相传他教民耕种,又曾尝百草为医药以治病,故又号神农氏。他原居姜水流域,后发展到中原地区,《竹书纪年》说他曾居陈,“陈”即今河南淮阳。他的子孙大部分在河南境内定居,使姜姓失而复得,又衍生出其他一些姓氏。在河南境内的炎帝后裔,主要有方氏、雷氏、吕氏、许氏、文氏、申氏。炎帝后裔还有在山东北部的齐氏,但其始祖吕尚是南阳吕国的子孙。

  (三)东夷族与姓氏

  “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东夷族分为太昊族与少昊族。

  ⑴太昊族与姓氏:太昊,是传说中古代东夷族首领,也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太昊族以龙为图腾,曾以龙为官名,其后裔姓氏有任、郝及白姓的一支等。

  ⑵少昊族与姓氏:少昊,号金天氏,也是古代东夷族首领,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少昊与太昊是继承关系,少昊部落是从太昊部落分出来的,活动中心在今山东曲阜一带,但其后代却分布在全国许多地方。少昊后裔有两个重要人物,即皋陶和伯益。皋陶是少昊的曾孙,也是东夷族的首领。当今第一大姓李及廖姓的一支,都是他的后裔。伯益是皋陶之子,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他是古代嬴姓各族的共同祖先,后裔相当繁盛,在当今120大姓中,赵、黄、徐、马、谭、江等姓都是他的后代。

  三、河南是姓氏发展时期夏、商两代的国都所在地

  夏、商时期,从奴隶制兴起到全盛,也是中华姓氏得以发展的时期,而这两个朝代活动的中心地带均在今河南境。夏朝从开始到桀灭亡,共传14世、17王,历时400多年,其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的黄河、洛河流域。夏禹建都之阳城,即今登封告城镇;后迁阳翟,即今禹州。禹之子启的都城也在禹州,此后,太康居斟寻(今巩义西南),相都帝丘(今濮阳),少康都阳翟,杼居原(今济源西北),后迁老丘(今开封东),胤甲居西河(今安阳东南),孔甲及其子皋均居今偃师,桀都斟寻。除了《史记》所列“用国为姓”者外,夏朝在河南境内还有不少诸侯国,于夏朝末年被商汤所灭,都演变为姓氏。

  商朝自汤至盘庚,曾5次迁都:仲丁由亳迁嚣(即隞,今河南郑州),河亶甲由嚣迁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即耿,在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迁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此后未再徙都,这说明商朝的统治中心基本上都在河南。商代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奴隶社会,国家机器日益扩大和加强,特别是盘庚迁殷后,达到了奴隶制的兴盛时期,国家机器也空前强大。商代的大奴隶贵族约20多支,有王、诸侯、“多生(姓)”、“多子”等,总称为“百姓”。这说明那时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姓氏,而广大群众,尤其是奴隶,是没有姓氏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姓氏来源增多,姓氏也得到了发展。商朝的国家形式,是以王族为主体,联结着许多旁系、支系的贵族大家族所构成的统治网,到商朝后期,形成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商王有直接统治区,还分封一批诸侯于商的周围;在诸侯的封地之间,以及诸侯封地的外围,还存在着许多方国部落。这些诸侯国、方国,后来有许多都演变为姓氏。再就是商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复杂的官僚机构,设置了许多官员,因而有以官为氏者,如理氏便出自“大理”(掌刑法的官)一官。此外,还有以祖字为氏和以技艺为氏的。

  四、河南在姓氏普及时期的周朝占有重要位置

  周朝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产生姓氏最多的朝代。西周是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立国初期实行的贵族内部层层分封的大封建,为后来的姓氏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开始出现,大多数诸侯国被强国所吞并,演变成姓氏,因而使中华姓氏空前大发展。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已无什么区别,逐渐合而为一,同时无论贵与贱,人们都有了姓氏,不再是“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因而姓氏基本上普及,并相对定型,此后没有更大的发展。

  西周虽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但在建国初期便营建了洛邑,至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阳便成了东周的统治中心。据初步考证,从周初到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布于今河南境内的,有周朝同姓(姬姓)国20多个,异姓国40多个,合计60多个,约占诸侯国总数140多个的二分之一弱。这些大小诸侯国基本上都演变成为姓氏,同时,诸侯的子孙以采邑名、官职名等为氏,又形成一大批姓氏。由此可见,河南是在姓与氏发生重大变革,姓氏空前大发展、基本普及和相对定型时期起到关键作用的地区。

  五、河南有得天独厚的产生姓氏的优越条件

  古代的“得姓受氏”,与地理位置、人口多少及政治、经济状况等条件有密切关系,而河南在这些方面则独具优势。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位居中原腹地,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适宜于农、林、牧、副业发展,古代的手工业发达,又是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因此,人口密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长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夏朝建立至民国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因而使河南成为古都最多的地区。中国有七大古都,河南就占3个,即洛阳、开封、安阳。河南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建都频繁,正是河南成为中华姓氏主要发源地的先决条件,因为:

  一历史悠久,产生的姓氏必多。中华姓氏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而有人称河南“是整个中国历史的缩影,是一座浩瀚的中国古文化博物馆”。从这种意义上说,河南的历史包含着中华姓氏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正是由于河南历史与中华姓氏史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所以才孕育出了众多的姓氏。

  二人口密集,得姓受氏者必众。具体地说,人口密集,职业部类必繁,居住地必广,因而以各种技艺为姓氏的、以居住地为姓氏的以及以其他方式得姓者必多。

  三建都频繁,得姓的机会必广。首先,建都多标志着历史上出现的国家多,因而以国为氏者就多。其次,国都是国王居住之地、文武百官云集之所,是一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因而应时因势兴起的新姓氏就特别多,诸如国王赐姓,一些生有爵、死有谥的王公大臣的后代以官为氏、以爵为氏、以谥为氏、以字为氏,等等。在源于河南的姓氏中,与都城有关者相当多,真可谓不胜枚举。

  六、河南是北魏鲜卑族政权入主中原改姓的基地

  黄河两岸的中原,原本是汉族长期生息的中心地区,由于西晋末年大战乱的推动,从“八王之乱”开始,汉族从中心地区出发,向边远地区流亡,而居住在长城以外的少数民族则大量内迁,至北朝时期达到高潮,历时长达三个世纪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各族人民相互影响,总的发展趋势是与汉族融化成一体,从而形成了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融合。其中,大规模地迁入今河南境内,施行与汉族同化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北魏。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所建的政权,统一北方后,为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孝文帝拓跋宏于493年率领贵族、文武百官及鲜卑兵自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接着,进行汉化改革,实行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以汉服代替鲜卑族服装,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令鲜卑人改姓并自称河南洛阳人等等。改姓数量,一说有300多,仅见于《魏书·官氏志》单独列出的,即有114个,其中被列入当今120大姓的就有25个。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构成了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使河南成为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源于河南诸姓的先民们,植根于中原沃土,为故乡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又不断向外播迁,广及全国,进而又远徙海外,至今几乎遍布全世界。

  律姓家族源于耶律一族,是耶律阿保机的后代,其后代现居于山东省。现居住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律氏家族是其中最大的一支。
  是不是阿保机的后代?河北省律姓为数不少,据我所知,仅石家庄市就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三支;2004年9月我又发现,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黄骅市和山东济南都有律姓,而且据说南皮有一个村都姓律。
  不过,我们这一支确实是从山东省乐陵县枣林村迁至河北省深县孙家村的,这些在我们这一支的家谱中均有记载,且表明是在明朝来深,我们这一支的祖坟就在孙家村。后来分迁到别处好多支。
  我分析:据现在知道的律姓分布来看,在明朝律姓应该是在冀鲁交界的南皮、黄骅及乐陵一带聚集,后因种种原因分散开来。
  在这里,我邀请律氏同道一起来研究我们的祖先及其后人吧!
  契丹历史:契丹原是鲜卑的一部分,先祖是炎帝的后裔,号鲜卑氏,后被慕荣燕所破,被一拆为三,就是宇文氏、库莫奚和契丹。契丹以我国北方辽河流域为中心,辉煌了200余年。从公元907年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建国,到公元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共存209年。之后阿保机第八世孙耶律大石于公元1124年建立西辽,存国90多年,公元1218年西辽为元所灭。伴随辽国的灭亡,契丹民族也随之融入了其它民族之中。
  我们这一支律姓是元朝大臣耶律楚材的后裔,耶律楚材作为元朝大政治家,对于蒙古立足中原,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元末明初,大都(北京)沦陷,耶律家族7人7骑逃出大都,来到天津府天津县二甲葵花社落脚,并由耶律姓改成律姓,在汉人中隐居起来,开始繁衍生息。乾隆年间大移民开发东北,这支族人中的律晋德在乾隆回盛京祭祖期间离开天津,来到新民辽河岸边的罗家窝棚落户。并重新建立了家谱,辈份共20个字:久,恩勇极世文明龄凤启,国泰永吉祥,振业成功昌。因此律姓家族中流传着“我们是随龙(乾隆)过来的传说”。只可惜这些资料在文革期间都被毁掉了。太爷爷曾到天津祖籍查找过家族资料,但没有找到。祖辈们曾在辽河流域养大船,从辽河到营口走船运,当时还有船帮会,就是现在的联合集团。只有本族人才更清楚地了解本族的历史,作为耶律家族的子孙难道没有资格恢复自己的祖姓吗?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两份家谱述说着这个耶律姓人家的家史 20世纪80年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原人大副主任戴位彧在作一项调查...
  这就是为什么百家姓及其它的12个杂姓中根本没有“律”这个姓氏,姓氏来源中为什么也没有这一姓氏的历史资料记载的原因。

⑴颛顼族与姓氏
颛顼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史记》说他是“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号高阳氏。他居于帝丘(今河南  濮阳东南),死后葬于顿丘(在今河南浚县北)。颛顼后裔比较有头绪的,主要有三支:一为舜族,二为禹族,三为陆终族。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史记》说他是颛顼的7世孙,其后代产生出陈、袁、田等姓氏。禹是颛顼的6代孙,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担任部落联盟领袖。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朝,后产生出一些姓氏。陆终是颛顼族系中一位重要人物,其父吴回即祝融,是颛顼的曾孙。陆终有6个儿子,其后曾孕育出一些姓氏。
⑵帝喾族与姓氏
帝喾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高辛氏,《史记》说他是“黄帝之曾孙”,“于颛顼为族子”。他活动的地区主要是豫西和豫北。帝喾后裔中繁衍旺盛的,主要有尧族、商族、周族。尧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是帝喾之子,其后产生出一些姓氏。商族始祖名契,是帝喾之子,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赐姓子氏。子姓商族产生的姓氏,一部分直接源于商朝王族,而大多数则出自由殷纣王帝辛的哥哥微子启所建的子姓宋国。周部族始祖名弃,也是帝喾之子,姓姬氏,其后衍生的姓氏多达数百个,不仅为黄帝族之最,而且在整个中华姓氏中也是首屈一指的,被列入当今120大姓的就有47个,其中有一大半出自河南。
(二)炎帝族与姓氏
炎帝是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因生于姜水(在今陕西岐山东,是渭河的一条支流),故姓姜;因以火德王,又以火名官,故称炎帝;相传他教民耕种,又曾尝百草为医药以治病,故又号神农氏。他原居姜水流域,后发展到中原地区,《竹书纪年》说他曾居陈,“陈”即今河南淮阳。他的子孙大部分在河南境内定居,使姜姓失而复得,又衍生出其他一些姓氏。在河南境内的炎帝后裔,主要有方氏、雷氏、吕氏、许氏、文氏、申氏。炎帝后裔还有在山东北部的齐氏,但其始祖吕尚是南阳吕国的子孙。
(三)东夷族与姓氏
“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东夷族分为太昊族与少昊族。
⑴太昊族与姓氏:太昊,是传说中古代东夷族首领,也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太昊族以龙为图腾,曾以龙为官名,其后裔姓氏有任、郝及白姓的一支等。
⑵少昊族与姓氏:少昊,号金天氏,也是古代东夷族首领,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少昊与太昊是继承关系,少昊部落是从太昊部落分出来的,活动中心在今山东曲阜一带,但其后代却分布在全国许多地方。少昊后裔有两个重要人物,即皋陶和伯益。皋陶是少昊的曾孙,也是东夷族的首领。当今第一大姓李及廖姓的一支,都是他的后裔。伯益是皋陶之子,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他是古代嬴姓各族的共同祖先,后裔相当繁盛,在当今120大姓中,赵、黄、徐、马、谭、江等姓都是他的后代。
三、河南是姓氏发展时期夏、商两代的国都所在地
夏、商时期,从奴隶制兴起到全盛,也是中华姓氏得以发展的时期,而这两个朝代活动的中心地带均在今河南境。夏朝从开始到桀灭亡,共传14世、17王,历时400多年,其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的黄河、洛河流域。夏禹建都之阳城,即今登封告城镇;后迁阳翟,即今禹州。禹之子启的都城也在禹州,此后,太康居斟寻(今巩义西南),相都帝丘(今濮阳),少康都阳翟,杼居原(今济源西北),后迁老丘(今开封东),胤甲居西河(今安阳东南),孔甲及其子皋均居今偃师,桀都斟寻。除了《史记》所列“用国为姓”者外,夏朝在河南境内还有不少诸侯国,于夏朝末年被商汤所灭,都演变为姓氏。
商朝自汤至盘庚,曾5次迁都:仲丁由亳迁嚣(即隞,今河南郑州),河亶甲由嚣迁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即耿,在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迁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此后未再徙都,这说明商朝的统治中心基本上都在河南。商代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奴隶社会,国家机器日益扩大和加强,特别是盘庚迁殷后,达到了奴隶制的兴盛时期,国家机器也空前强大。商代的大奴隶贵族约20多支,有王、诸侯、“多生(姓)”、“多子”等,总称为“百姓”。这说明那时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姓氏,而广大群众,尤其是奴隶,是没有姓氏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姓氏来源增多,姓氏也得到了发展。商朝的国家形式,是以王族为主体,联结着许多旁系、支系的贵族大家族所构成的统治网,到商朝后期,形成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商王有直接统治区,还分封一批诸侯于商的周围;在诸侯的封地之间,以及诸侯封地的外围,还存在着许多方国部落。这些诸侯国、方国,后来有许多都演变为姓氏。再就是商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复杂的官僚机构,设置了许多官员,因而有以官为氏者,如理氏便出自“大理”(掌刑法的官)一官。此外,还有以祖字为氏和以技艺为氏的。
四、河南在姓氏普及时期的周朝占有重要位置
周朝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产生姓氏最多的朝代。西周是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立国初期实行的贵族内部层层分封的大封建,为后来的姓氏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开始出现,大多数诸侯国被强国所吞并,演变成姓氏,因而使中华姓氏空前大发展。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已无什么区别,逐渐合而为一,同时无论贵与贱,人们都有了姓氏,不再是“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因而姓氏基本上普及,并相对定型,此后没有更大的发展。
西周虽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但在建国初期便营建了洛邑,至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阳便成了东周的统治中心。据初步考证,从周初到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布于今河南境内的,有周朝同姓(姬姓)国20多个,异姓国40多个,合计60多个,约占诸侯国总数140多个的二分之一弱。这些大小诸侯国基本上都演变成为姓氏,同时,诸侯的子孙以采邑名、官职名等为氏,又形成一大批姓氏。由此可见,河南是在姓与氏发生重大变革,姓氏空前大发展、基本普及和相对定型时期起到关键作用的地区。
五、河南有得天独厚的产生姓氏的优越条件
古代的“得姓受氏”,与地理位置、人口多少及政治、经济状况等条件有密切关系,而河南在这些方面则独具优势。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位居中原腹地,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适宜于农、林、牧、副业发展,古代的手工业发达,又是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因此,人口密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长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夏朝建立至民国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因而使河南成为古都最多的地区。中国有七大古都,河南就占3个,即洛阳、开封、安阳。河南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建都频繁,正是河南成为中华姓氏主要发源地的先决条件,因为:
一历史悠久,产生的姓氏必多。中华姓氏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而有人称河南“是整个中国历史的缩影,是一座浩瀚的中国古文化博物馆”。从这种意义上说,河南的历史包含着中华姓氏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正是由于河南历史与中华姓氏史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所以才孕育出了众多的姓氏。
二人口密集,得姓受氏者必众。具体地说,人口密集,职业部类必繁,居住地必广,因而以各种技艺为姓氏的、以居住地为姓氏的以及以其他方式得姓者必多。
三建都频繁,得姓的机会必广。首先,建都多标志着历史上出现的国家多,因而以国为氏者就多。其次,国都是国王居住之地、文武百官云集之所,是一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因而应时因势兴起的新姓氏就特别多,诸如国王赐姓,一些生有爵、死有谥的王公大臣的后代以官为氏、以爵为氏、以谥为氏、以字为氏,等等。在源于河南的姓氏中,与都城有关者相当多,真可谓不胜枚举。
六、河南是北魏鲜卑族政权入主中原改姓的基地
黄河两岸的中原,原本是汉族长期生息的中心地区,由于西晋末年大战乱的推动,从“八王之乱”开始,汉族从中心地区出发,向边远地区流亡,而居住在长城以外的少数民族则大量内迁,至北朝时期达到高潮,历时长达三个世纪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各族人民相互影响,总的发展趋势是与汉族融化成一体,从而形成了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融合。其中,大规模地迁入今河南境内,施行与汉族同化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北魏。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所建的政权,统一北方后,为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孝文帝拓跋宏于493年率领贵族、文武百官及鲜卑兵自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接着,进行汉化改革,实行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以汉服代替鲜卑族服装,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令鲜卑人改姓并自称河南洛阳人等等。改姓数量,一说有300多,仅见于《魏书·官氏志》单独列出的,即有114个,其中被列入当今120大姓的就有25个。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构成了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使河南成为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源于河南诸姓的先民们,植根于中原沃土,为故乡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又不断向外播迁,广及全国,进而又远徙海外,至今几乎遍布全世界。




百家姓《南门(nánmén)》姓起源
469 南门(nánmén)469 南门(nán mén)【寻根溯源】南门复姓来源不详。或以为是先秦时居都城南门者以及看守南门之官,其后裔均以南门为氏。【变迁分布】早期南门氏在中原及周边地区分散居住,但数量极少。汉代以后,以河内郡(今河南沁阳)为郡望。之后此姓氏一直极为罕见。【名人荟萃】历代南门复姓...

南史姓姓氏渊源
南史姓氏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的姜姓,出自一位著名的记史大夫南史。他以公正无私和坚守原则著称,被尊为良史。在那个时代,史官们如太史、南史、北史等,各有其特定职责,太史记录王室历史,南史关注军国大事,北史记载民间事务,共同守护着历史的真实。在公元前548年,齐庄公姜光因私通宰相崔杼的妻子而被...

南前村姓氏来源及历史
南前村是一个多元姓氏的聚居地,主要的家族包括刘、黄、陈、江和郑等。刘氏源自福州金山,迁移至此地发展;黄氏则来自闽清县的黄里厝;江氏同样从福州迁徙至此;而郑氏则是上街镇的后裔。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商业活动和农业,他们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3500元,显示出相对稳定的生活水平。1997年,南前...

你知道你的祖先是谁吗?看看中国十大姓氏起源!
”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其后以张为姓氏。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第四:刘姓 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刘士会 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

我国的姓氏最早起源于何时
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7149个,占11969的59.7%,下余4820个为汉族姓氏。笔者根据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对这4820个姓氏逐一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为: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4820的38%。但是,仅有姓氏数量,尚不足以说明问题,...

我姓南,为什么百家姓上没有呢,姓南的人很少吗?
我也姓南,是很少见,以后会越来越壮大

姓氏起源和来历
姓氏起源和来历。中国目前存在的1000多个姓氏起源,姓氏的来源,每个姓氏的起源历史,民族分布,人口数量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姓氏起源和来历,感兴趣的话就快来一起看看吧 姓氏起源和来历1 一、姓氏的由来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有姓了。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姓表血统,氏表职官、表居地、表职业”,如今...

厉这个姓氏的起源
辑成新谱,厉国华被尊为丹阳厉姓始迁之祖。国华的曾孙有永泰、永隆、永安、永志4个,从此开始,丹阳厉氏辟为4个分支。至清道光十七年(1827年),共历16世(余略)。三、历史名人 厉氏在我国历史上一直表现出色。除了汉代被封为义阳侯的厉温,像唐代诗人厉玄(贞观年间官拜道州刺史),治绩卓著...

百家姓"向姓"的由来
姓氏起源 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神农氏有裔孙名向,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以向为姓,遂成向姓。 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以国为姓。周代有向国,故址在今山东莒县南部。后来国灭,向国国君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向姓的一支。 出自子姓,为汤王的后代。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有子名肸(音b),字向夫,...

蓝姓的来源
繁衍播迁 蓝姓起源于今陕西蓝田,历秦汉而降,蓝姓主要繁衍于中山郡、东莞郡与汝南郡,中山在今河北定州一带,东莞在今山东莒县一带,汝南在今河南平舆一带,三地为蓝姓郡望,即为蓝姓之最早发祥地,表明蓝姓在上述三地曾得到巨大发展,后世繁衍于各地之蓝姓多由此三处分衍而出。汉魏之后,蓝姓以上述三地为中心,...

鱼台县15385561119: 中国百家姓有多少个源于河南? -
汤诞安乐: 中华姓氏起源 对我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逐一进行了考证.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120大姓共占汉族人口的90.11%,也就是说0782亿人中有11.7亿人姓这120个姓.在这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

鱼台县15385561119: 请问,为什么中国许多姓氏都起源于河南省?
汤诞安乐: 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7149个,占11969的59.7%,下余4820个为汉...

鱼台县15385561119: 河南姓赵的祖先是? -
汤诞安乐: 祖先:赵父. 赵姓:《百家姓》排名第一,宋朝国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周穆王时造父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赵城,子孙因氏焉. 赵父是天下赵姓之始祖,已有3000年的历史;另一支赵姓出自外族的改姓.当代赵姓的人口约2700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黑龙江、重庆、江苏、云南、四川、陕西、山西、安徽、辽宁八省,又集中了大约12%的赵姓人群.赵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阳、金城、颍川、敦煌、酒泉、扶风、新安、平原等11个.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鹤、孝思、萃涣、敬彝、创基等.

鱼台县15385561119: 有多少姓氏的起源地在河南09
汤诞安乐: 姓氏研究专家谢俊祥对已知的、中国人从古代今使用的8155个姓氏考证,起源于河南的单字姓1014个,双字姓484个,三字姓2,共计1500个,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八.按人口排出的100个大姓有73姓起源于河南或其部分源头在河南.

鱼台县15385561119: 有哪位朋友知道河南'周'姓的起源啊?
汤诞安乐: 周姓来源较多,分布极广,为中国十大姓氏之一.①周姓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族和狄族不断侵袭使得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宜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陕西渭河...

鱼台县15385561119: 郑姓氏的由来 -
汤诞安乐: 百家姓里介绍说:郑姓出自“姬”姓.根据史料记载,周宣王姬静将弟弟姬友封在郑,建立了西周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的谥号为桓公,史称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后被韩国灭了.亡国后的郑国子孙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并且以原国名为姓氏,这就是郑氏的来历.

鱼台县15385561119: 河南都有哪些历史文化 -
汤诞安乐: 他们回答的都是什么啊!河南有什么?我用外省人的眼光回答:中岳嵩山,少林寺,北宋都城开封,包青天,豫剧,龙门石窟,更重要的是中原指得就是河南!记住这些足矣!

鱼台县15385561119: 百家姓中的“汝”源于何时? -
汤诞安乐: 百家姓中的“汝”源于东周初年时.汝姓历史来源以地名为氏.据《姓源》所载,周平王之少子封于汝川,其后有汝氏.又古有汝水(在今河南省南部)居者以水为氏.

鱼台县15385561119: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吗百家姓大部分姓氏都是起源河南省是吗?
汤诞安乐: 中华文化是个多元文化,河南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子文化 如果按你说的百家姓的大部分姓氏都是起源于河南,那么按照生物进化论来说,当今中国绝大部分人都是“傻子”了,因为有超过6亿的人都是起源于河南的,那么...唉不说了.

鱼台县15385561119: 中华姓氏起源之谜?姓氏
汤诞安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是家族血脉的传承.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姓氏,源于上古,传续至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