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喜爱兰花的诗人大多都在哪个朝代?

作者&投稿:山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哪个名人喜爱兰花(最好是诗人)~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以其独特的花姿叶艺而饮誉古今中外。人们喜爱素淡、雅致、清幽、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兰花正是这种风格和情操的完美结合。我国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涛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的兰花赞美诗,使兰花成为“吉祥友善”的象征。古往今来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苏轼、李清照、郑板桥、鲁迅、朱德、陈毅、张学良等众多的文人墨客咏兰、画兰、写兰、诗兰,兰花已成为人们用来修身养性、寄情寓志、标明心迹、铸塑人格的象征,升华为意蕴深远的兰文化。《孔子家语》中“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夫兰当为王者香草。”赞誉了兰花高贵品质。张学良将军曾有“花中真君子,风姿奇高雅”的赞美诗句。朱德元帅早就有殷切寄语“如果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时的文明就更可观了。”兰花风姿素雅,叶片刚劲,花朵似蝶舞、赛飞燕,花形活泼潇洒,幽香四溢,素有"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美称,成了历代文人墨客题吟描绘对象。他们爱兰养兰,或吟之以诗,或绘之以画,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名人总为兰花狂,历来被文人墨客所称颂。孔子是最早喜爱兰花的名人,《乐府诗集》载:“孔于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日:'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作《漪兰妇》一曲”。《孔于家语》赞美了兰的品格:“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并进一步移用到处世之道上来,孔子说:“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惧化”。
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兰花,他弃官归里,采菊养兰,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个喜爱兰花的皇帝,他常在上幸宛中观赏兰花,并写有《芳兰》诗:“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汗漫录》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开创了瓷盆养兰先例。
唐代诗人杜牧喜爱兰花,相传他花不少银两养植兰花,建有相当规模的兰圃,在当时写了不少咏兰佳作,苏辙《次韵答人幽兰》诗云:“兰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新”,咏兰诗中寄托自己的理想。而苏轼的咏兰诗则构思新颖:“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篷艾深不见”,把春兰比喻成一位清高的美人,在山谷不断散发清香,流露诗人追求高洁的心态。
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擅于盆栽兰花,发明沙石养兰法,他说:“兰蕙丛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对兰蕙作了分类:“一干一花,香有余者;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称的"蕙"也为当代植物界所采用。
宋代哲学家、诗人朱熹酷爱兰花,他写过不少咏兰诗,其《秋兰》诗去:“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又在《兰》诗中咏道:“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他长期养兰对兰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辞辨证》中说:“大抵古之所谓香草,必其花叶皆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而为佩。若今之所谓兰蕙,则其花香,而叶乃无气;其气虽美,而质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并作诗日:“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为不谙植物的文人,能得出这样结论,的确难能可贵。
宋末元初诗圣人郑思肖,也是一位画兰名家,他自号所南翁,画兰以无根无土抗议元朝入侵,南宋灭亡时他年仅38岁,不仕于元朝,隐居苏州。他的一幅传世画《春兰图》(1306年,目前藏于日本大阪巾立美术馆)上有一首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这一切使他深受后人敬仰。元代则大画家之一的倪瓒,写有《题郑所南》极有影响,有诗为证:“密蕙媚幽圃”。
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苏”也是兰花爱好者,兄弟诗:“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借咏兰赞颂郑思肖坚贞不屈精神。近代大画家吴昌硕在一幅兰花画中也题有一首赞扬郑思肖的诗:“怪石与丛棘,留之伴香祖。可叹所南翁,画兰不画土”。
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是历史上有名的兰痴,“自谓平生惟兰与竹为吾友也”。他在《种兰》一文说:“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水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日:‘兰草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郑板桥:”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他的题兰花诗有七八首,兰画也应有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桥兰集》。他画兰潇洒清劲,名噪一时。他的咏兰诗也脍炙人口,如”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早须脱,好来高枕卧其间“。郑板桥晚年辞官回乡,还养了几盆兰花。有天夜里上床未入眠,却来了一个小偷人,他想了一计退小偷,便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见,知道暗示自己,赶紧出门想越墙溜走,这时屋里的郑板桥又说:“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于是小心避开逃走。
现代爱兰首推朱德元帅,1929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朱德军长率领部队进驻福建漳平市永福时,虽然军务繁忙,仍然观赏当地名花建兰,并十分欣赏。1961年3月,朱德到广州越秀公园游览时,观赏了盛开的兰花,赋《兰花》诗一首:“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他不但自己爱兰,还十分关心祖国兰艺事业,积极提倡建立兰圃,并为各地兰圃题写匾额,杭州花圃里的“国香室”、“同赏清芬”、南昌“人民公园”、“兰室”、上海植物园里的“兰室”、福州鼓山的“兰花圃”、广州越秀公园的“兰圃”等,都出自朱德之手。“幽兰叶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朱德这首《咏兰》诗,更道出了他对兰花情有独钟。
老一辈**家董必武喜爱兰花,主要也是爱兰花孤高芳洁的美好品德,曾写过这样的颂词:“兰有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所谓清,即指兰之高洁而言。现代文化名人*适喜欢兰花。安徽绩溪*适故居内有12扇落地隔门扇,上有同邑黑模雕刻大师*国宾手刻的阴刻兰花图,图上还有题诗:“珍重韶华惜寸阴,入山仔细为君寻。兰花岂肯依人媚,何幸今朝遇赏音”,这些使幼小的*适耳儒目染了兰花木刻之美。*适第一次种兰花,是1921年夏天种在北京后门里钟鼓寺的四合院住所里,不久,他写下有名的《希望》小诗:“找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花苞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如今,这首诗被谱成《兰花草》歌曲,广为传唱。
张学良将军酷爱兰花,从1947年到台湾后,(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隐居养兰,他曾自嘲地说,我是过着“美人名花两相欢”的生活,美人应指赵四小姐,名花就是兰花。他曾说:“写诗可以言志,难道养花就不能寄情?”每当兰花开放时节,他都要到台北市郊兰园赏兰。有一次,他看中一盆名兰,问价,园主瞧不起他,随口将价值四万的名兰说成两千元,张学良当即买下兰花,园主自知吃亏也无话可说,不过,园主后来知道买兰人是张学良,却又感到名花得名主,十分高兴。张学良晚年以养兰花、读《圣经》度日,他还写有一首富含哲理的咏兰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羲之摹兰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约友修禊,选择了兰亭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外,此地还盛开幽兰,馨香扑鼻。同去的名士们因此而留下了“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微音选泳,馥为若兰”、“仰泳挹遗芳,怡神味重渊”等咏兰名句。
王羲之在精研书法体势时,更得益于爱兰。兰叶清翠欲滴、素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王羲之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熟的高度。他的书法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我国元代一件稀世名瓷青花四爱图梅瓶,有“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四幅图,可见,王羲之爱兰影响之深远。

慧宗禅师与兰花的故事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当晚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后悔不迭:眼前是倾倒的华架、破碎的花盆,颗颗兰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后,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样平静安详。他宽慰弟子们说:
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

明代皇帝与兰花的故事
明朝正德(1506—1522)皇帝南巡时,听说浙江兰溪的兰荫山上出产名贵兰花,便来到兰溪,想选几株珍品带回宫。兰荫山上兰荫寺的主持和尚有一株罕见的梅瓣兰花,此花神韵隽永,色彩清丽,异香四溢。主持得知皇帝要上山寻兰后,为了这株兰花不被皇帝选走,便叫弟子将它从土中挖起,栽在一个小香炉里。接着用一条长绳子绑住小香炉,垂放到山上一口深井底处。主持认为此兰万无一失了。
皇帝己上山进了寺院,主持忙向前迎驾。皇帝在寺中歇了一会后便命众侍臣去选挖兰花。他们挖了几株回来,但是都不合皇帝的心意。此时,一股兰花的幽香飘来,皇帝命侍臣去找散发幽香的兰花。众侍臣顺着幽香,找到了藏有梅兰的古井边。见有一截绳子露在井外,一个侍臣顺手将绳子往上拉,拽出了那只小香炉。香气就是从小香炉里发出来的,但是小香炉里的兰花不见了,侍臣们带了小香炉回去复命。皇帝对小香炉翻来覆去地细细端详,除有幽香外,看不出有什么别的奇特之处。便宣来主持,盘问这只香炉的底细。主持和尚搪塞道:用这只小香炉取井中泉水喝,可使人双目明亮。皇帝听后立即命内侍去井中提回一香炉的泉水,率先喝了,又叫众侍臣喝。泉水清凉,初喝一口,人果然有清心明目的感觉。
由于这口古井散发出异香,喝上一口井中泉水,人便清心明目,皇帝高兴地说道:“怪也!怪也!”并命内侍取来文房四宝,准备题写“兰荫深处有异香”七字,谁知刚写下“兰荫深处”四字,突然感觉头昏目眩,腹部疼痛。众侍臣也个个捧腹弯腰,叫苦不迭。
原来大家上山时一个个大汗淋漓,没多久又喝了井水,冷热相冲,因而腹部疼痛。皇帝无心再写,只得草草落款,匆匆下山。至今兰荫山石壁上还留有石刻:御题,兰荫深处,正德十四年五月十六日。
皇帝走后,主持庆幸那株珍贵的梅兰未被搜去,便同弟子去井里打捞,可那梅兰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

鲁迅采兰
鲁迅家里几代人都喜爱兰花。1933年11月14日,鲁迅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鲁迅的祖父、父亲也都养过兰花。鲁迅从小就喜爱花、虫、鱼、鸟,读书之余跟随父亲在天井和百草园广植花草。他曾根据自已的经验、订正过《花镜》中的某些讹误。稍大一点,常约二弟作人、三弟建人至城内府山、塔山采兰。每年二三月份当兰花开放时,三兄弟常去会稽山、兰渚山、箬山春游、采兰。1911年3月18日,鲁迅和周建人、王鹤照去游览会稽山下大禹陵。出发前,鲁迅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只油漆马口铁桶和一把铜锸要大家带上。到了大禹陵,浏览了禹庙、窆石亭,就上会稽山采兰。后来,鲁迅把这次经历,写成《辛亥游录》,刊在1912年2月出版的《越社丛刊》上。
关于那次会稽山采兰之事,周建人晚年还经常提起:“老大(鲁迅)采到‘一叶兰’后,兴奋极了,对我说:‘老三,我们真不虚此行!’回到家里,我们小心地将兰花上盆种好。以后,老大应蔡元培先生之邀,赴京供职,起初他想把兰花也一起带走,但终因路远迢迢而未带去。临行前,他特别关照我,要把这几盆兰花种好。不久,我也应聘去一所学校任教,平时很少回家,后来,‘一叶兰’终于坏死。为了不使老大痛心,我始终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唐宋吧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以其独特的花姿叶艺而饮誉古今中外。人们喜爱素淡、雅致、清幽、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兰花正是这种风格和情操的完美结合。我国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涛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的兰花赞美诗,使兰花成为“吉祥友善”的象征。古往今来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苏轼、李清照、郑板桥、鲁迅、朱德、陈毅、张学良等众多的文人墨客咏兰、画兰、写兰、诗兰,兰花已成为人们用来修身养性、寄情寓志、标明心迹、铸塑人格的象征,升华为意蕴深远的兰文化。《孔子家语》中“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夫兰当为王者香草。”赞誉了兰花高贵品质。张学良将军曾有“花中真君子,风姿奇高雅”的赞美诗句。朱德元帅早就有殷切寄语“如果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时的文明就更可观了。”兰花风姿素雅,叶片刚劲,花朵似蝶舞、赛飞燕,花形活泼潇洒,幽香四溢,素有"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美称,成了历代文人墨客题吟描绘对象。他们爱兰养兰,或吟之以诗,或绘之以画,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名人总为兰花狂,历来被文人墨客所称颂。孔子是最早喜爱兰花的名人,《乐府诗集》载:“孔于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日:'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作《漪兰妇》一曲”。《孔于家语》赞美了兰的品格:“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并进一步移用到处世之道上来,孔子说:“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惧化”。
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兰花,他弃官归里,采菊养兰,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个喜爱兰花的皇帝,他常在上幸宛中观赏兰花,并写有《芳兰》诗:“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汗漫录》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开创了瓷盆养兰先例。
唐代诗人杜牧喜爱兰花,相传他花不少银两养植兰花,建有相当规模的兰圃,在当时写了不少咏兰佳作,苏辙《次韵答人幽兰》诗云:“兰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新”,咏兰诗中寄托自己的理想。而苏轼的咏兰诗则构思新颖:“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篷艾深不见”,把春兰比喻成一位清高的美人,在山谷不断散发清香,流露诗人追求高洁的心态。
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擅于盆栽兰花,发明沙石养兰法,他说:“兰蕙丛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对兰蕙作了分类:“一干一花,香有余者;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称的"蕙"也为当代植物界所采用。
宋代哲学家、诗人朱熹酷爱兰花,他写过不少咏兰诗,其《秋兰》诗去:“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又在《兰》诗中咏道:“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他长期养兰对兰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辞辨证》中说:“大抵古之所谓香草,必其花叶皆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而为佩。若今之所谓兰蕙,则其花香,而叶乃无气;其气虽美,而质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并作诗日:“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为不谙植物的文人,能得出这样结论,的确难能可贵。
宋末元初诗圣人郑思肖,也是一位画兰名家,他自号所南翁,画兰以无根无土抗议元朝入侵,南宋灭亡时他年仅38岁,不仕于元朝,隐居苏州。他的一幅传世画《春兰图》(1306年,目前藏于日本大阪巾立美术馆)上有一首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这一切使他深受后人敬仰。元代则大画家之一的倪瓒,写有《题郑所南》极有影响,有诗为证:“密蕙媚幽圃”。
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苏”也是兰花爱好者,兄弟诗:“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借咏兰赞颂郑思肖坚贞不屈精神。近代大画家吴昌硕在一幅兰花画中也题有一首赞扬郑思肖的诗:“怪石与丛棘,留之伴香祖。可叹所南翁,画兰不画土”。
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是历史上有名的兰痴,“自谓平生惟兰与竹为吾友也”。他在《种兰》一文说:“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水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日:‘兰草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郑板桥:”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他的题兰花诗有七八首,兰画也应有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桥兰集》。他画兰潇洒清劲,名噪一时。他的咏兰诗也脍炙人口,如”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早须脱,好来高枕卧其间“。郑板桥晚年辞官回乡,还养了几盆兰花。有天夜里上床未入眠,却来了一个小偷人,他想了一计退小偷,便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见,知道暗示自己,赶紧出门想越墙溜走,这时屋里的郑板桥又说:“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于是小心避开逃走。
现代爱兰首推朱德元帅,1929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朱德军长率领部队进驻福建漳平市永福时,虽然军务繁忙,仍然观赏当地名花建兰,并十分欣赏。1961年3月,朱德到广州越秀公园游览时,观赏了盛开的兰花,赋《兰花》诗一首:“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他不但自己爱兰,还十分关心祖国兰艺事业,积极提倡建立兰圃,并为各地兰圃题写匾额,杭州花圃里的“国香室”、“同赏清芬”、南昌“人民公园”、“兰室”、上海植物园里的“兰室”、福州鼓山的“兰花圃”、广州越秀公园的“兰圃”等,都出自朱德之手。“幽兰叶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朱德这首《咏兰》诗,更道出了他对兰花情有独钟。
老一辈**家董必武喜爱兰花,主要也是爱兰花孤高芳洁的美好品德,曾写过这样的颂词:“兰有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所谓清,即指兰之高洁而言。现代文化名人*适喜欢兰花。安徽绩溪*适故居内有12扇落地隔门扇,上有同邑黑模雕刻大师*国宾手刻的阴刻兰花图,图上还有题诗:“珍重韶华惜寸阴,入山仔细为君寻。兰花岂肯依人媚,何幸今朝遇赏音”,这些使幼小的*适耳儒目染了兰花木刻之美。*适第一次种兰花,是1921年夏天种在北京后门里钟鼓寺的四合院住所里,不久,他写下有名的《希望》小诗:“找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花苞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如今,这首诗被谱成《兰花草》歌曲,广为传唱。
张学良将军酷爱兰花,从1947年到台湾后,(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隐居养兰,他曾自嘲地说,我是过着“美人名花两相欢”的生活,美人应指赵四小姐,名花就是兰花。他曾说:“写诗可以言志,难道养花就不能寄情?”每当兰花开放时节,他都要到台北市郊兰园赏兰。有一次,他看中一盆名兰,问价,园主瞧不起他,随口将价值四万的名兰说成两千元,张学良当即买下兰花,园主自知吃亏也无话可说,不过,园主后来知道买兰人是张学良,却又感到名花得名主,十分高兴。张学良晚年以养兰花、读《圣经》度日,他还写有一首富含哲理的咏兰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求诗一首,表达对春天的兰花喜爱之情
唐李世民《芳兰》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陈子昂《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

哪个名人喜爱兰花(最好是诗人)?
4、唐代诗人杜牧喜爱兰花,相传他花不少银两养植兰花,建有相当规模的兰圃,在当时写了不少咏兰佳作,苏辙《次韵答人幽兰》诗云:“兰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新”,咏兰诗中寄托自己的理想。5、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擅于盆栽兰花,发明沙石养兰法,他说:“兰蕙丛...

爱兰说的文言文是什么?翻译成现代文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兰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兰),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哪个名人喜爱兰花(最好是诗人)
4、唐代诗人杜牧喜爱兰花,相传他花不少银两养植兰花,建有相当规模的兰圃,在当时写了不少咏兰佳作,苏辙《次韵答人幽兰》诗云:“兰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新”,咏兰诗中寄托自己的理想。5、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擅于盆栽兰花,发明沙石养兰法,他说:“兰蕙丛...

哪个名人喜爱兰花(最好是诗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个喜爱兰花的皇帝,他常在上幸宛中观赏兰花,并写有《芳兰》诗:“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汗漫录》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开创了瓷...

爱兰说文言文翻译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兰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兰),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桑日县18897403234: 什么朝代的人最喜欢兰花 -
齐唐马来: 兰花,几乎是每朝每代的文人墨客喜爱的花 许多文人画中都有.清代较多.

桑日县18897403234: 历史上爱兰花的人 -
齐唐马来: 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知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

桑日县18897403234: 古代还有哪些历史人物爱兰花 -
齐唐马来: 王羲之、慧宗禅师、陶渊明、周敦颐、刘禹锡、屈原、李白、杜甫、蒲松龄、曹雪芹.

桑日县18897403234: 哪位古代诗人爱兰花 -
齐唐马来: 很多,李白、陈子昂、、、 王 勃《春兰》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直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陈子昂《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张九龄《园中时...

桑日县18897403234: 哪些诗人喜欢兰花? -
齐唐马来: 羲之摹兰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约友修禊,选择了兰亭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外,此地还盛开幽兰,馨香扑鼻.同去的名士们因此而留下了“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微音选泳,馥为若...

桑日县18897403234: 王羲之为什么喜欢兰花 -
齐唐马来: 我只记得王羲之喜欢鹅,郑板桥喜欢兰花.还有,陶渊明喜欢菊花,宋濂喜欢荷花,林和靖喜欢梅花,杨玉环喜欢牡丹花,隋炀帝喜欢琼花,张岱喜欢烟花,我喜欢茉莉花~

桑日县18897403234: 一些历史名人喜欢的植物 -
齐唐马来: 周敦颐爱莲花——《爱莲说》 鲁迅家里几代人都喜爱兰花陶渊明 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江采萍,唐玄宗在杨贵妃之前的爱妃 赐名 梅妃 ,爱梅花 满院子种起 杨贵妃,爱牡丹,把梅妃种的梅花拔了,改种牡丹 郑板桥 ,竹子 秦淮八艳中有个马湘兰 ,自然爱兰花,气质悠远 林靖和爱梅花,梅妻鹤子嘛

桑日县18897403234: 描写兰的古诗,要诗人和朝代 -
齐唐马来: 兰 花 诗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桑日县18897403234: 描写兰花的整首诗的名句是哪一句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题目是什么 -
齐唐马来: 1、解答:关于兰花的名句是“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者是李贺,汉代汉武帝刘彻陵墓——茂陵.2、拓展: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

桑日县18897403234: 哪个诗人具有兰花品质 -
齐唐马来: 屈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