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师的用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频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中"而"有哪些用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做做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1、军队的编制单位,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众人、众,左传·成公十八年,师逃于夫人之宫。
3、老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效法、学习:师其意,不师其辞。
5、之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6、同狮子。

“师”字是一个会意字,从币,从垖。垖( duī)是小土山,帀( 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所以,“师”的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在古文中“师”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名词;一种是动词。其中:

一、当“师”作名词时。

(1)同本义,例如:《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又如:《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

(2)泛指军队。例如:《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王。

(3)军师。例如:《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4)民众,徒众。例如:《诗·大雅·韩奕》: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5)古代行政区划单位。例如:《尚书·大传》: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

(6)老师。例如:唐·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首都,京城。例如:《后汉书·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8)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例如:宋·苏轼《石钟山记》: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9)乐师;乐官。例如:《盐铁论·相刺》:师旷鼓琴。

(12)学习的榜样。例如:《后汉书·张衡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二、当“师”作动词时

(1)效法;学习。例如: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出兵征伐,进军。例如:《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



直接上网到百度词典去查,就能找到“师”的用法。


“师”在文言文中都有什么用法
4、效法、学习:师其意,不师其辞。5、之擅长某种技艺的人。6、同狮子。

师说一词多义有哪些?
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 拜师)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老师...

师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 师心自用 shīxīn-zìyòng [regard oneself as infallible;consider oneself always in the right;be opinionated] 师心,本指以己意为师,后称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为师心自是,或师心自用 造句 1.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历了许多苦难。2. .唐僧师徒四人望着波涛汹涌的通天河,正掂量着如何过去时...

师在古文中的意思
13、效法、学习,如《师说》中“吾从而师之”;14、出兵征伐、进军,如《周礼》中“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

文言中,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里活用作动词,除使动用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用...
记得应该是名词以动用法吧,师之解释为以之为师,最好买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看看,谢谢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师”和“道”各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古代的“师”指的是现在的什么?
6.下列句中加粗字与“而耻学于师”中“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成以其小,劣之 7.下列译句有误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是故圣益圣,愚...

师傅和师父的意思有什么区别吗?
师父:“师父”一词基本只用于武术、戏剧等传统技艺领域,也有对出家法师(僧人、尼姑、道士的尊称)。2、词源上不同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战国时期称老师为师傅,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包括帝和王)的老师。师傅的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精神对现代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师”的理解和尊重是很到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很多诗句,词句都对老师有着很高的评价和遵从,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对自己的老师徐特立很是尊重。古人亦如此,今日之伟人也如此,可想中国传统对尊师重道之看重。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其意就是每个人都...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对“师”的职责有独到的见解___,___。
《师说》中,作者首先说明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老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而后文又增加了“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说明韩愈认为老师不仅是教会学生学问的人,更应该教会他学习的方法,对待学问的态度,以及处世之道。引用其原文,即“弟子不必...

新建县18390581314: 古文中师的用法有哪些? -
帅转炎可:[答案] “师”字是一个会意字,从币,从垖.垖( duī)是小土山,帀( 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所以,“师”的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在古文中“师”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名词;一种是...

新建县1839058131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师是指什么人? 后天之前要回答啊 -
帅转炎可: 师,在古文里最学用的是两种意思:一个是名词,老师,榜样的意思.另一个是动词,是指效法的意思.要理解这句话中的师的意思,就要理解全句的意思.请看这句话的全文:"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传统的理解...

新建县18390581314: 7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10课《论语十则》所有字词注解,急、 -
帅转炎可:[答案] 第一则: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子:... 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意、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

新建县18390581314: 关于《<论语>十则》急!!O -- O"…在10月25日前回答才给分!!! -
帅转炎可: 答第二题,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写.1、2、6、7、8、9、10句是写个人修养.1、2、3、4是写学习方法.2、3、4、5是写学习态度.第三题要有自己的感受,建议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建县18390581314: 论语八则,七年级上,长青出版社,相关内容,谢谢 -
帅转炎可: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

新建县18390581314: 关于“老师”的古文有哪些?
帅转炎可: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释义: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 ——白居易《远师》释义: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

新建县18390581314: 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
帅转炎可:[答案] 其 1.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 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其”字的用法 (一)“其”字用作代词的用法:又分几种情况: 1、“其”字...

新建县18390581314: 师说韩愈 - 在《师说》中,韩愈有关“师道”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在他的心目中,?
帅转炎可: 韩愈有关“师道”的主要思想在《师说》一文的开头就有明确表达: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全文围绕这个主题思想开展议论,批评了“师道之不传亦久矣”的种种错误表现,表彰了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的好作风. 韩愈关于“师”的标准就是“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道”.什么是“道”?“道”就是学问、知识.《师说》中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可见他是把“道”与“术业”相提并论的.

新建县18390581314: 文言文除了意动用法还有什么别的用法
帅转炎可: 文言文中有(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