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自然组成要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300字

作者&投稿:厨人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受到哪些自然条件的影响~

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

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在社会生

产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经济作用。本章从土地资源各自然组成要素的特征分析入手,从侧

面到整体的深入研究,可发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对土地资源有一个全面深

刻的认识,一方面为今后的土地资源划分、评价、利用、分区及生产潜力计算研究打下理论

基础;同时, 将土地资源各单因素引入土地资源的区域变化,这不仅对自然区划、土地规

划有重要的意义,还为土地的各业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在其利用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类别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即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所包含的内容可能不一致。如大面积沼泽因渍水难以治理,在小农经济的历史时期,不适宜农业利用,不能视为农业土地资源。但在已具备治理和开发技术条件的今天,即为农业土地资源。由此,有的学者认为土地资源包括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两个方面。
土地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因此,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我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的土地,包括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有如下几个特征:
(1)土地资源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资源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3)土地资源的区位存在差异性;(4)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5)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可持续性;(6)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具有稀缺性;(7)土地利用方向变更具有困难性。
目前我国土地问题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植被破坏。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13.9%。尽管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仍很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2)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发展,20世纪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千米,70~80年代年均扩大到2100平方千米,总面积已达20.1平方千米。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1%~2%(理想值应不小于3%)。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
我国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
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危害表现在许多方面,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有1000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地沙化,造成粮食损失每年高达30多亿千克。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群众形象地称为“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蒸一锅”。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30年间流沙压埋房屋2200多间,近700户村民被迫迁移他乡。
目前我国耕地的特点是:
(1)人均耕地面积小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总数较大,但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人均耕地面积大于0.13公顷的地方省,主要集中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但这些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耕地生产水平低。相对自然和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07公顷,有些地区如上海、北京、大洋、广东和福建等甚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0.05公顷的最低界限。该组织认为低于此界限,即使拥有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也难以保障粮食自给。
(2)分布不均匀综合气候、生物、土壤、地形和水文等因素,我国耕地大致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区、半湿润季风区、西北部半干旱区、干旱内陆区和西部的青藏高原区。东南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季风区集中了全国耕地的90%以上。
(3)自然条件差我国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其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占1/3。其中涝洼地有约400×104公顷,盐碱地有约400×104公顷,水土流失地670×104公顷。而且耕地地力退化迅速,加上由于污水灌溉和大面积施用农药等原因,耕地受污染严重,加剧了耕地不足的局面。
这一特点使我国耕地面临的压力巨大,中国依靠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成就。但另一方面,这一现实也表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耕地不足是中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
总之,我国单位面积耕地的人口压力巨大,目前已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因此,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耕地的保护。
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首次全国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天然草地面积33099.55万公顷(为可利用草地面积,下同),小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为43713.6万公顷),比美国大(美国为24146.7万公顷),为世界第二草地大国。
天然草地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从行政省区来看,西藏自治区草地面积最大,全区有7084.68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1.40%;依次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以上四省区草地面积之和占全国草地面积的64.65%。草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以上的省区还有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其他各省区草地面积均在1000万公顷以下;海南、江苏、北京、天津、上海5省(市)草地面积较小,均在100万公顷以下。
我国人工草地不多,据1997年统计,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1547.49万公顷,这其中包括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地、飞机补播牧草三项。如果将后两项看作半人工草地,我国人工和半人工草地面积之和也仅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4.68%。我国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虽不多,但全国各省区都有,以内蒙古自治区最大,有443.34万公顷,达到100万公顷以上的依次有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各地人工种植和飞播的主要牧草有苜蓿、沙打旺、老芒麦、披碱草、草木樨、羊草、黑麦草、象草、鸡脚草、聚合草、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白三叶、红三叶,以及小灌木柠条、木地肤、沙拐枣等。在粮草轮作中种植的饲草饲料作物有玉米、高粱、燕麦、大麦、蚕豆及饲用甜菜和南瓜等。由于人工草地的牧草品质较好,产草量比天然草地可提高3~5倍或更高,因而在保障家畜饲草供给和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草地类型,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调查将全国天然草地划分为18个草地类,824个草地型。
在组成全国各类草地中,高寒草甸类草地面积最大,全国有5883.42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7.77%。这类草地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及外缘区域。其他依次是温性草原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温性荒漠类草地,这三类草地各自占全国草地面积10%左右。以上4类草地面积之和可占到全国草地面积的1/2,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部。下列5类草地面积较小,分别是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和沼泽类草地,它们各自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均不超过2%。其余各类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在2%~7%之间,居于中等。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发、轻管理,草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为:
(1)过牧超载、乱砍滥垦,草原破坏严重。草原建设缺乏统一计划管理,投入少,建设速度很慢。草原退化、沙化、碱化面积日益发展,生产力不断下降。
(2)草原土壤的营养锐减,草原动植物资源被严重破坏,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3)草地牧业基本上处于原始自然放牧利用阶段,草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和潜在生产力未能有效发挥。牧区草原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的5%~10%。

哈哈,拿去参考吧
土地资源自然组成要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地资源自然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生物。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对土地的利用。
1.气候 气候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气候要素是光、热量、降水3要素。
1.1光照长度 光照长度对农作物影响较大,大多数农作物生长都需要足够的光照长度。而光照质量的好坏则影响作物质量的高低,对农业均有影响。
1.2热量 热量受到气候、地形等的影响,一个地区积温的大小、年温差、日温差决定了这个地区的种植制度及适宜生长的作物。
1.3降水 降水决定土地资源的水文条件,降水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对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2土壤 土壤是在生物、气候、地形、母质、时间等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土壤资源的种类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土壤的理化性质也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土壤对城市土地的利用中,除作为城市绿地的部分,作为地基需要有着较大的承载力,而承载力小的土壤则予以开挖清除。
3地质 地质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其生产力,地表的岩性、矿物质组成及风化母质具有显著的影响。它还从影响地下水储存条件及水质来制约着土地利用。
4地形地貌因素主要从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貌类型来影响土地利用。
4.1海拔高度 影响着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而且自然环境越加恶劣,越加制约着人类活动。
4.2地面坡度 地势起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侵蚀程度和农田基本建设条件、灌溉条件、机耕等方面。建设用地一般需要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这样工程量少,可以节省开发投资。
4.3地形 坡度小于7度的地形适合作为农用地;5到25度的坡度的地形可以农用,但一般需要具有工程和保水设施;而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易产生滑坡等重力侵蚀,不适合农用。冲积平原一般作为主要农用区,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5水文 土地资源的水文条件,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水文地质。
5.1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是土地资源中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多少、分布及其季节变化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地表水资源的丰缺状况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灾害关系密切。地表水的冲刷作用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5.2地下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从水量、水质和埋藏深度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直接决定供给的保证率,使用范围与开发成本。
6 生物 生物要素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区域生物物种或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直接引起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6.1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形成景观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也是土地利用类型或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
6.2植被 植被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土地资源质量又是其综合特征反映,并指示出土地演替历史。有机物质以植物残体的形态回归到陆地表面的土壤中,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植被还具有生态调节功能。土地资源的区域性随植被的覆盖特征,在不同气候、水、土等特征的综合作用下,使农业土地利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哈哈,就是百度一下。不行你就复习一下吧,把土地组成要素那节看看,很容易就写出来了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哪些?
一、自然地理要素包括:1. 土壤:地表层的松散物质,对植被生长和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2. 地形:地表的起伏和形态,决定着水文、气候和生物分布。3. 地质: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岩石组成,影响建筑材料和地震活动。4. 气候: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和风等要素,对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直接影响。5. 水...

自然地理特征五大要素
- 气候: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等。- 水文: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分布,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土壤:地表层的松散物质,其成分和特性影响植被生长和农业发展。- 植被:地表生长的植物群落,对土壤形成和气候有重要影响。2. 社会经济要素:- 资源: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物质...

土地资源自然组成要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300字
土地资源自然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生物。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对土地的利用。1.气候 气候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气候要素是光、热量、降水3要素。1.1光照长度 光照长度对农作物影响较大,大多数农作物生长都需要足够的光照长...

自然地理要素有哪些
问题一: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哪些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土壤、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灾害等.问题二: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哪些?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土壤、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农业、工业、交通、商...

自然地理六大要素
1. 自然地理环境由多种要素构成,其中包括植被、生物、资源、灾害、土壤、位置、地形、地质、气候和水文等。这些要素对区域的地理特征具有标志性作用,并对人类居住、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军事行动等产生显著影响。2. 水系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地理特征的反映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着居民点、...

...土壤、植被以及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答案】:A 土地资源是指由地形、土壤、植被以及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哪些?
一、自然地理要素包括:1、土壤 2、地形 3、地质 5、气候 6、水文 7、生物 8、资源 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1、人口 2、民族 3、宗教 4、农业 5、工业 6、交通 7、商业 8、城市 9、科技 拓展内容:一、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

自然地理要素有哪些
自然地理要素:植被、土壤、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植被、土壤、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是物质与能量输送者,是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水系不仅对反映区域地理特征具有标志性作用,而且对居民点、交通网的分布和工...

自然地理要素有哪些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植被、生物、资源、灾害、土壤、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地图上表示的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渠道、井泉等自然与人工水体,统称为水系。地势能直务内和京车一定程度上影响管城教术热条件作的再分配,使自经地理界象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产生局都差弹。普通地图上表示土质和...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哪六个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涵盖了土地、水文、植被和空气等自然要素。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土地资源不仅提供了生活的空间,也是各类自然资源的载体。水文方面,土地资源孕育了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植被方面,土地资源支撑着多样的土壤和植被,构成了优美的自然...

双桥区19742591435: 土地资源自然组成要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300字 -
恽希沙严: 哈哈,拿去参考吧 土地资源自然组成要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地资源自然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生物.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对土地的利用.1.气候 气候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桥区19742591435: 岩性及矿物质组成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
恽希沙严: 岩性及矿物质组成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主要影响我们耕地的利用率,和植被的种类

双桥区19742591435: 土壤条件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取决于哪几个方面 -
恽希沙严: 土地类型:土地各个构成因素(土壤、岩石、地貌、气候、植被和水分等)性状的不同量的不同组合.土地类型的性质取决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不从属于其中任何一个单独因素.土地类型是土地利用的物质基础,也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元...

双桥区19742591435: 地质环境要素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和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
恽希沙严: 我就说个大概吧:地质灾害区、水资源保护区、军事用地等区域在土地利用规划时应控制,对居住有影响的、对安全存在隐患的、对矿产水利湿地等资源保护的、对重点文物保护的、对不宜开发利用的土地以及农保田等都应得到有效的规划控制.

双桥区19742591435: 土地资源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 -
恽希沙严: 土地资源包括地质、土貌、气候、植被、土地、水文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高度综合的自然经济系统.

双桥区19742591435: 土地资源的高度稀缺性对土地使用会产生哪些影响 -
恽希沙严: 土地资源具有位置不变性和稀缺性. 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等的冲突,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土地资源浪费主要表现在没有根据土地的自然资源属性和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选择合理的用地类型和用地结构.不合理的用地结构会制约当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土壤的污染和退化,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先经过合理的规划,专家的论证,信息的反馈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

双桥区19742591435: 影响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包括哪4个方面
恽希沙严: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荒漠化 盐碱化和自然灾害等 人为因素:过垦 过牧 过度砍伐 土地污染和过量取土等

双桥区19742591435: 地质环境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有何影响???急急急急急..... -
恽希沙严: 地质环境: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各个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开放系统.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决定人类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对...

双桥区19742591435: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自然构成要素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影?人类活动对土地
恽希沙严: 改变土地结构,破坏土地肥力等

双桥区19742591435: 试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
恽希沙严: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整个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造成某种影响,从而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效应,谓之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土地资源利用要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总和,这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