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苏联使用什么主力坦克

作者&投稿:崇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时期的苏联主战坦克有哪些?~

IS系列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KV-1重型坦克, T-40轻型水陆坦克
IS系列重型坦克
IS系列重型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准备用于对付当时德军重型坦克的。该坦克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IS-1和IS-2坦克的前身就是KV-1重型坦克以及KV-13坦克。KV-13坦克(晚期型设计项目编号是223)是1942年3月苏联决定在车尔亚宾斯克实验工厂独立设计的重要工程,苏联2号N.V.Tseits设计局被指定为主设计局。
1943年秋,第一批三辆样车被制造出来,该车是KV-85重型坦克的改进型,所以也安装一门85mm火炮。故也称IS-85坦克。在向国防委员会派来的一个专门委员会作了表演并完成规定的试验以后,IS-1重型坦克即被批准定型。由于采用了新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结构,机动性比KV-85重型坦克有了提高。另外在装甲厚度方面也有不少增强。在IS-1坦克投入生产时,德军就已经装备了"虎"式重型坦克。该坦克配用的88mm火炮可以发射的穿甲弹初速为930m/s,在1000m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为140mm。而IS-1坦克的火炮使用的是85mm的火炮,其火炮威力弱于"虎"式坦克。根据这一情况,苏军给IS-1重型坦克装上100mm火炮,并称之为IS-100坦克,但这种坦克没有批准投产,因为苏军已经研制出装有122mm火炮的重型坦克方案了。就是以后的IS-2重型坦克。
T-34中型坦克
T-34中型坦克是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呕心沥血之作,在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一共生产了84070辆,其型号主要为两种:安置76.2mm坦克炮的T-34/76与安置85mm坦克炮的T-34/85。其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
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于1939年2月由科京领导的设计小组研制,以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K·伏罗希洛夫的名字命名。1940年2月,由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生产,到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时共生产了636辆。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由坦克城共生产了13500辆KV系列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
T-40轻型水陆坦克
T-40轻型水陆坦克于1941年初装备苏军侦察部队和坦克通信部队。其车体与船的形状有点相似,它的前部宽大而低矮,炮塔装在车体左侧略靠后的地方。车体备有浮动油箱以便提高浮动能力。水上行驶时,由装在车体尾部的一个四片螺旋桨驱动,由2个舵操纵航向。战斗全重5.6吨,乘员2人。武器有12.7毫米机枪和7.62毫米机枪各1挺,弹药基数分别为550发和 2016发。发动机为6缸水冷汽油机,功率62.5千瓦。最大公路速度4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50千米,最大水上速度6千米/小时。T-40A轻型水陆坦克在车首装有防浪板,车首顶部扁平的侧板改为流线型。T-40C轻型水陆坦克增加了车体和炮塔某些部位的装甲厚度。
二战初期,在德军“闪电战”的突击下,苏军遭到惨败,大量的T-26一类轻型坦克被德军击毁或缴获。少量T-40水陆坦克也被歼殆尽。惨痛的教训使苏联军方人士认识到,苏军当时所装备的轻型坦克和水陆坦克的装甲防护力严重不足,再继续生产T-40一类水陆坦克已无意义。所以,T-40水陆坦克仅在苏德战争初期有少量生产。

在库尔斯克,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
决战。从战役规模而言,它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而就其意义而言,正像希特
勒本人在写给当时德军将领的一封信中所说的:“这次对苏战争的成败可能将取决于库尔斯
克会战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将这场会战称
为苏军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一些史学家不久前根据最新解密的史料,
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德军在那场会战中并非像从前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损失惨重,以
至于元气大伤。
相反,德军在战役后期依然保留下来了大批有生力量。这些专家认为,真正使德军最终
丧失战略主动权而转入全线溃退的原因并不是德军在此次战役中的失利,而是希特勒由于缺
乏自信而导致的指挥失误。

两军对峙
在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惨重。
为了挽回败局,振作士气,夺回战略主动,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
攻势。由于苏军在库尔斯克的突出部虎踞,给德军的防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希特勒
决定拔掉这颗眼中钉、肉中刺。德军力图通过库尔斯克创造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战
役”,进而占领顿河、伏尔加河流域,攻占莫斯科,完成其1942年未竞之业。
为了取得战役的胜利,德军统帅部从1943年4月起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准备,并制订了
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同年7月,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南北两侧,即别尔哥罗德地
段和奥廖尔区域,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为主,共集结了17个坦克师、3
个摩托化师和18个步兵师,配有2700辆坦克、2050架作战飞机,约1万门火炮和迫击
炮,总兵力达90余万人。此外,德军还大量装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虎”式、
“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式强击火炮。“虎”式坦克装有88毫米的大口径火炮,火力十
分猛烈,同时,由于其前装甲厚达100毫米,具备较强的防护能力。
显然,同苏军的T-34坦克相比,德军坦克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德军的战略意图是摆出钳型攻势,从南北双方同时夹攻库尔斯克。在战区南线,由德军
第4装甲师和肯布夫集团组成的南方集团军16个师的兵力,在曼施泰因元帅的指挥下,由
南向北进攻;在北线,克卢格元帅指挥中央集团军15个师的兵力,由北向南进攻。此外,
德军还准备了20个师为战略预备部队。按照其作战计划,两支部队将在库尔斯克以东会
合,完成合围。
面对德军的强大兵力,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以牙还牙,倾全力与敌人对抗。苏军的战略
部署是:由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率领中央方面军6个集团军防守北线;巴什钦大将率领沃罗涅
什方面军6个集团军防守南线;以草原方面军为战略预备队。苏军投入的总兵力为133.6万
人,配备36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2万门大炮和3130架飞机,总指挥由朱可夫元帅担任。

惨烈血战
1943年7月,双方完成了战略集结,200万大军对垒,一场血腥厮杀一触即发。也就在
这时,苏军从捕获的战俘口中得知,德军将在7月5日拂晓开始进攻。于是,苏军最高统帅
部当机立断,决定先下手为强。
1943年7月5日凌晨2时,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大规模炮击而宣告开始。面对这一
形势,德军决定改突袭为强攻,以坦克为先锋,大量步兵紧随其后。各路进攻的坦克排成楔
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辆的密度实施冲击。
与此同时,120架德国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对苏军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轰炸。坚守在
第一道防线的苏军同德军展开了敌众我寡的激烈战斗,他们凭借坦克、反坦克炮,以及装满
汽油的燃烧瓶给德军以迎头痛击。一时间,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炮弹的呼啸
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自动武器的射击声,坦克马达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惊心动魄。
经过两天激战,苏德两军均遭到重创。到7月6日傍晚,南北两方面的德军均突破了苏
军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尽管德军连续发动猛烈进攻,仍未达到完成
对苏军进行合围的目的。7月11日,德军南线司令官曼施泰因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决定
于12日在南线对苏军发起新的攻势。至此,库尔斯克会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这也正
是目前众多二战史学家们存在争议的一个阶段。
为了取得第二阶段战役的胜利,曼施泰因将德SS装甲军和第48装甲军等(即党卫队装
甲军)
主力部队投入了战斗。德SS装甲军是德军的一支精锐摩托化装甲部队,由希特勒近卫
师(又译警卫元首师)、达斯?赖希装甲师和托坦科普夫装甲师等3支装甲师组成,是曼施
泰因手中的一张王牌。7月12日,以SS装甲军为核心的德军在普罗赫洛夫卡附近同赶来增
援的苏草原方面军的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坦克遭遇
战。这一天,苏军出动约850辆坦克,德军则投入了约650辆坦克,双方在15平方公里的
战场上进行了一场坦克“肉搏战”。
这场战斗是二次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在几乎所有有关苏德战场东线战役的文
献史料中,人们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普罗霍洛夫卡战役”的记载。这些文献有关1943年
7月12日那场战斗的记载通常是这样的:当时,德军SS装甲军的3个师齐头并进,“虎”
式重型坦克在前,马克—5型坦克在后,以每平方公里150辆坦克的密度向苏军展开了冲
锋。尽管虎式坦克攻击力极强,但其行驶速度每小时不过20公里,加之德军战线狭长,500
至700辆德军坦克拥挤在一起,难以发挥优势。苏军抓住这一机会,决定以快制慢。战斗一
开始,苏军坦克就开足马力冲入敌阵,利用其T—34坦克的灵活性,以近战消灭“虎”式坦
克。这一大胆的战略令德军始料不及,顿时阵脚大乱。最终,在一片混乱中,德SS装甲军
遭到重创,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扔下了大约400辆东倒西歪的坦克残骸,其中包括70至
100辆“虎”式坦克。
这次战斗彻底摧毁了德SS装甲军的战斗力,完全扭转了库尔斯克南线战局,使南线德
军的进攻计划以失败告终。

重写历史
然而,根据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档案馆的一份有关德SS装甲军的秘密文件,一些专家
认为,以前对这场战斗的描述并不准确。这份资料显示,首先,德SS装甲军并非像史料所
记载的那样拥有700余辆坦克,即使是在战役开始之前,SS装甲军也不过只有211辆具备
完全战斗力的坦克。其次,在12日的战斗中,SS装甲军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损失惨
重。根据一份德军1943年7月13日的内部统计,SS装甲军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
战斗的坦克,仅仅损失了48辆。这同苏军第5装甲军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
另据1984年的一本苏第5坦克集团军二战史记载,该军在12日的战斗后仅需要大修的
坦克就有400辆之多。尽管书中并没有记载苏军损失的坦克数量,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
苏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些苏联时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这样的文字:“第
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遭遇战中损失约650辆坦克,由于无法恢复攻击能力,已将剩余坦克编
入步兵连队。”
根据这些解密的材料,史学家们对那场发生在55年前的战斗进行了重新描述:7月12
日凌晨,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的阵地附近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坦克马达轰鸣声,这表
明,正有一支苏军装甲部队向这里进发。
早晨5点钟左右,数百辆苏军坦克出现在阵地前沿,这些坦克多为苏T-34坦克和T-
70坦克,分成40至50组铺天盖地向德军阵地冲来,坦克上还运载着步兵。见此情景,德
军立即投入了战斗。顿时,火炮、穿甲弹在双方阵地中爆炸,硝烟笼罩了整个大地。战斗一
开始,苏军T-34坦克就径直杀向敌阵。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口径火炮在远距离无
法击中德军坦克,因此,大量苏军坦克在接近敌人之前就已经被德“虎”式坦克击毁。战斗
结束后,战场上苏军坦克的残骸数以百计,苏181坦克团在战斗中全体阵亡。
如果当时的情景的确如此,那么有关东线作战的历史应该重新撰写,7月12日的战斗
也将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整个战役的分水岭,更不是德军南线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事
实上,12日的战斗后,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包围了苏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那么,是什么原因
导致德军最终在南线放弃进攻,全军撤退的呢?专家们认为,导致德军溃败的原因恰恰是希
特勒本人。
1943年,二次大战进入了关键的转折阶段。7月初,就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进行到白热
化的时候,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七集团军在意大利的
西西里岛大举登陆。接到这个消息后,希特勒坐立不安,他决定放弃苏德战场的会战,将军
队撤出以保存实力,为防御做准备。
德军南线指挥官曼施泰因对希特勒的决定大为不满,他认为如果坚持到底,德军将有可
能包围苏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主力,并最终占领战略要地普罗霍洛夫卡。然而,刚愎自用的
希特勒并没有采用曼施泰因的建议,而是将SS装甲军等主力部队调离了普罗霍洛夫卡地
区。7月17日至18日,这些部队正式撤出了战场。此后,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被调
往意大利。
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
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希特勒这一决定的做出,德军在东线战场上最后一次争取战略主动的机
会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T-34/76A 主要都是T34 系列1940: T-34/76A型,是各型T-34坦克的原型,苏德战争初期制造了有名的“T-34危机”。
  基本数据
  长度/宽度 5.92m/3.00m; 高度 2.45m
  重量 26.3吨
  乘员数 4人
  发动机 V-2-34型 5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54km/h,越野40km/h
  最大行程 公路302km(451km),越野209km(386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公路130,越野170
  燃料载量 409升+150升附加油箱
  爬坡性能 35°
  涉水深度 1.11m
  越障高度 0.73m
  越壕宽度 3m
  主要武器:L11(Model 39) 76.2mm坦克炮,30.5倍口径,备弹77发,仰角-4°~ +29°
  辅助武器:2 X 7.62mm DT机枪,备弹2898-4725发
  T-34/76B 1941/1942:T-34/76B型出现于苏德战争爆发后,主要根据战场经验,对A型加长炮管以增强穿甲能力,增加了炮塔装甲厚度,主要于1941年—1942年间生产。
  长度(含炮管)/宽度 6.68m/3.00m;高度 2.45m
  重量 26.5吨
  乘员数 4人
  发动机 V-2-34M型 5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54km/h,越野40km/h
  最大行程 公路300-400km,越野230-260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公路270
  燃料载量 460升+134升附加油箱
  爬坡性能 35°
  涉水深度 1.4m
  越障高度 0.73m
  越壕宽度 3m
  主要武器 F-34(Model 1940)76.2mm坦克炮,42倍口径身管,备弹77发,仰角-4°~ +29°
  辅助武器 2 X 7.62mm DTM机枪,备弹3906发
  T-34/76C 1943:T-34/76C型是T-34/76系列的后期型号,炮塔的设计有所改进,车体和炮塔都增加了防护,因此车重增加不少。T-34/76C最大的特征是炮塔前部有30°的倾角。T-34/76C是库尔斯克战役的主力,在战役中和T-34/76B、KV-1、T-70等一起对抗德国的Ⅲ号、Ⅳ号、以及最新式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但这场战役也说明了T-34/76和KV-1的性能已经不及德国新式坦克,战场的需要导致了T-34/85和JS系列的出现。

一个问题就跑来几个复制党…苏联的1943年之前主力坦克是T-34/76,1943年之后是T-34/85,因为它产量大,所以凡有苏联红军的部队都有配备T-34。另外苏联坦克师都会配备KV-1、KV-2自行火炮、现代化型号KV-1S和KV85,用来对付虎式的IS-1、IS-2。还有用坦克底盘改成的SU-85、SU-122、(T-34底盘),SU-100(T-34/85底盘),SU-152、SU-122-2(KV-1S),ISU-152,ISU-122,ISU-152-2(IS底盘)

前苏联的T-34、德国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国的M4“谢尔曼”、英国的“丘吉尔”步兵坦克和“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等。其中T-34被誉为二战中最优秀的坦克,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苏联:T-26;T-28和T-35多炮塔的奇怪坦克;T-34中型坦克(有车里雅宾斯克,1942,1943,-76既然如76.2MM口径-85即85MM口径-100即100MM口径多种型号);KV-1和KV-2还有KV-85重型坦克;

你们说的不全,还有一部分美国援助的M3李将军式、M4谢尔曼、M3斯图亚特,英国的瓦伦丁、丘吉尔、马蒂尔达,这些虽然不多可是也在卫国战争中做过贡献。


二战时期,苏联发动的“指环行动”是什么?当时都发生了什么?
不过在战斗中苏军有两大利好。第一个,苏军的顿河方面军拥有7949门火炮和迫击炮,而被围困的保卢斯集团则仅仅只有1222门火炮和迫击炮。因此苏军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下令进攻部队,充分发挥火炮优势,将火炮推上最前线进行直瞄射击用火力开路。这一作战方法在其后的苏军进攻中被证明非常有效,苏军直接用...

二战中KV2能和虎式坦克抗衡吗?
苏联曾经拿虎式的kwk36主炮装备穿甲弹打kv1,测试的kv1还装有30mm的附加装甲,结果是1500m距离一发击穿(kv2和kv1车体是相同的,区别只是换了主炮,所以装甲没变)。而这次测试在1500m距离加了30mm附加装甲,根据纸面数据2000m不加装甲使用PzGr.40钨芯穿甲弹30°穿深为110mm,刚好是kv2坦克前装甲的...

在苏德战争中,苏军成功运用的军事战略理论是( )。
突击群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实施进攻:牵制群用于辅助突击方向上作战,其任务是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保障突击群的顺利进攻;预备队用以完成战斗进程中突然出现的任务;火力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突击群的快速突破。初期,苏联军事专家们认为,为了粉碎敌人庞大的集团军,必须连续实施一系列在时间上互相联系并能导致全线胜利的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士兵在战场为什么不怕死?
斯大林的强制作战令:非常时期有非常手段!不同的战争精神直接影响战争的胜与败,苏联的真正状态到来之时,便是斯大林下达了强制做战令!在德国和日本进攻苏联的时候,苏联给与了德国最严厉的反击和反抗,主要体现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列宁格勒保卫战之中。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整个苏联的...

二战胜利后,苏联为什么会出现1000余万寡妇
根据统计,苏联在二战时期损失的人口有2000多万,死在战场上的士兵有900万左右,虽然有一部分女兵,但是战死士兵的数量也超过了800万。那么苏联会出现1,000万的寡妇,也并非不可能。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二战当中遭受损失的国家有非常多,而苏联的人口损失相对于它的国家来说是非常的惨重,苏联2亿...

地雷 怎么会炸呢
地雷因心中的弹簧成压缩状态,一种是上面用重物压着一旦敌人动 重物,弹簧伸开,金属触点挨上,电路接通地雷引爆。另一种类似圆珠笔的原理,当家踏上地雷时保险解除,抬起脚来弹簧伸开,金属触点挨上,电路接通地雷引爆。如果在加一段发射药,抬脚后发射药引爆,地雷窜出地面在一米多的高度爆炸。压发地雷...

PTRD和PTRS有什么区别?
苏联的这两种反坦克步枪在战争中的总产量超过了40万支,堪称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反坦克枪。 两种反坦克枪从1941年10月起供应部队,在保卫莫斯科的战役中投入使用。装备它的反坦克小组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御战中,苏军把反坦克小组布置在步枪排中间和步兵连主阵地侧翼,德军坦克威胁较大的区域。另外还有一种类似国...

抗战中我军参谋长属于什么级别,军参谋长和师长谁更大?
军政方面主要负责:各级军事主官的任命、部队的动员训练和编制、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列装等。军令方面主要负责:战争时期的作战指挥权 军长是负责一个军的军政,它的最高上级是陆军总部,而参谋长是负责一个军的军令,它的最高上级是总参谋部。军长控制军队,而参谋长使用军队,一个是所有权,一个是使用权...

冷战是指什么时期,为什么叫冷战?
1、冷战时期及原因:冷战(英语:Cold War,俄语: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1946年3月5日,英国时任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

二战中最厉害的坦克是哪种?
T34\/85虽在防护力上仍不及德军的豹式战车,但籍其优异的机动力与数量上的优势,却也祢补了装甲较弱的缺点,而战后也持续生产至1964年为止。T-34坦克从1940-1945年一共生产了53000辆。它在苏联坦克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连德军将领也不得不承认T-34坦克的性能大大优于当时德军的任何一种...

新巴尔虎左旗13020814427: 二战中苏联使用了哪些坦克
矣泊欣诺: 二战时期比较著名的坦克有:前苏联的T-34、德国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国的M4“谢尔曼”、英国的“丘吉尔”步兵坦克和“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等.其中T-34被誉为二战中最优秀的坦克,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新巴尔虎左旗13020814427: 二战时哪种坦克最好 -
矣泊欣诺: 武器不能简单的用好来评价,要看它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二战期间我认为作用最大的坦克是苏联的T-34. 理由是威力大防护高(相对于中型坦克) 机动性高 可靠性高 易于大量生产.最后两点很重要,德军的虎式火力和防护没的说,确实高.可...

新巴尔虎左旗13020814427: 在二次大战其间,苏联那种坦克火力最勐烈?
矣泊欣诺: 以小弟所知,当时苏联最勐火力的的坦克是史达林坦克,它的主炮口径达122毫米,为当时最大口径的坦克炮之一.T-34的火力不是最勐,它的炮管最大只有85毫米,但T-34因它适当的机动性、防护力和火力成为苏联最常用的坦克,它的总产量竟然超过十万架,这个惊人的数量是苏联能打赢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巴尔虎左旗13020814427: 苏军在二战中的坦克 -
矣泊欣诺: 只说大的系列,与其中的主要型号:T-26,BT-2,BT-5,BT-7,T-28,T-35,T-34/76,T-34/85,KV-1,KV-2,KV-1S,IS-1,IS-2,IS-3.

新巴尔虎左旗13020814427: 世界各国都有哪些著名的主战坦克???(二战时期和现役的)
矣泊欣诺: 二战:德国:虎式 豹式 虎王 坦克捷克:38T日本:97式英国:丘吉尔式 克伦威尔式苏联:T-34 KV-1 KV-2 JS-2 Js-3美国:M4谢尔曼 M3李/格兰特 M24霞飞 M26潘兴

新巴尔虎左旗13020814427: 是苏联T34坦克狠还是美国M4坦克狠? -
矣泊欣诺: 苏联T34坦克主武器为一门76.2毫米F-34主炮,主要改良型号T-34/76、T-34/85;衍生车种OT-34等.这种坦克一共生产了约8万多辆.T34坦克作为苏联在二战中的主战坦克,在数据上...

新巴尔虎左旗13020814427: 苏联在二战初期使用的t26轻型坦克和bt5/7快速坦克,能够摧毁德军的哪几种坦克? -
矣泊欣诺: 他们装的是45毫米炮 500米上的穿深在20毫米左右 对付1号,2号毫无压力要对付3号和38 T就要凑近到300米左右 对付4号,就比较比较吃力了

新巴尔虎左旗13020814427: 求二战中苏联一些重要的重型坦克.没有参加过实战的不用提 -
矣泊欣诺: KV1,KV2,KV1S,KV85,IS1,IS2,重型坦克就这几种了

新巴尔虎左旗13020814427: 二战时期苏德坦克问题
矣泊欣诺: 豹式坦克:1943年1768辆,1944年3777辆,1945年439辆苏联就是 永远的 T-34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