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的鄂托克旗礼俗

作者&投稿:仉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鄂托克的传说和习俗~

(1)成吉思汗在阿尔寨石窟及阿尔巴斯地区的活动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不顾连续7年西征的疲劳,携夫人也遂亲率大军第六次进攻西夏。此次,成吉思汗率军从漠北蒙古本部南下,经过黄河大套进兵西夏。同时,他命令从俄罗斯归来的速不台率军从西北方向包抄西夏,以形成东、西两路夹击之势。《蒙古秘史》记载:“太祖征回回七年……第七年鸡儿年秋(1225),回到秃剌河黑林的旧营内”。“成吉思汗即住过冬,欲征唐兀(西夏),重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1226),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就在这一年秋冬之际,成吉思汗率大军进入今鄂尔多斯,在今鄂托克旗与西夏军队隔黄河对峙。军旅之中,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山围猎野马,不幸坠马受伤,在阿尔寨石窟养伤。对此,《蒙古秘史》有详细的记载:“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汗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据考证,《蒙古秘史》中所记“阿儿不合”,就是今阿尔巴斯山,“搠斡儿合惕”意为“多窟汇聚之处”,学者们考证为阿尔寨石窟。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坠马受伤后,即在阿尔寨扎营养伤,由夫人也遂在身边服侍。《蒙古秘史》中,对成吉思汗养伤和其后的情况也有详细的记载:“次日,也遂夫人对大王并众官人说:‘皇上今夜好生发热,您可商量’。”众将军见成吉思汗受伤又发烧,均劝其暂且退兵,但成吉思汗坚决不同意。他说:“唐兀惕百姓见咱回去,必以为我怯,且在这里养病,先差人去唐兀处看他回甚么话。”蒙古的使者到了西夏首都,向西夏君臣转达了成吉思汗对他们的质问:以前你们的国王曾说过,我们西夏百姓愿为您的右手。但当花剌子模人挑起争端时,我们派使者希望你们从征,而你们却不实现诺言,不但不派兵从征,反而用恶语讽刺。我当时就说过等西征回来再与你们理会。今天,我们来与你们折证前言。西夏国主不儿罕(夏献宗李德旺)辩解说:“讽刺的话我不曾说过。西夏大臣阿沙敢不马上站出来承担责任说:相讥之语,我曾说过,“今汝蒙古若以惯战而欲战,而我有阿剌筛之营地(阿剌筛即阿拉善,当时指贺兰山),有褐子帐房,有骆驼之驮焉,可趋阿剌筛山奔我,在彼战之。若需金银、缎匹,财物,则可奔额里合牙(即西夏都城中兴府,今银川)、额里折兀(即凉州,今甘肃武威西北)”。阿沙敢不这番大话,实为自不量力。因为西夏本为小国,之所以能够存在近二百年,除自己有一定兵力外,主要是利用宋、辽、金之间矛盾,夹缝中以实力和灵活的对外政策才存在下来。到成吉思汗亲征西夏时,形势已发生变化,但西夏君臣仍态度强硬,错过了与蒙古议和的机会,使蒙古使者扫兴而归。成吉思汗听了使者的禀报,十分震怒。尽管他当时尚在发烧,但仍坚持用兵。他说:“喏!听彼出此大言,曷可退耶?即死也,亦应就其言而行之。长生天汝其知之。”成吉思汗患重病,宁死不回,不灭西夏誓不罢休的决心,极大地振奋了蒙古全军将士的信心,加速了西夏王朝的灭亡。所以说阿尔巴斯地区,曾经是成吉思汗养伤疗疾并与西夏作战的前沿阵地。阿尔寨石窟是大军总指挥部,成吉思汗在这里策划了灭西夏之军事大计

 公元1696 年冬和翌年春,清康熙皇帝在亲征 葛丹时,曾两次渡河进入鄂尔多斯巡视,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清史稿》中的藩部篇记下了他的见闻和感想:“见’其人皆有礼貌,不失旧时蒙古规模。‘各旗和睦一体,无盗贼,驼马牛羊不必防守,生计周全,牲畜繁盛,较他蒙古殷富,围猎娴熟,雉鱼很多,所献马极驯,取马不用套杆;水土食物、皆甚相宜。”热情好客,讲究礼貌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的一大美德,蒙古谚语云:“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人取笑。”

  蒙古族优良的道德风尚具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如有人在外地犯了罪,要由家乡负责处罚,其家人和乡邻都认为是蒙受了巨大的耻辱,本人也从此很难抬头。若用烟袋或手指指点了人家的脑袋,就被认为是对他人的莫大侮辱。蒙古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充满生活的每个空间。无论何人,对比自己年龄大的都称“您”。走路、上车、进门、入座、喝茶、吃饭、喝酒,一定以长辈为先。遇到长辈要先请安,如骑在马上要先下马,坐在车上要先下车。25岁以内的青少年不能喝酒吸烟,否则会被认为是对老人的不敬。晚辈对长辈的不尊不孝,村中有名望的长者有权训戒处理。这种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至今仍在保持。

  纯朴、豪爽、好客,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古朴的民风;每有过路客人,牧人皆以上宾之礼款待食宿,他们认为,在太阳落后放走了客人,那简直是自己的莫大耻辱,也会被乡邻小瞧。过去牧区之家无院落,蒙古包从不锁门,客人来了,若家中无人,欲吃欲喝尽可自取所需;要住,就放心地留下,要走,收拾了餐具可以扬长而去。对于此事,主人绝不会认为是无礼之举,反而觉得你能以诚相待而由衷地高兴。

  牧民对于来客,不论是否相识,总是一面热情问候,一面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致礼,请客人先行进入家中。稍稍坐定,便端上奶茶和奶食品,进餐时,又必备酒肉款待。遇有特别尊贵的客人。则要摆“乌查”之宴;

  “乌查之宴”是蒙语,汉语叫摆羊背子。其礼节十分隆重,大体程序是:(一)献奶。前边说过,蒙古族认为奶食是最为纯洁、吉祥的食品,因此,向客人献上洁白的鲜奶或酸奶,是主人敬客的最高礼节。献奶要根据客人的年龄、辈份、职务大小,主人双手端起盛有奶子的银碗,依次敬献到客人面前。客人应双手接过,作为回礼,要用右手无名指蘸上奶子向空弹三下,以表示对天、地、神灵及主人的尊崇。(二)上“乌查”。主人用托盘把全羊各件按羊体结构顺序摆好,在每一件上割一点肉放到羊头上,头朝客人,举向客位,意即现在把全羊献给您了。客人依次从羊头上取一小点肉以尝,表明对主人敬意的全部接受。这时,有专人把羊背子肉割开。以供大家各取所需。按照古老的风俗,全羊之中,唯独羊尾和左小腿不能吃,应回敬给主人。在此之前,主人还要在各件之上取肉放在盘或酒盅里,然后出门喊一声“迪吉乌力古贵(把全羊献给您啦)、以示对祖宗的敬意。(三)献酒。给主宾席上的长者或者职位高者敬一杯酒,接过干杯,然后再回敬一杯。至此,大家就可以随意动手品尝全羊之美味了。牧民认为,吃了大腿和胛子肉能够成为最有福气的人,所以乌查宴席上,至今仍有分食“福肉”之习惯。

  蒙古族把酒看作是食品的精华。牧民放牧,常随身携带酒壶,有客至,也是无酒不成席。给客人敬酒,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敬酒一般一次敬三杯,客人至少要喝两杯,客人不喝,便可以歌相劝,有时还赤诚地单膝跪倒请你喝下。客人喝醉,主人非常高兴,认为你是看重了他。

  蒙古族的礼节大体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请安等类型。

  哈达是藏语音译,是绸或帛织品,颜色多为浅天蓝色,长短一般在一尺五寸到八尺之间,两端有拔丝, 约长半寸许。献哈达常用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的场合下,以表示敬意和祝贺。献哈达时要把哈达叠成双层,开口一方朝外,身体向前微躬,双手捧献给接受人;接受人也是同样的姿态。献哈达的礼节至今仍很流行

  递鼻烟壶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古老的风俗,也是最普通的相见礼。民间传说,早先,蒙古族人民见面都要互赠宝物,以表示自己对朋友的真诚;后因贫富不同、赠物不能等价,便以鼻烟壶取而代之。

  鄂尔多斯传统习惯是不分男女,都可备一个鼻烟壶(女用壶要比男的小些),不过,现在鼻烟壶里大多不装烟,交换鼻烟壶只是作为见面礼节。

  送鼻烟壶也有一定规矩。同辈相见,要双手持壶,右手递接,双手两次交换,最后物归原主。晚辈见了长辈,则要先磕头,后换壶请安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同辈相见,请安要互相问好,遇有长辈,男子单曲右膝,女子则曲双膝。

  在鄂尔多斯民族风俗中,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和忌讳。骑马或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时,不能从人家的门口或马尼宏杆子中间穿过去,也不能跨越套马杆。接近主人房舍时,要轻走慢行,早点下马下车,一为尊敬主人,二不惊动畜群。马绊子要大头朝上挂在马鞍上,马鞭子不能带进屋里去。

  蒙古族牧民喜双不喜单,所以,若给主人赠送礼品,每类物品最好是成双成对的。到牧民家,请先向主人问好,然后再问天气和牲畜情况,即使当时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你也要说吉利的话。不要一进门就坐到炕桌的正面位置上,假若主人谦让,当然也不必过分客气。不过入座一定要双腿盘起,尽管这种坐式对你来说很不舒服。切记不可坐锅台,即使天冷,也不要到火炉或灶火上暖脚。主人敬酒时,要用双手接过。不要用左手给主人递东西。酒宴上,不论接酒还是敬酒都要把挽起的袖子放下来。

鄂托克旗蒙古族,讲究礼貌。相互见面必致问候,相互递鼻烟壶为普通的问候礼俗。新中国成立后,以握手、递换香烟取代递鼻烟壶。敬献奶食是蒙古族很讲究的一项礼俗。迎接客人、馈赠礼品、婚宴入席、举行各种仪式,都要先敬献奶食。请安馈赠、礼寿拜年,用献哈达的礼节表示敬意。拜访长辈亲友、参加婚宴庆典,都要带羊背子,或带砖茶奶酒,或带糖果点心等礼品。馈赠的礼品中不可缺少“德吉”,即六块圆饼和红枣。
每逢客人至家中,必以礼款待,首先上奶茶、炒米和奶食品。进餐时,又备酒肉款待。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敬重和爱戴的表达方式。通常是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和酒杯中,唱起传统的敬酒歌。送客上路时,全家老少向客人敬“上马酒”,祝愿客人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蒙古族婚礼仪式,隆重而热烈,保留了许多古老而富有生活情趣的游牧民族的婚俗,有一套独具特色的婚礼程序。
婚礼从新郎家设宴摆席开始,到女方娶亲,女方送亲到新郎家,双方共庆新郎新娘成家立业,一般持续2~3天、娶亲出发时,大宾、伴郎、祝颂人和新郎来到禄马旗祭台下,祭天叩拜。新郎披弓挂箭,上马待行。这时,祝颂人手端鲜奶,朗诵“弓箭颂”,而后便策马向女方家奔去。当娶亲的4人(或6人、8人)兴冲冲地来到女方家的时候,伴娘们却闭门不纳,叫“闭门迎婿”。男方祝颂人和女方伴娘在门前展开有趣的舌战。纠缠好大一阵,女方把象征聘礼的牛犊皮“浑筒”(即完整剥下的皮口袋)收下,才把新郎等一行请进屋里。男方请女方亲朋全部入席,把带来的羊背子摆在女方主婚人面前的桌子上,让新郎面向席位跪拜。男方祝颂人斟酒致《献羊祝酒词》,新郎向宾客—一致酒。接着女方招待全体宾客,欢唱民歌,婚宴进入高潮。晚宴以后,给新娘分发梳头,再把连垂、头饰戴上去。当金色的朝晖映草原的时候,女方便唱起惜别歌,为新娘送行。头蒙蓝纱(也有红纱)的新娘站在白毡上上马,由伴娘牵马,在大队人马的簇拥下绕家院一周,然后向婆家走去。新娘来到婆家门前,骑着马通过两堆旺火之间,接受火的洗礼。送亲宾客向男方家献羊背子之后,招待送亲客人。新娘步入宴厅后,向男方主婚人、公婆及亲朋依次叩头致礼。婆母给新媳送礼物。当新娘礼毕退出时,新郎用弓梢揭去蒙面纱,新娘才亮相。之后,新郎新娘由伴娘陪同下,向全体亲属及宾客敬茶、敬酒,婚礼收尾。
现代蒙古族时行集体婚礼、旅行婚礼,有的还举行已简化的传统婚礼仪式。 蒙古族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外旗籍蒙古族于二十三日)进行祭灶仪式,开始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除夕一到,家家户户更换新“禄马旗”,制作用361根个芯扎成的火把式“天灯”。正月初一东方微亮,各家各户在“禄马旗”祭台前燃篝火,点燃天灯,举行祭天仪式。祭天之后,晚辈给双亲和长辈叩头、献哈达,长者则逐个给晚辈赐词祝福。正月里三五成群,骑上骏马,奔向亲戚朋友家,馈赠拜年
”德吉”礼品。




礼俗的鄂托克旗礼俗
鄂托克旗蒙古族,讲究礼貌。相互见面必致问候,相互递鼻烟壶为普通的问候礼俗。新中国成立后,以握手、递换香烟取代递鼻烟壶。敬献奶食是蒙古族很讲究的一项礼俗。迎接客人、馈赠礼品、婚宴入席、举行各种仪式,都要先敬献奶食。请安馈赠、礼寿拜年,用献哈达的礼节表示敬意。拜访长辈亲友、参加婚宴庆典,...

礼俗鄂托克旗蒙古族
鄂托克旗的蒙古族日常礼俗十分讲究,见面时必致问候,早期是递鼻烟壶,后来多以握手和香烟代替。敬献奶食是他们重要的礼仪,无论接待客人、婚宴、庆典还是节日,都会以奶食作为开场。请安馈赠和拜年则通过献哈达表达敬意,拜访时还会携带礼物如羊背子、砖茶奶酒或糖果点心。客人来访,会以奶茶、炒米和奶食品...

鄂托克旗的社会
日常礼俗鄂托克旗蒙古族,讲究礼貌。相互见面必致问候,相互递鼻烟壶为普通的问候礼俗。新中国成立后,

礼俗详细资料大全
23. 古代恶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由此产生了一些摧残女性的恶俗,如缠足、溺女婴、童养媳等。24. 北京婚礼俗:北京人结婚习俗,向分满汉。汉族办喜事的礼仪,又有新旧之分。25. 鄂托克旗礼俗:日常礼俗、婚礼、周岁生日宴、年俗等。

鄂多克在蒙语中是什么意思?
鄂多克,蒙古语,汉译为部落、疆城、屯营地。它是明代蒙古中后期军政合一的社会基本单位。鄂多克前旗属于鄂尔多斯市,它是内蒙古自治区下面的地级市,这个城市的形象表示为卡通人物大角牛,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鄂尔多斯是改革开放以年来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是内蒙古的经济新兴城市,鄂多克的历史...

内蒙古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NMI―1祝赞词阿鲁科尔沁旗、鄂尔多斯市2NMI―2王昭君传说呼和浩特市3NMI―3嘎达梅林科尔沁左翼中旗4NMI―4格萨(斯)尔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文化研究所5NMI―5巴拉根仓的故事通辽市6NMI―6科尔沁蒙古族...

蒙古人用筷子吗?
进蒙古包后,忌坐佛龛前面,否则主人就会冷待客人,并认为客人不懂礼俗,不尊重民族习惯。・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要茶,要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

腾格尔姓什么?
腾格尔没有姓,腾格尔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没有姓。腾格尔,1960年生于内蒙古鄂托克旗,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批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央国家机关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1989年夺得流行歌曲优秀歌手选拔赛冠军,1986年为歌曲《蒙古人》谱曲并演唱,一举成名...

姓氏:曾;的来源?
来源一:曾姓起源于姒姓。1、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2、夏朝建都于阳城,...

礼俗详细资料大全
,拼音,引证解释,传统礼俗,生辰礼,婚姻,冠礼,结发,六礼,生辰八字,顶礼膜拜,揖让,折腰,九拜,坐·跪,座次,丧葬,殉葬,棺椁,合葬,虚左,斋戒,祖道,修禊,上古宾礼,孝悌,牺牲,祭社稷,祭岳渎,出师,劝农,古代恶俗,缠足,溺女婴,童养媳,北京婚礼俗,放定,过礼,过嫁妆,鄂托克旗礼俗,日常礼俗,婚礼,周岁生日宴,年俗, ...

诏安县13024644168: 黑龙江鄂伦春族有哪些礼俗? -
逮肥易孚: 鄂伦春族是一个十分重视礼节的民族,他们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节.他们的礼节大致有三种:请安问候、下马致敬、叩首参拜. 作为晚辈的或是弟弟妹妹,遇到了长辈,或是哥哥姐姐,一般都要行屈膝礼请安问候.对于父母或是比父母年...

诏安县13024644168: 察哈尔日常礼俗及禁忌有哪些? -
逮肥易孚: 察哈尔蒙古族在社会交往以及衣食住行,言谈举止诸方面十分讲究文明礼貌,崇尚礼仪,甚至把礼节看作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尺度.例如,两个人相互见面时,年少的对年长者要称呼您,用蒙语唤作“塔”,要首先问好,进屋时要让长者先...

诏安县13024644168: 满族礼俗有哪些? -
逮肥易孚: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历来有讲礼貌、重礼节的优良传统;满族人民自然也同样重视礼仪、礼节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所创造、借鉴和遵循的礼节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满族曾经是个渔猎民族,这个民族共同体既是血缘...

诏安县13024644168: 握手的礼节都有哪些? -
逮肥易孚: 一、握手的顺序:主人、长辈、上司、女士主动伸出手,客人、晚辈、下属、男士再相迎握手. 二、握手的方法: 1、一定要用右手握手. 2、要紧握双方的手,时间一般以1~3秒为宜.当然,过紧地握手,或是只用手指部分漫不经心地接触对...

诏安县13024644168: 青海土族待客礼节习俗有哪些? -
逮肥易孚: 热情好客是土族历来的风尚.土族人常说:“客人了,福来了!”总以高茶贵饭招待客人,而迎送客人三杯酒就是这种风尚的突出表现.主人在客人到来之前就拿着酒壶、酒杯在大门口等待,待客人下马或下车,先敬“下马三杯酒”;客人进门...

诏安县13024644168: 1、 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
逮肥易孚:[选项] A. 礼节 B. 礼貌 C. 礼仪 D. 礼俗

诏安县13024644168: 中东的文化差异 -
逮肥易孚: 中东政治、经济、文化http://www.shisu.edu.cn/authority/midwy/q10.html

诏安县13024644168: 青海蒙古族剪发礼习俗是怎样的? -
逮肥易孚: 海西蒙古族是蒙古民族和硕特部的主体,和硕特部是西蒙古四部之一,由于长期群落独居,因此礼俗风尚独具特色.海西蒙古族在孩子未长到三岁前,孩子的胎毛不准剪发、不准染尘、不准洗梳;剪发礼首先要掐算剪发吉祥日;仪式首先剪发贵...

诏安县13024644168: 谈谈你对礼俗的认识? -
逮肥易孚: 礼俗,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没有特定形式的,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起着约定和规范人们各种行为的特色文化.说它是约定俗成,这是因为它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但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又比法律能更好的约束人们的行为.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的存在是无形的,不可捉摸,又无处不在.礼俗的影响既深又广,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无不受到它的制约.我国的传统礼俗有以下特点: 第一、具有较强的伦理品性. 第二、具有流动贯注的传习性与扩散性,又有着难于变化移易的凝固性. 第三、虽然难于改变,但它还是能够移易.

诏安县13024644168: 中国传统礼节有哪些? -
逮肥易孚: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