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姓氏李的小故事

作者&投稿:貂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这个大姓的传说故事~

  先秦时期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老子,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裏,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书的史官),是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家的创始人,传为《老子》一书的作者。古书有的说他是周平王时(春秋初期)人,又说春秋末期的孔子曾向他问礼,于是就说他活了160多岁或200多岁,是因为修道养寿才活了那麽大岁数。《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包含着某些朴素辩证法因素,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来唯物、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
  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儿子叫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叫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帝王或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李耳的父亲和母亲。李耳的后代李宗,字尊祖,在魏国做官,被封于段,为干术大夫。李宗之子李同为赵国大将军,孙李兑为赵相,曾孙李跻为赵国阳安君。李跻有两个儿子:李云、李恪。李恪的儿子李洪,任秦国(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太子太傅,其孙李兴族为秦将军。李兴族之子李昙,字贵远,在赵国做官,封柏人(今河北唐山)侯,后又入秦,任御史大夫。李昙有4个儿子:崇、辨、昭、玑。他们及其后代因分别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长子李崇,任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玑,战国末任秦国太傅,李玑的二儿子李牧在赵国做官,定居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为赵郡房。后来,陇西房又分为39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3组。
  李耳以后,李姓人口逐渐增多。春秋时晋文公(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理狱官李离、战国时魏文侯(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相李悝,都是早期迁入今山西境内的李姓人;战国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守的李冰,是最早迁入今四川的李姓人;李耳之孙李同,到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做官,是最早迁入今河北的李姓人;李同裔孙李恪的儿子李洪,到秦国(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做官,是最早迁入今陕西的李姓人;李洪裔孙李昙,在秦国任御史大夫,其长子李崇开创陇西房,四儿子李玑的二儿子李牧开创赵郡房,形成李姓宗族最重要、最根本的两大支派。

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
颛顼的裔孙皋陶,是尧的理官。皋陶的后裔在舜、夏、商三代,都担任理官,于是便以官为氏,改姓理。
商末时,商纣王昏庸无道,理征因坚持正义、敢于直言,被商纣王杀害。理征死后,他的妻子带着儿子理利贞逃亡,靠吃李树的果实保全性命。理与李同音,理利贞便改姓李。

扩展资料: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李氏即已迁入今山西、四川、河北、陕西境内,并开创了陇西房和赵郡房,形成李姓宗族最重要、最根本的两大支派。
西汉时,李姓有徙居今山东、江西者。到东汉、三国时,李姓向东北已发展至今辽宁一带,向西北已发展至今宁夏一带,向东南又发展至今江苏,向南已发展至今广东、湖南、湖北,向西南已发展至今云南。
唐代,李姓人口有三次迁徙。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为避难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唐末至五代年间,因中原地带长期动乱,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最后在福建创建闽国。河南一些李姓人随王氏兄弟入闽,定居于莆田、晋江,后又分支宁化、上杭、邵武、清流等地,进而又向西发展,分布于广东、广西的一些地方。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概括有两种:

1、一种说法是:商帝辛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商周之际,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人(今河南淮阳),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方向逃。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这一带荒无人烟,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来吃,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

然后,他们又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东部)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叛军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南方的林姓也有支改姓过李,林姓是商代殷比干之后)

2、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拓展资料

古代名人

一、先秦

1、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曾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2、李悝:法家始祖,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二、秦

1、李斯:战国时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秦朝丞相。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故有“千古一相”之名。

2、李信:战国时代秦国著名将军。

三、汉朝

1、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箭法出众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自古有“王不过霸”“将不过李”之称。

2、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后战败投降匈奴。

3、李广利:汉朝将领。

4、李通: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贵戚第二位。因功勋卓著,娶光武帝之妹宁平长公主——即大名鼎鼎女中豪杰的刘伯姬。

5、李傕: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四、三国

1、李典:曹操庙庭元勋第二十一位。曾与张辽合力以步卒八百,大破孙权兵马十万。其人深明大义,崇尚儒雅,有长者之风,为曹操、曹丕重视。

2、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五、晋朝

1、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2、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3、李暠: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4、李歆:十六国时期西凉皇帝

5、李恂: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子,西凉后主李歆的弟弟,十六国时期西凉君主。

6、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建立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姓氏李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概括有两种:

1、一种说法是:商帝辛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商周之际,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人(今河南淮阳),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方向逃。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这一带荒无人烟,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来吃,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

然后,他们又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东部)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叛军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南方的林姓也有支改姓过李,林姓是商代殷比干之后)

2、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拓展资料
古代名人

一、先秦

1、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曾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2、李悝:法家始祖,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二、秦

1、李斯:战国时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秦朝丞相。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故有“千古一相”之名。

2、李信:战国时代秦国著名将军。

三、汉朝

1、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箭法出众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自古有“王不过霸”“将不过李”之称。

2、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后战败投降匈奴。

3、李广利:汉朝将领。

4、李通: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贵戚第二位。因功勋卓著,娶光武帝之妹宁平长公主——即大名鼎鼎女中豪杰的刘伯姬。

5、李傕: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四、三国

1、李典:曹操庙庭元勋第二十一位。曾与张辽合力以步卒八百,大破孙权兵马十万。其人深明大义,崇尚儒雅,有长者之风,为曹操、曹丕重视。

2、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五、晋朝

1、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2、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3、李暠: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4、李歆:十六国时期西凉皇帝

5、李恂: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子,西凉后主李歆的弟弟,十六国时期西凉君主。

6、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建立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姓氏李

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他在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为“大理”。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理征的妻儿和儿子开始逃亡。因为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母子俩摘取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很长一个时期,李姓还是个小姓。但到了唐代,一部分其他姓氏的臣民因助李渊,李世民建国有功而被李氏皇族赐姓李。这样,李氏宗族便庞大起来,一跃成为中国的大姓。古代李姓中最早建立起名望的家族多住在西陇(今甘肃兰州、巩昌、秦川一带),因此西陇便成为李姓家族的郡望源地。现赣南许多李姓客家人都以西陇望族而自豪。

这应该也算是个小故事吧!

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

颛顼的裔孙皋陶,是尧的理官。皋陶的后裔在舜、夏、商三代,都担任理官,于是便以官为氏,改姓理。

商末时,商纣王昏庸无道,理征因坚持正义、敢于直言,被商纣王杀害。理征死后,他的妻子带着儿子理利贞逃亡,靠吃李树的果实保全性命。理与李同音,理利贞便改姓李。



琳琅故事会




李姓的传说故事简短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在其他姓之上。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据史载,李姓...

李姓的名人故事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是讲李白小时候的事。他曾经在昌隆县的象耳山中读书,有一天,读书遇到了难处时,屋外传来一阵欢笑声。李白走到窗前一看,原来是小伙伴在做游戏。他立刻丢下书,奔了出去。春天里,野花满山,蜂飞蝶舞。李白一边采野花一边扑蝴蝶,来到一条小溪旁,...

李姓的传说故事[简要]
故事: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

有关姓氏李的小故事
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南方的林姓也有支改姓过李,林姓是商代殷比干之后)2、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李姓的来源故事
后为李氏。至商纣王时,世袭为理官的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后到豫东鹿邑定居。因沿途食李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木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 。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

李姓氏的来源和历史简便
李姓的起源故事丰富多彩,其根源可追溯至嬴姓。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李姓源自皋陶,他是东夷族的首领,并被舜帝任命为大理,因此他的后代以官名为姓,称为理氏。在商朝末年,理徵,皋陶的后裔,因坚持正义而触怒了纣王,惨遭杀害。他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亡,期间靠食用李子得以存活,为纪念这种...

关于姓氏的一个小故事
张姓传说、百姓传说、王姓传说、于氏传说、李姓传说等。1、张姓传说 张姓传说张氏得姓于远古时期的挥,据说他发明了弓箭,因此才有了弓长张这个姓氏的诞生,所以张字由弓而来。2、百姓传说 百这个姓氏,相传是春秋时期秦国名人百里奚的后代。百里奚所在虞国被晋国灭亡后沦为战俘。成为一个叫晋伯的人的...

大姓的传说故事
以上关于李姓起源的故事过于生动而富于传奇色彩,难免引起后人的疑义。史家认为这些传说起于唐代,有为李唐宗室抬高门第,强为攀附,主观臆测的成份,可信度不高。再者,老子之前的人物,如理徵、李利贞不见于先秦古籍,是否确有其人值得怀疑。 那么,李姓的真实渊源是什么呢? 其实,李姓起源并不复杂,不过与“李树”无关,...

李氏的由来有什么故事么?
李姓由来 李姓之“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李树,属蔷薇科。但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官名――大理。李姓的来源,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李子,就是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

李姓名人的故事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李涉在做太学博士期间,一次去九江,因遇雨歇宿在一个叫井栏砂的江村里,半夜里遇到强盗打家劫舍。李涉害怕和“豪客”讲道理,吓得蜷缩在角落里不敢动。这时强盗大王问他说:“你是什么人?”李涉的随从大着胆子说:“是太学李博士。”那大王一愣,追问...

江海区15063014815: 百家姓姓李的典故? -
冻艺金磬: 李广射虎:形容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典出《史记·李将军列传》:汉李广曾在蓝田南山中射箭,把草中的石头当成老虎,发箭便射,箭头竟然陷入石中.后李广防御匈奴,居右北平,又亲射猛虎,终将虎射死. 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封,命途乖舛.典出《史记·李将军列传》:汉将军李广,抗击匈奴,屡建战功,有飞将军之城.李广从弟李蔡,名声不及李广,却封为安乐侯,位至三公.李广部下因军功封侯有数十人,唯独李广终未封侯.还有李代桃僵、李氏断臂、李贺诗囊、李郭同舟、李膺门等.

江海区15063014815: 大姓的传说故事日记 李姓氏400字 -
冻艺金磬: 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江海区15063014815: 李姓的传说故事[简要] -
冻艺金磬: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

江海区15063014815: 大姓的传说故事(简短)简短些! -
冻艺金磬:[答案] 李姓的传说故事:《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史记·索隐》说老子“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今天鹿邑仍有民间传说,李母怀胎八十一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

江海区15063014815: 李姓的传说故事 -
冻艺金磬: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在其他姓之上.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

江海区15063014815: 李姓的名人故事 -
冻艺金磬: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是讲李白小时候的事.他曾经在昌隆县的象耳山中读书,有一天,读书遇到了难处时,屋外传来一阵欢笑声.李白走到窗前一看,原来是小伙伴在做游戏.他立刻丢下书,奔了出去.春天里...

江海区15063014815: 李姓有什么典故,李姓的来历 -
冻艺金磬: 是要故事吗...商 比干遇害 其 妻;子;被追杀 .逃至林边 追兵不认其人 问姓什么 其妻灵机一动 站在李子树下 便称姓李... ...唐朝 国姓 李 ... 百度 《李姓》有别解...

江海区15063014815: 姓氏李的传说 -
冻艺金磬: 唐代李世民为了更好的统治 把宫里所有的人都改为姓李

江海区15063014815: 关于大姓的传说故事 -
冻艺金磬: 李姓是当今中华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李姓起源于河南鹿邑.鹿邑古称苦县,自古以来都属于陈地辖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李耳)的生地. 关于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唐朝李延寿的《北史·...

江海区15063014815: 姓李的名人励志经典故事 -
冻艺金磬: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