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发展史谁知道?

作者&投稿:学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子的发展史~

前400年,希腊
哲学家
德谟克列特提出
原子
的概念。
1803年,英国
物理学家
约翰·道尔顿
提出原子说。
1833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提出法拉第
电解定律
,表明原子带电,且电可能以不连续的
粒子
存在。
1874年,司通内建议电解过程被交换的粒子叫做电子。
1879年,
克鲁克斯

放电管
(
高电压
低气压

真空管
)中发现阴极射线。
1886年,哥德斯坦从放电管中发现
阳极
射线。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生
证实
阴极
射线即阴极材料上释放出的
高速电子流
,并测量出电子的荷质比。e/m=1.7588×108
库仑/克
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
密立根
的油滴实验测出电子之带电量,并强化了“电子是粒子”的概念。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
卢瑟福

α粒子
散射实验,发现原子
有核
,且
原子核

正电
、质量极大、
体积
很小。其条利用(粒子(即氦核)来撞击金箔,发现大部分(99.9%)粒子直穿金箔,其中少数成大角度偏折,甚至极少数被
反向
折回(十万分之一)。
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
莫塞莱
分析了
元素
的X射线
标识谱
,建立
原子序数
的概念。
1913年,汤姆生之
质谱仪
测量质量数
,
并发现同位素。
1919年,卢瑟福发现
质子
。其利用α粒子撞击氮原子核与发现质子,接著又用α粒子撞击棚
(B)
、氟
(F)
、铝
(A1)
、磷
(P)
核等也都能产生质子,故推论“质子”为元素之原子核共有成分。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乍得威克利用α粒子撞击铍原子核,发现了中子。
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
汤川秀树
建立了
介子
理论。
原子趣闻:人体中每秒有40万个
放射性
原子蜕变为其他原子。人体每个
细胞
平均有90万亿个原子,是40万个原子的22500万倍。
原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
微粒
。(没有
外壳
)是
人类

经典
的、使用最为广泛的基本
假设
。原子的假设,可用来精确的解释
物理学

力学

热力学

光学
、量子力学、
统计力学
等等几乎物理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及同为
自然科学

生物学
(用物理学家的眼光看,一切
生物过程
都是原子的运动)、
化学
(化学可以使用量子力学等解释)等等,在
未来
,或许会延伸到各个学科。
原子的假设建立时是基于人类直观的感觉-物质的
粒子性
。但在物质波动性上也可以神奇地找到它的
影子
。也许就是因为原子的假设,使物理学有现在这样辉煌的成果。
原子可看作
地球
一样大的体育馆里的一颗乒乓球(
原子半径

数量级
在10的-10次方),研究原子的方法也好比在这个体育馆里放置10的23次方以上的乒乓球,并且让这些球不停地跳动起来。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更
外层
有电子围着原子核高速转动。
原子是构成
自然界
各种元素的
基本单位
,由原子核和核外
轨道
电子(又称束缚电子或绕行电子)组成。原子的体积很小,
直径
只有10的-8次
cm
,原子的质量也很小,如
氢原子
的质量为1.673
56*10的-24g,而核质量占
原子质量
的99%以上。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它的直径比原子的直径小很多。
原子核带
正电荷
,束缚电子带
负电荷
,两者所带
电荷
相等,
符号
相反,因此,原子本身呈中性。束缚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原子核运动,当原子吸收外来
能量
,使轨道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而自由运动时,原子便失去电子而显电性,成为离子。
原子是
构成元素
的最小
单元
,是
物质结构
的一个层次.原子
一词
来自希腊文,“意思是不可分割的。”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
物理学家
德谟克利特
提出这一概念,并把它当作物质的最小单元,但是差不多
同时代

亚里士多德
等人
却反对这种物质的原子观,他们认为物质是连续的,这种观点在
中世纪
占优势,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实验技术的发展,物质的原子观在
16世纪
之后又为人们所接受,著名学者
伽利略

笛卡儿
、.
牛顿
等人都支持这种观点.著名的俄国
化学家
门捷列夫
所发现的周期律指出各种化学元素的原子间相互关联的
性质
是建立
原子结构理论
时的一个指导原则.从
近代物理
观点看,原子只不过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介于
分子
和原子核之间.
编辑本段游戏
原子游戏主要流行于浙江嘉兴地区,是当地特有的一种牌类游戏。游戏打三副牌。由坐位相对的
玩家相配合,游戏的方法是配合的双方要尽快
将手
中的牌出完,并赢取最多的分数。
编辑本段数据结构
指构成数据结构的,认为不可再分的部分.
原子,是化学元素最小组成单元,是组成分子和物质的
基本单元
,它具有该元素的
化学性质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在原子核的
库仑场
中运动的带
负电
的电子
组成。
核电荷数
或原子序数Z,是组成原子核的
质子数
。原子是非常微小的粒子。假设原子是
球体
的话,
典型
原子的直径大约是10-8厘米,
质量大约是10-23克。
原子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编辑本段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中心是一个微小的由
核子
(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组成的原子核,占据了整个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紧密地堆
在一起
,因此原子核的
密度
很大。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致相等,中子略高一些。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是
电中性
的。所以整个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即使和原子相比,还是非常细小的--比原子要小100,000倍。原子的
大小
主要是由最外
电子层
的大小所决定的。如有原子是一个足球场,那原子核就是场中央的一颗绿豆。所以原子几乎是空的,被电子占据著。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它们远比质子和中子轻,质量只有质子的约1/1836。它们高速地围著原子核运转。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轨道并不都一样。它们在一些叫电子层的区域内围着原子核转,那些最接近原子核的在一层,远一些的又在另外一层。每一层都有一个
数字
。最
内层
的是层1,外一层的是层2,如此类推。每一层都可以容纳一个最高限量数的电子数目,层1可容纳两个,层2八个,层3十八个,层4三十二个,越往外层可容纳的电子就越多。
若设层数为n,则第n层可容纳
电子数
为2n2个。最外层电子不大于8个,最接近最外层的电子层不大于十八个,但也有特例。
在一颗电中性的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是一样的。另一方面,中子的数目不一定等于质子的数目。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电子数目比质子小的原子带正电荷,叫
阳离子
。相反的原子带负电荷,叫
阴离子

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一般小于四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稳定的
结构
,成为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四个,在
化学反应
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稳定的结构,成为阴离子。
原子序决定了该原子是那个族或那类元素。例如,
碳原子
是那些有6颗质子的原子。所有相同原子序的原子在很多
物理性质
都是一样的,所显示的化学反应都一样。质子和中子数目的
总和
叫质量数。中子的数目对该原子的元素并没有任何影响
--
在同一元素中,有不同的成员,每个的原子序是一样的,但质量数都不同。这些成员叫同位素。元素的名字是用它的元素名称紧随著质量数来表示,如
碳14
(每个原子中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
只有94种原子是天然存在的(其余的都是在
实验室
中人工制造的)
每种原子都有一个名称,每个名称都有一个缩写。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不同原子的化学性质将它们排列在一张表中,这就是
元素周期表
。为纪念门捷列夫,第101号元素被命名为钔。
首20种原子(或元素)依次为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它们的简写是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

一、科学原子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化学是以物质为研究对象,以阐明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己任,所以,“物质是什么构成的?”是化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然而,从上古代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年)到17世纪的波义耳(1627~1691年),上下2000多年,尚未做出完全正确的回答。虽然德谟克里特早就提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并把这种微粒称作“原子”(希腊文意思是不可分割的),但只是一种猜想,一种推理,没有实验根据,因而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朦胧的、幼稚的,处于萌芽时期。

到了17世纪的1661年,波义耳才第一次明确了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以及他的物质观,把化学确定为科学。他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建立了科学的元素论,他认为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的简单物质才是元素。这种物质观已接近原子论,但还不是科学的原子论。因为,他当时称之为元素的物质,今天看来只是单质,而不是原子。其中还有不少错误: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和思想上的局限性,曾错误的把火、气、水都视为元素;把物理性质“火”和化合物“水”都当成了元素,造成了元素概念的混乱。

在波义耳之后的100年里,人们在科学实验和化学分析中不断发现新的元素,把化合物从元素表中逐渐拉了下来,1789年,拉瓦锡对元素概念又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提出元素是“化学分析所能达到的终点”。丰富了波义耳的元素观,发表了包含33种元素的元素表,但对元素的质量未能进行测定和确认。因而,波义耳的“元素论”尚未成为准确、清晰、科学的概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前400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列特提出原子的概念。 1803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原子说。 1833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提出法拉第电解定律,表明原子带电,且电可能以不连续的粒子存在。 1874年,司通内建议电解过程被交换的粒子叫做电子。 1879年,克鲁克斯从放电管(高电压低气压的真空管)中发现阴极射线。 1886年,哥德斯坦从放电管中发现阳极射线。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证实阴极射线即阴极材料上释放出的高速电子流,并测量出电子的荷质比。e/m=1.7588×108 库仑/克 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测出电子之带电量,并强化了“电子是粒子”的概念。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有核,且原子核带正电、质量极大、体积很小。其条利用(粒子(即氦核)来撞击金箔,发现大部分(99.9%)粒子直穿金箔,其中少数成大角度偏折,甚至极少数被反向折回(十万分之一)。 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分析了元素的X射线标识谱,建立原子序数的概念。 1913年,汤姆生之质谱仪测量质量数 , 并发现同位素。 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其利用α粒子撞击氮原子核与发现质子,接著又用α粒子撞击棚 (B) 、氟 (F) 、铝 (A1) 、磷 (P) 核等也都能产生质子,故推论“质子”为元素之原子核共有成分。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乍得威克利用α粒子撞击铍原子核,发现了中子。 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建立了介子理论。 原子趣闻:人体中每秒有40万个放射性原子蜕变为其他原子。人体每个细胞平均有90万亿个原子,是40万个原子的22500万倍。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没有外壳)是人类最经典的、使用最为广泛的基本假设。原子的假设,可用来精确的解释物理学中力学、热力学、光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等几乎物理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及同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用物理学家的眼光看,一切生物过程都是原子的运动)、化学(化学可以使用量子力学等解释)等等,在未来,或许会延伸到各个学科。 原子的假设建立时是基于人类直观的感觉-物质的粒子性。但在物质波动性上也可以神奇地找到它的影子。也许就是因为原子的假设,使物理学有现在这样辉煌的成果。 原子可看作地球一样大的体育馆里的一颗乒乓球(原子半径的数量级在10的-10次方),研究原子的方法也好比在这个体育馆里放置10的23次方以上的乒乓球,并且让这些球不停地跳动起来。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更外层有电子围着原子核高速转动。 原子是构成自然界各种元素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轨道电子(又称束缚电子或绕行电子)组成。原子的体积很小,直径只有10的-8次cm,原子的质量也很小,如氢原子的质量为1.673 56*10的-24g,而核质量占原子质量的99%以上。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它的直径比原子的直径小很多。 原子核带正电荷,束缚电子带负电荷,两者所带电荷相等,符号相反,因此,原子本身呈中性。束缚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原子核运动,当原子吸收外来能量,使轨道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而自由运动时,原子便失去电子而显电性,成为离子。 原子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元,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原子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不可分割的。”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物理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这一概念,并把它当作物质的最小单元,但是差不多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等人却反对这种物质的原子观,他们认为物质是连续的,这种观点在中世纪占优势,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实验技术的发展,物质的原子观在16世纪之后又为人们所接受,著名学者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等人都支持这种观点.著名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所发现的周期律指出各种化学元素的原子间相互关联的性质是建立原子结构理论时的一个指导原则.从近代物理观点看,原子只不过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介于分子和原子核之间. 编辑本段游戏 原子游戏主要流行于浙江嘉兴地区,是当地特有的一种牌类游戏。游戏打三副牌。由坐位相对的 玩家相配合,游戏的方法是配合的双方要尽快将手中的牌出完,并赢取最多的分数。 编辑本段数据结构 指构成数据结构的,认为不可再分的部分. 原子,是化学元素最小组成单元,是组成分子和物质的基本单元,它具有该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在原子核的库仑场中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核电荷数或原子序数Z,是组成原子核的质子数。原子是非常微小的粒子。假设原子是球体的话,典型原子的直径大约是10-8厘米, 质量大约是10-23克。 原子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编辑本段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中心是一个微小的由核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组成的原子核,占据了整个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紧密地堆在一起,因此原子核的密度很大。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致相等,中子略高一些。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是电中性的。所以整个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即使和原子相比,还是非常细小的——比原子要小100,000倍。原子的大小主要是由最外电子层的大小所决定的。如有原子是一个足球场,那原子核就是场中央的一颗绿豆。所以原子几乎是空的,被电子占据著。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它们远比质子和中子轻,质量只有质子的约1/1836。它们高速地围著原子核运转。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轨道并不都一样。它们在一些叫电子层的区域内围着原子核转,那些最接近原子核的在一层,远一些的又在另外一层。每一层都有一个数字。最内层的是层1,外一层的是层2,如此类推。每一层都可以容纳一个最高限量数的电子数目,层1可容纳两个,层2八个,层3十八个,层4三十二个,越往外层可容纳的电子就越多。 若设层数为n,则第n层可容纳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不大于8个,最接近最外层的电子层不大于十八个,但也有特例。 在一颗电中性的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是一样的。另一方面,中子的数目不一定等于质子的数目。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电子数目比质子小的原子带正电荷,叫阳离子。相反的原子带负电荷,叫阴离子。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小于四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稳定的结构,成为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四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稳定的结构,成为阴离子。 原子序决定了该原子是那个族或那类元素。例如,碳原子是那些有6颗质子的原子。所有相同原子序的原子在很多物理性质都是一样的,所显示的化学反应都一样。质子和中子数目的总和叫质量数。中子的数目对该原子的元素并没有任何影响 —— 在同一元素中,有不同的成员,每个的原子序是一样的,但质量数都不同。这些成员叫同位素。元素的名字是用它的元素名称紧随著质量数来表示,如碳14(每个原子中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 只有94种原子是天然存在的(其余的都是在实验室中人工制造的) 每种原子都有一个名称,每个名称都有一个缩写。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不同原子的化学性质将它们排列在一张表中,这就是元素周期表。为纪念门捷列夫,第101号元素被命名为钔。 首20种原子(或元素)依次为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它们的简写是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


中国航天发展史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47 采纳率:24% 帮助的人:14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中国航天发展史 要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

汉语语法史问题: 词缀“子”“儿”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子"、"儿"作为词缀,其演变是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语法现象,也是汉语历时语法研究过程中不能回避的语言难点。它们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具有一般的规律性,即都经历了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形成后的词缀具有位置固定、标记词性、结构紧密、语音弱化、呈封闭式发展等特征;并在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大量新词...

谁知道数子的由来和发展历史?
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曾经指出,在数学中重要的“不是符号,而是概念”。数的概念接下来的一次扩展,是负数的发明。同样,在字面意义上想象 负的2 头骆驼没什么意义,但你要是欠了某人2 头骆驼,则你拥有的骆驼数 实际上要减去2。所以,负数可以认为...

楷书的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不是的。如果要把汉字的形体分为古今两大类的话,那么隶书以前叫做“古”,隶书开始而后就叫做“今”。所以“隶书的形成”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现代汉字。隶书的出现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谁知道俄罗斯的发展史???
1,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这时候是俄国!2,1861年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这时候是沙俄!3,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

河北帮子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
京剧和粤剧都是皮黄腔,河北梆子是梆子腔。京剧是从徽汉二剧发展过来的,念白为湖广韵。河北梆子则是从秦腔发展过来的,应该是魏长生带秦腔入京路过河北留下了曲调,之后又融入了当地方言和当地小曲才成为河北梆子,后期河北梆子也融入了一些京剧的东西,故此念白中也有了湖广韵。粤剧的总体感觉就是八九十...

电脑软件的发展史?
电脑软件的发展史 第一代软件(1946-1953)第一代软件是用机器语言编写的,机器语言是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由0和1组成。第二代软件(1954-1964)当硬件变得更强大时,就需要更强大的软件工具使计算机得到更有效地使用。汇编语言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程序员还是必须记住很多汇编指令。第...

三星公司的发展史
12、在2010年的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MWC)上,三星推出了首款旗舰级Android智能手机Galaxy S。这一系列手机已发展到第3代,并被认为是最好的智能手机之一。13、三星于2010年秋季推出了Galaxy Tab。这一7英寸产品是第一款主流的Android平板电脑。14、在2013年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三星展示了...

谁知道钟表的历史发展
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 18世纪期间,各种擒纵机构的发明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726年,英国人George Graham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使袋表机芯相对变薄。1757年,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机构,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至19世纪产生了一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

谁知道祖国的航天史?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如下: 一,概述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624731930: 原子的发展史有哪些呢?
谷具恒雪: 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这种射线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同年,卢瑟福的学生詹姆斯·查得威克(JamesChadwick)认定这就是中子,而同位素则被重新定义为有着相同质子数与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624731930: 原子的发展史谁知道?原子的发展史谁知道? -
谷具恒雪: 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这种射线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同年,卢瑟福的学生詹姆斯·查得威克(JamesChadwick)认定这就是中子[8],而同位素则被重新定义为有着相同质子数与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624731930: 原子发展历史是什么?
谷具恒雪: 原子发展历史编辑原子早期历史关于物质是由离散单元组成且能够被任意分割的概念流传了上千年,但这些想法只是基于抽象的、哲学的推理,而非实验和实验观察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624731930: 原子的发展史 -
谷具恒雪: 一、科学原子论诞生的时代背景化学是以物质为研究对象,以阐明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己任,所以,“物质是什么构成的?”是化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然而,从上古代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624731930: 原子的概念是谁提出的?原子又是谁发现的?
谷具恒雪: 原子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原子结构发展史 前400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列特提出...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624731930: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那原子是谁发现的、分子又是谁… -
谷具恒雪:[答案] 原子结构发展史前400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列特提出原子的概念.1803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原子说.1833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提出法拉第电解定律,表明原子带电,且电可能以不连续的粒子存在.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624731930: 原子和分子发现史 -
谷具恒雪: 原子:早期历史 关于物质是由离散单元组成且能够被任意分割的概念流传了上千年,但这些想法只是基于抽象的、哲学的推理,而非实验和实证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文化及学派的转变,哲学上原子的...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624731930: 最早发现原子的科学家是?最早发现原子的科学家是谁
谷具恒雪: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道尔顿于1803年提出原子论.随着电子的发现,人们推测原子内一定存在带正电的部分,且原子所带正负电荷量相等.1903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即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电子则均匀分布在正电荷之间.如同葡萄干蛋糕一样. 如果对你有用,请点击页面上的好评给俺个支持哈.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624731930: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
谷具恒雪: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624731930: 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 -
谷具恒雪: 最早的模型可以追溯到德莫克利特的原子模型,他提出这个模型纯粹基于想象.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名为"原子"的小颗粒组成,而且原子有不同的形态,如我们被冻伤时就是锐利的冷原子作用在我们皮肤上的结果.但同时期的以亚里士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