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选自<韩非子>那篇啊?

作者&投稿:辟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选自<韩非子>那篇啊?如题 谢谢了~

韩非子 第23卷 定法 原文如下: ========================= 定法 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 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 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 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 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 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 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主之具也。” 问者曰:“徒术而无法,徒法而无术,其不可何哉?” 对曰:“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晋之故法未息, 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 其宪令,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新法后令则道之,利在故新 相反,前后相勃,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托 万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于霸王者,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 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什伍而同其罪,赏厚而信,刑重而 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然而无术以 知奸,则以其富强也资人臣而已矣。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败 也,而张仪以秦殉韩、魏。惠王死,武王即位,甘茂以秦殉周。武王死,昭 襄王即位,穰侯越韩、魏而东攻齐,五年而秦不益尺土之地,乃城其陶邑之 封。应侯攻韩八年,成其汝南之封。自是以来,诸用秦者,皆应、穰之类也。 故战胜,则大臣尊;益地,则私封立:主无术以知奸也。商君虽十饰其法, 人臣反用其资。故乘强秦之资数十年而不至于帝王者,法不勤饰于官,主无 术于上之患也。” 问者曰:“主用申子之术,而官行商君之法,可乎?” 对曰:“申子未尽于法也。申子言:‘治不逾官,虽知弗言’。治不逾 官,谓之守职也可;知而弗言,是不谓过也。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 以一国耳听,故听莫聪焉。今知而弗言,则人主尚安假借矣?商君之法曰: ‘斩一首者爵一 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 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 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者智能之 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 【大意】 本篇是对前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申不害的思想的总结。韩非认 为,法和术在实践中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效。

商鞅虽然被杀害了,但他创立的法制却在秦国流传下来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新法深入人心,连妇女儿童都能"言商君之法".从此法家思想一直成了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这对封建制的发展和巩固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法家的严刑峻法,特别是商君"焚诗书禁游说"思想极端压制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
但是商鞅变法的措施并未废除,韩非子说“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那么,秦法为何“未败”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总而言之,商鞅的悲剧性结局与秦国因变法而振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商君虽死,秦法未败”更值得后人深思

韩非子 第23卷 定法

原文如下:
=========================
定法

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 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
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 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
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 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 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主之具也。”
问者曰:“徒术而无法,徒法而无术,其不可何哉?” 对曰:“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晋之故法未息,
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 其宪令,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新法后令则道之,利在故新 相反,前后相勃,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托 万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于霸王者,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 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什伍而同其罪,赏厚而信,刑重而 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然而无术以 知奸,则以其富强也资人臣而已矣。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败 也,而张仪以秦殉韩、魏。惠王死,武王即位,甘茂以秦殉周。武王死,昭 襄王即位,穰侯越韩、魏而东攻齐,五年而秦不益尺土之地,乃城其陶邑之 封。应侯攻韩八年,成其汝南之封。自是以来,诸用秦者,皆应、穰之类也。 故战胜,则大臣尊;益地,则私封立:主无术以知奸也。商君虽十饰其法, 人臣反用其资。故乘强秦之资数十年而不至于帝王者,法不勤饰于官,主无 术于上之患也。”
问者曰:“主用申子之术,而官行商君之法,可乎?”
对曰:“申子未尽于法也。申子言:‘治不逾官,虽知弗言’。治不逾 官,谓之守职也可;知而弗言,是不谓过也。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 以一国耳听,故听莫聪焉。今知而弗言,则人主尚安假借矣?商君之法曰:
‘斩一首者爵一
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 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 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者智能之 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

【大意】 本篇是对前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申不害的思想的总结。韩非认
为,法和术在实践中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效。

《韩非子·定法》

依稀记得是出自<商君书>...你可以找来看看.

韩非子 第23卷 定法


濮阳的历史名人?
1、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

史记 司马迁
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 第八 史记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 第九 史记卷七十 张仪列传 第十 史记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史记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 第十二 史记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史记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 第十四 史记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 第十五 史记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十六 史...

史记中的故事
5、卡住自己命运咽喉的商鞅 商鞅变法,立了一箩筐的严刑峻法,也得罪了一大波人。在后台秦孝公崩后,他遭到了敌对势力的疯狂反扑。晚上逃亡到一家宾馆准备入住,老板并不认识他,死活不让住:客官,您不知道吗,商鞅有规定,这住店没验身份证的话,我也是要跟着判罪呐!面对这戏剧性的一幕,商鞅愕然...

"不困厄,恶能激"出自史记的哪一篇
"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

司马迁与司马光写史的手法有何不同
司马光作为一个儒家学者,应该对孔子倡导的“未知生,焉再的死”“不语鬼神力怪”等了然于心,他同样...也就是说,司马迁叙史虽起黄帝,至汉武,但是详略得当,主要笔墨都挥洒在其身居的汉朝历史的书写上。

史记,急!!!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史记 商君列传》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

商鞅变法的内容
4、第四,统一度量衡。新法规定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平斗、桶、权、衡、丈、尺。如标准尺,一尺约合今0.23尺,标准量器,一升约合今0.2公升,现在保存的“商鞅方升”,即是一件标准量器。5、第五,彰明法令。为建立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商鞅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并公布于世...

《过秦论》 的全文翻译
在那时候,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致力于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肴...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帮我查个资料
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国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编辑本段]【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一.顺应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

韩非的资料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 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 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

哈密地区15694417498: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说的是什么意思 -
栾胆通滞: 商鞅虽然被杀害了,但他创立的法制却在秦国流传下来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新法深入人心,连妇女儿童都能"言商君之法".从此法家思想一直成了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这对封建制的发展和巩固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法家的严刑峻法,特别是商君"焚诗书禁游说"思想极端压制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 但是商鞅变法的措施并未废除,韩非子说“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那么,秦法为何“未败”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总而言之,商鞅的悲剧性结局与秦国因变法而振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商君虽死,秦法未败”更值得后人深思

哈密地区15694417498: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是为什么
栾胆通滞: 商鞅虽然被守旧贵族处死了,但是他制定的秦法却保留了下来,不像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那样,人一死,新法就被废除了,秦国也因变法成功而强大起来,最终一统天下商鞅变法所以较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化法治.他把变法中行之有效的...

哈密地区15694417498: 为什么说“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
栾胆通滞: 鞅为推动变法触及老贵族的利益,但是新法的成效是显著的,以惠文王为首的贵族集团也不得不认同,因此商鞅死后,新法仍然得以在秦国推行.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商鞅和秦孝公主导的变法运动可以说是战国时期唯一一次...

哈密地区15694417498: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原因是什么 -
栾胆通滞: 1、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原因如下: (1)重要原因就是强化法治.他把变法中行之有效的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强制贯彻,或者通过制定法律改变旧有的经济关系和某些阶层的特权,保证变法有效地进行,并巩固它取得的成果.如果不...

哈密地区15694417498: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主要原因是: -
栾胆通滞:[选项] A. 与时俱进 B. 赢得民心 C. 变法彻底 D. 仁义致远

哈密地区15694417498: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说明了什么如题 -
栾胆通滞: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 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但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

哈密地区15694417498: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 -
栾胆通滞:[选项] A. 变法彻底B. 赢得民心C. 与时俱进D. 仁义致远

哈密地区15694417498: 为什么说“商鞅虽死,但其法未亡.” -
栾胆通滞: 商鞅死的时候,其再秦国的法制已经根深蒂固了,而且秦惠王本身对于法制也没有抗拒,而是非常赞同的.杀商鞅只为了谢罪其部分贵族,毕竟商鞅的使命已经完成. 1.商鞅之死,使得秦国变法积累的民愤得以宣泄,使秦国全民一心 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开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 3.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政治势力; 4.中央集权的实行,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发展了封建经济,壮大了地主阶级经济力量; 5.方便了税收和交换. 最终导致秦国实力胜于天下各诸侯国,成为战国最强大的国家,统一了六国. 希望采纳为答案 谢谢

哈密地区15694417498: 想一想“商君虽死,秦法未败”是为什么 -
栾胆通滞: 商鞅虽被诛,但其法已深入人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了封建制度的形成. 变法失败是因触犯了很多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哈密地区15694417498: 1.前人总结历史经验时说:“商君虽死,秦法未败”.这里的“商君”指谁?他搞了什么运动?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前人这样评价?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
栾胆通滞:[答案] 1.(1)商君:商鞅; (2)商鞅变法; (3)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 (4)商鞅变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