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水浑则……接什么

作者&投稿:高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什么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一、出处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第六十五
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达诸民之情;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故世举则民亲之,政均则民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道以远,不责民之所不能。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不迎也;道以数年之业,则民疾,疾者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
统絖塞耳,所以弇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过,如死使之生,其善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则不可教也,不习则民不可使也。
二、译文
所以,一个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在治理百姓时,不可以不知道百姓的本性,不可以不了解百姓的心理,知道了他们先天的情理和后天的习惯,百姓才能彻底的服从你的政令。所以说,国家治理得好,百姓便爱戴你;政治清明平和,百姓自然没有怨尤。
所以一个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在治理百姓时,理想不可要求太高,目标不可设得太远,不要责求百姓干能力做不到的事。如果你用古圣先王成功的理想,来要求百姓即时达到,恐怕百姓要敬而远之,不敢欢迎了。
你告诉他们长远未来的目标,百姓做得痛苦,当他们痛苦时,就要避开了。所以古来帝王的冠冕上,垂挂着一串串的玉,正为着警惕自己,不可看得太明察了;用棉絮塞耳,是为着警惕自己,不可听得太精细了。所以水太清澈,就没有鱼还能生存下去;人太精明,就没有人跟你做伙伴了。
所以把百姓邪枉的坏事改正过来,使他们自己心安理得;用宽大怀柔的办法引导百姓,使他们自己能寻求本身的完美;度量百姓的资秉,因材施教,使他们自己能找到前途。百姓偶然犯了小的过错,必要找出他的好处,来赦免他;如果要判死刑的,想法子让他活下去,这样他就会好了。
因此,上下就能打成一片,融成一体,而不相离了。所以仁惠是施政的先要,施政不当,就没法教导百姓,百姓未会学习,就不能驱使他们。

扩展资料作品简介
《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但今仅存三十九篇。其余的四十六篇,即第一篇至第三十八篇、第四十三篇至第四十五篇、第六十一篇、第八十二篇至第八十五篇,至迟在唐代已亡佚。尽管如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仍不可低估。
其中多数篇章记述从战国到汉代儒家学派的言论,是研究中国早期儒学的基本资料。《大戴礼记》当初和《小戴礼记》(即《礼记》)并行而传。但《小戴礼记》因得着郑玄作注而在唐代列为“经书”;《大戴礼记》却从此长期被冷落,多赖北周学者卢辩的注释得以流传。
至清代,《大戴礼记》方日益受到重视,陆续有学者进行整理研究。成绩卓著者,当推孔广森的《大戴礼记补注》和王聘珍的《大戴礼记解诂》。

成语】 水至清则无鱼 【发音】 不准确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 【解释】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出处】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待考) 【事例】故~,政至察则众乖,此自然之势也。 ★《晋书·郭璞传》

水浑则死鱼(水浑会缺氧,一些鱼会死)

<<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有问题请追问!

水浑则无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问这个吗?


水至清则无鱼,水浑则……接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水浑则……接什么<<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有问题请追问!

为什么,水太清则无鱼,水太浑不是也没鱼吗?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格言,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水至清则无鱼”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原因无非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 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

直竿钓鱼方法与技巧
1、钓鱼前需要观察水情,包括水质、水流、水底情况、水体颜色等 2、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这是因为水质也有肥瘦一说。水浑浊则鱼上浮,如果水里含有有害物质,那更别提想去钓鱼了。3、水的颜色和水里面的生物有关,也和土质有关系。总之水的颜色淡一些好。如果水呈现淡褐色、清浊相间,那就表示水...

为什么水至清则无鱼?
太清澈的地方实在也太危险了,很容易被渔民发现而丧生于渔叉鱼网之下。大凡鱼是都懂得这危险的,所以没有鱼肯轻易犯险。\\x0d\\x0a2、原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毕竟人都不是完美的。

“水至清则无鱼”这句俗语的后半句是什么,有什么道理?
大家一定都听过“水至清则无鱼”,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句俗语,字面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说如果一个地方的水太过于清澈,这个地方一定是没有鱼的。其实还有下半句,而且,这下半句才是精华。我们都知道,如果水太过清澈的话,里面什么都没有,没有水草,也没有其他小动物。这样的环境是不适合鱼...

为什么说“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就像我们现在喝的纯净水一样,过滤得太纯的水,把杂质过滤掉的同时,把人体需要的矿物质也都过滤掉了。这句话是比喻:对别人要求太严苛的人会没有朋友。

俗语“水至清则无鱼”的下半句是什么,为何说它才是精髓?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整句话出自《汉书》之中,充分展现了汉字的魅力和存在价值。如果河水过于清澈,那么就是没有鱼的存在的,因为物极必反。湖水过于清澈,就证明水中的波动几乎没有,只有风雨自然现象作用下波动,而且清水之下怎么可能有鱼,即使有,也早就被路人钓走。一...

什么水至清则无鱼,浑水中的鱼很多,不是吗?说的什么啊?
上面的那个兄弟对此解释是对的。我说说水产养殖实际。水清代表水里没有足够的浮游生物,表示水体的生产能力的低下、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能力不足与水质的不满足养殖需求。水(适度)浑浊说明水体生产能力较强,能提供鱼类摄食的生物,能够提供氧气,也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同时,水质过透明,鱼类受到光感的刺激较...

为什么水至清则无鱼?
\\x0d\\x0a②水太清澈鱼就不敢冒然去游弋了。太清澈的地方实在也太危险了,很容易被渔民发现而丧生于渔叉鱼网之下。大凡鱼是都懂得这危险的,所以没有鱼肯轻易犯险。\\x0d\\x0a2、原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用来表示对人或...

俗语:“水至清则无鱼”,下半句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就是这样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水清无鱼,水太清了,是留不住河中的鱼的。因为过于清澈的河水也就是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水草和微小浮游生物的河水是没有办法给鱼类提供它们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的,这样的水没有办法吸引到小鱼小虾,那自然也就不会有以这些小鱼小虾为食的其他水生...

昌邑市15943436401: 水至清则无鱼,水浑则……接什么 -
人洪次水: 对人要求太苛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有问题请追问<

昌邑市15943436401: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 -
人洪次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出自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

昌邑市15943436401: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
人洪次水: 1、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人至察则无徒.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3、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并指责人们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昌邑市15943436401: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麽…? -
人洪次水: 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格言,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水至清则无鱼”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原因无非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 “人至察则无徒”,察,就是苛察.徒,即同类或伙伴的意思,现在就是指 “朋友”. 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差异

昌邑市15943436401: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 -
人洪次水:[答案] 完整地说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俗话,源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

昌邑市15943436401: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到底是什么?有很多种说法,就是不明白哪是对的 -
人洪次水:[答案] 应该是: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意思是:水太清澈就没有鱼,人过分精明就没有朋友.

昌邑市15943436401: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是什么?? -
人洪次水: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自己就会没有伙伴.这正是古人眼中与人相处的“中道”.水清当然好,不过水太清则会无鱼,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最清的水,因为容不了任何微生物生存,也没有任何隐蔽,因此,鱼就无法存活.鱼难以生存,这也引喻于现实社会里,说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了

昌邑市15943436401: '水自清则无鱼,人自真则无友.'的下一句是什么? -
人洪次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浊则鱼窒,人不察则庸闭

昌邑市15943436401: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 -
人洪次水: 人至察则无徒 原文来自 班固《汉书》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昌邑市15943436401: 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是什么? -
人洪次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汉书 东方朔》.是时,东方朔以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 无徒”之喻,委婉地要求汉武帝“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不要求全责备,而应广揽人才 ,大胆起用人才.此乃本句之原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