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膑胀” 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幸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根据“清气在下 则生飧食 浊气在上 则生瞋胀”产生的机理 阐述你对《内经》得位与失位之生理 病理观的理解~

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形成了天于地。人感天地之气而生,人体内的气和天地之气都是这样循环往复的在运动。如果人体内气的变化违反了清阳升浊阴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生病,人体中胆气升,胃气降,脾为枢纽。脾虚的时候体内水液代谢和气机就会出现问题,阴阳二气循环受阻就会出现吃了晚饭就想大便或胃腹胀满等疾病。脾虚易生泻,生胀满,生痰。

本是清升浊降的才是正常的,而今清不能升,浊不降则中胀而下泄,其责在脾,脾阳不足或郁于中则运化失常,失常则水湿滞于中,则胀且泄。

意思清阳之气下陷,如不能上升,就会发生泄的病。浊阴在上壅,如不得下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原文出自于战国佚名的《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白话译文:

阴的性质为静,阳则为动;阳主萌动,阴主成长,阳主杀伐,阴主收藏。阳主万物的气化,阴主万物的形体。寒极会生热,热极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下陷,如不能上升,就会发生泄的病。浊阴在上壅,如不得下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这就是违背了阴阳运行规律,导致疾病的道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赏析:

《黄帝内经》接受了中国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指导下,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所谓飧泄,是指顽固不化的泄泻;膑胀,胀起也。所谓清气、浊气,是指摄入的自然之气和饮食水谷,在人体所化生的两类精微物质。 一般来说,五脏三阴经接受的天阳之气就是清阳,六腑三阳经接受的水谷精气则是浊阴。至于飧泄与膑胀,则是由于阴阳清浊升降失调而致的一种病理现象。通常情况下,水谷精气为浊,浊中之清者,当上注于肺,自肺注之于脉。如果清气不升,滞留在中焦,水谷不分,清浊不别,就易生飧泄。天阳之气为清,清中之清者,不能上走孔窍,如果清中之浊者,不能下行诸经,而滞留于胸中,就会引起胸中的满闷;如果水谷之气的浊中之清与浊中之浊不能升降外运,滞留于胃肠,就会引起腹部的膑胀。


一张食疗古方,专治脾胃虚弱
2、腹胀,稍微吃一点东西肚子就爱胀,还会便溏,就是大便软烂,不成形,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完谷不化的现象,吃下肚的东西啊还没来得及消化、吸收就又排出来了,好像肠胃一点作用也没起。这就是《内经》里所说的“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膑胀。”假如清气不能向上升举,转而往下走,...

泄泻在《内经》一书中称为
《内经》称本病证为“鹜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等,且对本病的病机有较全面的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

请问每天3~5次大便,里面都是头天的食物,这是怎么回事呢?
飧泄 飧泄,完谷不化也。脾胃气衰,不能熟腐水谷,而食物完出。经所谓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不化是也。又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者,谓阳气虚则下陷也。又风气入脾,亦令飧泄。夫风者木气也,而行于土中,风性善行,传化疾速,则熟腐不及,经所谓久风入中,为肠风飧泄是也。又脾所生病,...

《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到极点就会生热,热到极点就会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气可以生成“浊阴”,热气可以产生“清阳”。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清气在下面,如果得不到上升,就会产生不消化的腹泻病。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浊阴在上,如果不能下降,就会生“胃脘(wǎn)涨满”病。此...

脾虚有哪些症状(脾虚有哪些症状表现)
脾的这一功能正常,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也就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致病因素而发生多种疾病如水肿、泄泻等。2、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脸上长斑、长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气下陷,则可引发内脏...

人的身体中浊气在上会产生什么影响
嗔胀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什么叫升清化浊?
脾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和上输于心肺;胃纳饮食经腐熟而下注小肠,其糟粕由大肠传导而出,其水液部分由膀胱而排出。清升浊降,气机通畅,维持机体的营养代谢。若脾胃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见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症。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学过内经的帮我一下,说下以下这几种胀的定义?谢谢了先!!!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冬冬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腹水症《黄帝内经》称为“鼓胀”...

怒伤肝 忧伤肺那整句话怎么说?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

常见的中医谚语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 脓成决以刀针 喉痈应放脓,喉痹当刺血,喉风倒其痰,喉蛾烙其核 疮疡初起宜消,脓成宜托,溃后宜补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热深厥深,热微厥微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腆胀 尝贵...

阳明区19611092968: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膑胀” -
宿娇古迪:[答案] 所谓飧泄,是指顽固不化的泄泻;膑胀,胀起也.所谓清气、浊气,是指摄入的自然之气和饮食水谷,在人体所化生的两类精微物质.\x0d一般来说,五脏三阴经接受的天阳之气就是清阳,六腑三阳经接受的水谷精气则是浊阴.至于飧泄与膑胀,则是由...

阳明区19611092968: 如何理解清气在下?如何理解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宿娇古迪: 古今注家,在注解本段时,有释“下”为下焦,为胃肠者;有释 “上”为上焦,为胸膈,为膻中,为肺者;有释“膜胀”为肿胀,为膨 满,为胸闷,为痰浊者.均存偏离经旨之弊.其实,文中“清气” 指轻清之气,属阳,阳主升.所谓“清气在下”犹言“清气不升”. 五脏之中,脾主升清.脾气不升,自当飧泄.“浊气”指秽浊之 气,属阴,阴主降.所谓“浊气在上”犹云“浊气不降”.六腑之 中,胃主降浊.胃气不降,自当膜胀.

阳明区19611092968: 人体的脾和胃在病理上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宿娇古迪: 在病理上,脾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正气情况下,脾主升清,以升为顺.脾气将水谷精微上归于肺,借宗气以输布营养周身. 上至头目,旁及四肢,内而脏腑,外而肌腠皮毛.胃主降浊,以降为和,胃将受纳腐熟的水谷,不断下传至肠中,保持肠胃的虚实更替,食纳 与消化正常,这样,气血才有化生之源.一般脾胃升降失调,则必然相互影响发生病理.如果脾气运化失职,清气不升,胃的受纳 与和降就可受到影响,此时,就会出现纳呆、呕恶或呕吐、嗳气、脘腹膛胀等症.反之,如果饮食 不节,食滞胃脘,浊气不降,脾气升清与运化也同样会受影响,此时,就出现腹胀、泄泻等病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膑胀”,就是对脾胃升降失调 的病理概括.

阳明区19611092968: 阴阳应象大论篇的阴阳应象大论篇 -
宿娇古迪: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 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

阳明区19611092968: 求《皇帝内经》的题目和内容 -
宿娇古迪:[答案] 应该是《黄帝内经》吧!不过,我也见过用“皇”字的!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

阳明区19611092968: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 - 上学吧...
宿娇古迪: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它是由脏腑、经络等许多组织器官所构成的.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而且还以经络为联系...

阳明区19611092968: 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宿娇古迪: 黄帝道: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是比较静止的,阳是比较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泄泻之病.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这就是阴阳的正常和反常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的分别.

阳明区19611092968: 脾与胃的关系 -
宿娇古迪: 在讲脾胃之前要先告诉你,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之类的不完全是西医讲的那些器官,你可以理解成一个个小系统.脾是五脏之一,0位于中焦,在膈肌之下,胃的左边.主运化,升清,统血.运化简单来说就是把饮食水谷转化成微小的可以被利用的水谷精微,升清,是指脾脏把那些水谷精微向上运输到心肺,头目.统血是指,脾控制血液不流出经脉.脾,在体合肉,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胃是六腑之一.脾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谷的纳运相得,气机的相因,阴阳燥湿相继的方面.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消化和水谷精微的输布.脾喜欢干燥.胃喜欢湿润,所以要燥湿相继.胃气降浊,脾气升清,是输送水谷精微和残渣下行的动力,所以要气机相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