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后半生的心态如何?

作者&投稿:定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爱玲为什么最终孤独终老?~


1920年9月19日张爱玲在上海出生,她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年少时就极富才情,很小的时候就写了一部关于家庭悲剧的小说,那是她人生第一部小说。她这一生写了很多关于爱情的小说,1944年也因一部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相知、相恋。不久后,便与其结婚。然而,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这段没有结果的婚恋是张爱玲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也是让她饱受非议的一段经历。

正是这段经历,也间接的影响了她以后的生活。
爱玲的作品中,每个女性都是生动的。虽然现实生活并不完美,但是她觉得文字是可以令人得到慰藉的,她在作品中抨击了男权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以及习俗对女性的摧残。
而她写过和说过的情话,就像是世间最为动人的一抹霞光。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
1995年9月8日,爱玲在洛杉矶的家里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
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感情挫折,也可能是这样的经历才让她可以写出那么多直指心口的文字。余生的最后一刻想必也释然了,能够来这世上走一回,已经是很大的荣幸了。前半生在上海,后半生在国外,孤独终老也不是她所期望的,所有的一切都与她着一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纠缠!

张爱玲曾说过人生三大憾事。
出自《红楼梦魇》:人生三恨为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鲥鱼纵然鲜嫩美味,却无奈因多刺而无法尽兴品尝,此其一恨。
海棠花虽然娇艳美丽,却没有迷人的芳香,此二恨也。
张爱玲用其后半生去陪伴《红楼梦》,珍爱之至。而可叹《红楼梦》只是一篇残稿,雪芹惨淡经营,无奈八十回后已“迷失无稿”。更怒者高鹗之流又狗尾续貂,无视雪芹之血泪!《红楼梦》未完,岂不是人生之一大憾事!怅恨久之,此三恨也。

扩展资料: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她一生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剧本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张爱玲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
她的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她的小说无论是超越雅俗,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写,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
因此她的小说不能归于任何一个小说流派,而是个独特的存在,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张爱玲贡献了一批文学精品,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在中国小说史具有坐标的价值。
人物评价:
作家李欧梵: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像神话一般,经过一代代的海峡两岸作者和读者的爱戴、诠释、模仿、批评和再发现而永垂不朽。
作家余秋雨: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永存。
作家于青:张爱玲将女性意识的探索深入于历史深处,深入于民族文化的深层去透视女性自身的心理上屏障,相对于五四呐喊时期便显得更深刻和有力。
作家叶兆言: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
作家陈克华: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生三恨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有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现代著名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因其中涉及对大陆当时社会状态的描写而被视为是反动作品。其后作品寥寥,唯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尚可一观。
张爱玲也曾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南北一家亲》等六个剧本,之后也曾从事翻译与考证工作。张爱玲与宋淇、邝文美夫妇有深交,她的作品即是透过宋淇介绍给夏志清先生,肯定张爱玲不世出的才情,而享誉国际。张爱玲遗产的继承人是宋淇夫妇,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卒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享年七十五岁。
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坛上再一次复苏。这位沉没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间又浮上水面来,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美。那刻的美是永恒的,因为张爱玲孤独的一生走完了,留下的一片苍凉与无尽叹息化成玻璃灵柩,守护着她过去的灿烂。隔着空间和时间的玻璃墙望回去,越光辉的成就也越凄凉。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伦乃满清大官李鸿章之女婿。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详见《私语》)。或许这是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跟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大有一种奈若何的惋惜。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张爱玲的这两篇文章是发表在由周瘦鹃先生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的。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却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张爱玲榜上有名,这多多少少拜胡兰成所赐。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张爱玲在美国又有过一次婚姻,她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相识于1956年,对方是个左派作家,两个人同年结婚。直到1967年赖雅逝世。

爱玲名字的来历

爱玲十岁的时候,母亲主张把她送进学校,父亲一再大闹着不依,最后母亲像拐卖人口一样硬把她送去了,因为已经有相当基础,所以进黄氏小学四年级插班就读,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因为“张瑛”这两个字嗡嗡地不响亮,她想给重取一个名字,一时踌躇着不知填什么名字好,支着头想了一会,说“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罢”,这个词描述她当时的心情:ailing,意为烦恼。张爱玲这个普通的名字只是母亲烦恼心情的随意表达,后来却响彻了整个文坛。母亲一直打算替她改而没有改,再后来,爱玲不愿意改,也没必要改了。(团结出版社《张爱玲传》)
张爱玲的译名现在比较多的是Eileen,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英文版上用的就是这个名字。夏志清先生是张爱玲的一个发现者。在这部用英文撰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夏志清用多于鲁迅的笔墨介绍了张爱玲。

张爱玲的年表

一九二○年九月三十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太兴路),取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外孙女。
一九二二迁居天津
一九二四开始私塾教育,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如果说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
一九二五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一九二七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一九二八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一九三○改名张爱玲,父母离婚
一九三一年秋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一九三二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
一九三三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一九三七「国光」刊载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读书报告叁则》《若馨评》
「凤澡」刊载《论卡通画之前途》
中学毕业
1938年,在困境中终于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一九三九考进香港大学
一九四一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一类的文章。 辍学开始投入文学创作「二十世纪」杂志刊载《婆媳之间》《秋歌》《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我的天才梦》获「西风」杂志徵文第十叁名
一九四三「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肩—第一炉香》《第二炉香》「杂志」月刊刊载《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
「万象」月刊刊载《心经》《琉璃瓦》
「天地」月刊刊载《散戏》《封锁》《公寓生活记趣》
「古今」月刊刊载《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
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胡兰成等三人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亲手设计,这些服装在当时无论是样式还是颜色都显得很大胆,这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报纸和圈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却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人情练达,但生活中却始终与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她后半生的凄凉结局。

最后一口气没上来的临终之态,蒋勤勤都没有给曼璐这个角色丢分。她在《半生缘》大气而又泼辣的表演... 张爱玲笔下,包括吴倩莲出演的顾曼桢,其坚强或者对命运的忧郁都是来自骨子里。林心如版顾曼桢更像三十年...

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 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她后半生的凄凉结局。

张爱玲的后半生是寂寞孤独的,并不得意。孤苦无依,困顿他乡。

平淡???非也!后半生孤独终老


张爱玲的后半生的心态如何?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却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人情练达,但生活中却始终与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她后半生的凄凉结局。

张爱玲为什么孤独终老?
1995年9月8日,爱玲在洛杉矶的家里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感情挫折,也可能是这样的经历才让她可以写出那么多直指心口的文字。余生的最后一刻想必也释然了,能够来这世上走一回,已经是很大的荣幸了。前半生在上海,后半生在国外,孤独终老也不是她所期望的,所有的一切都...

有哪些优美的句子可以摘抄
这还是读书那会儿养成的习惯,每每见到让人心动的优美句子,就会拿个小本本摘抄下来,没事的时候慢品细赏,乐在其中。优美的句子总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轻而易举捕获人心。无论是千帆过尽后的人生感悟,还是纷扰红尘的情难自制,亦或是漫长人生摸爬滚打的不认输,都有一些优美的...

女孩取名
如:吴理茂、曾豪孝、雨玲(雨淋)、尉琮(喂虫)。最好是名字取好后,多念几遍,看看听起来是否流畅。 3、注意字义: 父母若想为孩子取名字,必须先了解字的意义,因为有些字并不常见,或者换了旁侧的部首,却意义不佳,所以最好在取名字前,查阅康熙字典确定字义。 4、八字: 有些是参考宝宝的八字来帮宝宝取名,即利用...

张爱玲的后半生的心态如何?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却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人情练达,但生活中却始终与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她后半生的凄凉结局。

好句子摘抄大全
24、三年后,我们各奔东西,你是你,我是我,你有你的春花秋月,我有我的岁月静好。 25、掬一捧岁月,握一份懂得,书一笔清远,盈一眸淡恬,时光静好,心,永远微笑向暖。 26、岁月静好,生命里的人来来去去。首先,我感谢时光赠予我的一切,失去的和拥有的。 27、简简单单的生活,随时保持一颗淡然的心态,友好的与人相...

梁山县17160143047: 张爱玲的晚年生活怎么样? -
郟罚九华: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梁山县17160143047: 张爱玲的作品为什么没有美满的结局,往往让人伤感? -
郟罚九华: 这和张本人性格及生活背景有关.张爱玲从小父母离异,又和继母相处不好,后来亲生母亲回来,供她读书,对她要求极严格极高,但是疏于交流,她和母亲还不如和姑姑亲密.儿时的遭遇再加上张本人的聪慧,使她过早的便看透人世间的世故...

梁山县17160143047: 张爱玲生命的最后过的怎样? -
郟罚九华: 自1967年其夫逝世后,张爱玲在美国过的遍是半隐居的生活,以致1997年其庾死家中很久方被人察觉.可见,张的晚年是于孤寂中度过的.

梁山县17160143047: 从心理角度张爱玲的压抑体现在哪 -
郟罚九华: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她运用了一种"中国式的象征",概括了千百年来东方女性的空洞形象.其中充满讽嘲和性别指的意味,但是写出了女性的一种典范的精神形象.把她们在身不由己中的压抑与从属,甚至生不如死的处境,用完全中国式的女...

梁山县17160143047: 张爱玲是个什麽样的女人?! -
郟罚九华: 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亲手设计,或由好友炎樱设计,这些服装在当时无论是样式还是颜色都显得很大胆,这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报纸和圈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却又常常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里同读者 张爱玲拉家常,人情练达,但生活中却始终与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她后半生的凄凉结局.

梁山县17160143047: 张爱玲对于入世与处世的态度 -
郟罚九华: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张爱玲始终把自己深深的隐藏在作品之外. 爱玲的作品是“入世”的,她笔下尽是浮世的悲哀和不彻底的饮食男女,无论是人生或者人性,都看得深入骨髓.但她本人,却因为看透而有了俾倪俗世的淡然.她始终清醒,...

梁山县17160143047: 张爱玲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
郟罚九华: 出身于大户人家.母亲和姑姑都受西洋文化影响,较为独立.其父受中国封建思想影响,对于张爱玲的童年生活加了很多阴影. 因此,后来,张爱玲离家,与姑姑一起生活. 在二十四岁左右爱上胡兰成.在当时中国饱受日本侵略的情况下,此人却乐于为日本人服务,因此他的汉奸身份严重压制了他原本该体现出来的文才. 同时,胡兰成在感情上的不专一,最终使两人分开. 张爱玲后嫁,生活于美国. 晚境凄凉,孤独终老.

梁山县17160143047: 张爱玲是个怎样的人…
郟罚九华: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

梁山县17160143047: 张爱玲的晚年为什么那么悲哀? -
郟罚九华: 呃 她是李鸿章的曾孙女 年轻的时候喜欢上花心的汉奸 做了别人的小三 后来穿着赭红色的裙子孤独的死在房间里 她晚年悲哀是她一生的感情命运和感性的性格造成的

梁山县17160143047: 对张爱玲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
郟罚九华: 张爱玲虽然是从民国走来的天才女作家,惊才艳艳,但他的一生漂泊无依,几乎没有一处属于他的安生立命之所,晚年更是凄凉,最后独自一人病死家中,直到死去一星期后才被邻居发现.不可谓是不悲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