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初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摩地”是什么意思~



三摩地是梵语音译。其实就是入定的意思。

入定即入于禅定。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定为三学、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专注于一境。可区分为有心定、无心定等种。有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为等待多年后将出现于世的圣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弹指为佳。

据《大唐西域记》载,摩诃迦叶受佛遗嘱,入定于鸡足山中;清辩论师则没身于南印度阿素洛宫,以待弥勒出世。《大智度论》亦云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终。在瑜伽和右脑冥想中,入定亦为进入α波状态(或曰变性意识)的称呼。

扩展资料: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

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时要离五盖。所谓五盖是:昏沉、掉悔、嗔、疑,还有贪欲。当这些烦恼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如果有这些烦恼在的话,就很难入定。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我们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入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摩地



   三摩地又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三摩钵底又称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是禅定的一种。佛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说:“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编辑本段三摩地  显扬二卷六页云:三摩地者,谓已转依者,心住一境性。   二解 如三三摩地中说。   三解 瑜伽三卷七页云:三摩地云何?谓于所观察事,随彼彼行,审虑所依心一境性。又云:三摩地作何业?谓智所依为业。   四解 瑜伽十一卷三页云: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   五解 瑜伽五十五卷三页云:三摩地云何?谓于彼彼境界,随顺趣向;为审虑依心一境性。三摩地为何业?谓智所依为业。   六解 瑜伽六十三卷八页云:问:何因缘故,说诸静虑,名三摩地?答:于所知事同分所缘一切影像,平等平等,任持心故。   七解 五蕴论二页云: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八解 广五蕴论五页云: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心一境性,所观事者,谓五蕴等及无常苦空,无我等心一境者。是专注义与智所依为业,由心定故,如实了知。   九解 杂集论一卷十一页云:三摩地者:于所观事,令心专一,为体;智所依止为业。令心专一者:于一境界,令心不散故。智所依者:心处静定,知如实故。   十解 俱舍论四卷三页云:三摩地,谓心一境性。   十一解 界身足论上二页云:三摩地云何?谓心住、等住、现住、近住、不乱不散、摄持、寂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处。”   在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死请柬》一书中,第一章——中国禅的形态种种<那是一只野狐狸文中>.慧能的一个弟子南阳慧忠是当时的国师,后来有个有神通的“大耳三藏”到京城来,被传得很神异,慧忠便被请去试试这大耳三藏的真伪。他问大耳三藏:“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说;“你是一国国师,为什么在天津桥上看猴戏?”慧忠说:“对。”然后入定了一回,问:“现在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说:“现在在江边看赛舟。”慧忠说:“是。”然后深入禅定,又问:“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回答不上来。慧忠说:“你这狐狸精!”便让人把他驱逐出长安了。据说此时慧忠的心在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处,野狐的道行到不了那里。这个故事不知道是怎么传下来的,但足够进入玄幻小说的情节了。

  三摩地又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三摩钵底又称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是禅定的一种。佛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说:“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编辑本段三摩地  显扬二卷六页云:三摩地者,谓已转依者,心住一境性。   二解 如三三摩地中说。   三解 瑜伽三卷七页云:三摩地云何?谓于所观察事,随彼彼行,审虑所依心一境性。又云:三摩地作何业?谓智所依为业。   四解 瑜伽十一卷三页云: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   五解 瑜伽五十五卷三页云:三摩地云何?谓于彼彼境界,随顺趣向;为审虑依心一境性。三摩地为何业?谓智所依为业。   六解 瑜伽六十三卷八页云:问:何因缘故,说诸静虑,名三摩地?答:于所知事同分所缘一切影像,平等平等,任持心故。   七解 五蕴论二页云: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八解 广五蕴论五页云: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心一境性,所观事者,谓五蕴等及无常苦空,无我等心一境者。是专注义与智所依为业,由心定故,如实了知。   九解 杂集论一卷十一页云:三摩地者:于所观事,令心专一,为体;智所依止为业。令心专一者:于一境界,令心不散故。智所依者:心处静定,知如实故。   十解 俱舍论四卷三页云:三摩地,谓心一境性。   十一解 界身足论上二页云:三摩地云何?谓心住、等住、现住、近住、不乱不散、摄持、寂止、等持、心一境性,是名三摩地。
  “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处。”   在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死请柬》一书中,第一章——中国禅的形态种种<那是一只野狐狸文中>.慧能的一个弟子南阳慧忠是当时的国师,后来有个有神通的“大耳三藏”到京城来,被传得很神异,慧忠便被请去试试这大耳三藏的真伪。他问大耳三藏:“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说;“你是一国国师,为什么在天津桥上看猴戏?”慧忠说:“对。”然后入定了一回,问:“现在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说:“现在在江边看赛舟。”慧忠说:“是。”然后深入禅定,又问:“我的心在哪里?”大耳三藏回答不上来。慧忠说:“你这狐狸精!”便让人把他驱逐出长安了。据说此时慧忠的心在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处,野狐的道行到不了那里。这个故事不知道是怎么传下来的,但足够进入玄幻小说的情节了。

三摩地,又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正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显扬圣教论》的第二卷、第六页云:“三摩地者,谓已转依者,心住一境性。” 《瑜伽师地论》第三卷第七页云:“三摩地云何?谓于所观察事,随彼彼行,审虑所依心一境性。又云:三摩地作何业?谓智所依为业。” 《瑜伽师地论》第十一卷第三页云:“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 《瑜伽师地论》第六十三卷第八页云:“问:‘何因缘故,说诸静虑,名三摩地?’答:‘于所知事同分所缘一切影像,平等平等,任持心故。’” 《大乘五蕴论》第二页云:“云何三摩地?谓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 《杂集论》第一卷第十一页云:“‘三摩地’者:于所观事,令心专一,为体;智所依止为业。令心专一者:于一境界,令心不散故。” 《俱舍论》第四卷第三页云:“‘三摩地’,谓心一境性。”

三摩地,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入三摩地”的意思就是入定。


劈天摩地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成语啊,麻烦各位帮帮忙啊!
这个劈天摩地的意思是 很高的山,感觉能把天顶到,仿佛能劈开天空一般.摩地只是说立在地上,根基牢靠.例句:黄山的美多姿多彩,不仅有劈天摩地、气象万千的72峰的壮观,更有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的奇松,竞相崛起、惟妙惟肖的怪石.

在佛教中怎样理解λ四摩地?
阿弥陀佛。念佛达到三摩地就是七地以上菩萨了,没听说过四摩地。

士地是什么意思?
士地,又称“施地”、“施摩地”,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士地一词在汉语中的意思是“行事”的意思。在佛教内部,士地是指一位修行者在学法修行的过程中,表演出来的一系列善行和行为规范。士地的目的是以自身的行为榜样来感化信众,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实现自我和谐。士地按照修行者的修行阶段...

鼓舞的意思是什么???
古代杂舞的一种。《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鼓舞,造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景令人鼓舞。各条战线的大好形势使全国人民深受鼓舞。全社会都尊师重教,这是对教师莫大的鼓舞和鞭策。看到百废俱兴、欣欣向荣的气象,全国人民无不感到鼓舞,...

夜不倒单是什么意思?单是什么意思?
他们的示现表示不倒单是可能的,而且只有长期的不倒单,禅定才较容易到达无色界,也就是是叁摩地。不倒单的备先从调饮食开始比较容易达到。因为少食自然少眠,先由正常的饮食逐渐调整到过午不食,再由过午不食渐进到日中一食,再慢慢减少食物的量,以营养均衡为原则。只要少食,自然粗重的肉身就会...

曾姓的曾是什么意思?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扶与猗靡” 裴駰 集解引 晋 郭璞 曰:“《淮南》所谓‘曾折摩地,扶与猗委’也。”【曾坑】地名。在宋时 福建 建安 北苑 苏氏园 的最高处。其地产茶,因亦以为茶名。 宋 苏轼 《病中夜读朱博士》诗:“曾坑一掬春,紫饼供千家。” 赵次公 注:“曾坑,茶名,盖因地得名也。”宋...

疗愈是什么意思?
是你信念的源头。不说,胜有说,不动,胜有动,你只需感受在当下就可以,我将牵引你,步入丰盛的自己。请更衣沐浴,水中玩耍十分钟,请您坐好,进入宁静,关注于我说的每一句话,奇妙的时刻即将开始,天上的雨露赶走你身心的一切疲惫,神圣的药水洗掉你身上所有的污浊,温柔的抚摸,融化你冰冻的摩地...

猗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
见 《小雅》 )。草木之美盛曰猗傩,乐之美盛曰猗那,其义一也。” 《孔丛子·连丛子上》 :“﹝ 杨柳 ﹞巨本洪枝,条脩远扬,夭绕连枝,猗那其旁,或拳句以逮下土,或擢迹而接穹苍。” 《淮南子·修务训》 :“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

荧煌是什么意思
国语辞典 荧煌yíng huáng:闪耀辉煌。引唐,李白《明堂赋》:崇牙树羽,荧煌葳蕤。《西游记第四四回》:只听得那里吹打,悄悄的爬起来,穿了衣服,跳在空中观看,原来是正南上灯烛荧煌。例句 1、西施歌舞,对舞者五人,长袖缓带,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弱如秋药。女官内侍,执扇葆璇...

鼓舞是什么意思
7、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鼓舞造句 1、在庆祝会上,由众所期盼的董事长亲自主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欢欣鼓舞的神情。2、她是一个很友善的人,有时会给予你真情的微笑,有时会给你及时雨般的帮助,有时会给你莫大的鼓舞。3、老师的赞许,对全班同学...

西林区13547516068: 三摩地 - 搜狗百科
畅侮律克: (术语)Samādhi,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新称三么地、三昧地;译曰定、等持、正定、一境性.心念定止故云定,离掉举故云等,心不散乱故云持,(参见:三昧)

西林区13547516068: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里说的三摩地是什么意思 -
畅侮律克: 三摩地又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三摩钵底又称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是禅定的一种.

西林区13547516068: 三摩地是怎样一种境界
畅侮律克: 三摩地是梵语音译.其实就是入定的意思.入定即入于禅定.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定为三学、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专知注于一境.可区分为有心定、无心定等种.有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为等待多年后将出现于世的圣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弹指为佳.梵(fàn)语,印度语言之一.(英文:Sanskrit language,天城体书写:संस्कृता वाक्,拉丁字母转写:saṃskṛtā vāk, 简称 संस्कृतम्,saṃskṛtam),汉传佛教称此语为佛教守护神梵天所造,因此称其为梵语/梵文.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梵语是印欧语系印度语族的一种语言,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同时对汉藏语系有很大的影响.

西林区13547516068: 入三摩地是什么意思? -
畅侮律克: 其表面现象是入定了,但定在哪里大有分别. 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是入定,定在大觉海.大智慧现前,五蕴皆空. 气功师入定,是神识出游了,身体留下,神识出门. 三摩地真正的意义是进入大智慧的境界,有如观自在菩萨的行深智慧. 所以可以说,入三摩地也就是心经里说行深般若波罗密,去了另一个境界,说法不同而已

西林区13547516068: 佛教三地摩什么意思 -
畅侮律克: 1. 佛教当中似乎并没有“三地摩”这个名词哦 2. 您是否要问的是“三摩地”的意思 3. 三摩地又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华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三摩钵底又称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是禅定的一种.佛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说:“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 祝快乐 望采纳

西林区13547516068: 佛说大乘无量寿经中的祝福三摩地是什么意思? -
畅侮律克: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简称《无量寿经》中,关于“三摩地”的词句有四处: 1、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 2、愿当安住三摩地 恒放光明照一切 3、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 4、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 楼主所说“祝福三摩地”在经中没有找到出处,请问你指的是哪一处?

西林区13547516068: 什么是三摩地 -
畅侮律克: 梵音sama%dhi,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

西林区13547516068: 三味真火是什么意思
畅侮律克: 三昧真火又名三昧神火,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和道教文化中经常出现的词语.“三昧”为佛教术语,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又作“三摩地”“三摩提”等,含义颇为广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