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里九部有关杨氏之子之类的小故事。

作者&投稿:恽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说新语里九部有关杨氏之子之类的小故事。~

以下是《世说新语》中与杨氏之子类似的小故事:
1.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怀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2.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 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甚佳。和于膝上送之,因谓语曰:“汝知书不? ”答曰:“虽不识书,亦解听话。”又取笔与纸条之,群竖咸共传写。
4.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遂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家君闻之,大笑曰:“汝乃不如小孩子!”
5.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客往告曰:“深深发表,回首望公。”谢尚便散发坐床上,正自吟啸。客曰:“召君谐即须起发。”尚叹曰:“此间何办得有此人!”
6. 王大寒天裸体,袁安遣人与语,资给甚厚。安曰:“卿何以相负若此?”对曰:“臣非负卿,卿自负臣耳!臣奈何欲使大王乃便解衣?”
7. 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债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陈郡袁耽俊迈多能,宣武欲求救于耽。耽时居艰,恐致疑,试以告焉,应声便许,略无慊吝。遂变服,怀布帽著偏篸出来了。债主就相谓曰:“贵处有令弟不?”
8.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马。时王文度、阮公见共语次。文度曰:“吾、阮家旧贫贱,新府君在何所?”阮曰:“吾等正当贫贱之时!”文度深叹其如此言。
9. 桓车骑在宣武坐,谢公从容曰:“使君何在?”车骑曰:“蒙故吏部相教。”谢公曰:“不闻使君有两毛物!”车骑答曰:“牛毛物。”谢公曰:“未闻管中窥豹时!”
以上是《世说新语》中的九个故事,它们与杨氏之子一样,都描写了一些人的聪明才智和言语幽默。

方正第五之五十九、管中窥豹
(原文)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译)王子敬(王献之)只有几岁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观看门生们(晋时称仆人们为门生)玩樗蒲(chūpú一种棋类游戏),看出双方的胜负,就说:“南风不竞。”(意思是南边的要输)仆人们见他是个小孩,瞧不起他,说道:“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子敬说:“我是远惭荀奉倩(荀粲),近愧刘真长(刘惔)。”(荀粲、刘惔二人从不与下层人接近)就拂袖而去。
方正第五之六十、谢公闻羊绥佳
(原文)谢公闻羊绥佳,致意令来,终不肯诣。后绥为太学博士,因事见谢公,公即取以为主簿。
(译)谢公(谢安)听说羊绥有才华,就希望羊绥能来见个面,可羊绥始终没有来。后来羊绥担任太学博士,有事面见谢公,谢公就立即让他作了主薄。
方正第五之六十一、推人正自难
(原文)王右军与谢公诣阮公,至门,语谢:“故当共推主人。”谢曰:“推人正自难。”
(译)王右军(王羲之)和谢公(谢安)到阮公(阮裕)那里,走到门口,王对谢说:“我们俩都要推崇主人。”谢说:“推崇别人的确很为难。”
方正第五之六十二、魏祚所以不长
(原文)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语信云:“可掷着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祚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译)太极殿建成时,王子敬(王献之)正担任谢公(谢安)的长史,谢安给他送去牌匾,让他题字,王子敬很不情愿,他对使者说:“你把它扔到门外去。”谢安后来见到王子敬,对他说:“你到殿上去写怎么样?从前魏朝韦诞等人,也是这样做的。”王回答:“这就是魏朝国运不能长久的原因。”谢安认为他说的是名言。
方正第五之六十三、自量固难
(原文)王恭欲请江庐奴为长史,晨往诣江,江犹在帐中。王坐,不敢即言,良久乃得及。江不应,直唤人取酒,自饮一碗,又不与王。王且笑且言:“那得独饮?”江曰:“卿亦复须邪?”更使酌与王。王饮酒毕,因得自解去。未出户,江叹曰:“人自量,固为难!”
(译)王恭想请江庐奴作他的长史,早晨就到江庐奴那里,江还在床上。王恭落座,没敢马上说,过了很久才提及此事。江庐奴没有反应,只是叫人拿了酒来,自己喝了一碗,也不理王恭。王恭笑着说:“怎么好自己单独喝?”江庐奴说:“你也想喝吗?”于是又倒了一碗给王恭。王恭喝完酒,就借故离开。还没走到门口,江庐奴感叹道:“人能做到自量,真是不容易啊。”
方正第五之六十四、卿何如卿兄
(原文)孝武问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风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译)孝武帝(司马曜)问王爽:“你和你哥哥王恭相比怎么样?”王爽回答:“才华出众,我不及王恭,若说起忠孝,我可不输给别人!”
方正第五之六十五、何小子之有
(原文)王爽与司马太傅饮酒,太傅醉,呼王为“小子”,王曰:“亡祖长史,与简文皇帝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俪二宫,何小子之有?”
(译)王爽和司马太傅(司马道子)一块儿喝酒,太傅喝醉了,就叫王爽“小子”,王爽说:“我的祖父(王濛)和简文帝是布衣之交,我的姑姑、姐姐都是皇后,你怎么叫我小子?”
方正第五之六十六、张王相交
(原文)张玄与王建武先不相识,后遇于范豫章许,范令二人共语。张因正坐敛衽,王孰视良久,不对。张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范是王之舅,乃让王曰:“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王笑曰:“张祖希若欲相识,自应见诣。”范驰报张,张便束带造之。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
(译)张玄(张玄之)和王建武(王忱)原来并不认识,后来二人在范豫章(范宁)家相遇,范宁让二人一起聊天。王忱仔细地观望了张玄之很久,也不和张说话。张玄之非常失望,就走了,范宁苦苦劝解挽留他,他就是不肯留下。范宁是王忱的舅舅,就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地学子中的佼佼者,又有名望,受人赏识,你却让他这样尴尬,真是不可理喻。”王忱笑着说:“张祖希(张玄之)若想认识我,就应该来看我。”范宁急忙告诉了张玄之,张立刻穿戴整齐,来拜访王忱。见面后二人举交谈,宾主没有丝毫难为的感觉。

雅量第六
雅量第六之一、颜色自若
(原文)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译)豫章太守顾劭,是顾雍的儿子。顾劭在豫章去世的时候,顾雍正兴味盎然地和部属们一块儿下棋,仆人禀告豫章的信使到了,顾雍没有看到儿子的书信。虽然当时神情未变,但心里已经明白怎么回事了。他的指甲掐进了手掌,血流出来,染到了坐垫上。宾客们散去后,顾雍才叹息道:“我虽然没有延陵季札失去儿子时那么旷达,可我也不能像子夏那样,因为丧子而失明,那样就会招来人们的指责呵。”于是胸怀开朗,愁容散去,神色自若。
雅量第六之二、文王寻悔
(原文)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译)嵇康押到东市受刑时,神色不变,他要琴弹奏《广陵散》。弹罢说道:“袁孝尼(袁准)曾经要跟我学弹此曲,我因为舍不得就没有教给他,《广陵散》从今以后就绝传了!”当时有三千多太学生上书朝廷,请求拜嵇康为师,没有获准。嵇康死后不久,晋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雅量第六之三、倚柱作书
(原文)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译)夏侯太初(夏侯玄)曾倚着柱子写信,当时正下大雨,雷电击裂他倚的柱子,衣服着了火,夏侯太初依然神色镇定,书写如故。左右的客人,此时都东倒西歪,站立不稳。
雅量第六之四、此必苦李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一群小孩一块儿玩。发现路旁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小孩们都争先恐后,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人站在那里没去。有人问他,他答道:“树在路边,结了那么多果子却没人摘,这肯定是苦李子。”摘下一尝,果然如此。
雅量第六之五、了无恐色
(原文)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译)在宣武场,魏明帝让人和拔掉牙的老虎搏斗,百姓可以随便围观。王戎才七岁,也来观看,期间老虎攀着栏杆吼叫,声音惊天动地,围观的人都惊恐地趴到地上,只有王戎站立不动,毫无惧色。
雅量第六之六、厚报其书
(原文)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译)王戎担任侍中的时候,南郡太守刘肇给他送来十丈筒中笺布,王戎虽然没要,但却很诚挚地给他回了一封信。
雅量第六之七、裴叔则被收
(原文)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后位仪同三司。
(译)裴叔则(裴楷)被抓后,神色不变,举止镇定。要来纸笔写信,信写完后,因为救助他的人很多,就得以赦免。后来官至仪同三司。
雅量第六之八、乃出牛背上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译)王夷甫(王衍)曾托一个族人办事,过了一段时间还没办。一次两人在宴会上相遇,王夷甫借机对他说:“最近我让你办的事,怎么还没办?”族人听罢大怒,随即举起食盒朝他脸上扔去。王夷甫一句话也没说,洗了洗后,就拉着王丞相一起乘车走了。在车里,王夷甫照着镜子对王丞相说:“你看我的眼光,竟看到了牛背上。”
雅量第六之九、直是暗当故耳
(原文)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遐正戏,不时为饮,司马恚,因曳遐坠地。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王夷甫问遐:“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暗当故耳。”
(译)裴遐到周馥那里,周馥作东道请客。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马过来给他敬酒,裴遐只顾下棋,没有及时喝酒,司马生气了,撕扯裴遐,裴遐从座位上摔到地上。裴遐站起来后又回到座位上,举止和平时一样,脸色也没变,还像刚才那样,继续接着下棋。过后王夷甫问裴遐:“当时你怎么能不生气呢?”裴遐回答:“只得默默承受啦。”
雅量第六之十、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原文)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于是乃服。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译)刘庆孙(刘舆)在太傅府任长史,当时很多有名望的人被他陷害,只有庾子嵩超然物外,没有什么事情让刘庆孙离间。后来刘庆孙就因为庾生性节俭,家中富有,劝说太傅(司马越)向庾借钱千万,企望庾子嵩会吝惜不借,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太傅在聚会的时候向庾子嵩提到这件事情,庾此时已喝得酩酊大醉,头巾落到几案上,他把头伸向头巾,缓缓答道:“下官家确实有两三千万,您随便拿去用吧。”刘庆孙这才老实了。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告诉庾子嵩,庾说:“这可以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言语第二之一、尧德未彰(原文)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译)边让去见袁阆,举止有些失态。袁阆说:“从前尧去拜访许由,许由脸上没有惭愧之色,先生为什么竟举止慌乱呢?”边让回答:“太守您刚到这里,圣德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我才举止失态的。” 言语第二之二、眼中有瞳(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徐稚回答:“不对。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样,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言语第二之三、小时了了(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译)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膺极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亲才能得以通报。孔融到了李家门口,对仆吏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仆吏通报后,孔融晋见就座。李膺问道:“你与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丘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李膺和宾客们没有不惊诧孔融的回答的。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刚才的答话告诉了他,陈韪不屑道:“小时侯聪明,大了不见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陈韪顿时窘迫起来。言语第二之四、偷不行礼(原文)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译)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趁父亲白天睡觉的时候,小儿子到床头偷酒喝,大儿子对他说:“你怎么不行礼呢?”小儿子答道:“偷,怎么能行礼!” 言语第二之言语五、覆巢之下(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译)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两个孩子就保全了吧。”儿子从容说道:“父亲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的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言语第二之言语六、忠臣孝子(原文)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译)颖川太守对陈寔施了髡刑,有人问陈寔的儿子元方:“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回答:“是高明的太守。”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回答:“我父亲是忠臣孝子。”客人问道:“《易》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怎么会有高明的太守对忠臣孝子施刑呢?”元方说:“你的话太荒谬了!我不予回答。”客人说:“您这不过是借驼背装谦恭,说明您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人都是高明的人;三个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客人惭愧地走了。言语第二之七、亲亲之义(原文)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雠,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译)荀慈明(荀爽)遇见汝南袁阆,袁阆向他问起汝南的知名人士,荀慈明先说起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笑道:“难道仅仅因为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就可以算是名士吗?”荀慈明说:“您指责我,有什么凭据吗?”袁阆说:“刚才我问的是国家名士,而你先提到的都是你的哥哥,所以我指责你。”荀慈明说:“从前祁奚告老还乡时,内举不忘他的儿子,外举不忘他的仇人,人们认为他是非常公道的。周公旦作《文王》诗,不言尧舜的功德,却赞美文王武王的伟绩,这是因为他爱自己亲人的道理呀。《春秋》的义理,是以鲁国为内,以华夏诸国为外。况且不爱他的亲人却爱外人,这不是有悖道德吗?” 言语第二之八、祢衡击鼓(原文)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赦之。(译)祢衡被魏武帝(曹操)贬为鼓吏,正月十五试鼓,祢衡扬起鼓槌演奏《渔阳掺挝》,鼓声深沉,有金石之声,满座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之罪,和殷时服刑的犯人傅说相同,可是没能激发明君的思贤之梦。”魏武帝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言语第二之言语九、洪钟雷鼓(原文)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译)南郡庞士元(庞统)听说司马德操(司马徽)在颖川,特地从两千里之外赶来看望他。到了那里,正遇上司马德操采桑叶,庞士元在车里对他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绶,哪能窝窝囊囊,做这些妇人做的事呢!”德操说:“你先下车吧。你只知道抄小路便利,却不考虑迷路的危险。从前伯成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桑枢瓮牖,也不愿做官住毫宅。哪有住在华丽屋子里,出门骑着高头大马,几十个侍女环绕的人,能做出一番伟业呢?这就是为什么许由、巢父慷慨辞让,伯夷、叔齐感叹国家灭亡,饿死首阳山的原因呀。即使吕不韦窃取了相国那样的高官,齐景公有四千匹马的财富,也不显得珍贵啊。”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缘之地,没听到什么高深道理,如果不是亲自敲洪钟、击雷鼓,就不会知道它们的轰鸣声了。” 言语第二之十、纲目不疏(原文)刘公干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纲目不疏。” (译)刘公干(桢)因为失敬而获罪。文帝问他说:“你怎么会不小心触犯刑律呢?”刘桢回答:“臣实在是平庸,见识短浅,不过也是因为陛下您法网恢恢呀。” 言语第二之十一、汗不敢出(原文)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名,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于是下令召见。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你脸上怎么出汗了?”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又问钟会:“你脸上怎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言语第二之十二、偷本非礼(原文)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钟毓兄弟俩小的时候,有一天趁他父亲白天睡觉,就一起偷喝父亲的药酒。他爸爸这时醒了,就暂且假装还在睡着,观察他们俩的行为。钟毓是先拜后喝酒,钟会只是喝酒,并不行礼。后来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行拜礼,钟毓说:“喝酒要讲究礼仪,所以我要拜。”又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回答:“偷本来就不合礼仪,所以我不拜。” 言语第二之十三、馆名渭阳(原文)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既成,自行视,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曰:“陛下圣思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闵。此馆之兴,情钟舅氏,宜以‘渭阳’为名。” (译)魏明帝(曹叡)为外祖母在甄府建造馆舍,建成后,明帝亲自前往视察,他对左右的人说:“此馆应当叫什么名呢?”侍中缪袭说:“陛下圣明,和上古的贤君一样,孝心超过了曾参、闵子骞。建这个馆舍,说明陛下对舅舅家里很有爱心,所以可以命名为‘渭阳’。” 言语第二之十四、神明开朗(原文)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译)何平叔(何晏)说:“服用五石散,不仅可以治病,也觉得精神开朗。” 言语第二之十五、何必在大(原文)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译)稽中散(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大将白起的风采,遗憾的是器量狭窄啊。”赵景真说:“尺长的标杆可以测定太阳运行的精确度,寸长的竹管可以测定音乐的高低。何必要大呢,只看才智如何就可以了。” 言语第二之十六、畏法而至(原文)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 (译)司马景王(司马师)东征,让上党的李喜作从事中郎。司马师问李喜:“从前先父召你你不来,现在我召你,你为什么来呢?”李喜回答:“以前您父亲以礼待人,我可以按照礼教决定进退。您是依法约束,我是畏惧法令就来了。” 言语第二之十七、只有一凤(原文)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译)邓艾口吃,说话是总说“艾、艾”,晋文王(司马昭)和他开玩笑说:“你说的‘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回答:‘凤兮凤兮’,应该是一个凤。”


杨氏之子的简介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古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义;三是...

杨氏之子是属于世说新语的哪一门?
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上卷第2门<言语>。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

《杨氏之子》出自哪里
杨氏之子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那么《杨氏之子》出自哪里?《杨氏之子》出自哪里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

《杨氏之子》选自哪个版本的《世说新语》
(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孔坦)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的家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这是你或者有的注解对原文“梁”的误解。此“梁”...

杨氏之子的全文是什么?
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

杨氏之子文言文怎么解读?
寓意:学会随机应变,考虑再三,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解读:《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的一个故事。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

《杨氏之子》,本文讲述了?的故事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

杨氏子九岁是哪篇古文
杨氏子九岁是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引》。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

《世说新语·言语》翻译
一、译文 1、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2、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有一次,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刚好他的父亲不在家...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开平市17037076018: 世说新语的小故事杨氏之子 -
毅荀康必:[答案]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

开平市17037076018: 世说新语的小故事杨氏之子 -
毅荀康必: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父亲,父亲不在家,便叫儿子出来.孩子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想到小儿子的姓氏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应声回答:“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课文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

开平市17037076018: 在世说新语这本书中类似于杨氏父子的小故事 -
毅荀康必: 很多了,仅举几例: 夙慧第十二之三、长安远近 (原文)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

开平市17037076018: 类似杨氏之子的小故事 -
毅荀康必: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 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 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

开平市17037076018: 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文言文还有哪些?????????????????????????????????? -
毅荀康必: 关链接《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三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

开平市17037076018: 《世说新语》中的机智回答 如:杨氏之子 -
毅荀康必:[答案] 你要对杨氏之子这一则的理解,还是类似的?类似的在原书中可谓不胜枚举哟.像“言语、捷悟、夙慧、排调”三门里的小片断,几乎都符合你的要求.我可以给你再提供一个例子:《世说》风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中一些人善打机锋.所以要让...

开平市17037076018: 《世说新语》里的小故事一篇 -
毅荀康必: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而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只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开平市17037076018: 各位热心网友,你们好!我五年级,老师要一篇和[杨氏之字]有关的古文,谢谢! -
毅荀康必: 古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

开平市17037076018: 有关于杨氏之子的资料和文言文. -
毅荀康必: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

开平市17037076018: 有什么精妙的语言的故事(如:杨氏之子) -
毅荀康必: 查找《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捷悟第十一,夙惠第十二 这几编里的故事一般都是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