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仲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意图是什么~

意图主要有两个,一是平定南中,避免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后院起火,两面作战;二是需要南中地区为诸葛亮的北伐提供军资和粮草。
一、出处
诸葛亮的《 后出师表》
二、所在选段原文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三、译文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饭吃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金沙江,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南蛮)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
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做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南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
高帝象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种种计谋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满腹都是疑问,胸中塞满了难题,当年不战,第二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安然强大起来,于是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诸葛亮南征后,北伐魏国提上日程。北伐魏国是刘备集团一贯的方针。刘备以夺取天下为最终目的。诸葛亮鉴于魏国经济必将逐渐恢复,时间拖长对蜀国不利,而及早北伐可发挥自己治国治军优势,何况身死之后,蜀国无人能够蹈涉中原,抗衡大国,因此认为唯有及身而用。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在向刘禅呈上《前出师表》以后,迅即率师进驻汉中。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出师北伐祁山。魏国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纷纷叛魏归汉。蜀军在占有陇右三郡后,以街亭、箕谷的失利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
同年冬十一月,魏国大举进军东吴,魏将曹休为吴将陆逊所败,张郃东下,关中极为虚弱。诸葛亮认为进攻时机已到,准备全师出兵伐魏。但是,蜀中不少大臣,安于逸乐,对进军一事心怀疑虑,并且产生了不少非议。
为此,诸葛亮再次上表,苦心孤诣,申明讨伐的决心;义正辞严,批驳非议的错误。因为这次上表后于第一次出师时的一表,故而后世称之为《后出师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出师表

诸葛亮再次出师北伐。
出自: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原文: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译文:
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啊,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载于三国时期吴人张俨的《默记》,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作品,当作于蜀汉建兴六年(228),比《前出师表》晚了一年。此时正值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未取得预期成果之时。为消除各方阻碍,在第二次北伐临行之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献上了这篇《后出师表》。
诸葛亮认为进攻时机已到,准备全师出兵伐魏。但是,蜀中不少大臣,安于逸乐,对进军一事心怀疑虑,并且产生了不少非议。为此,诸葛亮再次上表,苦心孤诣,申明讨伐的决心;义正辞严,批驳非议的错误。因为这次上表后于第一次出师时的一表,故而后世称之为《后出师表》。

所以五月度过卢水,深入不毛之地。指出诸葛亮尽职尽责。

所以五月渡过金沙江,进入不长草的地方这是诸葛亮介绍寄大事后的种种做法

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毛之地,

葛亮《出师表》中有这么两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关于“不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曰“不生长草木五谷,不种桑麻,也指最荒瘠的或未开辟的地方”(见《辞海

葛亮《出师表》中有这么两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关于“不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曰“不生长草木五谷,不种桑麻,也指最荒瘠的或未开辟的地方”(见《辞海�6�1不毛》);二是认为“不毛”中的“毛”是“苗”的假借。如段玉裁《说文》注中云:“毛苗古同音,苗亦曰毛,如‘不毛之地’,‘不毛’即‘不苗’,也就是不生长庄稼的地方”。这两种注释都认为诸葛亮文中的“不毛”,是虚指那些“不生长草木五谷、不种桑麻”或“最荒瘠的或未开辟的地方”。如果“不毛之地”真如以上所云,那诸葛亮又何必历尽千辛万苦南征到这些地方去呢?就是深入了“不毛”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也有悖于诸葛亮南征的目的。

那么,“不毛”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后主刘禅即位之后,蜀汉人心尚未稳定,雍闿、孟获叛乱,严重危及蜀汉政权。诸葛亮要实现“思惟北征”一统汉室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进行南征,平息叛乱。蜀汉建兴三年春,忽闻魏文帝曹丕兴兵征吴,诸葛亮认为时机已到,于是调集兵马,向南中进军。到是年秋“遂平四郡”,这里所指的四郡,即:益州(郡城在今云南晋宁县东)、永昌(郡城在今云南保山市)、牂柯(郡城在今贵州福泉县)、越巂(郡城在今四川西昌市东南)四郡。这四郡是不是“不毛之地”呢?据《华阳国志�6�1南中志》介绍:益州郡素有“盐池田鱼之饶,金银畜产之富”;永昌郡又是“金银宝货之地”;《后汉书�6�1西南夷传》中也提到:到这四郡做官的“皆富及累世”,有的甚至“富及十世”。可见南中地区显然不是不毛之地了。如果把《出师表》中的“不毛”解释为“不生长草木五谷、不种桑麻”或“最荒瘠的或未开辟的地方”,肯定是不确切的。

既然如此,“不毛“到底指哪里呢?笔者推测是指缅甸东北部地区。因为这个地区就是三国时候的永昌郡辖地。这个永昌郡,原为哀牢国地。“其国土肥沃,居民从事农耕、纺织等业,并与交趾、大秦贸易”(《辞海》352页)。东汉时哀牢王要求内属,东汉政权将原哀牢国地与益州郡析出的六县,共置为永昌郡。东汉的永昌郡就包括了今天的云南西部及缅甸东北部地区,是当时西南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雍闿、孟获叛乱的中心,诸葛亮对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当然不会放过,很有可能到过这里;其次是:印度古代梵文称缅甸为“缅玛”,缅甸语自称为“不毛”,故此英语译作Burmd,即“不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毛”应是实指某一地区,而这个地区,就是永昌郡的今缅甸东北部地区,这才符合诸葛亮《出师表》的原意。

附注:本文根据笔者旧作改编,特此说明。


出师表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指的是什么?
出自: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译文: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翻译
翻译:所以我五月率兵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两天才能吃上一餐。泸的意思就是泸水,毛的意思就是不毛之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出自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后出师表》,载于三国时期吴国张俨的《默记》,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作品,为《出师表》(《前出师表...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中的泸和毛是什么意思
回答:泸是泸水,是一条河 毛是草的意思,不毛是不长草的地方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什么意思
所以五月度过卢水,深入不毛之地。指出诸葛亮尽职尽责。

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原文: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

《出师表》中哪几句话表明了诸葛亮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耿耿忠心_百 ...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文: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译文: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

五月渡泸指什么事件
五月渡泸是指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率领蜀军渡过金沙江远征到大理、保山等地的事件。五月渡泸出自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意思是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

故五月渡泸的解释是什么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_、允之任也。解释: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

深入不毛 毛什么意思
不毛:不长草,引申为荒凉无人烟。深入不毛: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出自:《出师表 \/ 前出师表》两汉·诸葛亮 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翻译: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

“五月渡芦,深入不毛”的解释
zangke)郡,中有瘴气,三、四月渡必死。所以到五月方可渡。不毛,谓不长草木也。这便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在《诸葛亮后出师表》曰:“---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这是脍炙人口的文字。感人至深。

鹤山区13156133865: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什么意思 -
冯清人参: 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毛之地,

鹤山区13156133865: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这句话又指出什么啊? -
冯清人参:[答案] 所以(我带兵)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 或者是 深入荒芜之境

鹤山区13156133865: 出师表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指的是什么? -
冯清人参:[答案] 《出师表》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再次出师北伐的时候写的.目的是让刘阿斗亲贤臣,远小人,能有一番作为!\x0d“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应该是指诸葛亮进入四川,七擒孟获的事!

鹤山区13156133865: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中的泸和毛是什么意思 -
冯清人参:[答案] 泸是泸水,是一条河 毛是草的意思,不毛是不长草的地方

鹤山区13156133865: “五月渡芦,深入不毛”的解释 -
冯清人参:[答案] 洛阳花似景:你好.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语出《诸葛亮前出师表》、《诸葛亮后出师表》. 后主刘禅建兴元年,南中诸部都叛乱,三年春,诸葛亮率兵征伐,到秋天都平定下来,这便是有名的“七擒孟获”.泸,水名,出牂牁(zangke)郡,中有...

鹤山区13156133865: 初三“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翻译 -
冯清人参:[答案] 所以我五月率兵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鹤山区13156133865: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的翻译 -
冯清人参:[答案]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所以五月里竟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

鹤山区13156133865: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什么意思.. -
冯清人参: 不对不对不对,其他地方可以这样用,《出师表》和骆宾王的《从军中行路难》不可以,这两处的不毛是地名,我国古代称之为“缅”,古印度称之为“缅毛(Myamma)”,他们自称“不毛(Brahma)”,这个国家就是现在的缅甸(Burma...

鹤山区13156133865: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且而食 的意思 -
冯清人参:[答案]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所以五月里竟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

鹤山区13156133865: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什么意思句指啊
冯清人参: 葛亮《师表》两句:五月渡泸深入毛关于毛历两种解释:曰草木五谷种桑麻指荒瘠或未辟(见《辞海??毛》);二认毛毛苗假借段玉裁《说文》注云:毛苗古同音苗亦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