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屈原列传》

作者&投稿:辕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迁(屈原列传全文~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4),屈平属草稿未定(5)。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6)。“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7)。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8),《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9)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10)。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11)。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3);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4)。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15)。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16)。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7),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18)。”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19)。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20)。魏闻之,袭楚至邓(21)。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2)。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23),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24),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25)。时秦昭王与楚婚(26),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27),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28)。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29)。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30),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31),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32)。”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34)?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35)?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36)?”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37)?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38)?”乃作《怀沙》之赋(39)。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40)。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4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42)。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43)。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44)。
  太史公曰(45):“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4 6)。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47)。”
  选自 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 注释  (1)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米),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
  (2)楚怀王:楚威王的儿子,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前299年在位。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3)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复姓。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志,同“记” 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4)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5)属(zhǔ主):撰写。
  (6)《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二是释“离”为离别,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
  (7)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惨怛(dá达):忧伤。
  (8)盖:用以解释原因的连接词。
  (9)《国风》:《诗经》内《周南》、《召南》等十五个地区的民歌的总称,共一百六十篇,其中多反映男女爱情的诗篇。《小雅》:也是《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共七十四篇,其中多指斥朝政缺失,讽刺时事的作品。
  (10)帝喾(kù库):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武: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
  (11)条贯:条理,道理。“见”同“现”。
  (12)指:同“旨”。迩(ěr儿):近。“见”同“现”。
  (13)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14)疏:离开。濯淖(zhuó nào浊闹):污浊。蝉蜕(tuì退):这里是摆脱的意思。获:玷污。滋:通“兹”,黑。皭(jiào叫)然:洁白的样子。泥(niè聂):通“涅”,动词,染黑。滓(zǐ子):污黑。
  (15)绌(chù处):通“黜”,废,罢免。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职位。
  (16)从(zōng宗):同“纵”。从亲,合纵相亲。当时楚、齐等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楚怀王曾为纵长。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至311年在位。
  (17)张仪:魏人,主张“连横”,游说六国事奉秦国,为秦惠王所重。详:通“佯”。委:呈献。质:通“贽”,信物。
  (18)商、於(wū污):秦地名。商,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於,在今河南内乡东。
  (19)丹、淅(xī希):二水名。丹水发源于陕西商州市西北,东南流入河南 。淅水,发源于南卢氏县,南流而入丹水。屈匄:(gài丐):楚大将军。汉中:今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一带。
  (20)蓝田:秦县名,在今陕西蓝田西。
  (21)邓:春秋时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邓州市一带。
  (22)明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
  (23)靳尚:楚大夫。一说即上文的上官大夫。
  (24)顾反:回来。反,通“返”。
  (25)唐昧:楚将。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齐、韩、魏攻楚,杀唐昧。
  (26)秦昭王:秦惠王之子,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
  (27)武关: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
  (28)内:同“纳”。
  (29)顷襄王:名熊横,公元前298年至前262年在位。令尹: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30)虽放流:以下关于屈原流放的记叙,时间上有矛盾,文意也不连贯,可能有脱误。
  (31)世:三十年为一世。
  (32)《易》:即《周易》,又称《易经》。这里引用的是《易经·井卦》的爻辞。渫(xiè谢):淘去泥污。这里以淘干净的水比喻贤人。
  (33)被:通“披”。披发,指头发散乱,不梳不束。
  (34)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官。
  (35)哺(bü逋):吃,食。糟:酒渣。啜(chuò辍):喝。醨(lí离):薄酒。
  (36)瑾、瑜:都是美玉。为: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37)察察:洁白的样子。汶(mén门)汶:浑浊的样子。
  (38)皓(hào)皓:莹洁的样子。温蠖(huò获):尘滓重积的样子。
  (39)《怀沙》:在今本《楚辞》中,是《九章》的一篇。令人多以为系屈原怀念长沙的诗。
  (40)汨(mì密)罗:江名,在湖南东北部,流经汨罗县入洞庭湖。
  (41)宋玉:相传为楚顷襄王时人,屈原的弟子,有《九辩》等作品传世。唐勒、景差:约与宋玉同时,都是当时的词赋家。
  (42)“数十年”句: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43)贾生:即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长沙王:指吴差,汉朝开国功臣吴芮的玄孙。太傅:君王的辅助官员。
  (44)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流入洞庭湖。书:指贾谊所写的《吊屈原赋》。
  (45)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46)《天问》、《招魂》、《哀郢》:都是屈原的作品。《招魂》一说为宋玉所作。《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
  (47)《鵩鸟赋》:贾谊所作。去:指贬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职。

  1、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2、赏析
  本文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传记文学。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本文所记叙的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他确实是竭忠尽智了。屈原留给后人的财富甚丰,他的高尚品德、爱国精神乃至文学成就,至今具有深远的影响。
  3、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第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作品简介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般认为太史公变调是由于司马迁寄寓个人“政治忧愤”的需要,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史记以前文献较少,无法表达屈平之伟大)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2、作品鉴赏
  本文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传记文学。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本文所记叙的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他确实是竭忠尽智了。屈原留给后人的财富甚丰,他的高尚品德、爱国精神乃至文学成就,至今具有深远的影响。
3、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个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令。无封元年(前110)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开始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二十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院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回长安后任郎中。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人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答汉,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分,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中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饫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集解离骚序曰:“迁於江南。”知

滨,屈原至於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索隐音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集解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索隐按:楚词作“滑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索隐按:楚词此“怀瑾握瑜”作“深思高举”也。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集解王逸曰:“己静絜。”受物之汶汶者乎!◇集解王逸曰:“蒙垢污。”○索隐汶汶者,音闵。汶汶犹昏暗也。宁赴常流○索隐常流犹长流也。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索隐蠖音乌廓反。温蠖犹惛愤。楚词作“蒙世之尘埃哉”。知

。【乃作怀沙之赋。○索隐按:楚词九怀曰“怀沙砾以自沉”,此其义也。其辞曰:斋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集解王逸曰:“陶陶,盛阳貌。莽莽,盛茂貌。”○索隐音姥。□正义莫古反。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集解王逸曰:“汩,行貌。”○索隐王师叔曰:“汩,行貌也。”方言曰:“谓疾行也。”眴兮窈窈,◇集解徐广曰:“眴,眩也。”○索隐眴音舜。徐氏云:“眴音眩。窈音乌鸟反。”孔静幽墨。◇集解王逸曰:“孔,甚也。墨,无声也。”□正义孔,甚。墨,无声。言江南山高泽深,视之眴;野甚清净,叹无人声。冤结纡轸兮,离愍之长鞠;◇集解王逸曰:“鞠,穷。纡,屈也。轸,痛也。愍,病也。”○索隐离闵。闵,病。鞠,穷。抚情效志兮,俯诎以自抑。斋

皠\?/font>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集解王逸曰:“刓,削;度,法;替,废也。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圆,其常法度尚未废也。”○索隐刓音五官反。谓刻刳方木以为圆,其常法度尚未废。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集解王逸曰:“由,道也。”□正义本,常也。鄙,耻也。言人遭世不道,变易初行,违离光道,君子所鄙。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集解王逸曰:“章,明也。度,法也。言工明於所画,念其绳墨,修前人之法,不易其道,则曲木直而恶木好。”索隐章,明也。画,计画也。楚词“职”作“志”。志,念也。馀如注所解。内直质重兮,大人所盛。◇集解王逸曰:“言人质性敦厚,心志正直,行无过失,则大人君子所盛美也。”巧匠不斫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幽处兮,蒙谓之不章;集解王逸曰:“玄,黑也。蒙,盲者也。诗云‘蒙瞍奏公’。章,明也。”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集解王逸曰:“离娄,古明视者也。瞽,盲也。”□正义睇,田帝反,眄也。变白而为黑兮,倒上以为下。○索隐音户。凤皇在笯兮,◇集解徐广曰:“笯,一作‘郊’。”骃案:王逸曰“笯,笼落也”。○索隐笯音奴,又女加反。徐云一作“郊”。按:笼落谓藤萝之相笼络。□正义应瑞图云:“黄帝问天老曰:‘凤鸟何如?’天老曰:‘鸿前而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颣而鸡喙,首戴德,颈揭义,背负仁,心入信,翼俟顺,足履正,尾系武,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色备举。’”鸡雉翔舞。○索隐楚词“雉”作“鹜”。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集解王逸曰:“忠佞不异。”夫党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集解王逸曰:“莫昭我之善意。”○索隐按:王师叔云“羌,楚人语辞”。言卿何为也。□正义羌音强。


高中必背七十二首古诗
《逍遥游》《庄子》《谏逐客书》 李斯 《兰亭集序 》 王羲之 《滕王阁序》王 勃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上枢密韩太尉书 》 苏 辙 古代文论选段 《毛诗序》《典论·论文》《诗品序》 钟嵘《与元九书》 白居易《题画》 郑燮《人间词话》 王国维 诗词曲(40首)《静女》- 《诗经》《无衣...

四川五年级下册的所有文言文
屈原列传(属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马迁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师说 韩愈阿房宫赋 杜牧六国论 苏洵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赤壁赋 苏轼项脊轩志 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 《论语》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过秦论(上) 贾谊礼运(大道之行...

台江县19151255586: - _______,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
住武昔利:[答案] 答案:屈平正道直行

台江县19151255586: <屈原列传>司马迁急需!!
住武昔利: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

台江县19151255586: (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蜉蝣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 -
住武昔利:[答案] (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台江县19151255586: 史记【屈原列传】主要内容.不要原文不要翻译.概括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和道理. -
住武昔利:[答案] 本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删去了屈原《怀沙》赋全文.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屈原列传图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战国中后期,当时七国争雄,...

台江县19151255586: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
住武昔利:[答案] 举类迩而见义远

台江县19151255586: 屈原列传第三段原文 -
住武昔利: 屈原列传第三段原文: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恒,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台江县19151255586: 《屈原列传》的作者是? -
住武昔利: 是太史公司马迁.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在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续自...

台江县19151255586: ...②___________,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__________,未尝不呼父母也._________,竭忠尽智,以事其君,__________,可谓穷矣.(司马迁《... -
住武昔利:[答案] (1)解鞍少驻初程/ 尽荠麦青青 (2)①雷霆乍惊/杳不知其所之也/ 尽态极妍/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②人穷则反本/ 疾痛惨怛/ 屈平正道直行/ 谗人间之

台江县19151255586: 《屈原列传》表现了什么精神和情感?详细一点!
住武昔利: 屈原才高气胜,“忠而被谤”,历经坎坷.是一个很值得书写的人物.司马迁写屈原又非他人所及,因为他们有类似的遭遇,他在为屈原悲愤时何尝又不是为自己鸣不平呢...

台江县19151255586: 文言文求翻译,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
住武昔利:[答案] 译文: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所以忧心忡忡,写下《离骚》这样一首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