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他的爱情呢?

作者&投稿:韩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商隐的爱情到底是怎样的?~

编者按:如果把杜甫称为“诗圣”的话,那么“情圣”的称号恐怕就非给李商隐不可了。
  李商隐的爱情诗缠绵悱恻,读后便封存在心间。可以说,李商隐就是那个时代的情歌王子。既然才情皆有,想必他的爱情也一定非同寻常。
李商隐的三段恋情:热恋的人最难忍受的就是距离,他却与初恋遥遥相望;李商隐写给宋华阳的情诗最多,这是为何;中年丧妻的李商隐终生再未续弦……
初恋:女友是其粉丝

  李商隐的第一次恋爱是和洛阳姑娘柳枝的恋情。那是他23岁时,随同自己的恩人令狐楚之子令狐绪从汴梁(今河南开封)到京师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经过洛阳时去看望堂兄李让山。李让山告诉他,对面邻居有个姑娘叫柳枝,不爱女工针线,偏爱舞文弄墨,特别喜欢诗歌,尤其喜欢李商隐的诗歌。

  李商隐一听,居然有这样一位年轻姑娘喜欢自己的诗歌,很感兴趣,便提出去看看这个姑娘是怎样的人。于是哥俩来到柳枝家门口,李商隐高声背诵自己的诗歌,刚背诵几句,就看见从屋里出来一个姑娘,身材旖旎婀娜,倚门微笑而听。

  待李商隐背诵完全诗,姑娘微笑着问道:“何人作得如此好诗?何人吟得如此好诗?难道来人就是李义山(义山:李商隐的字)吗?”李商隐立即回答:“正是。”柳枝说:“今天家中有人,说话不方便,后天下午家中人都出门,不知李公子能否前来一叙。”李商隐答应。二人约定不见不散。

  第二天,令狐绪怕耽误进京报考的时间,根本不知道李商隐这边的特殊情况,将所有盘缠和报名的手续全部带走,只给李商隐留下一匹马,让李商隐晚上到前面的驿站去找他,千万不可延误。李商隐见信,非常难心和尴尬。如果和柳枝约会,就可能耽误科举报名;如果按照令狐绪的吩咐骑马赶去,则耽误与柳枝的约会,是食言。但这次已经是他第三次考试了,李商隐自认为准备充分,机会不可错过。如果考中有了功名再回来向柳枝求婚也不晚。

  在那个时代,文人最关心最向往的还是“金榜题名时”。如果金榜题名,自然不愁“洞房花烛夜”了。于是李商隐请堂兄告诉柳枝自己的苦衷,便骑马去追令狐绪了。

  来年发榜,李商隐第三次名落孙山。这对他打击很大,他无心也没脸去见柳枝了,而且李商隐已经没有了恋爱的本钱。柳枝才17岁,时间还来得及。于是李商隐便被表叔华州防御史崔戎留在幕府当了幕僚,崔戎对他特别器重,让他到自己的樊南别墅去专心复习,来年再考,同时辅导崔戎的两个儿子读书。李商隐得以安心读书复习。

  冬天大雪,忽然有人冒雪而来,人马皆白。来人正是李让山,他是为了柳枝的事专程赶来的。原来柳枝被山东一藩镇大帅看中,要娶去当妾。柳枝不愿意,坚决要等李商隐。但柳枝母亲已经接受了彩礼。因此柳枝便请李让山来找李商隐,她一定要见李商隐一面。

  李商隐闻言,立即骑马与李让山奔回洛阳。一路风雪大汗淋漓,到洛阳时人去楼空,柳枝已经被人强行娶走。李商隐的初恋就这样失败了。路途的奔波劳累,精神的严重打击,使他大病一场。而这场大病又耽误了他的进士考试。这年他准备更加充分,而且这年的主考官是李汉,与崔戎关系密切,李汉的弟弟李潘与李商隐是同僚,都在崔戎的幕府。崔戎和李潘把一切手续都办好了,只要李商隐进考场全部答完卷就绝对金榜题名。可惜,因为恋爱失败,李商隐的这场大病到二月初才好,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由于和柳枝恋爱时间短,没有实质性进展,因此李商隐为这段恋情留下的诗不多,最清楚的是《柳枝五首》。正是这组诗前的小序记载了这次恋爱的经过,为纪念与柳枝的爱情,李商隐给自己起别号为“樊南”,并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樊南文集》。

  

  第二位恋人:带来最多创作灵感

  李商隐的第二个恋人是女道士

  宋华阳。那是李商隐第四次考试失败之后,他难以承受如此大的打击,烧毁了所有的高考资料,下决心这辈子再不参加如此不公平的考试,心情极为恍惚。一位举子引导他到玉阳山学仙,就是当道士,不是真正出家,而是感受那种生活。

  这期间,李商隐与附近灵都观中的女道士宋华阳产生了恋情,并且有了实质性的内容。二人深陷爱河之中,感情缱绻缠绵,爱得是那么深沉、那么炽烈、那么专一、那么痴情,许多精美的爱情诗都是为宋华阳写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千古流传的抒情名句,就是抒发对宋华阳之思念的。但这次恋爱也以宋华阳被迫回长安而结束。因与宋华阳的恋情时间长,恋爱过程中的幸福、苦涩、焦急、盼望、等待等情绪纷至沓来,因此写给宋华阳的情诗最多,也最缠绵感人。

  因为与宋华阳的恋情发生在玉溪,为纪念这次失败的恋情,李商隐自号为“玉溪生”,并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玉溪生诗集》。

  

  对妻子王氏:情深专一

  在与王氏结婚之后,李商隐对爱情十分专一,对妻子关怀备至,夫妻感情深笃,没有偷香窃玉之事。

  王氏死后,李商隐到梓州幕府时,节度使柳仲郢同情他鳏居清苦,要以行政手段将才貌双绝的年轻乐妓张懿仙赐配给他。

  当时李商隐正值中年,续弦亦在情理之中。但他因思念亡妻而坚决不肯答应,并专门上书柳仲郢即《上河东公启》,其中非常明确地说:“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并说明原委,最终独居到死。妻亡后尚能如此钟情自守,妻在之日又焉能去拈花惹草,轻佻放浪?由此可见,李商隐是个重情之人。

  重情重义的李商隐在政治生涯中是个失败者,这又造成了他人生道路的困顿窘迫。他大半生都沉沦在枯燥无聊的幕府生活中,为他人做嫁衣裳。

  他的爱情生活苦多于乐。但他从未放弃过对开明政治和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现实中的苦闷与失败,和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构成其诗歌的主旋律。他的诗中充满着愤怒的抗争,血泪的控诉,缠绵的情思,热烈的赞美,悲哀的哭泣。

  李商隐那种不甘心失败,对美好政治和幸福爱情的炽热的火一般的激情以及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是整个人类在进步和发展中永远需要的一种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李商隐的诗才会产生永恒的艺术魅力。李商隐的诗超越了时空,成为整个人类所共同拥有、共同喜欢的精神产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李商隐的诗将拥有更广大的读者。

  李商隐的人品和诗品还告诉我们,好作品才能打动读者。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热爱生活,才可能创作出反映社会主流与本质的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反映最普遍的人性;只有反映最普遍人性的作品才能为最普遍的大众所认同;只有为最普遍的大众所认同的作品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

此情绵绵无绝期
情圣李商隐
“诗圣”叫杜甫,“情圣”多半就该叫李商隐了。李商隐是个大情人,起码是一情歌王子,就如同克莱德曼叫钢琴王子一样不含糊。
一提李商隐,第一联想就是他那些情意绵绵的爱情诗,在大伙的丰富想象力中,这家伙的拍拖波折不知有多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奇的是,除了原配,没人知道李商隐究竟和谁怎么样地轰轰烈烈、死去活来过。千百年来,好事者对李商隐情诗的胡说八道可以堆满半个图书馆,飞出来的口水足够解决全球的缺水危机,但没一个不是异想天开、自说自话。李商隐身上越发散布着一股惆怅迷离、神秘幽邃、缠绵悱恻,要是统计一下李商隐的歌友会,估计女“粉丝”得占到七成强。
不过提请男士们注意了,李商隐这样的大情人重色轻友,对兄弟不太够朋友。他一辈子走背字,和他对哥们儿不仗义严重相关。
初次恋爱就未遂
李商隐的情诗中不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凡是谈过恋爱的,不少人都拿来派过用场。但他的情诗意思晦涩模糊,即便是那些名句,往往也不知具体所指。好比王家卫的电影,根本就不明白他老兄想拍什么,但好多人就是吃半夜戴墨镜的这一套。
除了李商隐诗风隐僻幽远之外,好像他也有难言之隐,因此有意遮掩。故此虽然关于李商隐的情史议论纷纷,但都是痴人说梦型的信口雌黄,和时下那些古装电视剧是一个套路。
李商隐自己肯认账的,是他年轻时候的一段未遂冒险。女方叫柳枝,是一位17岁的姑娘,善解音律。李商隐的一位堂兄李让山和柳枝是邻居,一天,李让山偶尔吟诵李商隐的一首诗,柳枝听见后问是谁写的。李让山照实说了,柳枝扯下衣带打上结,请李让山送给李商隐求诗。
第二天,李商隐和李让山一起路过柳枝家门口,遇见柳枝头挽双髻、抱立扇下,看见李商隐后,就说3天后将焚香相待。唐朝人确实够开放,从素不相识到约会这样迅速高效,比美国言情片还干净利落。
谁知道和李商隐约好准备同去京城的一个哥们儿,不早不晚在这个时候搞了个恶作剧,偷了李商隐的行装就先跑了。李商隐没办法,只得去追赶朋友。后来李让山也到了京城,说柳枝已经被某大官僚娶走。战斗还没打响,就草草收兵,按理说谈不上刻骨铭心。但李商隐回忆柳枝时,说她作海天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看来很是动心,《柳枝五首》也写得一如既往地情深义重。以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多情种子,难怪大家猜测他的故事绝不会那么简单。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他娶亲后对妻子一往情深,妻丧后追念沉痛,一副好男人模样。至于其他的哀怨幽怨情节,只能在他的诗里面胡思乱想了。
白居易想转世当他儿子
李商隐确实有两把刷子,他17岁拜见任职节度使的令狐楚时,令狐楚就对他青眼有加。令狐楚不是一般角色,不仅身为一方诸侯,而且令狐楚的骈文、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当时被公认为“三绝”。皇帝老子对令狐楚的文字也极其推崇,到了只看奏章的文风就知道哪个是令狐楚大作的地步。令狐楚这么一位大手笔,一见李商隐这么个无名的穷酸小子就把他收为门生,还鼓励李商隐和自己的子侄令狐袊等人多多厮混,建立点人脉,对他才华的器重很不一般。李商隐名声在外后,因为当时没有明星的电视采访,时人对他只是闻名未见真容。一次李商隐出门住店,旁边有一帮客人喝得半醉,正以《木兰花》为题赋诗。转头看见李商隐,就以唐朝人惯有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劲头请他过来一起happy,李商隐当场也写了一首,众客看了大惊,忙问老兄是何方神圣,李商隐一报家门,众客再惊,酒全醒了:原来是当红一线明星李哥,难怪出手如此不凡,有眼不识金镶玉,恕罪恕罪!
最离谱的是白居易对李商隐的称道。李商隐成名时,白居易早就告老还乡,看见李商隐的文章一下就成为他的老“粉丝”,对李商隐很酷地冒出来一句:我死后,能够转世投胎当你儿子就心满意足了。对偶像的忠诚度简直高得可怕。
白居易谢世后几年,李商隐生了儿子,想起白居易的话,就给儿子起名字叫“白老”,大概算是对前辈遗愿的尊重。不料白老长大后木讷蠢钝,不怎么灵光,看来不像是白居易转世,倒像是郭靖的前身。著名的花花公子温庭筠就拿白老开涮:你小子要是白居易的后生,那不是丢老白的脸吗?
对哥们儿不仗义窝囊了一辈子
李商隐投靠令狐楚后,令狐楚一家对他非常够意思。令狐楚发现李商隐在骈文上功夫不到家,就亲自悉心指点。骈文是当时给皇帝写奏章表启的主要格式,想混仕途,这东西是必备技能。就像今天找工作,怎么也得在简历上胡吹计算机技能如何了得一样。李商隐经过令狐楚这样的骈文高手指点,就如同拿到了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国家证书,那是响当当的招牌。
可李商隐也真是点背,连续4次进士考试都被撸了下来,他自己都觉得没脸见令狐楚。第五次屡败屡战的时候,主考官是令狐楚儿子令狐袊的哥们儿,考试前主考官遇到令狐袊,就问:兄弟,你跟哪个哥们儿关系最瓷实?令狐袊心明眼亮,连着说了三遍“李商隐”,然后帮忙照顾这样的话一句不提。
有道是响鼓不用重捶,主考官也是明白人,这一次李商隐果然就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李商隐当然不笨,得逞后马上给老师令狐楚写感谢信,此时令狐楚已经身居宰相了。不料当年令狐楚病逝,第二年李商隐参加吏部的选官考试,又栽了跟斗。这个时候,失去靠山的李商隐干了件一生中最大的蠢事,他转身投奔了节度使王茂元,没多久还做了王茂元的乘龙快婿。唐朝当时朝政上,以李德裕和牛僧孺为首的两大官僚派别正激烈对抗,势同水火。令狐楚属于牛党,李商隐作为他的门生,不仅令狐楚一家对他恩遇有加,令狐楚在牛党的其他朋友也把他当成自己人。而王茂元属于李党,这个局面只要长眼睛的都看得清清楚楚,李商隐是才子不是二百五,自然明白这个敌我阵营的关系。如今令狐楚尸骨未寒,李商隐就投靠敌人,不光是令狐袊大为光火,牛党诸人都觉得这小子做人太不厚道。
天有不测风云,李商隐“投敌”没给他带来什么好处。没几年王茂元离世,李商隐还没有爬上去,只是个混口饭吃的小官。这个时候他想起令狐袊来了,居然又N次觍着脸请令狐袊提携,令狐袊当然不尿他这一壶。李商隐前后反复,牛李两党都把他当蝙蝠看,不用说做官没有门路,做人也彻底失败。
关键时刻还是有点脾气
毕竟李商隐骨子里不是什么小人,原则问题上还是能够站稳立场。
李商隐惨淡经营,直到28岁才好不容易混上个九品的县尉。到任没多久,发现监狱里的犯人纯属冤枉,不知怎么稀里糊涂就被拎来顶缸的,李商隐就把人给放了。这下触怒了上司,李商隐竟然不肯服软,一怒之下宁可官帽子不要,也非叫这个板不可。
幸好老天帮忙,就在这个时候老上级走人,新领导上任,马上又把李商隐找了回来。不过时间不长,李商隐还是嫌官职太低,辞职不干又去活动社会关系了。转来转去,李商隐总是在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当个小幕僚。但因为好歹是在高官身边帮闲,外人也知道他身为领导秘书,有的事办起来比领导还方便,就不时有人来递个红包,托他帮个小忙什么的。李商隐还真不愿意伸这个手,回答说,我不拿你的钱,倒不是怕别人知道,就是自己改不了脾气,拿了反而不爽。
就这么混着,李商隐始终闹不上个像样的职位,郁郁不得志,又第N+1次跑到当年的铁哥们儿令狐袊那里。令狐袊这人很有能耐,进官场13年就跟他老子当年一样混到了宰相。李商隐此时去找他,估摸心情极其复杂,偏偏令狐袊不在,李商隐只能在墙上写了两首诗诉了一通苦。令狐袊回来一看,想想怎么也是兄弟一场,另外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三下五除二就帮李商隐弄了个六品的太学博士。
六品基本就是李商隐这辈子在官场上的最高成绩了,仕途颠沛、妻子早亡,和他几乎天生的忧郁气质混杂在一起,使李商隐45岁就悒悒地告别了这个世界。对后人来说,李商隐的成就自然在于诗歌。但不论从个人际遇和性格,还是从他所处的那个风雨飘摇的大唐,李商隐的吟唱已然全无盛唐气象,唯有挽歌的尾音。

可以说,晚唐诗以李商隐为代表,在盛唐诗、中唐诗之后,开创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从这三重境界前后相续的轨迹中可以看出,第一,随着时代的盛衰变化,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沉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为隐晦,气势由张扬转为收敛;第二,随着诗歌技巧的发展,语言由通脱平易变得越加雕琢邃密,结构由自然舒展变得精致工细;第三,随着文人士大夫生活面缩小和对现实的失望,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摄取转为更多向内心体验搜寻。但尽管这第三重境界在气概上不免有衰飒式微之感,但从诗歌发展角度看,它毕竟峰回路转,通过向内心世界的深入,别开了一个新的诗歌天地。在艺术上,它有它的特别之处,那就是近体诗语言技巧的精细绵密,情感表达方式的纡徐含蓄,结构布局的敛约回环,意境的深邃朦胧。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少年得志,却长期沉沦下僚,一生为寄人篱下的文墨小吏。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思想具有一些反传统的倾向,尤其在文学上,他反对儒家道统对文学的统治权力。在《上崔华州书》中,李商隐明白表示不喜欢“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论调,他认为“道”并不是周公、孔子的专利品,也没有古今之分,自己与周、孔都能施行,所以,自己写文章“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即直抒胸臆。他又在《献相国京兆公启》中说:
“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故阴惨阳舒,其途不一,安乐哀思,厥源数千。”总之在他心目中,在文学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活生生的思想情感。这些观点,在唐代具有少见的透彻和真率。
同杜牧一样,李商隐的人生理想仍是士大夫的传统模式,相信由仕进为宦而治天下是人生首要的责任,而且真心诚意地关心社会,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的许多由个人真实情感而发的政治诗,实际上要比那些从功利观念出发的诗人的作品更有激情。如大和九年甘露之变发生后,他曾写了《有感二首》、《重有感》来惋惜诛杀宦官的失败;在正直文人刘蕡去世时,也曾写了《哭刘蕡》、《哭刘司户蕡》、《哭刘司户二首》,一再叹息“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平时,他也常常在诗中借古讽今,抨击君主的荒唐误国(如《南朝》、《齐宫词》、《隋宫》),斥责藩镇割据(如《韩碑》、《随师东》、《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悯叹民不聊生(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但社会本身的衰败和个人潦倒的遭遇,又使他深感失望与愤慨,因而在诗中发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那样借古人自况怀才不遇的感叹,而“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风雨》),则更有一种孤孑而衰飒的意味了。入世不得,出世也不得,造成他心中的难堪、忧郁与痛苦。正如崔珏《哭李商隐》所言: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在个人生活方面,李商隐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据说,他早年曾苦恋过一个女道士,并且可能有其他的恋爱经历,但都没有结果;婚后,他与妻子感情极好,然而妻子又在他三十九岁时去世。因此,在他心灵中,爱情带来的痛苦也是极深的。
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经历中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使李商隐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这种感情基调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从文学渊源来说,在最能代表李商隐风格的那些诗中,不难看出他吸收了六朝骈文用典精巧、秾丽绵密的特点,杜甫近体诗音律严整的成就,韩愈、李贺等人炼字着色瑰奇新颖的长处;但由于自身情感基调与审美情趣的原因,也出于大诗人对艺术独创性的追求,他把前人的这些特点融汇再造为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在他的无题诗(包括以篇首数字为题而实际仍为无题的诗)中,这种特点尤其显著。
在李商隐的诗中,意象、结构、意境都是非常独特的。
首先,我们看到李商隐非常喜爱而且擅长用典故,也非常善于捕捉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意象。如著名的七律《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中间四句各用了一个典故:第三句用《庄子·齐物论》中庄生梦蝶的故事,呈现了一种人生的恍惚迷惘;第四句用《华阳国志》中蜀王望帝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啼不止、直至出血的故事,包含了一种苦苦追寻而又毫无结果的悲哀;第五句用《博物志》里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在这里具有浓厚的伤感意味;第六句虽不知出自何典,但中唐人戴叔伦曾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见司空图《与极浦书》),这里大致也是指一种朦胧虚幻的感觉。
这样,四句中四个典故便传达了迷惘、悲哀、伤感、虚幻的情绪体验,并与开头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的“无端”,末尾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惘然”交相映衬,构筑起全诗朦胧、伤感地追忆华年的情绪氛围。
李商隐使用包括典故在内的各种意象时,都经过精心的选择。一方面,这些意象大都是色彩秾丽或神秘谲诡、本身就带有一定美感的,诸如“云母屏风”、“金翡翠”、“绣芙蓉”、“舞鸾镜匣”、“睡鸭香炉”、“红烛残花”、“凤尾香罗”等等,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这些意象又大都蕴含有一定的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色彩,像《锦瑟》中的那几个典故一样。此外,感觉凄冷而逗引愁思的月、露、细雨、夕阳等景物也是他所喜欢写的。以《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为例: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任荒城伴夜砧。
诗人独居关外荒城,所见所闻,是芦叶瑟瑟,风急月沉,一夜砧响,不绝如缕,全诗选择的都是令人感觉凄凉的意象,表现他的“有感”,即流落天涯,内心寂寞、荒疏、冷清的感受。
其次,李商隐的诗在结构上比起盛、中唐诗人来要收敛细密。盛、中唐诗的结构常是平行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境,一层一个意蕴,境界开阔舒展,如高山远眺,而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
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复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二句点出别离之苦,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烘托愁绪,三四句写相思不断,又以春蚕丝尽蜡炬干写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五六句再写相思之苦,以镜中白发、夜月寒光来映衬两地别愁的萧瑟,七八句再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的希望,却又以蓬山暗喻人神阻隔,终于只能通音信而不能见面,增添了一层愁苦,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氛。而《促漏》一诗:
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叠字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薰。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
全诗从静夜钟漏声写起,在朦胧中将读者牵入一个幽渺隐密而宁静的世界,这里闪烁着秾艳而凄凉的色泽和气息,给人以虚幻和神秘的感觉。而后点出一场幽会已经过去,归去之人却仍在月下徘徊难眠,来日悠悠,更不知这样的云雨幻梦在何处重现。最后画面转为明亮,写南塘中蒲草结,鸳鸯游,水波荡漾,更令人触目伤心。一层又一层地渲染,首尾回应,烘托出寂寞和孤单之情。这种利用视角变化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结构,在七绝《夜雨寄北》中也同样使用得非常巧妙: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句诗先在实境中想象虚境,又把眼前实境变成虚境中的虚境,像电影蒙太奇一样重叠,表现了诗人对妻子深长的感情。
李商隐诗歌有许多写得意境朦胧迷幻,构成了一种显著特征。这里面有些具体原因,譬如他的特殊经历造成了压抑的心理,他的某些秘密恋爱不可明言等等。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诗歌终究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一定的艺术特色总是和诗人的有意追求分不开的。李商隐那些朦胧诗篇,虽然不大容易读“懂”,却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那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艺术生命。这种特殊效果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构成:
首先,李商隐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与一般诗歌不同,他并不打算用诗来记述具体的人物事件,而且,他也不是直接抒发单纯明了的喜怒哀乐之类的情感,他着重表达的是对某些人生经历的内心深层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多方面的,流动不定的,有时连自己也难于捕捉,更不易明白地转达,因而只能用象征手段作印象式的表现,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但是,诗人也不是没有控制晦涩的程度,他还是作了必不可少的点明,像《锦瑟》诗,虽然无法知道它所表达的伤感是由何而起,但“一弦一柱忆华年”,却让人们了解其范围是在对过去美好年华的追忆。所以,这一类诗要作详尽的解析简直不可能,但它的情绪却是可以感受的。
第二,李商隐诗在构成伤感寂寞的意境时,甚少使用老一套的已经缺乏活力的意象,而是经常使用一些有着秾丽诡异色彩的非自然意象,这不仅在朦胧中闪耀起具有刺激性的光彩色泽,而且它总是成为强烈的生命欲望的象征,前面对《促漏》诗的分析即可作为一例。因此,这一类诗中情绪虽然偏于低沉,却毫不衰弱。
第三,他的诗境通常不是全景式的扫描,也不是几种相关意象的平面缀联,而常常是以一些似乎不相干的精巧象征从多个方面叠合起来,构成多棱面的、意蕴复杂的境界。这样的诗气势缩小了,内涵却扩大了,它要求读者投入更积极的参与、更多的联想。
总之,李商隐的创作证明了诗歌并不一定需要表述明白的事实,而可以以朦胧的形态表现复杂变幻的内心情绪,这是一大贡献。还有,近体诗尤其七律,在他手中也更成熟了,因为反复回环、重叠复沓的结构、凝炼浓缩的象征性意象正好与限制字数、声律回环复沓的近体诗相吻合。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的温庭筠(?—866),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他的一些近体诗十分像李商隐,如《经旧游》:珠箔金钩对彩桥,昔年于此见娇娆。香灯怅望飞琼鬓,凉月殷勤碧玉箫。屏倚故窗山六扇,柳垂寒砌露千条。坏墙经雨苍苔遍,拾得当时旧翠翘。
他也很善于用典,色彩也很讲究,意象也很精巧,结构上也显出重叠回环,具有色彩美和形式美,有的诗也写得伤感哀婉。
但仔细咀嚼之下,可以感到温庭筠的诗与李商隐的诗有不少差别。李商隐对爱情、对理想的追求是执着的,他心中因此而深藏了痛苦,这种痛苦经过千回百转地咀嚼,写成诗歌,便已融入了诗的意象之中,因而显得深远悠长,感人至深;而温庭筠的诗则显得直露肤浅些,往往缺乏一种缠绕回荡的韵味,诗的语言比起李商隐来也清浅、疏朗一些,所用的意象也更偏于外在的具体描摹而不像李商隐的诗歌意象具有非常强的象征内蕴。
温庭筠的乐府歌行体诗受韩愈、李贺的影响很深,十分注意意象的神奇瑰丽和词藻的色彩秾丽,但缺乏创造性。而他的一些五言近体诗则又承袭大历以来诗人的格局,境界较狭窄,内容也较单一,不过有些佳作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却很细,善于捕捉意象,往往能以清新简洁的语言在尺幅之间表现出情景交融的画面,像人们熟知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尤其是三、四两句,摆落动词的系连,将鸡声、茅店、月亮、人迹、板桥与霜六个意象平行呈列在读者面前,让人自行组合成一个有声有色的境界,通过这个境界体会到行人的辛苦、孤寂,因此极为受人称赞。
温庭筠的诗歌说得上漂亮,但个性特征并不突出,内容也比较浅俗单一,他的成就主要还在词的创作上,对此我们将在下一章中介绍。

  李商隐(约811一859)

  李商隐(约811一859)1,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自其祖辈起,移居郑州荥阳。他的先祖是李唐王室旁支,然而自其高祖以来家境已衰落,祖辈几代历官均不过县令。其父李嗣先任县令,后为使府幕僚,携家在浙江东、西道辗转谋生,最后客死他乡。
  李商隐不到十岁时,父亲去世。他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他跟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读经习文。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大和三年(829)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让他与其子令狐陶等交游,并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而"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习骈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大和六年(832)令狐楚调任京职,商隐离太原返乡,曾入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开成二年(837)又赴科场,令狐陶也为之延誉并推荐,商隐得中进士。
  及第后,他一度赴兴元(今陕西汉中),入令狐楚幕。楚死,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其女为妻。当时朝中"牛李党争"尖锐,令狐属牛党,王茂元被人视为李党。商隐是令狐门人,却与王氏结亲,引起令狐陶等人不满,被攻击"背恩"、"无行"。次年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先已录取,吏部报中书省复审时被刷落,理由是"此人不堪",可能即与此有关。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出仕秘书省,为校书郎,不久调弘农尉,因触忤上司,怒而辞职。
  会昌二年(842),他再应书判拔萃科试,被授秘书省正字,但很快因母丧去职。服丧期满,重入秘书省。不久唐武宗死。宣宗即位,牛党得势,李党纷纷被贬逐。李商隐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远赴桂海,任掌书记之职,结束了"十年京师寒且饿"的生活。
  李商隐最后十二、三年,全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度过。他三次离家远游去做幕僚:大中元年、二年(847、848)在桂林郑亚幕;三年至五年(849-851)春,在徐州卢弘止幕;五年冬至十年(851--856),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柳仲郢幕。三位府主对他都很器重,官职品级也逐步升迁,但始终只被视作一个文牍之才。其间也曾在长安任京兆府掾曹、太学博士等,为时均不久。
  大中十年(856)他随柳仲郢离开梓州回到长安,不久被荐为盐铁推官,出巡江东。在这次游历中,他写了一些以七言律、绝为主体的无题诗和咏史诗,形成他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
  大中十二年(858),李商隐因病退职还乡。这年岁尾或下年年初,寂寞地在郑州逝世,享年不足五十。
  李商隐生前曾自编《樊南四六甲集》和《乙集》各二十卷,后皆散佚。后人搜集其遗文(包括骈、散、赋各体)并加笺注,其中清人冯浩《樊南文集详注》、钱振伦《樊南文集补编》较详。李商隐的诗,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原为三卷。原本早已佚失,现存六百首左右,是后人陆续搜求而得。从宋代开始就有人为李商隐诗作注,但早期注本均已佚失。现存的笺解评点本以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标点本下简称冯《注》)和今人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下简称刘、余《集解》)最为详尽赅博。此外还有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李商隐尚有杂著数种,其中除《杂纂》片断地保留于《说郛》外,其余均已佚失。

  1关于李商隐的生年有三说:清冯浩《玉溪生年谱》(下简称冯《谱》)定为元和八年(813);清钱振伦《玉溪生年谱订误》定为元和六年(811);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下简称张《笺》)定为元和七年(812)。今人董乃斌《李商隐生年为元和六年说》(载《文学遗产增刊》第十四辑)认为钱说最为可信。

李商隐(约811一859)1,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自其祖辈起,移居郑州荥阳。他的先祖是李唐王室旁支,然而自其高祖以来家境已衰落,祖辈几代历官均不过县令。其父李嗣先任县令,后为使府幕僚,携家在浙江东、西道辗转谋生,最后客死他乡。
李商隐不到十岁时,父亲去世。他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他跟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读经习文。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大和三年(829)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让他与其子令狐陶等交游,并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而"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习骈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大和六年(832)令狐楚调任京职,商隐离太原返乡,曾入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开成二年(837)又赴科场,令狐陶也为之延誉并推荐,商隐得中进士。
及第后,他一度赴兴元(今陕西汉中),入令狐楚幕。楚死,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其女为妻。当时朝中"牛李党争"尖锐,令狐属牛党,王茂元被人视为李党。商隐是令狐门人,却与王氏结亲,引起令狐陶等人不满,被攻击"背恩"、"无行"。次年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先已录取,吏部报中书省复审时被刷落,理由是"此人不堪",可能即与此有关。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出仕秘书省,为校书郎,不久调弘农尉,因触忤上司,怒而辞职。
会昌二年(842),他再应书判拔萃科试,被授秘书省正字,但很快因母丧去职。服丧期满,重入秘书省。不久唐武宗死。宣宗即位,牛党得势,李党纷纷被贬逐。李商隐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远赴桂海,任掌书记之职,结束了"十年京师寒且饿"的生活。
李商隐最后十二、三年,全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度过。他三次离家远游去做幕僚:大中元年、二年(847、848)在桂林郑亚幕;三年至五年(849-851)春,在徐州卢弘止幕;五年冬至十年(851--856),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柳仲郢幕。三位府主对他都很器重,官职品级也逐步升迁,但始终只被视作一个文牍之才。其间也曾在长安任京兆府掾曹、太学博士等,为时均不久。
大中十年(856)他随柳仲郢离开梓州回到长安,不久被荐为盐铁推官,出巡江东。在这次游历中,他写了一些以七言律、绝为主体的无题诗和咏史诗,形成他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
大中十二年(858),李商隐因病退职还乡。这年岁尾或下年年初,寂寞地在郑州逝世,享年不足五十。
李商隐生前曾自编《樊南四六甲集》和《乙集》各二十卷,后皆散佚。后人搜集其遗文(包括骈、散、赋各体)并加笺注,其中清人冯浩《樊南文集详注》、钱振伦《樊南文集补编》较详。李商隐的诗,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原为三卷。原本早已佚失,现存六百首左右,是后人陆续搜求而得。从宋代开始就有人为李商隐诗作注,但早期注本均已佚失。现存的笺解评点本以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标点本下简称冯《注》)和今人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下简称刘、余《集解》)最为详尽赅博。此外还有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李商隐尚有杂著数种,其中除《杂纂》片断地保留于《说郛》外,其余均已佚失。

1关于李商隐的生年有三说:清冯浩《玉溪生年谱》(下简称冯《谱》)定为元和八年(813);清钱振伦《玉溪生年谱订误》定为元和六年(811);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下简称张《笺》)定为元和七年(812)。今人董乃斌《李商隐生年为元和六年说》(载《文学遗产增刊》第十四辑)认为钱说最为可信。


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

诗人李商隐的生平
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

李商隐为何会在抑郁中走完一生呢?他的一生究竟是怎么样呢
公元813年,李商隐出生于官宦家庭。因为父亲工作变迁,三岁小商隐随父亲李嗣赴浙,在哪里度过了生命里最快乐的七年。在他十岁的时候,父亲因病过世了。小商隐所有的幸福随之戛然而止,他的母亲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孩子还乡生活。李商隐是家中长子,尽管年幼,也必须负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少年时期不得不...

李商隐是初唐时期的代表诗人。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家境困厄,不费学业,16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

李商隐的情感生活是怎样的?他有过几段恋情?
随着商隐的才识渐长,文章屡屡刷屏,在洛阳城里的名气是越来越响。一位富家小姐,名叫柳枝,偶然看到了商隐的《燕台诗》,字字句句情意绵绵,毫无偏差的戳中了她的心尖儿,爱慕之情难以自持,于是便给商隐发去私信,以表爱意。所谓女追男隔层纱,商隐也正是青春期的热血男儿,很快,两人便相约见面...

李商隐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他的爱情呢?
商隐是令狐门人,却与王氏结亲,引起令狐陶等人不满,被攻击"背恩"、"无行"。次年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先已录取,吏部报中书省复审时被刷落,理由是"此人不堪",可能即与此有关。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出仕秘书省,为校书郎,不久调弘农尉,因触忤上司,怒而辞职。 会昌二年(842),他再应书判拔萃科试,被授...

李商隐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商隐是什么意思?
“商隐”这个名字蕴含着“商山之隐”的意境,指的是隐居于商山之意。商山位于陕西,西汉时期有四位著名的隐士在商山隐居,被称为“商山四皓”。因此,“商隐”这个名字不仅指向一种隐居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了隐居地点的美景和历史人物的雅集。

李商隐补充讲义
此外,大约在敬宗宝历二年(西元八二六年)以后,学仙于玉阳,这一段学仙的生活对于他日后诗歌创作的题材、色彩、情调、意境、遣词用语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李商隐于文学上启蒙甚早,其上崔华州书道:「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又曾与弟李义叟共同接受叔父处士房「亲授经典,教为文章」。房为崔戎之中表,为一坚持...

秦安县13433677102: 唐代诗人李商隐经历过什么样的爱情 -
亥康科赛: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柳枝.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

秦安县13433677102: 李商隐的感情是怎样的 -
亥康科赛: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传言李商隐,好象有龙阳之癖,与个道士有什么暧昧关系

秦安县13433677102: 李商隐的爱情故事 -
亥康科赛: 李商隐23岁于河南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有一位姓宋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修道.宋姑娘年轻、聪明、美丽,与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双双坠入了爱河.但他们的这种爱却得不到正统礼教的承...

秦安县13433677102: 什么是李商隐对爱人的深许眷恋? -
亥康科赛: 李商隐年少时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与玉阳山灵都观女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不能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例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秦安县13433677102: 李商隐的爱人是谁? -
亥康科赛: 李商隐终其一生,爱过的人很多,都是刻骨铭心的爱,让他在很久以后都难以忘怀,李商隐那些脍炙人口而又深情款款的情诗就是为她们而写的: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无题》是为了她而写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

秦安县13433677102: 李商隐的感情
亥康科赛: 王氏 其他有很多的说法 但是感觉上都不太实际也没有实证去支撑对于宋华阳 只是学界的一种推测 山名确有 修道亦是 其他的无从考证了而 柳枝 锦瑟等的说法 是由诗作本身生发的联想和猜测了 个人认为以李义山多情痴心的个性 以及其后来七夕赋诗的执着 我更愿意相信 他一生只以王氏为妻 而没有其他更多的“故事”

秦安县13433677102: 谁给我一篇《我眼中的李商隐》的文章 -
亥康科赛: 小学四年纪正式接受古文化的熏陶,算算,也将近十年了吧.高中时代,老先生就让我专门研究一位古人,我选择了李商隐.因为我喜欢上了他的那首千年之迷、千年巨作《锦瑟》.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

秦安县13433677102: 后唐的李商隐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是不是有过感情挫折?不然怎么会写出那么多好悲的诗? -
亥康科赛: 传说他喜欢过一个女子就叫锦瑟,可惜是难成眷属,而且他仕途也不顺,所以诗比较郁闷!

秦安县13433677102: 李商隐的诗读起来优美,文采华丽,可又有忧郁的一面.结合他所有的诗,他的诗到底要章显出什么
亥康科赛: 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秦安县13433677102: 李商隐最爱的女子是那个女道士宋华阳吗? -
亥康科赛: 诸多解说都说此诗是在回忆和宋华阳的恋情. 当然了,如果一定要这么说,那确实由庄周梦蝶的典故可以引申到道教,再引申到女道士去. 不过这只是推论而已,李此人作诗不按常理出牌,经常思绪横飞,色彩奇诡.可以说是想到哪里就写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