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的典故?并解释成语。

作者&投稿:圣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偃旗息鼓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部队相遇。赵云同曹军厮杀起来,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著。曹操没有善罢甘休,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赵云的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军进来;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军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如雨般向曹军射击。曹军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赵云趁势夺了曹军的粮草,杀死了曹军大批兵马,得胜回营。 后来,人们常用“偃旗息鼓”来比喻休战、无声无息或停止行动。

偃旗息鼓

三国时期,汉中是曹操南取荆州,西征巴蜀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又是刘备平定中原,复兴汉室的战略基地。魏蜀两国争夺汉中,在此展开拉锯战。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夺取汉中,收降张鲁;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攻克沔阳(今陕西勉县)设坛称“汉中王”。蜀军南渡沔水(汉水)在定军山安营扎寨。

据《三国志》载,一次蜀将赵云、黄忠奉命欲夺曹军粮秣,被曹军大将张郃、徐晃包围,赵云救出黄忠,突破重围,撤往自己营地,曹军紧追不舍。赵云部将张翼见曹军大兵压营,本部兵少势弱,难以御敌,主张关闭营门坚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指曹操)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擂鼓震天,惟以戒弩于后射公军,公军警骇,自相踏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这段话说赵云返回营寨,不同意部将张翼关寨门死守的作法,下令洞开营门,收起战旗,不擂战鼓,独自横马提枪立于营门外。曹军追至营门前,见营中无声无响,也不动乱,仅赵云立马营前。赵云勇猛善战,无人不知。曹军见赵云毫无惧色,怀疑有大军埋伏,慌忙后撤。赵云见曹军慌乱,一声令下,战鼓齐鸣,喊声震天,弓弩手放箭如雨射向曹军。曹军大乱,丢盔卸甲,自相践踏,跌入汉水中淹死者不计其数。赵云乘胜追击,曹军大败。

“偃旗息鼓”即放倒旌旗,停止擂鼓,指隐蔽目标或停止战斗。这一成语比喻公开进行的活动忽然中止,销声匿迹。现在用于隐蔽行迹,不暴露目标的军事行动,或比喻战斗中止,也用于争吵平息。

这个发生在汉中的典故还引出第二个成语“一身是胆”。“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赵云夺曹军粮草之役转败为胜后,刘备非常高兴,第二天他亲自来到赵云营寨视察了解昨日战况,慰问赵云所部土卒,并称赞赵子龙“一身是胆”。 “一身是胆”也作“浑身是胆”。现在用来形容极其勇敢、无所畏惧的人。

偃旗息鼓
【拼音】:yǎn qí xī gǔ
【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示例】: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卷包而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近义词】:销声匿迹
【反义词】:大张旗鼓、重整旗鼓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英文】:cease all activities
【日文】:旗(はた)を倒(たお)し鼓(つづみ)を打(う)つのをやめる;やめる,停止(ていし)する
【法文】:rouler ses drapeaux et faire taire ses tambours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刘备派老将黄忠率兵去袭击曹操的粮草大军,被曹操包围,赵云前去解围,被曹操追杀。赵云兵少势弱,他敞开营门,偃旗息鼓,只身站在营门口,曹操怕中计就撤退,被赵云的士兵伏击,赵云趁机追击,把曹军打得大败

据《三国志》载,一次蜀将赵云、黄忠奉命欲夺曹军粮秣,被曹军大将张郃、徐晃包围,赵云救出黄忠,突破重围,撤往自己营地,曹军紧追不舍。赵云部将张翼见曹军大兵压营,本部兵少势弱,难以御敌,主张关闭营门坚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指曹操)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擂鼓震天,惟以戒弩于后射公军,公军警骇,自相踏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这段话说赵云返回营寨,不同意部将张翼关寨门死守的作法,下令洞开营门,收起战旗,不擂战鼓,独自横马提枪立于营门外。曹军追至营门前,见营中无声无响,也不动乱,仅赵云立马营前。赵云勇猛善战,无人不知。曹军见赵云毫无惧色,怀疑有大军埋伏,慌忙后撤。赵云见曹军慌乱,一声令下,战鼓齐鸣,喊声震天,弓弩手放箭如雨射向曹军。曹军大乱,丢盔卸甲,自相践踏,跌入汉水中淹死者不计其数。赵云乘胜追击,曹军大败。

“偃旗息鼓”即放倒旌旗,停止擂鼓,指隐蔽目标或停止战斗。这一成语比喻公开进行的活动忽然中止,销声匿迹。现在用于隐蔽行迹,不暴露目标的军事行动,或比喻战斗中止,也用于争吵平息。

三国时期,汉中是曹操南取荆州,西征巴蜀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又是刘备平定中原,复兴汉室的战略基地。魏蜀两国争夺汉中,在此展开拉锯战。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夺取汉中,收降张鲁;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攻克沔阳(今陕西勉县)设坛称“汉中王”。蜀军南渡沔水(汉水)在定军山安营扎寨。 据《三国志》载,一次蜀将赵云、黄忠奉命欲夺曹军粮秣,被曹军大将张郃、徐晃包围,赵云救出黄忠,突破重围,撤往自己营地,曹军紧追不舍。赵云部将张翼见曹军大兵压营,本部兵少势弱,难以御敌,主张关闭营门坚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指曹操)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擂鼓震天,惟以戒弩于后射公军,公军警骇,自相踏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这段话说赵云返回营寨,不同意部将张翼关寨门死守的作法,下令洞开营门,收起战旗,不擂战鼓,独自横马提枪立于营门外。曹军追至营门前,见营中无声无响,也不动乱,仅赵云立马营前。赵云勇猛善战,无人不知。曹军见赵云毫无惧色,怀疑有大军埋伏,慌忙后撤。赵云见曹军慌乱,一声令下,战鼓齐鸣,喊声震天,弓弩手放箭如雨射向曹军。曹军大乱,丢盔卸甲,自相践踏,跌入汉水中淹死者不计其数。赵云乘胜追击,曹军大败。 “偃旗息鼓”即放倒旌旗,停止擂鼓,指隐蔽目标或停止战斗。这一成语比喻公开进行的活动忽然中止,销声匿迹。现在用于隐蔽行迹,不暴露目标的军事行动,或比喻战斗中止,也用于争吵平息。


偃旗息鼓成语典故_偃旗息鼓的意思
曹操没有善罢甘休,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赵云的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军进来;一面又 命令 弓弩手埋伏在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

“偃旗息鼓”的典故?并解释成语。
“偃旗息鼓”即放倒旌旗,停止擂鼓,指隐蔽目标或停止战斗。这一成语比喻公开进行的活动忽然中止,销声匿迹。现在用于隐蔽行迹,不暴露目标的军事行动,或比喻战斗中止,也用于争吵平息。这个发生在汉中的典故还引出第二个成语“一身是胆”。“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

偃旗息鼓什么意思啊!
近义词:销声匿迹反义词:大张旗鼓、重整旗鼓典故:三国时期,刘备派老将黄忠率兵去袭击曹操的粮草大军,被曹操包围,赵云前去解围,被曹操追杀。赵云兵少势弱,他敞开营门,偃旗息鼓,只身站在营门口,曹操怕中计就撤退,被赵云的士兵伏击,赵云趁机追击,把曹军打得大败。

偃旗息鼓的成语故事
偃旗息鼓的故事_赵云偃旗息鼓的故事 成语故事 回到营地,部将张翼主张关营死守,赵云却命令大开营门。他沉稳地说:“当年大战长坂坡,我单枪匹马可以对曹操百万大军。现在有兵将辅佐,有何畏惧!”然后下令偃旗息鼓,独自骑马提枪,挺立营门。曹操赶到时。天色将黑,夜色中赵云的剪影刚毅沉静。仿佛...

偃旗息鼓的典故
偃旗息鼓的典故如下:据《三国志》载,刘备在汝南吃了曹操败仗,兵不足千。他接受部将孙乾建议,暂投荆州刺史刘表。刘表是刘备的同宗,马上分拨宅院,妥善安置,待刘备很厚。一天,刘表与刘备饮酒聊天,两个人正谈得高兴,突然刘备脸色发暗,潸然流下泪来。刘表好生诧异,忙问何故。刘备长叹一声,...

偃旗息鼓的含义是什么?
祝您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四字成语"偃旗息鼓"寓意深远。它源自三国时期赵云智胜敌人的典故,象征着低调行事,出其不意,让竞争对手猜不透下一步的策略。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事业上的暂时收敛,以达到迷惑对手,积蓄力量的目的。当秦显家听到这个故事,如同被当头棒喝,顿时斗志全无,偃旗息鼓,收拾行囊悄然...

偃旗息鼓是什么意思?
偃旗息鼓的字面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敲战鼓,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偃指仰卧,引申为倒下。息即停止的意思。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和攻击。偃旗息鼓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ǎn qí xī gǔ,出自《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而云...

偃旗息鼓的意思是什么 偃旗息鼓的主人公是谁
关于偃旗息鼓的故事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

“偃旗息鼓”的典故?并解释成语。
成语:偃旗息鼓 释义: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有伏兵,引去。”明白了吗?

偃旗息鼓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一般人都乐于宽恕朋友,在朋友间通情达理,求同存异,而且也设身处地地为朋友着想,如果我们都能像晏君那样把情侣作朋友去看待,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世界上的两性“战争”从此将偃旗息鼓呢!【成语典故】:《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

会泽县19497174485: 偃旗息鼓的故事人物 -
人祥芩暴:[答案] 偃旗息鼓,汉语成语,出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会泽县19497174485: 偃旗息鼓的词语解释是什么? -
人祥芩暴: 瞬间,一霎那.弹指之间 , 时光如水, 岁月如梭 ,光阴荏苒 ,光阴似箭, 流光易逝, 白驹过隙: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

会泽县19497174485: 关于偃旗息鼓有个什么样的典故?
人祥芩暴: 三国时期,魏蜀两国为抢占汉中而开战.在魏军 大将夏侯渊于定军山战役中不幸阵亡... 同时,赵云还令众位士兵“偃旗息 鼓”,即放倒营中的所有军旗,禁止敲击战鼓....

会泽县19497174485: 偃旗息鼓是什么意思? -
人祥芩暴: 偃旗息鼓的字面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敲战鼓,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偃指仰卧,引申为倒下.息即停止的意思.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和攻击. 偃旗息鼓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ǎn qí xī gǔ,...

会泽县19497174485: “偃旗息鼓是按兵不动”的意思吗?
人祥芩暴: “偃旗息鼓”和“按兵不动”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成语,意思更不会一样,举个例子. 每年夏天,众多商家都要展开一场空调大战,这场空调大战最常用的武器就是价格....

会泽县19497174485: 偃旗息鼓成语故事 -
人祥芩暴: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

会泽县19497174485: 偃旗息鼓的意思是什么呀?
人祥芩暴: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会泽县19497174485: 偃旗息鼓的意思是什么 -
人祥芩暴: 【注 音】 ( yǎn qí xī gǔ ) 【释 义】 偃:放倒;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现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示 例】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七三》:“现在见我~,遁迹海滨,无从再来利用,就开始攻击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销声匿迹 反义词 大张旗鼓、重整旗鼓

会泽县19497174485: 图中一面旗 一个鼓 一个嘘字 是啥成语 -
人祥芩暴:[答案] 求采纳偃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释义]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语出] 《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而云入营 ;更大门开;偃...

会泽县19497174485: ( )旗息鼓 -
人祥芩暴: 偃旗息鼓 yǎn qí xī gǔ 〖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示例〗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卷包而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