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四大先贤是哪些?

作者&投稿:郟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余姚的四先贤是哪几位啊~

另称: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

  余姚四先贤: 汉代高士--严光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
  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之瑜
  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

  严光(前37—43),又名遵,字子陵,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的名讳,后人改作姓严。他少年好学,研习“黄老学说”,成年后出外寻师求学,交结了不少著名的学者,切磋学问,学业大进。后来他到长安太学游学,结识了同在大学读书的皇室族人刘秀。刘秀虽比严光小3l岁,因敬慕严光的人品学问,与他结成了忘年交。
  严子陵不慕富贵,不贪名利,‘洁身全行的崇高风格一直受到后人的赞扬,称颂他的为人是“高风亮节,志凌云日”。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严先生伺堂记》中用“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句赞扬其风节。高士严子陵的精神已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王守仁(1472一l 529),字伯安,因曾在会稽山阳明洞隐居养病,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他是世界著名的心学大师,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书法家。
  王阳明文治武功。勋业卓著,堪称一代名臣,万世师表。但当时昏庸的嘉靖朝廷,视王阳明“事不师古,言不称师,传习转讹,背谬弥甚”。使其一直受到排挤与打击,学说被压制。直至隆庆时,才给王阳明加溢号“文成”。清代著名学者王士帧说:“王文成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阳明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是中国思想史上“心学”的集大成者,是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最突出的是创建了以“致良知”为中心的“心学”体系,开创了影向深远的“姚江学派”,直至近代回响不绝,传到日本则形成为阳明学,隆盛至今。

  朱之瑜(1600-1682),字鲁屿,寓居日本后取号舜水。他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十一月,朱舜水出生于姚城,八岁时,父亲朱正病死。长兄朱启明,天启五年(1625)中武进士,后升任至南京神武营总兵,总督漕运军门。朱舜水就随任长兄寄籍于松江府,为松江府儒学生,拜松江府学者朱永佑、张肯堂和武进学者吴钟峦等为师,受这三位老师学问和气节的影响,品学优异。
  祟祯十一年(1638)以“文武全才第一”被推荐于礼部,又被礼部推举为“开国以来第一”人才。当时,朱舜水见“世道日坏、国是日非”,朝政紊乱,“官为钱得,政以贿成”,自己不能为流俗所容,决心放弃入仕进身之路,专注于学问的研究。自崇帧末至南明永历末,曾先后多次力辞朝廷征召,拒绝任官。
  朱舜水坚持儒家学说,他的学说以平实真切的根基,极力倡导“实学”、“致用”。他认为“圣贤之学,俱在践履”。主张“实理实学”、“平平常常做”。他非常重视教育对国家的作用,曾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还经常引用先哲遗言:“遗子黄金满赢(ying),不如教子一经(儒家的经典)”。朱舜水的“实学”学说不但对当时日本国的巩固统一发生作用,而且一直影响到一个半世纪之后的日本“明治维新”。朱舜水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崇高的爱国热情,也得到日本学者很高的评价,他在中日学术文化交流史上的功绩是不朽的。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浙东史学”开创者。
  黄梨洲出生在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今浦口村)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黄尊索是东林党名士,为人沉毅正直,明天启二年(1622)由宁国推事升为御史。黄梨洲八岁随父在任所读书。当日才,权阉魏忠贤把持朝政,地戕害忠良,政治腐败不堪。东林志士左光斗(安徽桐城人),杨连(湖广应山人)等常到黄家议论朝政,评论人物。黄梨洲侍立在旁,对朗政黑暗情况、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等,了然于怀。
  黄梨洲一生著述不断,而且愈到老年愈勤奋,年逾八十,著书不掇。据统计,黄梨洲著作共计有一百十二种,达一千三百卷,二千万字。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哲学、历史、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艺术、宗教、文字学等等多方面学术领域,因此后世称他是我国历史上博学多才、成就卓越的大学问家。他留下的宏丰著作,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在文学方面,他所开创的“浙东史学”一直影响到近现代。

  余姚的四大先贤是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
  1.严子陵,名光,字子陵,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生于姚北,卒于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中国传统文化名人。
  严子陵年轻时曾到外地求学,和南阳人刘秀结为同窗好友。后来,刘秀中兴汉室,建立东汉政权,当上光武皇帝。严子陵怕被征召为官,即改名换姓,隐居不出。刘秀派人四处查访,最后终于把他从垂钓处拥到京城。严子陵在京城拒绝和达官显贵往来,连光武帝看望他时,也不行君臣之礼。光武帝向他请教治国之策,发现严子陵的见识果然与众不同,随即任命子陵为谏议大夫,他也不谢恩。几天后,悄然离京,重新去过他的农耕、垂钓生活。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诗句,赞颂严子陵的高风亮节。
  严子陵去世后,墓葬于余姚城东十华里的陈山,唐、宋、元、明历代都加修茸,现已毁。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将陈山易名为客星山。余姚现存的两处纪念性建筑,一是低塘镇黄清堰村明代正德年间建造的“高风千古”石碑坊,二是龙泉山上的“严子陵故里碑亭”和“子陵亭”。
  2.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生于余姚北城,卒于名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9年),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
  王阳明世居姚城龙泉山北麓,诞生的时候,他的祖母梦见神仙驾者祥云给他送来一个男丁,遂将其降生住宅称作“瑞云楼”。他的父亲王华考中状元后,王阳明随父进京。王阳明二十八岁中进士,历任兵部主事、龙场驿丞、卢陵知县、江西两广巡抚,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
  王阳明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总结并完成了宋明以来的心学思想体系,被学术界奉为“心学大师”。他的哲学思想的特点是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提出“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王阳明广收门徒,宣传他的思想主张,史称“阳明学派”,由于他出生余姚所在地有大批门生学子,故又称“姚江学派”,他的著作有《王成文公全书》三十八卷行世,学术界评价是中国封建中世纪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哲学。
  王阳明热爱故乡,多次回姚省亲,祭扫祖墓,并在城内龙泉山中天阁讲学,培养了钱德洪等一批王学的优秀人材,在余姚留下大量的活动史迹。至尽保留的古建筑有当年讲学处“中天阁”、他亲笔题字的“祭忠台”、“理学旧居”等,纪念性建筑有“故里碑亭”和“阳明亭”等。
  3.朱舜水,名之瑜,字鲁屿,号舜水。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生于余姚城内,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清初著名学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
  朱舜水从小聪颖好学,青年时代已对四书、五经和历史有很深的研究。但他看到朝廷黑暗,吏治腐败,所以一直轻视功名。清军下江南后,朱舜水积极从事抗清斗争,先是追随隅拒舟山的鲁王,后来又参加抗清名将郑成功、张苍水的北伐战斗。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看到清政权日趋坚固,复明无望,为了保全民族气节,毅然辞别国土,弃离故乡,流亡日本。
  朱舜水寄寓日本二十多年,仍着明朝衣冠,追念故国。他的学问和德行得到日本学者的礼遇和尊重,水户侯番主德川光国聘请他到江户(今东京)讲学,执弟子礼,许多著名学者都慕名来就学。朱舜水在讲学时摒弃了儒家学说中的空洞说教,发扬实理实学,联系实际的传统,促进了日本儒学的发展。他还把中国先进的农业、医药、建筑、工艺技术传授给日本人民。以舜水学说为宗旨的“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为日本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贡献。
  朱舜水死后,日本人民遵照他的遗愿,把他安葬在常陆久慈郡太田乡瑞龙山麓,他讲学的书札和问答由德川光国父子刊印成《朱舜水文集》二十八卷。在朱舜水逝世三百周年之际,日本朱舜水先生纪念会,日中文化协会在他故乡-余姚城内龙泉山上建树了“朱舜水先生纪念碑”,实现了他生前希望的“中国日本千年之好”的遗愿。
  4.黄梨洲,名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生于余姚东郊黄竹浦,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
  黄梨洲从小怀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的父亲黄尊素是一位比较正直的官吏,被当朝太监魏忠贤陷害而死。过了两年,黄尊素的冤案平反昭雪,年仅十九岁的黄梨洲进京为父复仇,在公堂上把残害他父亲的两名凶手刺得满面流血。事后他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刘宗周为师,发奋读书,决心继承父志,作一番事业。清兵南下以后,黄梨洲变卖家产,把当地青壮年组织起来,号称“世忠营”,拥戴鲁王,参加抗清斗争。直到南明政权瓦解后,才回到故乡,隐居著述。经历国破家亡的惨痛教训,黄梨洲深刻的认识到社会的黑暗腐败和动荡不安的根源是封建专制制度。他在其政治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发出了“天下的大害,就是君主”的呼喊。黄梨洲晚年致力于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整理和研究,他的著述共有一千三百余卷,数千万字,内容涉及史学、政治、哲学、经学、地理、天文、音乐、诗文等许多方面,称得上是位著述大师。
  黄梨洲死后安葬在姚南陆埠化安山,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的故居几经战乱,已不复存在。惟镌刻着“黄家竹桥”四字小石桥仍屹立在村东头。城内龙泉山上有纪念性建筑“故里碑亭”和“梨洲亭”,中天阁还保存着他大部分著作和一部《竹桥黄氏宗谱》。

严子陵(公元前37年-公元43年) 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严,名光,又名遵,字子陵,东汉初余姚人。高风亮节之士。拜道学家梅福为师,梅福见其好学有才,招为婿。游学长安太学,和刘秀结为好友。王莽专制朝权,特聘严子陵去辅助而抗命不从。刘秀中兴汉室,即位为光武帝。为避徵召任职,严子陵改名换姓,云游四海。光武帝派人画了严子陵画像四处寻访,终于在齐国找到披羊裘垂钓的严子陵,派人备车请至京城。光武帝御驾亲临其下榻的北军宾舍,严翻身假装睡着了。光武帝以故旧老友的身份劝道:“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严说:“昔有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又请他入皇宫,论故道旧,请教治国良策,谈至深夜,与严子陵同榻而眠,“客星犯帝座星”传说由此而来。光武帝任命严子陵为谏议大夫,其拒绝而隐居。80岁病逝,葬处称客星山。宋范仲淹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今富阳、桐庐有严陵濑和严子陵钓台。余姚有严子陵祠、客星山、“高风千古”牌轩、故里碑亭等。

王阳明(1472-1529) 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余姚人。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是杰出的心学大师,又是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王阳明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三大哲学命题是王阳明学术思想的精华;王阳明创立“姚江学派”,使“阳明学说”成为近五百年来的学术思潮。28岁中进士。正德三年至贵州龙场,创龙岗书院,是开化西南首举;应聘主府城文明书院讲席,开始宣讲“知行合一”。十一年(1516)升佥都御吏,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庚陈日龙、衡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农民起义。十四年六月,率部镇压福建农民起义军,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谋反,立即返安吉起义兵,水陆并进捣南昌,平叛擒宸濠。十六年初在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于完成“心学”体系。同年晋升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嘉靖四年(1525)在余姚中天阁讲学,门人300余,并作《中天阁勉诸生》。归姚期间,会74弟子于龙泉山中天阁,指示“良知”之说。六年(1527),朝廷任命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出征广西,安定了西南边陲。嘉靖七年,病逝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舟中,终年五十七岁,谥号“文成”。余姚有出生地“瑞云楼”等遗址。著有《阳明全书》(又称《王文成公全书》)。《明史》评其:“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

朱舜水(1600—1682) 名之瑜,字鲁屿,号舜水。明末余姚城里人。正气凛然的爱国志士,中国文化在日本的播种者。精心研究六经,特别精通毛诗,见国是日非,决意不再入仕。崇祯末两次征召,均不应征;顺治元年(1644),南明福王朱由崧两次诏征授职,亦不接受。王翊于四明山结寨抗清,朱舜水奔走各地,联络义军援助。顺治四年至十五年,四次东渡日本借兵,以图恢复明室,均未成。途中辗转安南、交趾(均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地,历尽艰险。受郑成功、张苍水的邀请,返国抗清。眼看清政权日益巩固,复明无望,不愿做清朝顺民,流寓日本。在日本,朱舜水以讲学为业,向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和手工技能,其德行和学问受到日本学者的敬重。水户侯藩主德川光国聘请朱舜水到江户讲学,并拜其为师,待以“宾师”之礼。日本始建学宫,朱舜水绘画图纸,亲临施工现场指导,事后撰《学宫图说》。德川光国设置彰考馆,朱舜水指导学生安积觉为主,编纂《大日本史》。朱舜水的讲学开创了日本儒学的兴起。1682年,朱舜水卒于日本。德川光国辑《朱舜水文集》二十八卷,其学术思想对当时日本和后来明治维新有很大影响。

黄宗羲(1610-1695) 乳名麟,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余姚通德乡黄竹浦村(今梨洲街道)人,黄尊素的长子。明末清初具有民主启蒙思想的思想家,开创浙东史学派的代表人物。父被魏忠贤害,替父伸冤,出庭对证,拿出袖中铁锥刺魏党许显纯、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朝野一致赞为“姚江黄孝子”。攻读经史诸子百家,涉猎西方自然科学。与弟宗炎、宗会组织梨洲复社,被称“东浙三黄”。明亡,变卖家产集黄竹浦600余青壮年组织“世忠营”响应“孙熊兵”。顺治三年(1646),清军占绍兴,与王翊率残部入四明山,结寨固守。清廷缉拿而出使日本求救兵,未成。抗清运动走向低潮,顺治十年开始著书讲学,于语溪、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设馆讲学,撰成《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书中激烈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奠定了民主启蒙思想家的地位。康熙十九年(1680),康熙帝命地方官“以礼敦请”他赴京修《明史》,以年老多病拒绝。地方官抄录其所著明史论著、史料送交史馆,总裁又邀请其子黄百家及弟子万斯同参与修史。曾修纂《浙江通志》。著述博大精深,哲学、历史、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艺术、宗教、文字等领域都有独到研究。八十六岁逝世,遗嘱不用棺椁。

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

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


余姚四大先贤是哪些?
余姚的四大先贤是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1.严子陵,名光,字子陵,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生于姚北,卒于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中国传统文化名人。严子陵年轻时曾到外地求学,和南阳人刘秀结为同窗好友。后来,刘秀中兴汉室,建立东汉政权,当上光武皇帝。严子陵怕被征召为官,即改...

哪些人算是先贤,平湖先贤有哪些?
姚莲娟、梅元白、施奇、李叔同、吴清化、吴中正、许明清、朱镜心、奚可阶、金兆蕃、陆惟鍌、焦作霖、俞恩炘、王积沂、金耳世、朱英、潘琳、朱嘉、金问洙、程步高、徐律、徐清扬、金问淇、严肃容、徐士恢、张丰受、胡士莹、张震复、陆维钊、娄志礼、徐调孚、徐为然、汤又新、陈巨来、丁英桂、潘非、钱南扬...

《李商隐全集》震惊姚舜禹竟是巫师五千年的文明始于巫术
众所周知,舞大神之类的巫术是一种封建迷信,但在这种封建迷信中,也有大学问:中华文明的诞生和诞生,就起源于这种巫术。不信你看下面: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持续的国家。中国有5000年的文字遗产,而历史传说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古代部落联盟时代。如此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传统。这些传统在...

有哪些赞美余姚的诗词歌赋
梦回烟茫茫的昨天 驻足聆听四大先贤的和声 姚江文化的大地是我的舞台 听,四明铜号吹奏在杭州湾两岸 看,姚江风雷书写在毛泽东文献 我,为了讴歌这座美丽的城市而来 你,为了讴歌这座文明的家园而来 今天,相逢在余姚美丽的蓝天 无数个心中的梦乘着绿水飘来 姚江山水灌溉文明绿叶 钱塘潮...

平湖先贤有哪些
刘存义(明嘉靖平湖知县,筑县城以抗倭)、真可(原籍吴江,明四大高僧之一,曾寓居泖上,名其室曰“尔庵”,化后部分遗骨归塔于尔庵)、吕犹龙(平湖知县,筑吕公桥)、李庚芸(平湖县令,收入《清史稿》)、韦逢甲(海防同知,在英抗战争中殉难,收入《清史稿》,同传中还有副都统长喜等)、黄百...

平湖先贤有哪些
葛嗣浵、敖嘉熊、张佐臣、张堂坤、刘炳福、颜书绅、陈新民、陈敬箇、罗梁才、姚莲娟、梅元白、施奇、李叔同、吴清化、吴中正、许明清、朱镜心、奚可阶、金兆蕃、陆惟鍌、焦作霖、俞恩炘、王积沂、金耳世、朱英、潘琳、朱嘉、金问洙、程步高、徐律、徐清扬、金问淇、严肃容、徐士恢、张丰受、胡士莹、张震...

《李商隐全集》震惊姚舜禹竟是巫师五千年的文明始于巫术
不信你看下面: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持续的国家。中国有5000年的文字遗产,而历史传说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古代部落联盟时代。如此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传统。这些传统在漫长的历史中几经变迁,可能与原来的情况大相径庭,但仍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巫史传统是最基本、最...

铜陵市15781663166: 余姚四大先贤是哪些? -
邢郝强喜: 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

铜陵市15781663166: 余姚 四先贤 是谁 -
邢郝强喜: 王阳明 严子陵 朱舜水 黄梨洲

铜陵市15781663166: 余姚四先贤的资料 -
邢郝强喜: 余姚四先贤: 汉代高士--严光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 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之瑜 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 严光(前37—43),又名遵,字子陵,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的名讳,后人改作姓严.他少年好学,研习“黄老学说”,成年后出外...

铜陵市15781663166: 余姚四贤指哪四位 -
邢郝强喜: 余姚四贤仕 山高水长:严子陵 三真不朽:王阳明 胜国宾师:朱舜水 名邦献遗:黄梨洲

铜陵市15781663166: 余姚的四先贤是那几位啊?
邢郝强喜: 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

铜陵市15781663166: 余姚的四先贤是哪几位啊 -
邢郝强喜: 汉代高士 严光明代著名哲学家 王守仁清初著名思想家 朱之瑜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黄宗羲

铜陵市15781663166: 请问余姚四贤是那四位
邢郝强喜: 严光 王守仁 朱之瑜 黄宗羲

铜陵市15781663166: 余姚 四大名人 -
邢郝强喜: 余姚四大名人: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严子陵严光(公元前37年——?)、字子陵.他的同学汉光武帝刘秀多次征召其入京出仕、他坚辞不就.他的这种不贪名利、不畏权势的高风高节、一直受到后人称赞.范仲淹在《严先生祠笔记》里赞...

铜陵市15781663166: 余姚 四大名人
邢郝强喜: 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严子陵

铜陵市15781663166: 余姚阳明路的来历
邢郝强喜: 王阳明是余姚的四先贤之一,余姚有两条路由他的名字等命名,一条阳明路,一条新建路,新建伯是封的.那里有他的故居.主要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