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曹操兵力为什么比袁绍少得多?

作者&投稿:桐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帮助曹操击败袁绍的谋士许攸,为何会被曹操处死呢?~

帮助曹操击败袁绍的谋士许攸,为何会被曹操处死?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了战略性的决战,结果是曹操奇袭袁军乌巢的粮仓,之后击退袁军主力,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就此奠定。
官渡之战中,曹操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关键就是偷袭乌巢的成功,而这条妙计就是许攸提出来的,可以说如若没有许攸的这条计策,官渡之战到底会怎样,还真的是一个未知数。
但就是这样一个给曹操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最终的结果是被曹操所杀,按理说曹操推崇“唯才是举”,很是爱才之人,为何会杀掉许攸呢?

1、 当时已经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了对于曹操来说,许攸最大的价值,就是在官渡之战中立下了大功,此后就再也没有突出的表现。许攸不管从战略布局还是领兵作战,和荀彧、郭嘉、贾诩都相差很大,像他这样人,曹操是不缺的,多他一个不嫌多,少他一个不嫌少。
许攸在官渡之战的关键点投靠了曹操,对于曹操来说,就是及时雨,用了赤足相迎的最高礼遇规格,毕竟曹操当时缺少的就是破局的方法,许攸在袁绍帐下时间比较久,肯定是很了解对方的情况,对于弱点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制定策略也会根据弱点来进行。
果不其然,在攻打冀州的时候,许攸献的计策,也取得了奇效。但在攻破冀州城之后,许攸对于曹操来说真的是没有太大的价值了,毕竟袁绍的儿子翻不了太大的浪花,许攸如果识时务,不去招惹曹操,说不定能够善始善终。但是他在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又往作死的路上走了一步。

2、 在曹操那里没有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曹操是何许人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许攸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曹操为“曹阿瞒”,虽然曹操在表面上对他还是很客气,但是内心里对他已经非常厌恶了。
曹操、袁绍和许攸年轻的时候关系很好,但那也只是以前了。在曹操成为一方诸侯之后,许攸是来投靠曹操的,就是曹操的下属,对于领导肯定是要尊重,但是许攸却高估了自己在曹操心中的位置。
他觉得自己不但有才华,还和曹操是好朋友关系,何况又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肯定是要好好的对待自己,绝对不会舍弃自己的。但对于曹操来说,他要的是有才华听话的下属,不是骑在他头上的下属,这时曹操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在许攸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的死期也不远了。

3、 许攸为人不怎么样,做事也没有底线官渡之战前,荀彧就对许攸给出了客观的评价,说他是“贪而不治”,说许攸太过贪婪,不管是名利还是地位,此人心胸狭隘,没有格局。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汉灵帝在位的时候,就想着怎样能够步入到三公的行列里,掌握大权,他自己手中没有任何的实权,就想做这样的事情,可以说真的是猪油蒙了心,不知所谓。在被汉灵帝发现之后,逃走了。
在汉灵帝去世之后,他投靠了袁绍,官渡之战时,因为袁绍没有听从他的计谋,他觉得袁绍一定不能成事,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名利地位,就投靠了曹操。
可以说像许攸这样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没有底线的去做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有能力的。在他投靠曹操之后,就说袁绍不采纳自己的计策,听得曹操都出了一身冷汗。

综上所述,曹操杀了许攸,只能说是许攸自己的原因,他不懂得调整自己的位置,就算是劳苦功高,在被他给消耗完之后,等待他的就是死亡的结局。

纵观袁绍的一生,这个被我们轻视的人,他却是一个极有可能统一三国的人。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评价袁绍: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以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
曹丕评价袁绍:绍遇因运,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南阻白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当此之时,无敌于天下,视霸王易于覆手,而不能抑遏愚妻,显别嫡庶,婉恋私爱,宠子以貌;其后败绩丧师,身以疾死,邪臣饰奸,二子相屠,坟土未干,而宗庙为墟,其误至矣。

纵然曹操评价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但我们要明白,这是针对曹操本人而言,于我们,袁绍从来不是一个庸人。
综合袁绍的家世和时人的评语,我们可以先给袁绍做出一个简单的评价:
1、袁绍出身显赫,四世三公,他在三国前期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2、袁绍重视人才,却又不能人尽其用;
3、袁绍为政宽仁,在百姓中很有名望;
4、袁绍野心很大,想凭借自己的实力统一天下;
5、袁绍曾经也忠于汉室过;
6、袁绍为人性格骄傲,容易轻视对手;
7、袁绍不是一名合格的父亲。


袁绍拥有一手好牌:“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
反观曹操地盘小,兵力少,在官渡之战前,按《武帝纪》记载:“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如此情况下,袁绍以十万大军对战曹操,为何却以失败告终呢?
原因有五:
一、袁绍不听谋士话,错失战机;
二、袁绍大军和曹操隔着黄河,袁绍只能小规模和曹操对战,无法发挥兵力优势,给了曹操各个击破的机会;三、曹操利用声东击西的技巧,在白马之围系列战役中,先后杀死了颜良、文丑两员袁绍阵营的大将;
四、曹操奇袭乌巢,烧毁了袁绍阵营的后勤;
五、袁绍战略布局不当,他本可以在正面战场上,以兵力优势对抗曹操,却偏偏做出了放弃乌巢,直攻曹操大本营的决定。
最终,曹操大本营没攻下,乌巢粮草也没了,袁绍派去打曹操大本营的两员大将张郃、高览一听这事,竟然直接投降了。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犯了轻视对手曹操、忽略谋士建议等多项大毛病,这一连串事情加起来,便导致了袁绍最后的失败。

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义,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时曹操与袁绍双方的实力对比:

1、兵。曹操只有7万军队,而袁绍却有70万大军,军力之比是1:10,曹操明显处于劣势。

2、将。曹操身边有张辽、徐晃、夏侯惇、曹洪等。袁绍身边有张郃、高览、淳于琼、韩猛、蒋奇等。

3、谋士。曹操有荀彧、苟攸、贾诩、刘晔等。袁绍有田丰、沮授、逢纪、许攸、郭图、审配等。皆是足智多谋之士。

4、粮草。曹军粮草很少,而袁绍粮草充足。

袁绍的实力强于曹操,结果却败给了曹操。究其原因曹操能用人能明辨是非,而袁绍不能用人,不辨是非。袁绍的性格是优柔寡断,外强中虚。他手下谋士田丰劝袁绍跟曹操大军以静制动,等曹军粮草缺乏时,一击可胜。

但袁绍不听,还把田丰投进监狱。后来许攸献计分兵一路直取许昌,结果袁绍大骂许攸是曹操派来的奸细。许攸气得要自杀,无耐之下去投了曹操,并向曹操献计烧了袁绍粮草。田丰和许攸的才能与荀彧相比不相上下,袁绍却弃之不用。

扩展资料

胜败原因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1、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颜良。

2、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3、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

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义,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时曹操与袁绍双方的实力对比:

1、兵。曹操只有7万军队,而袁绍却有70万大军,军力之比是1:10,曹操明显处于劣势。

2、将。曹操身边有张辽、徐晃、夏侯惇、曹洪等。袁绍身边有张郃、高览、淳于琼、韩猛、蒋奇等。

3、谋士。曹操有荀彧、苟攸、贾诩、刘晔等。袁绍有田丰、沮授、逢纪、许攸、郭图、审配等。皆是足智多谋之士。

4、粮草。曹军粮草很少,而袁绍粮草充足。

袁绍的实力强于曹操,结果却败给了曹操。究其原因曹操能用人能明辨是非,而袁绍不能用人,不辨是非。袁绍的性格是优柔寡断,外强中虚。他手下谋士田丰劝袁绍跟曹操大军以静制动,等曹军粮草缺乏时,一击可胜。

但袁绍不听,还把田丰投进监狱。后来许攸献计分兵一路直取许昌,结果袁绍大骂许攸是曹操派来的奸细。许攸气得要自杀,无耐之下去投了曹操,并向曹操献计烧了袁绍粮草。田丰和许攸的才能与荀彧相比不相上下,袁绍却弃之不用。

扩展资料:

官渡之战前,田丰曾向袁绍献计: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大举征讨在徐州的刘备。田丰建议乘机攻击曹操后方,断其后路,与刘备两面夹击曹操,北方可一举而定。袁绍当时被小儿子的病情折磨得神志不清,竟然没有采纳田丰的计策。轻松战胜曹操的机会就这么轻易溜走。

等到曹操对刘备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将其解决的时候,袁绍这时才醒悟过来,想主动进攻曹操。但战机已失,清醒认识到形势变化的田丰这时竭力反对出兵,

劝袁绍对内深耕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结交豪杰,训练兵马,大兴屯田,储备粮草;对外时不时派精锐部队去袭扰曹操地界,与其对耗,拖也把曹操给拖死。

可是袁绍执意渡河与曹操一战定胜负,田丰拼死反对。结果可想而知,田丰被袁绍扔进大牢。之所以没有砍下脑袋祭旗,就是准备等凯旋之时向田丰炫耀胜利。官渡之战的结果不会以袁绍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大败而归,袁绍不怕见河北父老,但是却没颜面见被自己关进牢房的田丰。如何对待提出过被事实证明是正确意见的田丰,考验着袁绍的胸襟和气度。

田丰看透了袁绍,也看穿了自己的命运。袁绍此人外厚内忌,如果打胜了,一高兴还有可能赦免自己。但现在输了,一定会羞愧难当,自己再没有活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渡之战



  袁绍军: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估计兵力为11-12万人,其中骑兵1万多。
  另外,《世语》记载为袁军步兵5万,骑兵8千,合计5.8万。在《三国志》注引中孙盛评曰:“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而张璠《汉记》云:战后曹操“杀绍卒凡八万人。”也证明袁绍军在10万以上。

  曹操军:参战兵力有一些争议,分析如下:
  统帅:曹操, 谋士:郭嘉、荀攸、贾诩、董昭、毛玠,
  偏将军:徐晃,裨将军张辽、许褚、关羽,
  东郡太守刘延;平虏校尉于禁;讨虏校尉乐进;厉锋将军曹洪;
  其中曹操从许昌亲自带到官渡的有1万人的中央精锐部队(包括徐晃、张辽、许褚、关羽),《三国志——武帝纪》所说的“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就是指的这部分军队。
  原来在河水(即今黄河,但与现黄河位置有一些差别)一线驻守的部队是:
  白马刘延军1千人,原武于禁军2千多人(后来增加到4千),乐进军估计也有4千人在延津一带(其中骑兵1千人)。这样在官渡一线的曹军总兵力应为1.9万人。
  以上为战役开始阶段直接参加官渡战役的部队和将领,其它主要部队和将领为(合计4.6万人):
  建武将军夏侯惇军:5千人,防守西面的孟津、敖仓等要点以及保障左翼安全;
  扬武将军张绣军:驻陈留、吾己等地,5千人,保障整个右翼的安全;
  越骑将军曹仁军:驻颖川一带,5千人,为官渡战役的后军兼战役预备队;
  行督军校尉颖川太守夏侯渊、威武将军蔡阳以及厉锋将军曹洪军:1.1万人左右,防守南面的南阳到颖川之间的广大地区以及许昌外围,防备刘表,保卫许都(估计其中夏侯渊、曹洪各4千人,蔡阳3千人);
  许昌留守军:荀彧,估计有2千人;
  汝南太守满宠、汝南郡太宗李通军:驻汝南,6~8千人,防备孙策;
  振威将军东平相程昱军:驻鄄城,7百人,防备河水上的渡口以及袁绍军的右翼迂回;
  琅琊相臧霸军:估计3千人防备袁绍军从青州的进攻并数次进攻青州,见《三国志臧霸传》;
  粮草转运李典军:1千多人,负责向官渡大营押运粮草,见《三国志李典传》;
  广陵太守陈登军以及兖州、徐州等地其它部队:5-6千人守备;
  根据以上的曹军部署,可以发现:曹军的总兵力为6.5万多人,与当时的历史情况比较符合,同时也已经包括了绝大部分曹军的将领(可能有一些不太重要的将领没有列出)。
  曹军为防备四周其他军事力量可能的攻击,部署了2.5万多人的兵力,而为防止袁军的两翼包抄,又用去了1万人,这样曹军在官渡的兵力就不多了。不过正是由于以上正确的部署,才保证了官渡战役的顺利进行:打垮了汝南刘辟的叛乱、消灭了袁绍派出的西线迂回部队韩荀军。实际上袁绍手下的许攸建议的偷袭许都之计划,并不是什么高招,曹操部署的曹仁军就是防备这一手的。曹操不过对许攸客气客气罢了。

兵不在多,在于精。
189年,曹操散家私起兵伐董卓,依注文《世语》
说初起兵有五千人。次年“至建平,复收兵得千余”。192年,“追黄巾至济北,受降卒
三十万,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196年,曹操又大破黄巾,“汝南、颖川何仪、刘
辟、黄邵、何曼等部各数万皆降。”每部仅以二万人计算,曹操这次降编不下八万人。
198年,曹军兵围下邳,“(吕)布将宋宪、魏续等执陈宫,举城降,生擒布、宫,皆杀之
。”这次曹操又收降了侯成、宋宪、魏续、臧霸、孙观等部。199年初,曹军又大破眭固
部,其将“薛洪、缪尚率众降。”同年,宛城军阀“张绣率众降。”200年初,“庐江太
守刘勋率众降,封为列侯”(同上书)。从上可以看出,曹操受降、整编的黄巾军和各军
阀军队不应少于40万人。在军阀混战的历史背景下,军队数量显得很重要,因为出于对
外作战的需要,曹操绝不可能作出全部遣散的决定,即使以保留二分之一计算,曹军经
筛选后的总兵力也可能有20万人,因而对付袁绍这样的北方大军阀,曹军完全有能力出
动十万之众。
其次,裴松之认为官渡之战不是一场“摧锋决战”,袁军十万人于东西数十里屯营,且
双方相持达半年之久。曹军若只有一万人,怎能布下数十里之阵呢?“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从地理上分析,曹操官渡之战前实力应该大于袁绍。袁绍辖四州之地,但反过来曹操占地也不少(徐州、司康、兖州、雍州及局部扬州、局部荆州),洛阳、长安、许昌、宛城、寿春在当时都是大城市,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在反观袁绍,大半领土都是苦寒之地,早知道古代衡量城市好坏的就是离水源的远近。从春秋历史来看,曹操战前占领的有秦国、魏国、韩国、齐国、鲁国的核心地块,兵力上绝对不会输于袁绍。战略上袁绍处于进攻态势,完全是属于误判形势,孙策、刘表实力远不及曹操,再加上信息封锁和滞后性(就是知道信息,也想两虎相争,自己得利),没有参与袁绍瓜分曹操的行动,导致实力不如曹操的袁绍大败而归


曹操打官渡之战时 兵力多少
从后世的整理的运粮扎营的记录来看,袁绍应该有5万左右的主力部队,以及同样数量的杂牌部队,民夫,壮丁大约还有5-8w 曹操只有2万左右,其中精锐只有1万,其余是辅助部队,民夫,壮丁也很少。采纳哦

三国时期真实兵力
219年襄樊战役,关羽军总计4.7万,曹仁军1.5万,于禁援军3万,徐晃援军12营2万。关羽初期进攻兵力3万,留守1.7万,其中南郡1.3万,宜都太守樊友1千,其余两郡3千。关羽包围襄、樊,歼灭于禁七军3万,为徐晃军击退。江东偷袭军约3万,其中吕蒙军2.5万,陆逊迂回军0.5万。221年夷陵之战,刘备...

官渡之战中谁投靠曹操而使曹操获得胜利
如果曹操能够击败袁绍,那么他就可以消灭北方的最大敌人,为后来的南征和西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官渡之战是一场关系到三国命运的战役,是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战役。从战术上看,官渡之战是一场兵力悬殊的战役,是一场智勇之战。袁绍的军队数量上远远超过曹操的军队,但是在质量上却不如曹操的军队。

官渡之战中曹、袁双方各投入多少兵力?
据三国志所载,官渡之战后曹操坑杀袁绍军在八万人左右,(杀绍卒凡八万人。)因此保守估计袁绍投入的兵力至少在十万左右,曹操的兵力有种说法是不足一万(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但三国志中也有异议。(魏武初起兵,已有-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余...

官渡之战中,袁绍具体的兵力是多少?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兵力是多少?
从后世的整理的运粮扎营的记录来看,袁绍应该有5万左右的主力部队,以及同样数量的杂牌部队,民夫,壮丁大约还有5-8w 曹操只有2万左右,其中精锐只有1万,其余是辅助部队,民夫,壮丁也很少。赤壁之战,曹操应该有5万左右的本部嫡系,外加收编刘表的3万杂牌,以及超过10万的民夫,壮丁(水手,船工很多...

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双方的战力是多少对多少
张合才会建议先救乌巢。还有袁绍就拿10W大军狂攻官渡,就官渡2W人怎么也守不住。而且袁绍宁可伤亡惨重也要将曹操打败,怎么会自己在有10W人打2W人的情况下会不猛烈的进攻呢?所以以我分析袁绍兵力最多10W。曹操7W-9W。还有一种可能曹操兵力比袁绍多,只是伤员比袁绍多而已或者就是曹操连伤兵都没有。

赤壁之战,曹操一共有多少参战部队?
即使曹军只有16万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 赤壁(乌林)之战的实际交战兵力分析 曹操军:4万左右,其中新收降的荆州水军占50%左右。 原因是:参加赤壁之战的只有曹操的西路兵团,其他部队根本不在此地,没有参战。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只有曹操亲自率领的一支部队参加了赤壁之战。 首先我们分析当时...

曹操率领了多少兵力去打赤壁之战?
那么刘备的兵力笼统来说就是最多一万人。C、孙权给周瑜的兵力倒是有明确记载:《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江表传》记载孙权语: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也就是说,赤壁之战是曹操的二十多万大军对孙刘...

三国中以少胜多的有哪些
其中著名的有 200年官渡之战 曹操 2万——袁绍10余万 歼7万余人 208年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周瑜 5万——曹操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221年夷陵(猇亭)之战 陆逊 5万——刘备 数十万 蜀国从此衰落 详细如下: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中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后来的魏武帝)统军...

官渡之战中曹操兵力为什么比袁绍少得多?
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义,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时曹操与袁绍双方的实力对比:1、兵。曹操只有7万军队,而袁绍却有70万大军,军力之比是1:10,曹操明显处于劣势。2、将。曹操身边有张辽、徐晃、夏侯惇、曹洪等。袁绍身边有张郃、高览、淳于琼、韩猛、蒋奇等。3、谋士。

连江县19654021976: 官渡之战为什么是曹操粮草不足官渡之战曹操以7万军力抵挡袁绍70万
宰东博乐: 这是作者小说创作的一种手法,极力煊染以小胜多,以突出曹操杰出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干,这在赤壁之战时为突出周郎\诸葛亮时也用过;其实官渡之战时双方的作战部队也只是二三十万人而己;当然,河北一带多年未打仗,而中原却连年征战,河北富有也是很正常的;但袁绍多谋少断,不善用人,最终失败是必然的.

连江县19654021976: 历史上,官渡之战曹操是以少胜多吗? -
宰东博乐: 应该说是不准确的.官渡之战时曹操的势力的确没有袁绍的强大,但也决非我们通常想的那么弱小.官渡时曹操的兵力应该是袁绍的80%左右.而不是10%,这里具体的史实我就不复累赘了.曹操经过几年的征战,兵力应该不还.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兵力都用此次战役上,还需要各地的防守用兵,能够真正作战的机动兵力曹操是不如袁绍的.但也不像通常所说的那么大的悬殊.而曹操真正的困难是粮草问题,结果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营后,就意味着战争的天平倾向于曹操了.这也能够证明,正因曹操的兵力不是很少,才需要大量的粮草,才会出现粮草不足的问题!

连江县19654021976: 官渡之战中袁绍与曹操兵力上相差几何?正史《三国志》中如何记载的? -
宰东博乐: 关于官渡之战疑问坡多,各个版本说法不一,根据易中天的说法,曹操兵力应该不超过两万,而袁绍最少十多万.所以十倍于曹是符合历史的

连江县19654021976: 官渡之战,曹操兵少将寡,却能战胜袁绍.关键在哪里? -
宰东博乐: 1. 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 操军心动摇. 其后,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 2. 曹操于黎阳与袁绍杷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

连江县19654021976: 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曹操怎么只带7万兵 -
宰东博乐: 曹操在官度之战前才打了徐州,,,中间被吕布袭了老家,,,徐州再和吕布刘备硬打一场,,袁术称帝后手握献帝的曹操又是罚袁的主力,,战火 不断,,而袁绍本身势力就比曹操强,,翼州可是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州,,而且是产粮地,,,,比曹操兵多10倍很正常

连江县19654021976: 解密:官渡之战真的是以少胜多吗 -
宰东博乐: 要解读官渡之战首先就要弄清楚双方实力对比,袁绍当时拥有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四州,兵多将广.曹操也不逞多让,从吕布手里夺得徐州后,再加上大本营兖州,及豫州的一部分,总体实力也不弱.袁绍为了攻曹准备了十万步兵,将近万...

连江县19654021976: 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以4万军队战胜袁绍10万大军,却在赤壁之战以?
宰东博乐: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最后统一了北方.主要是因为东汉末年,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早日统一.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广招贤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曹操势力日益强大.这些就是他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次战争曹操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再加上曹操骄傲自满;孙、刘联合实力增加,联军用火攻办法,大败曹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语出三国·魏·曹操《龟虽寿》和这题没啥关系

连江县19654021976: 曹操当时兵力悬殊为什么会赢袁绍? -
宰东博乐: 1.曹操谋士荀彧这样评价袁绍集团:“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

连江县19654021976: 历史上官渡之战打了多久 -
宰东博乐: 1.官渡之战共历时一年多. 2.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

连江县19654021976: 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少 -
宰东博乐: 1、对象不同.官渡之战袁绍无才,同时袁绍不重用人才,使得许攸被迫投靠曹操;二赤壁之战则是孙刘联军有诸葛亮、周瑜等人才; 2、百姓的态度不同.在北方人民渴望统一,痛恨袁绍的统治;南方由于经济比较富庶,人民不希望曹操的吞并; 3、两次之战中曹操的态度不同.官渡之战中曹操人员人才如许攸得,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大获全胜;在赤壁之战中战术不合理,同时骄傲自满,最终导致失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