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曹、袁双方各投入多少兵力?

作者&投稿:辕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官渡之战中曹、袁双方各投入多少兵力?~

据三国志所载,官渡之战后曹操坑杀袁绍军在八万人左右,(杀绍卒凡八万人。)因此保守估计袁绍投入的兵力至少在十万左右,曹操的兵力有种说法是不足一万(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但三国志中也有异议。(魏武初起兵,已有-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余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夫结营相守,异于摧锋决战。本纪云:“绍-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魏太祖虽机变无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数千之兵,而得逾时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窃谓不然。绍为屯数十里,公能分营与相当,此兵不得甚少,一也。绍若有十倍之-,理应当悉力围守,使出入断绝,而公使徐晃等击其运车,公又自出击淳于琼等,扬旌往还,曾无抵阂,明绍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
诸书皆云公坑绍-八万,或云七万。夫八万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缚,而绍之大-皆拱手就戮,何缘力能制之?是不得甚少,三也。将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按钟繇传云:
“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余匹以给军。”本纪及世语并云公时有骑六百余匹,繇马为安在哉)所以说曹操的兵力至少应在三万以上,但不应超过五万。

  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觽十余万,将进军攻许
  ----
  世语曰:绍步卒五万,骑八千。孙盛评曰:案魏武谓崔琰曰“昨案贵州户籍,
  可得三十万觽”。由此推之,但冀州胜兵已如此,况兼幽、并及青州乎?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
  -----
  由次可见,袁绍的军队是十多万.
  关键是曹操,他到底有多少人.

  官渡之战中,双方参战的兵力始终存在争议。正史记载袁绍的参战兵力为“精卒十万,骑万匹”;而《世语》的记载则为“步卒五万,骑兵八千”,两个数字差别不大,可能是一虚一实。孙盛评论说:曹操在占领冀州后,曾声称:“昨案贵州(指冀州)户籍,可得三十万众。”“由此推之,但冀州胜兵已如此,况兼及幽、并及青州乎?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这实在是过于抬举了袁绍,有几个线索表明袁绍并没有动员起全部力量投入官渡之战。第一,正史记载袁绍拥“众数十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云云,可知袁绍并非倾全军出战;第二,袁绍军中随行的州级官员只有长子袁谭,主持幽州的次子袁熙和主持并州的外甥高干都没有参加。按当时的“部曲制”兵制,袁尚和高干所部应该全都没有参战,幽、并二州的战争力量事实上并没有被动员起来,投入与曹操的较量;第三,官渡之战后不久,袁绍死去,他的几个儿子相互之间发生内讧,各自都有一支相当可观的军事力量。这样庞大的部队当然不可能全都是官渡之战后在短期内召募的。他们一定是因为没有参加官渡之战,才得以保存下来。
  史书中曾记载曹操“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许多史学家都对此表示迷惑,认为这么一点兵肯定不足以与袁绍“十万”之众对抗的。如前所说,“兵不满万”只是曹操在官渡作战开始时的兵力。当时曹仁西进鸡洛山,于禁、乐进还在原阳,这两部大约有一万人。曹操依托既设阵地,以二万兵力对抗六万袁军(其中在白马、延津两役中已被歼二万左右,如果没有补充,则现在只有四、五万人)完全有可能守一个多月(回忆一下以下战例:袁绍攻打东郡臧洪花了一年,曹操攻打壅丘张超四个月,袁绍攻克易县公孙瓒花了三个月)。
  从史书中的记载来看,参加官渡作战的将领有曹仁、曹洪、夏侯渊、张辽、于禁、乐进、史涣、徐晃、许褚、张绣,后期还有李典,几乎囊括了曹军中所有重要的将领。只留下程昱、夏侯敦两支部队维持后方的安全,竭尽可能动员起全部力量投入战场。他起家的地方鄄城正处于袁绍的打击范围之内,守将程昱只有七百人的治安部队,曹操要给他增兵两千,但程昱宁肯自己承担风险,也要让曹操多保留两千人员用于主战场官渡(程昱这么做也并非完全是蛮干,他的分析很有意思:“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由于袁绍的力量远优于曹操,各地官员对这场战争持观望态度,对曹操征调物资、人员的命令软顶硬磨。尽管曹操名义上拥有兖、豫、徐三州,但真正可以依靠的作战基地只有颖川一郡。曹操几乎把颖川所有壮年男子都征调上了前线。二十多年后,当上了皇帝的曹丕回忆道:“官渡之役,四方瓦解,远近顾望,而此郡(指颍川)守义,丁壮荷戈,老弱负粮……天以此郡翼成大魏。”他下诏免除颍川一年的田租以为表彰。

  所以,从众多历史资料就可以得出,曹操的兵力大于一万而不超过三万.后期已经全部动员上.袁绍的军队有十余万,但是并没有全部派出.实际作战的应该是多于六万而少于八万.

  张璠汉纪云:杀绍卒凡八万人。

  由上可以看出,曹操一战杀掉了几近八万余人.袁绍败退的时候,只有几百人跟着它.
  不过,曹操在官渡之战面对多出他军队两倍有余的兵力,运筹帷幄,最终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胜利.由此可见曹操多么了不起.

据三国志所载,官渡之战后曹操坑杀袁绍军在八万人左右,(杀绍卒凡八万人。)因此保守估计袁绍投入的兵力至少在十万左右,曹操的兵力有种说法是不足一万(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但三国志中也有异议。(魏武初起兵,已有-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余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夫结营相守,异于摧锋决战。本纪云:“绍-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魏太祖虽机变无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数千之兵,而得逾时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窃谓不然。绍为屯数十里,公能分营与相当,此兵不得甚少,一也。绍若有十倍之-,理应当悉力围守,使出入断绝,而公使徐晃等击其运车,公又自出击淳于琼等,扬旌往还,曾无抵阂,明绍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

诸书皆云公坑绍-八万,或云七万。夫八万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缚,而绍之大-皆拱手就戮,何缘力能制之?是不得甚少,三也。将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按钟繇传云:

“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余匹以给军。”本纪及世语并云公时有骑六百余匹,繇马为安在哉)所以说曹操的兵力至少应在三万以上,但不应超过五万。

官渡之战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 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扬 、 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 曹 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 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 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 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昌,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 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 ,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 主 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 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 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 难 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 ,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昌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昌,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操,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 速占领沛县 ,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有人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儿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 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发布讨曹檄文,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 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颜良仓促应战被斩杀,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 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顺利退回官渡。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 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 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荀�地道.曹操方面决心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 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徐晃、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困难。

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 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衔枚缚马口,每人带一束柴草,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又作出错误处置,只派一部兵力救援乌巢,用主力猛攻官渡曹军营垒。哪知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并烧毁其全部粮草。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到袁军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官渡之战就这样以曹胜袁败而告结束。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

曹操在政治上抑制豪强,得到中小地主阶级的拥护;“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自己处于有利的政治地位;注意网罗人才,得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拥护;经济上实行屯田,不仅较有效地解决了后勤供应,且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社会生活,赢得了民心。除此之外, 作战指导上的高明也是他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曹操根据敌强己弱的具体情况,采取后退一步,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在防御作战中,能从被动中力争主动,指挥 灵活;面临危局,坚定沉着;善于捕捉战机,果断施行;善于听取部属意见,紧紧抓住 奇袭乌巢这一关键环节,终于取得胜利。反观袁绍,政治上纵容豪强,兼并土地,任意搜刮,因而遭到人民反对。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 属的正 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全军溃败。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地图
  日期:200年
  地点:豫州
  结果:袁绍战败,元气大伤,不久去世。曹操解除北方危机,奠定统一河北的契机
   交战双方指挥官袁绍曹操部将张郃(后来投靠曹操)
  颜良
  文丑
  淳于琼
  袁尚
  袁谭 曹操
  曹洪
  曹彰
  夏侯惇
  王忠
  夏侯渊
  关羽 兵力约110,000人30,000至40,000人 伤亡约80,000人不详


官渡之战曹袁双方分别采取了哪些行动?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赏识,起初曹操赦免沮授并且厚待他,但最后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绍阵营而被曹操杀害。 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是非常有名的战役,那么双方的主要指挥官者是谁?_百...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主要指挥官者是:袁绍、曹操。曹军主帅:曹操。袁军主帅:袁绍。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

官渡之战中曹、袁双方各投入多少兵力
据三国志所载,官渡之战后曹操坑杀袁绍军在八万人左右,(杀绍卒凡八万人。)因此保守估计袁绍投入的兵力至少在十万左右,曹操的兵力有种说法是不足一万(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但三国志中也有异议。(魏武初起兵,已有-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余...

官渡之战中曹、袁双方各投入多少兵力?
据三国志所载,官渡之战后曹操坑杀袁绍军在八万人左右,(杀绍卒凡八万人。)因此保守估计袁绍投入的兵力至少在十万左右,曹操的兵力有种说法是不足一万(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但三国志中也有异议。(魏武初起兵,已有-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余...

官渡之战,军马较多的袁绍究竟败在了哪里?
据说当时袁绍的兵力远在曹操之上,公元2000年,双方在官渡大战,袁绍当时的兵力有10万,而此时曹操的军队还不到1万,曹操最后以少胜多,从此占据了主动地位。但是在官渡之战中,袁曹双方的力量真的如此悬殊吗?曹操真的以这么少的兵力战胜了袁绍的10万大军吗?这其实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关于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中曹操兵力为什么比袁绍少得多?
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义,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时曹操与袁绍双方的实力对比:1、兵。曹操只有7万军队,而袁绍却有70万大军,军力之比是1:10,曹操明显处于劣势。2、将。曹操身边有张辽、徐晃、夏侯惇、曹洪等。袁绍身边有张郃、高览、淳于琼、韩猛、蒋奇等。3、谋士。

官渡之战是谁和谁打的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打的。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延津县僧固),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

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主要指挥者是
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主要指挥者是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曹操,他在此战中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此战中,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

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背景、影响
官渡之战的时间建安六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交战双方为汉丞相曹操和汉大司马大将军冀州牧袁绍。官渡之战的结果是曹操最终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背景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剪除了吕布,马腾,韩遂等势力,袁绍吞并公孙瓒,势力达到顶峰。官渡之战的影响曹袁皆欲由自己统一北方,矛盾尖锐,最终爆发战...

日喀则地区19625582711: 官渡之战中曹、袁双方各投入多少兵力? -
中叔伟壮骨: 据三国志所载,官渡之战后曹操坑杀袁绍军在八万人左右,(杀绍卒凡八万人.)因此保守估计袁绍投入的兵力至少在十万左右, 曹操的兵力有种说法是不足一万(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但三国志中也有异议. (魏武初起兵,已有-五...

日喀则地区19625582711: 当年官渡之战袁曹各有多少兵力 -
中叔伟壮骨: 交战双方指挥官 袁绍 曹操 部将 张合高览(后来投靠曹操) 淳于琼 袁尚 袁谭 许攸(后来投靠曹操) 郭图沮授 田丰(去官渡之前就被袁囚) 曹仁 曹洪 夏侯惇 张辽 许褚 王忠 夏侯渊 郭嘉荀彧荀攸贾诩刘晔 兵力 约100,000人 20,000至30,000人 伤亡 约80,000人 约8000人

日喀则地区19625582711: 官渡之战中袁曹两军的兵力比 到底是多少?? -
中叔伟壮骨: 曹:5万 袁:20万【你就给个采纳吧!谢谢】

日喀则地区19625582711: 官渡之战之时,曹操与袁绍各有多少万大军? -
中叔伟壮骨: 官渡之战袁绍约10万,曹操约2万. 袁绍军: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估计兵力为11-12万人,其中骑兵1万多. 另外,《世说新语》记载为袁军步兵5万,骑兵8...

日喀则地区19625582711: 官渡之战,曹袁双方各有多少兵? -
中叔伟壮骨: 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觽十余万,将进军攻许 ----<三国志> 世语曰:绍步卒五万,骑八千.孙盛评曰:案魏武谓崔琰曰“昨案贵州户籍, 可得三十万觽”.由此推之,但冀州胜兵已如此,况兼幽、并及青州乎?绍之大举,必悉...

日喀则地区19625582711: 官渡之战袁绍和曹操的兵力
中叔伟壮骨: 根据三国志上的记载和,晋朝的一些史书(因为晋朝相距很近可信度较高),官渡之战曹操可动用的只有2万多人(其总兵力分散各地),袁绍是当时最强的诸侯进攻官渡的兵力有15万左右.三国演义嘛比较夸张毕竟是小说动不动几十万对几十万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的人口就那点,这个是无争议的史实,摆着呢.

日喀则地区19625582711: 当年官渡之战袁曹各有多少兵力
中叔伟壮骨: 袁10万,曹3~4万

日喀则地区19625582711: 官渡之战中袁绍与曹操兵力上相差几何?正史《三国志》中如何记载的? -
中叔伟壮骨: 关于官渡之战疑问坡多,各个版本说法不一,根据易中天的说法,曹操兵力应该不超过两万,而袁绍最少十多万.所以十倍于曹是符合历史的

日喀则地区19625582711: 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各有多少兵马? -
中叔伟壮骨: 袁绍10万曹操3、4万别看三国演义的,那都夸大了

日喀则地区19625582711: 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兵力到底是十万还是七十万? -
中叔伟壮骨: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参战方兵力 袁绍军约110000人 参战方兵力 曹操军约20000人 伤亡情况 袁军约十万人,曹军约八千 主要指挥官 袁绍、颜良、文丑、刘备、淳于琼 主要指挥官 曹操、曹仁、曹洪、于禁、张绣 战争时间 一年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