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具体资料

作者&投稿:屠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颜真卿的资料~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也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颜真卿的主要作品有: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5、颜勤礼碑: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七十一岁。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

6、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楷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8、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146.htm

  颜真卿 唐代(出生于公元709年,逝世于公元784年或785年)出生在陕西西安。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有唐一代,尤其在“安史之乱”后,佛、道盛行。颜真卿原本熟谙佛道文化,自乾元以后,与僧侣、道士的交往明显增多,并热心宗教活动,其诗文、书法创作也多与此有关。在抚州四年,他也热心于道教活动。初到临川,即为道士谭仙岩书《马伏波语》。大历四年(769年)正月,倾慕晋代道士王、郭二真君修道异事, 他派人赴崇仁县华盖山寻访遗踪,又重修二真君神坛,亲自撰书《华盖山王郭二真君坛碑铭》。三月,寻访临川井山晋代女道士魏华存仙坛遗迹,撰书《魏夫人仙坛碑铭》,对时人增修观宇之举备加称赞。同月,游井山华姑仙坛,撰书《华姑仙坛碑》,详细记述了本朝道姑黄令微修炼升仙一事。四月,僧人智清、什喻和道士谭仙岩共同修复的抚州谢灵运翻经台旧宇告竣,颜真卿亲临法会,撰书《宝应寺翻经台记》。大历六年(771年)三月,抚州临川县宝应寺创建律藏院,立戒坛。 颜真卿亲为撰书碑文,颂述律宗传授渊源。四月,游南城县麻姑山仙都观,撰书《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对仙人王方平、麻姑的奇异道术推崇备至。
  他在抚州期间,利用政事之余进行创作,大历六年(771)将所赋诗文编成《临川集》10卷,可惜原集已佚,今存与临川有关的诗1首、判词1篇、碑记5篇,尤以《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最为著名。该《记》分大、中、小字几种版本,初以其小楷本全记刻成石碑竖在麻姑山仙都观内。后人又在碑背镌刻了卫夫人、楮遂良、虞世南、欧阳询、薛稷、柳公权、李邕等人的楷书。该字碑被历代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成为临摹研习的范本。后几经毁失,都以其拓本翻刻传世。1992年江西著名篆刻家、省书法协会副主席许亦农先生以大字楷书镌刻,重新竖碑于南城麻姑山。
  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政治生涯
  开元(713年-741年)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艺术生平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简介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政治生平
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艺术生平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主要作品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5、颜勤礼碑: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七十一岁。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

6、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楷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8、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颜真卿除了书法成就之外,还研究过古生物化石,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颜真卿在现今江西省任抚州刺史,有一次,他在南城县麻姑山的一座古坛附近,看到一些螺蚌壳化石夹在地层中。他认真研究了这一现象,提出了他的论点: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才成为陆地,那些化石就是证据。他为此撰写了一篇论文《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并刻石记之——当然,后世常常赞叹的仅仅是颜公这块字碑的书法,有称“天下第二书”。

10、《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脍炙人口的佳句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人称“颜体”。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累迁殿中侍御史。忤宰相杨国忠,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明皇大喜,即拜户部侍郎。肃宗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至德二年,朝于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军国之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改蒲州刺史。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旋拜浙西节度使,召入为刑部侍郎。李辅国衔之,贬蓬州长史。代宗立,起为户部侍郎,除荆南节度使。未行,改尚书右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与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改吉州司马,迁抚、湖二州刺史。载诛,擢刑部尚书,进吏部。卢<*木巳当国,益恶之,改太子太师。李希烈陷汝州,<*木巳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赠司徒,谥文忠。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诗一卷。(百度国学)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颜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年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也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颜真卿的主要作品有: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5、颜勤礼碑: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七十一岁。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

6、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楷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8、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简介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政治生平
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艺术生平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主要作品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5、颜勤礼碑: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七十一岁。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

6、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楷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8、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颜真卿除了书法成就之外,还研究过古生物化石,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颜真卿在现今江西省任抚州刺史,有一次,他在南城县麻姑山的一座古坛附近,看到一些螺蚌壳化石夹在地层中。他认真研究了这一现象,提出了他的论点: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才成为陆地,那些化石就是证据。他为此撰写了一篇论文《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并刻石记之——当然,后世常常赞叹的仅仅是颜公这块字碑的书法,有称“天下第二书”。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书法、唐代、书法家、颜体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政治生平
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艺术生平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主要作品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5、颜勤礼碑: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七十一岁。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

6、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楷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8、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颜真卿除了书法成就之外,还研究过古生物化石,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颜真卿在现今江西省任抚州刺史,有一次,他在南城县麻姑山的一座古坛附近,看到一些螺蚌壳化石夹在地层中。他认真研究了这一现象,提出了他的论点: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才成为陆地,那些化石就是证据。他为此撰写了一篇论文《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并刻石记之——当然,后世常常赞叹的仅仅是颜公这块字碑的书法,有称“天下第二书”。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人称“颜体”。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累迁殿中侍御史。忤宰相杨国忠,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明皇大喜,即拜户部侍郎。肃宗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至德二年,朝于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军国之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改蒲州刺史。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旋拜浙西节度使,召入为刑部侍郎。李辅国衔之,贬蓬州长史。代宗立,起为户部侍郎,除荆南节度使。未行,改尚书右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与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改吉州司马,迁抚、湖二州刺史。载诛,擢刑部尚书,进吏部。卢<*木巳当国,益恶之,改太子太师。李希烈陷汝州,<*木巳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赠司徒,谥文忠。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诗一卷。(百度国学)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颜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年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也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颜真卿的主要作品有:

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2、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3、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颜真卿撰文并书。时颜真卿在抚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际,故时有问道向禅之心。当年四月游览南城县麻姑山并撰文记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时心情的反映。此碑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臻完善,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

5、颜勤礼碑: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七十一岁。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

6、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楷书。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现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中兴颂》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广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王世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

8、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是唐广德二年(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璧”。

9、自书告身帖:楷书。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此帖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是后人学习楷书不可多得的良范。

http://baike.baidu.com/view/4146.html?wtp=tt


颜真卿个人介绍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雍州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祖籍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其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𫖯并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为琅琊颜氏后裔,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五代孙。父颜惟贞,任太子文学。真卿少年丧父,由母亲殷氏(殷践猷之...

颜真卿的具体资料
李希烈陷汝州,<*木巳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赠司徒,谥文忠。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诗一卷。(百度国学)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

唐朝颜真卿的性格和资料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安史之乱”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

颜真卿资料
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颜杲卿碑》(774)、《妙喜寺碑》(774) 、《竹山堂连句》 (774)、《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磷碑》(779)、《颜家庙碑》(780)、《颜氏告身》(780)、 《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

《颜真卿传》的全文翻译是什么?
真卿以李晖自副,而用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俄加河北招讨采访使。 清河太守使郡人李崿来乞师,崿曰:“闻公首奋裾唱大顺,河朔恃公为金城。清河,西邻也,有江淮租布备北军,号‘天下北库’。计其积,足以三平原之有,士卒可以二平原之众。公因而抚有,以为腹心,它城运之如臂之指耳。”真卿为出兵六千,谓曰...

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的事迹。
在颜氏兄弟传檄河北的感召下,十七郡纷纷响应,“共推真卿为盟主,军事皆禀焉”,叛军所能控制的只有北部的范阳、卢龙等六郡。随后,颜真卿联合清河郡、博平郡守兵讨伐魏郡,安禄山任命的魏郡太守袁知泰,派兵二万迎战。三郡义军苦战数日,大败魏郡兵,斩首万余,活捉一千余人,得马千匹,军资无数。袁...

楷书?一些细节
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C:柳公权--柳体 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懿宗咸通六年(865)...

历代书法名家
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东方朔画赞》《 多宝塔碑》《 颜勤礼...

田英章和田蕴章什么关系
著名书画家田荫亭之子。田蕴章1945年生于天津。曾执教于南开大学,为东方艺术系教授、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理事、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南开区政协学委、市公安局特邀监督员。田英章1950年生于天津,书法研究生,国家人事部干部。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书法家。

求颜真卿《祭侄文稿》原文 译文
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

海北藏族自治州13571588275: 颜真卿(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 - 搜狗百科
望贺消渴: 颜真卿,709年生,785年逝世,京兆万年(今陕西)人.字清臣,曾任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们又称之为“颜鲁公”.他的书法初学禇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

海北藏族自治州13571588275: 书法家颜真卿的简介有哪些呢?
望贺消渴: 《旧唐书·颜真卿传》记载,颜真卿,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曾4次被任命为御史

海北藏族自治州13571588275: 颜真卿的介绍? -
望贺消渴: 颜真卿,一个令人无比敬仰的名字!您也许知道,这个名字标志着的是一代书法巨擘大师,是风骨健劲的颜体的开山祖,却可曾知道,颜真卿笔下的一竖一横,出自忧国忧民、壮怀激烈的伟大灵魂,一撇一捺,熔铸着对申华河山土地、对庶民百姓的深深热爱之情?可曾知道,颜真卿的名字,因为一串虽然古老却令人心神悸动、热血沸腾的故事而更加流光溢彩?

海北藏族自治州13571588275: 颜真卿的书法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望贺消渴: 1、地位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2、简介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采飞动.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海北藏族自治州13571588275: 颜真卿的一生有什么代表性的作品?
望贺消渴: (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学 者颜师古的五... 在中国书坛上, 颜真卿集五百年雄健派之大成,而又 最富革新精神,继王羲之之后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