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二"是指多少岁;“年二八”是指多少岁

作者&投稿:资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青年是指多少岁到多少岁~

最新青年的标准为14-35周岁,看完是不是感觉自己瞬间老了

芳龄二八指16岁,芳龄指年轻女子的年龄,二八就是16岁


古代年龄的代称: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年十二"是指12岁;“年二八”是指16岁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巍=柚赣啄辍T谡饫铮白堋本褪蔷勐J岬囊馑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门笥眩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纳倌?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 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另外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另外称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称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摘自彼岸的声音

年十二就是12,二八就是28

年十二就是12,二八就是16

我国古代的年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阅读古代作品时,会经常遇到。试举几例分析一下:
一、直接用数字表示:
古人表示年龄,除了用“岁”以外,还往往用“年”、“齿”、“春秋”等词,而所用数目字如果是十以上的零碎数字,则常常使用“×十有×”的格式(“有”通“又”,表示“再加上”的意思)。例如:“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犬马之齿七十有六。”(《左传》)犬马,古时臣子在君主面前的自称。
而如果所说年龄是个极有特点的数时,有时也采用较特殊的表达方式。例如说少女16岁,就用“二八”相乘的方式表述。如李白诗句:“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二、用人生各个大约时期表示:
稚齿:稚,幼小;齿,年龄。指幼年时代。
少年:指十多岁阶段。
当年:晋代人称壮年为当年,意为“正当壮年”。如陶渊明诗:“当年讵有几?”(壮年能有多久?)
垂老:垂,接近的意思,指快到老年的时期。如苏轼词:“遗民几度垂老年。”
三、用人生长变化各时期的身体特征表示:
黄童:指幼年时期。
白叟:指老年时期。如韩愈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呀。”
龆龀:《韩诗外传》说:“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十六而精化小通;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十四而精化小通。”“龆”、“龀”均指儿童换乳齿,借指七八岁时。又因“髫”与“龆”读音相同,后又作“髫龀”。
壮:青壮年时期,如辛弃疾词:“壮岁旌旗拥万夫。”这里的“壮岁”是指二十来岁的时候。《礼记·曲礼上》说得更确定:“三十月壮,有室。”
二毛:青白二色头发夹杂,指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交替的时期。《左传》:“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抓获将老的人。)
垂白:须发将白,指老年将近。鲍照诗:“结发起跃马,垂白对讲书。”
白首:头发白了,指老年。陶渊明诗:“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老苍:头发苍白如银,指老年。杜甫诗:“脱略小儿辈,结交皆老苍。”
黄发:老年人白毛脱落更生黄发,黄发是高寿的象征,故指高寿者。陶渊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耉:朱熹说:“黄,老人发复黄也;耉,老人面冻梨色,如浮垢也。”二字连用亦指高寿老人。“耉”字也单独使用,如《汉书·韦贤传》:“岁月其徂,年其逮耉。”
四、用人在不同时期的服饰装束特征来表示:
这种表示方式也包括一些礼仪方面的内容,下面例子的末尾四例就是这样的。
襁褓:指婴儿时期。“褓”,包裹婴儿用的小被;“襁”,捆束小被和用来背负的绦代。《汉书·宣帝纪》:“曾孙虽在襁褓。”
垂髫:古代儿童的发式,让头发自然下垂,借指儿童时代。如《魏志》:“臣垂髫执简”。也作“髫发”,如《后汉书·伏湛传》:“髫发厉志,白首不衰。”又作“髫岁”,如:《北史·柳遐传》:“髫岁便有成人量。”
总角:角,小发髻,十岁左右的儿童束发成角。如陶渊明:“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结发:古代男子20岁束发加冠,女子15岁束发插笄,这以后就是成年人了。刚成年的男女结婚,就叫“结发夫妻”。所以“结发夫妻”就有了“原配”夫妻的含义。
及笄:指女子15岁。笄,簪子。结发插笄之后,就是古代女子的待嫁之年。
冠岁:指男子20岁。冠:头冠。男子加冠之礼是成年的标志。但由于20岁时身体并非充分发育健壮,所以又称“弱冠”。
五、借用自然界的事物比喻:
黄口:雏鸟口角黄色,故黄口即雏鸟;后来又用来比喻婴儿。如《淮南子·氾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雏:初生之鸟,比喻幼儿。杜甫《徐卿二子歌》:“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
青春:本为“绿色的春天”之意,用来比喻年轻时代。潘尼诗:“子登青春。”(你到了青年时期)
素秋:秋天景色凋零肃杀,比喻老年。潘尼诗:“予涉素秋,子登青春。”
垂幕:垂暮之年,原意为接近傍晚时分,比喻晚年即将来临。垂暮之年,亦作“垂年”。
鹤寿:鹤的年寿长,故用以比喻高寿,多用为祝寿之词。
六、根据人生不同时期的身体和精力条件直接形容:
这种表示法就是在“年,龄”等词前加上一个形容词,例如:
芳年:青春年少的时候。卢照邻《长安古意》:“曾经学舞度芳年。”
妙年:美妙的青少年时期。杜甫《奉赠严八阁老》:“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妙龄:同“妙年”。苏轼《苏潜圣挽词》:“妙龄驰誉百夫雄。”
盛年:奋发有为的青壮年时代。陶渊明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七、将前人的成语成句作藏头修辞后表示:
藏头指将成语成句的前半截省略掉,只用后半截来表示前半截的意思,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孔夫子曾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于是后人就根据这些成句进行“藏头”修辞:“志学”表示15岁,“而立”表示30岁,“不惑”表示40岁,“知命”表示50岁,“耳顺”表示60岁。
八、其他固有说法:
初度:指刚生下来的时候,屈原《离骚》中有:“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通‘赐’)余以嘉名。”意思是说:我的父亲在我初生之时仔细地端详估量我,到祖庙卜兆,赐给了我美好的名字。后来,“初度”就成为“生日”的别称。
艾:“艾”即艾草。艾草,苍白色;老人头发苍白如艾,所以借指老人,是对老年人的尊称 。《礼记·曲礼上》更明确指出:“五十曰艾。”认为是指50岁。
花甲:指六十花甲子,天干地支交错一个轮回。《唐诗纪事》卷六十六:“……对酒曰:‘手接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人年满六十称花甲之年。
耆:古时表示六十岁。“耆”与“艾”连用时表示老年人。《荀子》:“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这是说:人到了五六十岁又讲究“信”(既有讲信用的意思,又有尊重客观事实的意思),可以把他当作老师。
耄:《礼记·曲礼上》说:“八十、九十曰耄。”又称“耄期”、“老耄”。《尚书·大禹谟》:“耄期倦于勤。”
期颐 :《礼记·曲礼上》说:“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待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意思是这时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了。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2010年十二生肖运
2010年十二生肖运势--鼠 2010年——庚寅年属鼠人的流年运程 1948、1960、1972、1984 、1996 综合分析,2010年对于生肖鼠来讲,是极为有利的,虎(寅)为当年太岁,鼠(子)则为生助太岁的成员之一,鼠遇到虎等于是遇到贵人,对于鼠的要求和困难,太岁虎均会尽最大力量来帮助解决,因此说本流年为生肖鼠的朋友12年方可遇...

古代12生肖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关于12生肖的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1996年腊月十二是几月几号?
1996年腊月十二是 阳历 1997 年 01 月 20 日。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中,“行”如何读?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中,“行”读háng,行在这里的意思是行伍,所以读háng。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释义为(都说我们)在队伍里待了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一、行的拼音:háng xíng 二、行的部首:彳 三、行的笔顺:撇、撇、竖、横、横...

十二生肖是什么意思?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在多个国家和民族被广泛使用。 来源历史 介绍 用12生肖纪年,在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开始了。《北史·宇...

"莫讶芳年才十二"是什么意思?
不要惊讶这小姑娘只有十二岁

十二生肖的顺序及其来历
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日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如下: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十二生肖的古代起源?
清代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认为,二十八宿配动物“即前十二属加一倍者也“,“亢金龙,辰官也,角木蛟附焉。蛟,龙类也”,体现十二生肖为基础凑齐二十八种星宿动物。但该说难免有附会,二八星宿配动物的记载要晚于十二生肖。岁星说,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从木星位置可确定年度支序。《玉函山房...

古塔区18782462253: 中国古代人们所说的"元旦"是指哪一天 -
郑供新达: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

古塔区18782462253: 英语"date"和"day"是什么意思?
郑供新达: 给你两个句子你就明白它们的含义了. What's the date today? It's July 9th, 2008. What's day today? Today is Tuesday.

古塔区18782462253: 日本中"水无月"是什么意思? -
郑供新达: 日本十二个月的别称 01.睦月(むつき):正月、初春月、年始月、太郎月、年端月 02.如月(きさらぎ):梅见月、梅月、雪解月、初花月、小草生月、木芽月 03.弥生(やよい):桜月、花见月、花咲月、桃月、嘉月、春惜月、梦见月 ...

古塔区18782462253: "什么两字"是什么意思?
郑供新达: 问的这个问题好友深度啊~ 表示询问某人、某物或某事的本身或性质 表示询问某物或某事的情况 虚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 表示否定 表示责难 表示询问在它前面的词或一系列的词中所未包括的可能性 表示惊讶或激动 一切事物 用在“也”前,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无例外 用在“都”前,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无例外

古塔区18782462253: 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是指什么? -
郑供新达: 哪些粮食为“五谷”,我国历史上的说法并不一致.一种说法是指黍、稷、菽、麦、稻,见于古书《周礼'职方氏》;另一种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豆,见于古书《淮南子》.当时人们把大麻子当食物,所以麻归于粮食类;后来麻主要以纤维织布,便不列为粮食类. “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 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

古塔区18782462253: CYJ 12—3.3—70(H) F(Y,B,Q)中的" 12" 指的是 -
郑供新达: D.载荷

古塔区18782462253: "锎"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郑供新达: 锎 kāi, 部首: 钅 部首笔画: 5 总笔画: 12 锎 鐦 kāi 【名】 用α粒子轰击锔-242而发现的一种放射性元素〖californium〗——元素符号Cf 锎 (鐦) kāi 一种人造的放射性元素. californiumCalifornium(Cf) 笔画数:12; 部首:钅; 笔顺编号:311154251132

古塔区18782462253: "..."是什么意思?
郑供新达: “无语了”的意思

古塔区18782462253: "苒"是什么意思? -
郑供新达: 苒 rǎn <形> (形声.从艹,冉(rǎn)声.苒苒:草茂盛的样子) 草盛的样子 [flourishing].如:苒若(繁盛的样子) 时间逐渐逝去 [pass] 荏苒冬春谢.——《悼亡诗》.注:“岁月流貌.”苒苒 rǎnrǎn [luxuriant]∶长势茂盛的 苒苒齐芳草,飘...

古塔区18782462253: "ㄗs:" 是什么意思
郑供新达: 备注的意思-也是一种图片工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