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投稿:蒋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要″字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要″字意思具体如下:
1、腰。
2、邀请。
3、求取,设法取得某人的信任和重用。
4、要挟;威胁。
5、要领;关键。
6、概括;总结。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要紧[yào jǐn]
重要。
2、主要[zhǔ yào]
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
3、不要[bù yào]
表示禁止和劝阻。
4、重要[zhòng yào]
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的。
5、要么[yào me]
表示两种情况或两种意愿的选择关系。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文言文
英文名称:Literary Chinese
代表作家:屈原、司马迁、欧阳修
代表作品:《离骚》、《醉翁亭记》、《出师表》
基本风格:言简意赅
创作年代:古代
记载:竹简、丝绸等物

1.“曾”字读zēng时,有意思为:竟,竟然<副词>。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如:而计其长曾不(明,魏学洢《核舟记》)【此句中“曾”是“竟然”的意思,故读zēng】。
2.“曾”字读zēng时,有意思为:从来,一直<副词>。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如: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副词)岂,难道。
4.(动词)通“增”,增加。
5.(名词)指隔两代的亲属:曾孙,曾祖父等。

成语
得未曾有 (dé wèi céng yǒu)
  解释: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出处:《楞严经》卷一:“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示例:承先生封都给我回信,于“小鬼”实在好像在盂兰节,食饱袋足,~了。★鲁迅《两地书·七》
高曾规矩 (gāo zēng guī jǔ)
  解释:高曾:曾祖。祖宗留下来的成法。
  出处:《后汉书·班固传》:“商修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
似曾相识 (sì céng xiāng shí)
  解释:好像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出处: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示例:文淑忽然惊喜地想到,她看见了一张~的黑黑的脸。★巴金《火》第三部
曾不惨然 (céng bù cǎn rán)
  解释:竟不觉得惨痛。
  出处: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曾参杀人 (zēng shēn shā rén)
  解释:比喻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示例:这冤怎申,硬叠成~。★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
曾几何时 (céng jǐ hé shí)
  解释: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出处: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
  示例:~,他自己去做了一个小小的官儿回来,而他又劝我去学法政了。★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曾经沧海 (céng jīng cāng hǎi)
  解释: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出处:《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示例:老兄是~,车皮底下也呆过三天三夜,这一点挤,而且不过两个钟头,不算什么,算不了什么。★茅盾《一个够程度的人》
曾母投杼 (zēng mǔ tóu zhù)
  解释: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示例:联以不明,虽有~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曾无与二 (céng wú yǔ èr)
  解释: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出处:晋·刘琨《劝进表》:“亿兆攸归,曾无与二。”
  示例:于时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晋书·贾胥传》
曾子杀彘 (zēng zǐ shā zhì)
  解释:彘:猪。曾子杀猪。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详细字义
〈形〉
1.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grandchildren and great-grandparents]
自此而曾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曾元时不分。
计高曾之时。
视高曾之时。
高曾时为一户者。
2. 又如:曾翁(称他人的曾祖父);曾玄(曾孙和玄孙)
3. 谦词。犹“末” [I]
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左传》
4. 又如:曾臣(末臣)
5. 高举的样子 [high]
[凤皇]曾逝万仞之上。——刘安《淮南子·览冥》
〈动〉
1. “增”的本字。增加 [increase]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下子》
曾欷歔余郁邑兮。——《楚辞·离骚》
2. 又如:曾思(反复思考);曾折(曾挠。屈曲貌);曾益(增加,增强);曾巢(在高物上架巢);曾逝(高飞远去)
〈副〉
1. 乃,竟 [actually]
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
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
长曾不盈寸。——明· 魏学《核舟记》
2. 表示相承,相当于“则”、“是”、“就” [then]
我曾无闾里之闻,穷巷之知者何?——《淮南子》
3.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 [what]。如:曾奈(怎奈)
〈名〉
1. 姓
2. 另见 céng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cong 从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曾益其所不能。 zeng:通“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以前,过去 例:未曾识书具···· 2.姓氏,名字 例:曾子曰···


常见的文言文的几个字的意思``
1.于 .引出动作的时间等 2.表示比较 3.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4.动词词头,无义.于 於 yú 〔介〕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欧阳修《归田录》 (3...

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
149.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 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 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 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已赞过 已踩过< ...

文言文大全及注释
译文:有一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卖珍珠,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这匣子用桂、椒熏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用红色的美玉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 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还给他珍珠。这个楚国。 3. 求短篇文言文带译文要求原文60字左右译文100字左右准确说字越少越 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

文言文中表示“光明”意思的字(一个字)
1、光亮;明亮。《荀子·王霸》:“《诗》云:‘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汉 班固 《东都赋》:“是以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发迹》:“一日, 理宗皇帝 游苑,登 凤凰山 ,至夜望见 西湖 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鲁迅 《彷徨·祝福》:“我回...

美丽两个字文言文解释
1. 文言文中形容“美丽的花”的字有什么 文言文中形容“美丽的花”的字有妍、嫣、灼、夭、芳。1、妍,读音为yán,部首是女,部首笔画是4,总笔画数是7,笔顺读写是折、撇、横、横、横、撇、竖,五笔字根是VGAH,意思是百花争妍,美丽的意思。相关文献记载: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明...

文言文三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

文言文用一个字形容想念
2. 文言文里把“思念,想念”用一个字表达的是哪些字 文言文里把“思念,想念”用一个字表达的字有:怀、忆、念、思 一、怀拼音: huái 释义:1.胸部或胸前:掩着~。小孩儿睡在妈妈~里。2.心怀;胸怀:壮~。襟~。3.思念;怀念:~乡。~友。~古。4.腹中有(胎):~胎。~孕。5....

文言文意思背字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3. 文言文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背翻译吗 ...

同一个字在文言文中不同意思的文章有哪些
鞭”这个字,在《童趣》(鞭数十,驱之别院)中表示“用鞭子打”;在《木兰辞》(北市买长鞭)中表示“鞭子”。又比如“辞”这个字,在《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中表示“告辞”,在《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中表示“推辞”。因此,不同字在不同文章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要具体而定。

文言文和字的意思是什么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7. 文言文典型字的各个意思 走(跑的意思)吾(我的意思)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

察雅县13592936624: 这个字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曾”这个字在初中的文言文意思是什么?两种读音zeng,ceng.越多越好,顺便带上课文和所在文中的句子.回答完满意的话再加... -
历骅氨苄:[答案]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cong 从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曾益其所不能. zeng:通“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察雅县13592936624: 高中文言文阕这个字有哪些意思
历骅氨苄: 高中文言文中阕这个字的意思有:1、止息、终了.例句: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2、尽、无剩余.例句:物物卬市,日阙亡储.3、服丧期满.例句:于是三年礼阕,乃相与刊勒金石.4、乐终.例句:主人答拜,乐阕.

察雅县13592936624: 匿这个字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
历骅氨苄:[答案] (形声.从匚( xǐ),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 2.同本义 [hide] 匿,亡也.——《说文》 匿,藏也.——《广雅》 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五年》.注:“亦藏也.” 而知匿其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察雅县13592936624: 解释下这个文言文的字 -
历骅氨苄: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并且” 意思是于是记下并且离开 2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意思是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

察雅县13592936624: 问这个字有什么含义?```` -
历骅氨苄:[答案] 1.问:是对疑的一种集中与概括,即由疑而引发的一种求知、求解的愿望与要求.其价值在于促使释疑完满,破疑彻底. 2.文言文 通“闻 ” 古字“问”、“闻”同音同义.《礼记·檀弓上》:“问丧于天子乎?”问本作闻(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

察雅县13592936624: 文言文“数”这个字有几个意思和读音 -
历骅氨苄:[答案] 一共5个读音: 数(shǔ):均为动词,如列举、计数、数落、列数罪行等. 数(shù):名词或数词,如名词运数、命运;技艺;数量、数字等;数词几(个). 数(shuò):副词,屡次;多次.数见不鲜. 数(cù):形容词,细密的.《孟子·梁惠王上...

察雅县13592936624: 初中语文课文中,哪些文言文里有“盖”这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
历骅氨苄:[答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盖 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盖也是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

察雅县13592936624: 为什么叫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历骅氨苄: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

察雅县13592936624: 这几句古文是什么意思 -
历骅氨苄: 原创翻译,请勿复制. 这是解释“蹇”这个字的意思,以及这个字在古文中的应用. 蹇,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跛.――《说文》 蹇,就是膝盖伸直,不能弯曲.在《易经》的《易蹇》中,第六十四卦:“往蹇来反”,意思是前进时遭遇艰险,...

察雅县13592936624: 古文中的腭是什么意思 -
历骅氨苄: 1、在古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取其本意,就是指自腭垂向两侧各有两条弓形粘膜皱襞,前方的一条向下连于舌根部,称为腭舌弓;后方的一条向下连于咽侧壁,称为腭咽弓.两弓之间的窝内有腭扁桃体,是淋巴组织,具有防御功能. 2、举例如下: (形声.字从肉,从咢,咢亦声."咢"意为"血盆大口",引申为"张大嘴巴"."肉"指身体."肉"与"咢"联合起来表示"人身体上开口最大处".本义:口腔.特指:口腔的上膛.前部称硬腭,后部称软腭)同本义 [palate] 余循龟之南,见其腭中沸水,其上唇覆出,为人击缺.――《徐霞客游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