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届朝代的税收政策

作者&投稿:钮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一年税收多少~

各个朝代税制不一
据说宋朝最高时的税收一年有钱一亿六千多万贯,但折合白银却很少。
明清大量海外白银流入,折合的白银增多。
明朝税收一年是400万两白银,清朝一年的税收是5000万两到7000万两,
因为宋朝是全部收上来再派发给地方,明朝是地方保留”所需“的部分然后上次国库。而且到了最后,明太祖朱元璋定天下税亩八百万余顷(一亿两千万亩),征粮2950万石,下旨“永不起科”。
明朝的商税原先是30取1,也就是3.3%。后来明朝皇帝与内阁考虑减轻国用以减少百姓负担,万历时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贩、年营业额在40两白银也就是在营业额少于26432元以下的免税。
结果到后期,一个耕地面积十亿亩以上,人口接近二亿的国家,赋税收入居然少到连招募二十万真正有战斗力的精兵都做不到。
明代的税收过低,农业税低,商业税更低
明代的税收几乎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增加(实际上是不断减少,农业税减少,商业税减少的更多)  
明代晚期人们对任何一次增税的行为都叫苦连天,以至当政府试图增加赋税时阻力重重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令所有地主和有田的农民自报所占有土地的数额,规定每顷(15亩)土地缴纳饲草3石(120斤左右,每个朝代有出入,差比诶不大),禾秆2石。



初期的赋税承袭秦制。但鉴于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减低了田赋的税率,先规定十五税一,以后又减为三十税一。 这一时期主要税收是田赋和人头税,另有名目繁多的工商和山木产品杂税。不过总体税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有文景之治。

魏晋南北朝

曹魏正式颁布法令,实行计亩而税、计户而征的赋税制。每亩纳粟四升,每户纳绢二匹(一匹十丈33.33米)、绵二斤。
晋武帝规定丁男(16~60岁)按50亩缴田租,丁女按20亩缴田租,每亩租八升。每年缴绢三匹、绵三斤;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颁布《均田令》,规定15岁以上男子授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男子每人授种植树木的桑田20亩。产麻地方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亩。次年颁布征收租调法令,规定一夫一妇年缴纳租粟二石、调帛一匹,15岁以上的未婚男女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分别负担相当于一夫一妇的租调额。
这一时期对盐、铁一般实行由国家专营专卖。对酒一般实行课税,有的也设官专卖。市税分为对行商征收的入市税和对坐商征收的店铺税。
对交易行为征收佐税,分为对数额大、立有文据的买卖奴婢、牛马、田宅的输佐和价值小、交易不立文据的散佐两种。
对富户家赀满50万贯及僧尼满20万贯者征收赀税。此外还有口钱和通行税等。



隋唐

隋朝和唐朝初都颁布均田令及租调法。规定丁男(21岁)和18岁以上的中男,各授田 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永不归还),80亩为口分田。同时颁布《租庸调法》,规定受田丁男应缴纳的田租、调赋和应服的徭役(见租庸调)。

唐中期安史之乱(755~763)以后,由于户口流亡,土地兼并,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遂改行两税,实行“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见两税法)。

这是中国田赋税制史上一项重要的改革,使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向土地财产税转变。并将各种租税加以合并,分夏秋两季征收,简化了征收手续。

这一时期对食盐、酒、茶有时课税,有时免税,有时专卖。唐代后期除恢复征收矿税、关市之税外,还开征以房屋为征课对象的间架税和对交易所得与公私支付钱物征税的除陌钱。

宋元明清

宋代田制分为民田与官田两类,仍沿用两税法,一般按每亩年纳一斗(10斤左右),江南等地每亩年纳三斗。两税之外,复有丁钱与徭役,还有名目繁多的田赋附加税,主要的有头子钱、义仓税、农器税、牛革筋角税、进际税、蚕盐钱、曲引钱、市例钱等等。

明代的税收,相较于前几朝,是轻了很多。主要的原因是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对底层的农民比较体贴。朱元璋定的税收制度,都是以粮食为标准的,这一点一直到明朝灭亡都没有改变。洪武年初,朱元璋定天下税制,征3500万石左右,后来又慢慢向下调整,中间一度也减免过某地区的税赋然后恢复,但总体是下调的,到了最后定天下税亩八百万余顷,征粮2950万石,太祖因此很满意,下旨“永不起科”。到了永乐朝,由于需要下西洋征蒙古等需求,成祖改可以实物征收(实物之前就有,但成祖改动的规模比较大),并且成祖迁都以后,南方五省的核定八百万石税征中有四百万石京运。英宗朝,把八百万石中除京运的四百万石外其余的四百万核定成“金花银”。太祖最早定的是军备是军屯制,曾有“吾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钱”的说法,这话也遭后世相当的诟病。军屯制之初,便有不足之处,因此以“开中法”打补丁。“开中法”后来又不断被“占窝”,所以九边的军需就需要京运,于是产生了年例银。到辽事兴起时,京收不足,就不得不开始征辽饷(万历四十六年)。张居正的改革,把原来太祖定的税制里,后世逐年增加的各种附加税以及赋役全部编成一种税制,这就是“条编”法,也称“一条鞭”。并且张居正极力促成折银征收,到他死之前,国家已有九成税收折银。但是张居正死后,基本上所有的制度全部被否定。于是又是实物征收等各种恢复以前的税制。到天启年间,京运的太仓银、金花银、各种实物加在一起,大概粗略的估计仍有一千多万两,另外还有数百万两辽饷,由于各地区的截留,辽饷其实到京才不到两百万两。崇祯初,对辽饷进行了调整,先是从六百多万,调整到520万,但是后来又增加。另外又加派了“练饷”和剿饷“,三饷每年大概一千六百多万两。加上原来的税收,大概一年的收入超过三千万两(实物征收因为没有价格表,也无法估值,只能大概估算一千多万)。

清代初沿用一条鞭法,废除一切杂派,但丁银从未被废除。及至清雍正元年(1723)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见摊丁入地)。

从此,丁银完全随田粮起征,成为清代划一的田赋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人头税的结束。

宋代以后,工商税收成为各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课税范围日渐扩大。就征税物品来说,宋代有谷、帛、金银铁、物产等四类二七品。还有盐、茶、酒、矿产税课或专卖,对内有关市之税,对海外商业有市舶课。明清进一步对工商各税课征,沿江河口岸设立关卡征收关税。清代设户部税关、工部税关数十座,征税对象包括衣、食、用物及杂货等项,还兼收船税。此外还有落地税、牙税、当税、契税等杂税。

一、中国有史以来,秦朝的赋税最重。
《汉书·食货志上》记载:“收泰半之赋。”颜师古注:“泰半,三分取其二。”也就是三分之二。
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1、田租:“什一之税”,分为谷粟和刍藁(饲养牲畜的干草)两项,一般交10石。
2、口赋:计口出钱,具体钱数已无资料可考,汉朝的口赋为120钱,秦朝当不少于此数。
3、杂赋:各色名目的临时征派,交什么不一定。
秦朝的暴政在中国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税收额度高达三分之二!正是因为沉重的苛捐杂税,迫使百姓全部起来反抗,秦朝短短二世而亡。

扩展资料:历朝历代的赋税:
1、两汉(不超过8%)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是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景之治时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
2、唐、宋(不足7%)
到了唐朝,赋税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 宋仍沿袭唐两税法,王安石实行方田均税清丈土地,符合公平税负原则。两税税率以每亩1斗为基准,约为十五税一。
3、元(不足7%)
元朝统治时期,在中国北方与南方实行不同的赋税制度,北方仿行唐租庸调法,江南仿唐两税法。
4、明(不足4%)
明代的税赋是历史上最低的,大约四十税一,三十税一。 明代中期张居正主张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这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但没能彻底实行。(实物地租为主逐渐趋向于以货币地租为主)
5、清(不足7%)
清初则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但丁银和田赋仍是两个税目。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总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第二步实行地丁合一,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的实行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春秋:“初税亩”,这是中国田赋制度的开始。
秦朝:农民要把收获物的2/3交给政府作赋税。
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田租为十五税一。文、景帝时,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桑,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昭帝和宣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
北魏、隋:租调制,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由三长负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兵役。
初唐: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租庸调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谷物2石,叫做“租”;交纳绢2丈、帛3两或布2丈4尺、麻3斤,叫做“调”;壮年男子每年服役20天,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叫做“庸”。国家有事增加徭役,加役15天,免去调,30天租调全免。每年额外加役最多不超过30天,遇到灾害。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减免租、庸、调。
中唐:两税法。其内容是:①取消租庸调和杂税;②不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现在的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纳税;③放弃按丁征税的办法,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④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夏不过六月,秋不过十一月。两税法改变了税收的方式,由人丁税转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要依据收税,两税法也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废除按户等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该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有不服役特权或因贫困孤苦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随两税交还,加收利息两分)、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明朝: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它简化了征收名目和手续,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吏隐田逃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折银制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积极推动作用。
(10)清朝:康熙实施“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制度。雍正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

班田收授法


古代是怎样征税的?
8、明(不足4%)明代的税赋是历史上最低的,大约四十税一~三十税一。明代初行两税法,自嘉靖十年起,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将各种赋役尽可能归并为几项货币税,以征收货币代替征收实物和征发差役。这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但没能彻底实行。(实物地租为主逐渐趋向于以货币地租为主...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中国赋税制度在各个朝代主要有哪些
汉代的赋税主要是人头税和田租,此外还有一定的徭役。人头税分算赋和口赋两种。汉初规定,15至56岁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每人纳赋120钱,叫算赋。7至14岁的小孩,每人每年纳赋20钱,叫口赋。田租按产量征收,一般三十税一。徭役分为劳役和兵役。成年男子一生要服两年兵役,每年服一个月劳役。三、魏...

中国古代历届朝代的税收政策是什么?
春秋:“初税亩”,这是中国田赋制度的开始。秦朝:农民要把收获物的2/3交给政府作赋税。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田租为十五税一。文、景帝时,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桑,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昭帝和宣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北魏、隋:租调制,在均田制的...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1.春秋初税亩: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承认私田合法,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2.秦汉赋税:编户制度。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

中国古代税收有多少?
井田制大约十税一;秦代为大约二税一;汉代为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隋唐实行租庸调,税收只与人头有关:每丁每年向国家输粟2石,绢2丈、绵3两( 或布2丈4尺、麻3斤),服役20日(或每日纳绢3尺或布3.6尺);唐末两税法,以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税额,无地的商人三十税一;宋代税收按...

历代中国赋税名称及内容
但由于两说法适应地主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其税制的基本原则为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 四、宋、元 宋仍沿袭唐两税法,但将两税分为田赋,但是宋田赋全国并无统一法则。宋田赋的正额不高,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存在各种名目的附加税,诸如支移、折变、加耗等,负担很重。与两税及附加税并存的还有其他各种杂税,如沿...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一年税收多少
各个朝代税制不一 据说宋朝最高时的税收一年有钱一亿六千多万贯,但折合白银却很少。明清大量海外白银流入,折合的白银增多。明朝税收一年是400万两白银,清朝一年的税收是5000万两到7000万两,因为宋朝是全部收上来再派发给地方,明朝是地方保留”所需“的部分然后上次国库。而且到了最后,明太祖朱元璋定...

请问:中国有史以来,历朝历代税赋最严重的是哪个朝代。还有苛捐杂税最多...
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1、田租:“什一之税”,分为谷粟和刍藁(饲养牲畜的干草)两项,一般交10石。2、口赋:计口出钱,具体钱数已无资料可考,汉朝的口赋为120钱,秦朝当不少于此数。3、杂赋:各色名目的临时征派,交什么不一定。秦朝的暴政在中国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税...

中国历朝历代收多少税
在中国2000多年的皇权帝制社会里,历代皇室和历代朝廷均遵循:(1)“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治国安民原理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民权保障机制 (3)“藏富于民,还富于民”的以民为主的民主原则 因此,中国2000年的皇权史是一个“官少,兵少,税轻”的轻税...

古时候历朝历代都有哪些税收?和现代比税种有什么区别?
宋代曾一度对鱼类的交易征收税额。元代承袭了不少宋代旧制,在全国设立了16除课鱼机构,大都集中在长江流域。《至顺镇江志·赋税》记载:“鱼课,岁额钞七百九十三贯。”这就是元代征收鱼课的史料证据。有时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偶尔也会罢征鱼课,例如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十二月,“免浙西鱼...

茄子河区13950171964: 我国历史历代税收采取什么样的办法 -
荆祥骨疏: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总体特点是:征收的标准由人丁向田亩、资产过渡;征收的方式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征收的名目由多种成分转向单一货币;征收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定时;农民服役由必须服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的情...

茄子河区13950171964: 中国各朝代的赋税制度为何?中国赋税制度大致上有哪些阿?那些赋税制
荆祥骨疏: 均田制(唐)是土地制度!土断制是一种东晋刘裕为促使侨户、流民与世家大族控制... 藉以增加赋役收入采取的措施,不属于土地政策,也不属于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赋税...

茄子河区13950171964: 古代赋税制度 -
荆祥骨疏: 在初税亩、相地而衰征之前各国都是实行的井田制. 我觉得可能是春秋时主要是由耕公田作为赋税变为以田亩为主的征收. 到了战国,由于人口的增多,开始出现按人口的征收方法,并在秦朝形成田亩、人口并收的税收制度.以后逐渐有屯田制、租庸调制、两税制、一条鞭法直至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

茄子河区13950171964: 明朝、清朝各实行怎样的赋税政策? -
荆祥骨疏: 1.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张居正推行的赋税制度.将田赋,徭役,杂役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收税.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开始用银两征税,商品经济发展. 2.摊丁入亩:清朝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定额(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推行摊丁入亩,将田赋和丁役合而为一,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减轻人民负担,废除人头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使人口增长.

茄子河区13950171964: 税收制度发展历程 -
荆祥骨疏: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总体特点是:征收的标准由人丁向田亩、资产过渡;征收的方式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征收的名目由多种成分转向单一货币;征收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定时;农民服役由必须服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的情...

茄子河区13950171964: 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 -
荆祥骨疏: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赋税制度 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财物称为“土贡”.西周土贡有皮帛、宗庙之器、绣帛、木材、珍宝、祭服、羽毛等九类,称作“九贡”.此外,还有军赋.春秋战国时...

茄子河区13950171964: 我国古代的赋税从战国到唐朝不是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吗,可是汉朝的编户齐名怎么是根据资产多少承担税役,秦朝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经济方面第一条... -
荆祥骨疏:[答案] 1.编户齐民虽然提到按财产多少征收赋税,但没有真正实行过.而且汉代税种特别多,编户齐民之事关于其中的一小部分税的名义上的征收办法,两汉的赋税特点是田租轻而人头税重,编户齐民的税收属于田租,只占了国家税收的小部分. 同理,秦朝...

茄子河区13950171964: 我国古代的赋税 -
荆祥骨疏: 1.编户齐民虽然提到按财产多少征收赋税,但没有真正实行过.而且汉代税种特别多,编户齐民之事关于其中的一小部分税的名义上的征收办法,两汉的赋税特点是田租轻而人头税重,编户齐民的税收属于田租,只占了国家税收的小部分....

茄子河区13950171964: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中国赋税制度在各个朝代主要有哪些 -
荆祥骨疏: 高中历史老师告诉你 1.春秋鲁国的“初税亩”.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确定的“按亩收税”,并在秦朝继续落实. 3.两汉时期的“编户制度”.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均田制. 5.隋朝租调制,唐朝前期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租庸调制. 6.唐朝后期,两税法. 7.明朝一条鞭法. 8.清朝摊丁入亩.

茄子河区13950171964: 中国古代税法有哪些知识呢?
荆祥骨疏: 1、税种 中国古代的税收种类主要有田赋和人丁税,合称赋役.田赋按田亩征收实物或货币,人丁税按人头摊派劳役或征收实物、货币.与田赋相比,人丁税要复杂一些.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