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介绍

作者&投稿:矣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河北梆子的介绍 100字以上~

  河北梆子:2006年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河北本地叫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梆子腔;外地人称之为京梆、笛棒子、反调等;此外,也有人称它为卫梆子或山西梆子。1952年统一称为河北梆子。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地,长江以南主要是上海、武汉等地。
  河北梆子大约诞生清晚期,至今有将近200年历史。
  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河北梆子的演员中有一批全国知名的杰出的人士,如田际云、魏连升、侯俊山、何景山,赵佩云(筱香水)、王莹仙(金钢钻)都以唱腔高亢优美、变化多端而为广大观众所热爱。这批演员是河北梆子舞台上的明珠,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使观众更加喜爱河北梆子这个剧种。
  河北梆子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生行分胡子生、小生、武生。胡子生在生行之中占首要位置,又分文胡子生(重唱功)、脆胡子生 (重做功)、武胡子生(重工架)三种;小生分文小生、武小生、穷生、娃娃生几种;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1888年梆子、皮、黄合演以前,河北梆子的武生行还没有独立,梆、黄合演之后,在京剧影响下,武生逐渐从各行中分离了出来,成为独立的行当。
  旦行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五类。青衣,又称“正旦”,在剧中多穿黑色服装,但在少数传统剧目中也有穿白衫的青衣,如《祭江》中的孙尚香、《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等。花旦,由于表现人物性格类型比较多样,因而又有闺门旦、耍笑旦、摔打旦、泼辣旦、小旦之分;武旦又分两种,挖掘靠架武生的,谓之“刀马旦”,具有短打武生特点的,谓之“夜叉旦”。彩旦以往均由丑行兼演,属丑行,有了女演员后,改由女性扮演。
  净行分大花脸、二花脸、武花脸、零碎花脸四类。在大花脸行中,又分黑头、白奸、红头和净生(花脸老生)四种,每种都比较侧重唱工。特别是花秀老生(净生),为河北梆子特有,扮相素脸、白满髯,近似老生,但唱念及表演程式却是花脸路子,如《庆顶珠》中的萧恩、《三击掌》中的王允、《扑油锅》中的伍奢等。二花脸,重做工,又分架子花脸、武花脸、零碎花脸。
  丑,又名“三花脸”、“小花脸”,分文丑、武丑两大类。在文丑中,又有袍带丑、道袍丑、腰包丑、神鬼丑、老丑等;武丑,又名“开口跳”,也是梆子、皮黄合演之后的产物。
  武行在做打上又分英雄将、斗将两类,习惯上称前者为上手,后者为下手。如兽形、四刽子手、四牢子等,都属武行应工。此外还有杂行,包括旗卒、锣夫、伞手、报卒、车夫、轿夫、家奴、院公、丫环、彩女、龙套等。

  河北梆子剧目,约有五百余出,多数来自山陕梆子,也有一部分是移植京剧、高腔、丝弦腔、喝喝腔的剧目;此外还有一百余出时装戏,是梆簧合演(两下锅)以来的产物,但多未流传下来。
  传统剧目,多取材于殷周、列国、两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初的历史故事。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的小戏,数量甚少,且不常上演。流传至今的代表性剧目有:《蝴蝶杯》、《秦香莲》、《辕门斩子》、《江东计》、《南北和》、《打金枝》、《杜十娘》、《三上轿》、《双锁山》、《乌玉带》、《辛安驿》、《花田错》、《罚子都》、《喜荣归》、《赶斋》、《打柴得宝》、《观阵》、《作文》、《疯僧扫秦》、《春秋配》、《二堂舍子》、《芦花记》等。传统剧本,词句通俗易懂,常有河北地方土语杂糅其间,具有农民生活气息。文字绝少有人加工,因之有些戏文失之粗糙。主体唱词皆系齐头句式,多用七言、十言句,偶也有五言句式。
  河北梆子时装戏,始于光绪十六年(1890)前后,约止于民国二十六年。大致可分三个时期:1890年至1910年,是河北梆子时装戏的初期,剧目多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如《惠兴女士》、《烟鬼叹》、《梦游上海》、《火烧第一楼》、《蚂蚁拿臭虫》、《耗子成亲》、《春阿氏》、《张傻子游街》等。这些时装戏开始多由田际云所办的玉成班上演,也多属玉成班自编。宣统三年至民国十五年,是时装戏的中期。由于受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时装戏的题材有所扩大,不仅有以国内社会新闻为题材的戏,而且还有一些改编外国著名小说的戏,像《茶花女》、《复活》、《拿破仑》等即是;另外也编写了反映近代科技的戏,如《电术奇谈》等。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二十六年,是河北梆子时装戏的末期。这时以"三言"、"二拍"、"聊斋"等取材改编的戏大量增加,如《十五贯》、《庚娘传》、《胡四娘》等。因这些戏大都化为当代故事,穿时装演出,所以也称时装戏。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成立于一九五九年,著名艺术大师荀慧生、李桂春曾任该院第一任正、副院长。现任院长许荷英。剧院下设一团、青年团、百灵团、影视制作部、河北大戏院、河北梆子少儿培训基地等六个实体。具有一级职称资格的35人,二级职称资格的67人。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其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清朝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还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

在舞台艺术上,不管是表演,还是音乐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升,因此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等特点,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北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扩展资料

唱腔分类

河北梆子唱腔分有生、旦、丑三行。属于生行的小生、武生、基本都用老生唱腔,但不唱大慢板;属于旦行的花旦、刀马旦、彩旦、老旦等则用青衣唱腔,亦很少唱大慢板;净行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基本板式,有小慢板、二六、尖板、流水四种,但不甚完备;丑行也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唱腔,除无大慢板外,其他板式俱全。

男女声唱腔,采用同宫同腔,男演员唱来较为吃力。正调唱腔是微调式,反调唱腔为宫调式。唱腔中的四、五度大跳进,是旋律进行的突出特点。演唱上讲究“腭嗽”、“喷口”、“砸夯”等特殊技巧,听来慷慨激越,淋漓痛快。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梆子腔的一种(梆子腔:戏曲声腔之一,因用梆子加强节奏得名。)解放前,它有许多名称,在河北本地叫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梆子腔;外地人称之为京梆、笛棒子、反调等;此外,也有人称它为卫梆子或山西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2年统一称为河北梆子。除北京、天津、河北广大乡镇以外,河北梆子还流传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地,在长江以南的活动基地,主要是上海、武汉等地。

河北梆子:《南北合》北京市河北梆子剧河北梆子:《南北合》北京市河北梆子剧河北梆子:《南北合》北京市河北梆子剧




北路梆子的剧种简史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与中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州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是在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最早形成的剧种之一。郭沫若同志曾用"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来赞誉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大约形成于十六世纪中叶,至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十九世纪初叶...

河北梆子是如何兴起的?
河北梆子是由流人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化而成的,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 - 1850年),山陕梆子是由到河北经商的商人带来的,山陕梆子流人河北后,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为了赢得当地观众的喜爱,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情趣、爱好等,在艺术上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创造,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演员逐渐增多...

北路梆子贾桂林人物生平介绍
随即参与恢复北路梆子剧种,于1955年建立忻县专区北路梆子剧团任副团长、团长。代表剧目有《王宝钏》、《金水桥》、《血手印》、《李三娘》、《劈殿》及现:代戏《山乡风云》、《江姐》、《红灯记》等。其中主演《血手印》1957年获山西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演员奖,1960年出席山西省文教群英会被评为...

山西有什么剧种呢?
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流行于晋北、内蒙及冀西北一带地区,大约形成于十六世纪中叶。四、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其音调高亢活泼,具有粗狂、健康的农民艺术特色。五、秧歌戏 广泛流布...

中国乐器志:体鸣卷目录
在第一章中,第一节介绍的是对击棒,如常见的梆子(包括北梆子、梆板)、棒棒、竹梆等,它们通过碰撞产生音响。第二节的双击板则涵盖了梨花片、它石(恰克恰克)等,如四宝、双飞燕和算命板(报君知)等,展示了独特的敲击技巧。接着,对击异形器如乐勺、马蹄、钹等也有所涉及。在敲奏体鸣乐器的...

诃北梆子春草闯堂剧情
薛玫庭下山后,又见吴独打死渔夫,抢夺渔女,再次抱打不平,徒手与持刀的吴独对战,打斗中吴独倒地,刀扎死了自己。此时差役巡逻至此,为避免连累别人,薛主动跟随府衙投案自首。李半月绣花,命春草上街买线,见薛玫庭被衙役绑赴府衙,春草关心薛玫庭的安危,向守备打听信息,得知情况紧急,顾不上回府...

郝建东的介绍
郝建东,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剧社社长,1986年毕业于忻州地区艺校,主攻须生兼老生。是一位深受观众喜爱的北路梆子青年演员。

请你通过各种方式再介绍一种地方戏曲。
简介 邢绣娘:本名秀莲,因会挑花绣朵,后改名绣娘。生于乾隆十四年,死于嘉庆二十三年(1749-1818),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人。 邢绣娘出身贫寒,自幼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喜爱歌唱,且歌喉婉转,音韵悠扬,她的演唱别具一格,深受民众喜爱,她曾经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并获得了“黄梅名伶”的御赐墨宝。...

梆笛基本简介
河北梆子、蒲剧等伴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常作为独奏乐器,展现其音乐魅力。代表作曲目包括《喜相逢》《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荫中鸟》《枣园春色》,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梆笛的艺术魅力。而在众多名家之中,王铁锤、冯子存和刘管乐等都是这一乐器领域的杰出代表。

河北梆子南北和剧情介绍
十五年后,宋辽交兵于飞虎峪。当八郎得知母亲(佘太君)在雁门关外时,他告诉四郎,他们非常想念母亲,所以他们共去探母。出乎意料的是,碧莲公主不小心听到了这个消息。碧莲问了隐情后,她带着一双儿女为四郎和八郎骗令箭。四郎和八郎探母后想回来。孟亮和焦赞责以大义,偷走了他们的箭,欺骗了雁门关...

桐梓县13722854856: 河北梆子(传统戏剧) - 搜狗百科
衡耍盐酸: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河北梆子在其兴盛期,还曾传入中国东北三省、江淮地区以及俄罗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1]

桐梓县13722854856: 网络小说排行榜完本经典之作(戏曲名篇:河北梆子五百剧目中的经典之?
衡耍盐酸: 1、河北梆子剧目,约有五百余出,多数来自山陕梆子,也有一部分是移植京剧、高腔、丝弦腔、喝喝腔的剧目;此外还有一百余出时装戏,是梆簧合演,两下锅以来的产...

桐梓县13722854856: 河北梆子的历史起源与经典戏段 -
衡耍盐酸: 河北梆子是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化而成的,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逐渐流传到河北全省和省外.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称在北京盛行的河北梆子为“老派”,称在天津盛行的为“新派”.老派在演唱上杂有山陕韵...

桐梓县13722854856: ...从而使河北梆子又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这些新特点的增加,标志着河北梆子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 本文除介绍河北梆子的... -
衡耍盐酸:[答案] 答案:3.C; 解析: (1) 巨大影响、风格特点、发展. (2) 河北梆子是一个影响较大的剧种.(意思对即可) (4) 要扣住“语言准确性”来分析.如“伴奏音乐有唢呐、弦乐曲牌近百支”“但仍不失为我国北方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分析略. ...

桐梓县13722854856: 河北有哪些具有特色的剧种?
衡耍盐酸: 在河北曾经流行和正在流行的剧种,有 30多个,其中河北土生土长的有26个,最 为著名的有河北梆子、评剧、保定老调、丝 弦等.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是...

桐梓县13722854856: 河北梆子介绍
衡耍盐酸: 河北省的主要剧种.

桐梓县13722854856: 河北是什么剧 -
衡耍盐酸: 河北主要就是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梆子腔的一种(梆子腔:戏曲声腔之一,因用梆子加强节奏得名.)解放前,它有许多名称,在河北本地叫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梆子腔;外地人称之为京梆、笛棒子、反调等;此外,也有人称它为卫梆子或山西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2年统一称为河北梆子.除北京、天津、河北广大乡镇以外,河北梆子还流传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地,在长江以南的活动基地,主要是上海、武汉等地.

桐梓县13722854856: 河北梆子的特点
衡耍盐酸: 河北梆子的特点: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

桐梓县13722854856: 河北梆子在河南的起落情况如何?
衡耍盐酸: 河北梆子曾被称作直隶梆子、卫梆子,在河南亦叫“京梆”“反调”,新中国成立后才统称“河北梆子”.它原由山陕梆子演化而来,约形成于清道光末,而于同治年间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