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的一个问题

作者&投稿:缑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康熙帝十二年到康熙帝二十年间,康熙解决了哪些问题?~

从康熙帝十二年到康熙帝二十年(1673~1681年),经过8年战争,康熙帝指挥清军,平定了“三藩之乱”。康熙帝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派遣清军渡过台湾海峡,降服了郑克塽,解决了台湾问题。从康熙帝二十四年到康熙帝二十八年(1685~1689年),康熙帝派遣清军先后进行了两次雅克萨之战,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遏制了沙俄的入侵。从康熙帝二十九年到康熙帝三十六年(1690~1697年),康熙帝3次率军亲征,击败噶尔丹,统一了漠北地区。康熙帝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帝又派皇十四子允禵坐镇青海,进军西藏,驱逐准葛尔,解决了西藏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斗争,使清朝边疆地区的政治秩序得以稳定,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

皇长子允禔,母惠妃纳拉氏,生于康熙十一年。早年极受康熙器重,后来卷进储位之争,以谋害太子的罪名被康熙革除爵位,监禁。

  皇二子允礽,康熙嫡长子,母孝诚仁皇后,生于康熙十三年。这位皇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被康熙立为太子,并且还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后来因为不友兄弟,甚至与康熙帝享同等待遇,而被康熙几次复立复废,最后被禁锢。这位太子的人生悲剧,大概就在于父亲活的太久,而他又不想等了。

  皇三子允祉,母荣妃马佳氏,生于康熙十六年。雍正即位后,派他去给康熙守陵,后被夺爵、囚禁。

  皇四子胤禛,母孝恭仁皇后,生于康熙十七年。康熙驾崩后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皇五子允祺,母宜妃郭络罗氏,生于康熙十八年。19岁封贝勒,30岁为亲王,雍正十年死,谥号温。这位的结局,相比他几个兄弟来说,是很不错的了。

  皇六子允祚,母孝恭仁皇后,生于康熙十九年,五岁时夭折。

  皇七子允佑,母成妃戴佳氏,生于康熙十九年。英年早逝。

  皇八子允禩,母良妃卫氏,生于康熙二十年。后卷进夺嫡之争,被夺贝勒位受圈禁。雍正继位初,命其总理事务,后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

  皇九子允禟,母宜妃郭络罗氏,生于康熙二十二年,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

  皇十二子允祹,母定妃万琉哈氏,生于康熙二十四年,这位皇十二子一直活到乾隆朝,受两朝皇帝重用。

  皇十三子允祥,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于康熙二十五年,雍正对其颇为看中,是众兄弟中对雍正帮助最大的一个。

  皇十四子允禵,母孝恭仁皇后,生于康熙二十七年。雍正继位后,与与雍正对立,被革爵禁锢。乾隆时期被放出,为恂郡王。

  皇十五子允偶,母顺懿密妃王氏,生于康熙三十二年,英年早逝。

  皇十六子允禄,母顺懿密妃王氏,生于康熙三十四年,死于乾隆三十二年。

  皇十七子允礼,母纯裕勤妃陈氏,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乾隆三年卒。

  皇十八子允衸,母顺懿密妃王氏,生于康熙四十年,七岁时夭折。

  皇十九子允稷,母襄嫔高氏,生于康熙四十一年,乾隆二十年死。

  皇二十子允袆,康熙四十五年生,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一子允禧,康熙五十年生,熙嫔陈氏生,乾隆二十三年死。

  皇二十二子允估,康熙五十年生,母谨嫔色赫图氏,乾隆八年死。

康熙帝的一大历史功绩是统一台湾。康熙帝统一台湾,正值他三十而立之年。这时,他亲政已经16年,特别是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八年艰难平定三藩的磨练,他更加成熟,更加坚定,也更加睿智。康熙帝的人格魅力和智慧韬略,在统一台湾的实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康熙帝统一台湾,可称之为三个“善”:一是善抓时机,二是善于用人,三是善定制度。下面具体讲说。一、善抓时机。康熙帝为了抓住合适时机统一台湾,整整等待了20年。事情要从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起。郑成功与元配夫人董氏像:郑氏台湾郑成功(1624~1662年),隆武二年即顺治三年(1646年),反对其父郑芝龙降清,在南澳(今广东境内)起兵。他被南明的皇帝赐姓朱,称作“国姓爷”,还被封为延平郡王。势力强大时,曾率领水师,驶入长江,进攻南京。后来失利,退居海上,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是明末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一支重要力量。早在明天启四年即天命九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占领台湾南部的赤嵌;两年后,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湾北部的基隆。后来荷兰人赶走西班牙人,独占台湾。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领水师,从台湾鹿耳门(今台南境)登陆,进攻荷兰总督所在地赤嵌城。荷兰人求和,愿以10万两银犒军。郑成功则声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郑成功先后奋战八个月,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逼迫荷兰总督揆一投降。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统治。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收复台湾后,郑成功治理与开发台湾,发展经济,颇有建树。但他在收复台湾五个月后病死,享年39岁。他的儿子郑经嗣立,为南明延平郡王。有一个历史的巧合:康熙元年和郑经继位,恰好是在同一年,这年康熙帝9岁,郑经20岁。郑经像:郑经(1643~1681年)继位以后,继续割据台湾,并占据厦门、金门等东南沿海重要岛屿,奉南明正朔,与清朝对抗。从康熙帝和郑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就开始了双方的交锋。这个阶段,持续了20年,直到郑经病死。无论是在四大臣辅政期间,还是康熙帝亲政以后,清朝对台湾的政策是一贯的,这就是:以抚为主,征抚兼施。 从康熙元年(1662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廷对郑氏,以抚为主,双方先后有12次谈判。康熙初年,朝廷派出官员同郑经代表会谈,谋求统一。但郑经提出:照朝鲜例,不剃发(江日升《台湾外纪》卷六)。清廷见谈判不成,便于康熙二年(1663年)发动军事攻势,攻占金门、厦门。郑经往铜山。康熙三年(1664年),清军攻铜山。郑经不敌,退到台湾。清廷命施琅率军进攻台湾,因遇台风,无功而返。康熙帝《整饬海疆朱谕》。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五月清除鳌拜集团,六月便派刑部尚书明珠前往福建泉州议抚,并派员持皇帝诏书到台湾,同郑经谈判,郑经不接诏书,只派官员谈判。清朝要求郑经:剃发归命,自当藩封,永为柱石。郑经仍坚持以前主张,提出:“台湾远在海外,不属于中国版图。”(连横《台湾通史》卷二)康熙帝在敕谕中说:“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敕谕明珠等郑经比例朝鲜不便允从》)后他又明确指出:台湾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朝鲜)相比(《清圣祖实录》卷一〇九)。就是说,朝鲜为外国,郑经乃是中国人,不能援引朝鲜为例。明珠见郑经没有诚意,中止谈判,回到北京。在三藩之乱期间,郑经支持福建的耿精忠叛清,并趁乱进攻大陆。如康熙十四年(1675年),郑经军攻陷福建漳州,清海澄公黄芳度死之;康熙十六年(1677年),郑经派大将刘国轩攻打广东东莞;康熙十七年(1678年),郑经又派大将刘国轩进攻福建泉州等。清朝在东南沿海实行海禁政策,沿海居民迁徙,寸板不许下海。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限制并打击了郑经集团,但是同样不利于大陆沿海居民。解决的唯一办法,是海峡两岸统一。终于,一个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到了。善抓时机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位20年的郑经在台湾病故。延平郡王的王位,传给长子郑克。两天后,郑克竟然被受郑经宠信的冯锡范所杀。冯锡范拥立自己的女婿、郑经次子郑克塽继位。郑克塽只有12岁,袭为延平郡王。因郑克塽年幼,大权旁落,内政落在冯锡范、外事落在刘国轩等手中。郑经的死,对于延平郡王的命运,可能是悲剧;而对康熙帝来说,必定是喜剧!因为历史给康熙帝提供了统一台湾的良机。这是为什么呢?内外原因有五:其一,三藩战争结束,中原大地统一,可以集中力量处理台湾问题;其二,台湾政局变动,郑经死后,诸子相争,官员内讧,文武解体;其三,台湾内部,官兵离心——康熙初,投诚官员3985员、兵40962名、归农官弁兵民64230名口(《清圣祖实录》卷一二);其四,台湾水旱灾害严重,“人民饥死甚多”(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卷二),民众对台湾郑氏政权不满;其五,荷兰等殖民者势力衰弱,无力干预,国际环境有利。康熙帝抓住这个等待了20年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决定兴师,统一台湾。有廷臣谏言:“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长驱致胜,计难万全。”这表明朝臣中有人对武力统一台湾持反对意见。康熙帝不为所动,做出收服台湾的决策。解决台湾问题,关键在于选帅。康熙帝善于用人,但选谁任主帅呢?二、善于用人。慎重选帅康熙帝决定启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但是对于这一任命,朝廷有争议,主要是对施琅政治上不信任,军事上不放心。如果说康熙帝用了20年等待进兵台湾的时机,那么,他为了选用施琅这员主帅也是准备了20年。施琅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施琅石雕像:施琅(1621~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原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施琅长期转战于东南沿海,熟悉海上作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他喜读经书,熟悉兵法,精晓阵法,尤善水师,是一名有勇有谋的帅才。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海上抗清,招徕施琅,施琅便跟随郑成功抗清。后来郑、施失和,郑成功抓捕施琅及其眷属。施琅用计逃脱,但其父、弟及子侄等都被郑成功杀害。施琅于顺治八年(1651年)背郑降清。康熙元年(1662年),康熙帝启用已经“赋闲”十年的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负责征讨台湾的水师军务。他受命先后两次出海,因遭飓风,无功而返。因此,朝廷上一些大臣说他与郑氏旧恩未断,疑其“贰心”。再加上总兵孔元章赴台谈判传回台方离间施琅的话,于是施琅被解除兵权,调回京师,任内大臣。因为有前面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康熙帝此次选任攻台主帅,非常慎重:其一,广听众议,找人推荐。他问李光地,谁能担此任?李光地经过考察后,推荐施琅。其二,亲自找施琅谈话,征询进取台湾的方略。其三,力排众议,启用施琅。其四,风信之争——是南风进兵还是北风进兵,相信施琅。其五,事权专一——为避免“一山二虎”,从施琅奏请,调总督姚启圣管后勤,避免总督与总兵责任不清,互相掣肘。其六,“断自朕衷,特加擢用”,就是施琅任内大臣十二年,康熙帝信任他,决定任用他为福建水师提督。福建东山县九仙山下的施琅水师指挥台。康熙帝经过慎重的调查研究,启用原郑成功部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造舰练兵,做实战准备。刚要进兵,有人疏言:彗星见,缓进剿。康熙帝破除迷信,决心进兵——从施琅议,遇信风,即进取。台湾方面,也在准备:其一,刘国轩负责战事;其二,在台湾门户——澎湖进行防守;其三,水军主力集中到澎湖海域。巧用兵略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清朝水师,向澎湖进发。澎湖海战,一触即发。第一回合。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水师2万人,战船230余艘,出其不意,向澎湖进发;此举出乎刘国轩之所料,他没有想到懂得海上风候的施琅,会选择大风大浪的季节进攻澎湖,因事发突然而措手不及。十六日,两军对峙于海面,发生激烈海战。在这里我讲一个蓝理的故事:施琅发起进攻前,问诸将:谁敢为先锋?诸将互视,无人回答。蓝理挺身响应。施琅命蓝理为先锋,并命在其战船帆篷上,书写两丈长的两个大字——蓝理。战起,蓝理率7艘战船冲入敌阵。双方展开激战。郑军刘国轩初战失利。但风向突转,对清军不利。郑军乘机进攻,包围清军指挥战船,施放火器,施琅右脸被烧伤,众官兵惊慌。这时,蓝理督率战船冲向郑船,负伤10余处;又被敌炮轰倒,肚破肠流,非常严重。有人喊:“蓝理死矣!”蓝理忍痛跳起来喊道:“蓝理在!”他的部下把蓝理破肚流出的肠子装到腹中,四弟给他穿上衣服,五弟用布把他的腹部包裹起来。蓝理重整衣甲,继续指挥战斗。官兵深受感动,更加奋勇作战。郑军败退。后康熙帝誉称他为“破肚将军”(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卷四)。郑克塽像。第二回合。二十二日,清军与郑军在澎湖海域进行决战。清军船舰分作三队:左翼以50艘进攻鸡笼屿,右翼以50艘进攻牛心湾;主力由施琅率领,分作前后两队——前队56艘居中,后队80艘分作两股,既左右策应,又前后援应。郑军将领刘国轩率军全力以赴。从早上七时到下午四时,双方海战,异常激烈。施琅指挥清军,靠近敌船,用火罐、火筒、火炮、火铳等,射向、抛向郑船。霎时间,郑船焚烧,一片火海。郑船20余艘,沉入海中。刘国轩见势不妙,乘小船逃往台湾。郑军见主帅逃走,大势已去,5000余名官兵向清军投降。此战,郑军死伤1万多人,清军总兵朱天贵等300余人战死,清军取得了海战的胜利。清军取得澎湖海战大捷,打开了通向台湾的海上门户。郑氏失去屏障,官兵解体,风声鹤唳,无力再战。这时,台湾流传施琅会乘胜进入台湾,烧杀抢掠,为父报仇。施琅郑重宣布:仇人只郑成功一人,郑成功已死,决不报复其他任何人。郑克塽召集官员议商对策,有人主张逃往吕宋(今菲律宾),有人主张投降。郑克塽同意投降,并派人到施琅军前。施琅表示:“夙昔结怨,尽与捐除!”过去恩怨,一笔勾销。但是兵部不允。康熙帝高瞻远瞩,特旨允降。康熙帝已经事先作了部署,对郑氏及其官员进行妥善安排。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一日(1683年10月1日),施琅率领清军前往台湾受降。郑克塽率领官员列队恭迎。双方在天妃宫会见,施琅“握手开诚,矢不宿怨”。事后,施琅亲自前往郑成功庙进行祭奠,表现了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博大胸怀。是年施琅63岁。康熙帝重用施琅,台湾一统。这正好应了郑成功的一句话,当年他得知施琅逃走时后悔地说:“吾不幸结此祸胎,贻将来一大患!”施琅的捷报传到康熙帝御前,正好是八月仲秋之夜。康熙帝高兴地作《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七律一首: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康熙诗词集注》) 他还挥笔写下五言绝句: 明月中秋节,驰书海外来。 自今天汉上,万里烟云开。(《康熙诗词集注》) 三、善定制度。康熙帝统一台湾之后,没有像汉武帝打匈奴、唐太宗战突厥那样,战胜即走,得而复失。康熙帝对郑克塽等以往之罪,尽行赦免,并从优叙录,加恩安插,封郑克塽为公、冯锡范为伯、刘国轩为天津总兵官,俱隶上三旗。他采取若干重大措施,特别是加以制度化。清人绘《台湾风俗图》之一。清人绘《台湾风俗图》之二。第一,设府置县。台湾统一之后,如何进行管理,弃留两议,廷争未决。康熙帝也在征求一些大臣的意见:康熙帝问:“然则弃之乎?”李光地答:“应弃!”康熙帝问:“如何弃法?”李光地答:“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纳款通贡,即为贺兰(荷兰)所有,亦听之。”(李光地《榕村续语录》卷一一)李光地等人为“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人不足以臣”,而主张“迁其人,弃其地”,就是将岛上兵民迁到内地,而将岛上土地给荷兰人。靖海将军施琅认为不可弃地、不能迁民。他认为:“虑事计其久远,防患在图于未然。”(《清史列传》卷九《施琅》)他上《恭陈台湾弃留疏》说: 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纡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离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余遥……弃留之际,利害攸关。臣思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施琅《靖海纪事》下卷) 经过在福建官员会议、朝廷会议讨论,康熙帝从施琅议,命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台湾府,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谢遂《职贡图》之“诸罗县内山阿里等社归化生番”嘉义)县。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尔后,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清朝“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正式建立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第二,驻扎军队。设总兵官1员、副将1员、参将2员,率兵八千,驻防台湾;设澎湖副将1员、兵两千,镇守其地。第三,开放海禁。清初海上反清活动很多,曾下禁海令:寸板不许下海;又下迁界令:东南近海居民内迁50里,房屋弃毁。统一台湾后,康熙帝又从施琅建议,开海禁,通贸易。海禁一度开放。第四,建设台湾。康熙时开始在台湾府建府学,在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分建县学,在番民中建社学,铸康熙钱。康熙朝纂修《康熙台湾府志》、《康熙台湾县志》、《康熙凤山县志》和《康熙诸罗县志》。台湾人始参加福建乡试。泉州人陈赖章与番民签约,开始在台北垦荒种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冬,台湾闹饥荒,康熙帝命蠲免台湾、凤山、诸罗3县粮米。康熙帝还将宫苑内的西瓜籽赐到台湾种植。在康熙朝台湾重归版图的近40年间,台湾的经济、贸易、社会、文化、教育,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康熙大帝统一台湾,做得干净、利索、漂亮、成功。康熙帝统一台湾的历史经验:一是时机抓得好,二是主帅用得好,三是善后制度好。康熙帝统一台湾表明,他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关于康熙晚年后宫的几个疑问(襄嫔高氏、熙嫔陈氏)
所以我觉得可能是你记错皇十九女的出生日期。2、熙嫔:陈氏,陈玉卿之女。康熙五十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郡王胤禧,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皇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封为皇祖熙嫔,二年正月初二薨。我的猜想:可能是与年号【康熙】关系不大的原因吧,那时更注重生辰八字,而且只是用一个字,并不像雍正时期...

推荐好看的完结言情小说
十里红妆,天下女子谁能嫁得如她这般风光? 临行前奶奶相授的锦囊里, 一个忍字已道尽太子妃之位绝非轻松可坐。 这一门政治婚姻,本就不指望会有幸福, 然而于她,终有不甘。深宫内院,一幕幕红颜战场, 巧手翻云,智夺众彩, 凤仪天下的背后,是一颗永不悸动的心。 只有心静,方能恬淡理智,...

谁的年号“雍熙”?
宋太宗赵炅(即赵匡义,又名赵光义,宋太祖赵匡胤之弟)的年号,雍熙是其第二个年号。太平兴国:976—984 雍熙:984—987 端拱:988—989 淳化:990—994 至道:995—997

德性主义到底是什么啊?
认为只要能解决时代所遇到的紧迫问题,使国家统一、秩序稳定、不受外侮,即为王道之事功。儒家对“道”的这两种不同理解,基本上是围绕王霸义利问题而展开的,实质是儒家内部关于解决治理问题的不同路径选择。 德性主义和事功主义的争论由来己久。南宋孝宗淳熙年间,道学的领袖朱熹和事功之学的杰出代表陈亮之间...

“雍熙”一词的具体含义
雍熙(元年:984年—末年:987年)是宋太宗的第二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雍熙 :yōnɡ xī 1.谓和乐升平。

宋元时代的经济问题
对这一地区耕地的增长作定量分析不无困难。范仲淹在景佑年间(1034-1037)称苏州出税之田3,400,000亩;而另一研究表明,苏州在雍熙(984-987)前后的耕地数至多不会超过1,400,000亩, 50年间耕田数增加近1.5倍。端平二年(1235)常熟的耕地数为2,419,892亩,常熟是苏州平江府5个属县之一,倘以该数据作为5县之平均...

司马懿为何能一统三国?他有什么招数呢?
然后他杀了他们所有人。曹操年间,司马懿为太子妃,并协助曹丕。当时,司马懿与陈群、吴志、朱朔被称为“四友”,即曹丕的四位知己。然后陈群比司马懿早14年去世,吴芝比司马忆早21年去世,朱朔比司马彝早大约25年去世。曹丕末年,司马懿担任新皇帝曹熙的助理大臣。此时,司马懿成为另一个F4小组“四...

韩彦直文言文阅读
在淳熙年间初期,他受命就任遣金使。淳熙五年,在知温州任上编撰《永嘉橘录》,为世界上第一部柑橘学专著。 晚年,韩彦直潜心学问,搜集宋以来的史事撰成《水心镜》一书,全书167卷。去世后,皇帝赠其爵位为蕲春郡公。 4. 韩彦直文言文翻译 彦直,字子温,他一岁时因为他父亲的关系出任右承奉郎,不久调入直秘阁...

请专家帮我看看这道历史题! 谢谢
问题是这些机户除少数在城市(如浙东金华是“城中民以织作为主,号称衣被天下,故尤富。”④)外,多数分布在乡村,他们的产品需要中间人将之集中起来,运到市场上去,才能真正成为商品,于是包买商就出现了。《永乐大典》卷13161所载“陈泰冤梦”,即是反映江西包买商的典型事例,时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2世纪70年代)...

东晋南朝的问题
第四次土断于义熙年间。《宋书·武帝纪中》:“依界土断,唯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这次土断是由刘裕主持的,就“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州郡县屯田池塞,诸非军国所资,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来看,执法力度也是比较大的。可是,为何“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

濮阳县13926357915: 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算书《御制数理精蕴》中的一题“设有谷换米,每谷一石四斗,换米八斗四升.今有谷三十二石二斗,问换米几何?” -
磨堂盐酸:[答案] 一石四斗=140升, 八斗四升=84升, 三十二石二斗=3220升, 84÷140*3220=1932升=19石3斗2升. 答:换米19石3斗2升.

濮阳县13926357915: 康熙年间历法有闰年和平年之分吗?康熙年间实行的历法有分闰年和平年吗? -
磨堂盐酸:[答案] 康熙年间国内主要实行的是以年号纪年的农历,农历有闰月,无闰年. 当然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洋历,基本就是现在的公历,当然是有闰年、平年之分的.

濮阳县13926357915: 4道数学较难题:1、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算书《御制数理精蕴》中的一题为:设有谷换米,每谷一石四斗,换米八斗四升,今有谷三十二石二斗,问换米几何... -
磨堂盐酸:[答案] 1、好麻烦,嘛这道题就自己算吧,对不起啊.2、设坐动车所需要的钱数为x,电车为y 依题意得 x+y=250 1.1x(x+10%x)+1.2y(y+20%y) 解得 x=200 y=503、其实运输队所得的钱数是3500-损失...

濮阳县13926357915: 清代康熙年间(1647)编辑的算术《御制数理精蕴》的一题:设有谷换米,每谷一担四斗,换米八斗四升,今有谷三十二担二斗,问有米多少升? -
磨堂盐酸: 一零九斗二升

濮阳县13926357915: 两条船,一条叫名 一条叫利 完整的是什么讲的一句话 -
磨堂盐酸: 乾隆下江南,望见扬子江上舟楫繁密,樯橹如林,随口问道:“这么多的船去向何方”?身边随侍的圆空和尚答道:“回禀皇上,我只看见两条.一条叫名,一条叫利.”乾隆点头称是,大为赞赏.

濮阳县13926357915: 康熙年间重大事件及其处理的方法康熙帝年间的重大事件!<br/>处
磨堂盐酸: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 康熙十三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

濮阳县13926357915: 回复:康熙年间是“盛世”,但为什么饥荒频发 -
磨堂盐酸: 因为很多的盛世都是造神造出来的在唐朝开始很多皇帝开始涂抹黑历史很多盛世根本没有大家想的那样好有些甚至是剩死

濮阳县13926357915: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br/>材料一康熙年间以杨光?
磨堂盐酸: 【答案】(1)原因:朝臣指责;文化冲突,皇帝禁教.(必须采用概括的语言表述,... 也可以给1分,“文化冲突,皇帝禁教”只答其中一个意思就可以给1分,“罗马教廷改...

濮阳县13926357915: 康熙年间,为什么会发生九子夺嫡? -
磨堂盐酸: 因为立长制度被冲击,二阿哥能力有问题

濮阳县13926357915: 康熙年间吃饭是六个还是八个人一桌 -
磨堂盐酸: 这种六人一桌或者八人吃饭应该是宴席的饭事吧一般人在家里的时候桌子一般还是四人座吧不过家里人丁多的地方或许就不一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