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纪文言文

作者&投稿:语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二至六年级古文大全

学弈 《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悯农(一) 悯农(二) 蚕妇(唐)李绅 (唐)李绅 (宋)张俞锄 禾 日 当 午, 春 种 一 粒 粟, 昨日入城市,汗 滴 禾 下 土。

秋 收 万 颗 籽。 归来泪满巾。

谁 知 盘 中 餐, 四 海 无 闲 田, 遍身罗绮者,粒 粒 皆 辛 苦。 农 夫 犹 饿 死。

不是养蚕人。《夜宿山寺》: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

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梅花》: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江雪》: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村居》: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菊花》:盛开的秋菊花绕着房屋就像陶渊明家,我绕着篱笆观赏,不知不觉太阳已经下山了,不是我在花中偏偏喜欢菊花,而是菊花落了之后再也没有好的花果了。

元日 四时田园杂兴(唐)刘长卿 (北宋)王安石 (南宋)范成大日暮苍山远,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昼出耘田夜绩麻,天寒白屋贫。 春风送暖入屠苏 。

村庄儿女个当家。柴门闻犬吠, 千门万户曈曈日 , 童孙未解供耕织,风雪夜归人。

总把新桃换旧符 。 也傍桑阴学种瓜。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 送元二使安西(唐)孟浩然 (清)查慎行 (唐)王维移舟泊烟渚, 月黑见渔灯, 渭城朝雨浥轻尘,日暮客愁新。 孤光一点萤。

客舍青青柳色新。野旷天低树, 微微风簇浪, 劝君更尽一杯酒,江清月近人。

散作满河星。 西出阳关无故人。

绝句 早发白帝城 滁州西涧(唐)杜甫 (唐)李白 (唐)韦应物两个黄鹂鸣翠柳, 朝辞白帝彩云间, 独怜幽草涧边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上有黄鹂深树鸣。窗含西岭千秋雪, 两岸猿声啼不住, 春潮带雨晚来急,门泊东吴万里船。

轻舟已过万重山。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望庐山瀑布 山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李白 (唐)杜牧 (唐)王维日照香炉生紫烟, 远上寒山石径斜, 独在异乡为异客,遥看瀑布挂前川。 白云生出有人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飞流直下三千尺, 停车坐爱枫林晚, 遥知兄弟登高处,疑是银河落九天。

霜叶红于二月花。 遍插茱萸少一人。

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 四时田园杂兴(宋)苏轼 (唐)杜牧 (南宋)范成大竹外桃花三两枝, 千里莺啼绿映红, 梅子金黄杏子肥,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村山郭酒旗风。

麦花雪白菜花稀。蒌蒿满地芦芽短, 南朝四百八十寺, 日长篱落无人过,正是河豚欲上时。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唯有蜻蜓蛱蝶飞。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回乡偶书(唐)李白 (唐)李白 (唐)贺知章李白乘舟将欲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 少小离家老大回,忽闻岸上踏歌声。 烟花三月下扬州。

乡音无改鬓毛衰。桃花潭水深千尺, 孤帆远影碧空尽, 儿童相见不相识,不及汪伦送我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 笑问客从何处来。

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 枫桥夜泊(唐)李白 (宋)苏轼 (唐)张继天门中断楚江开,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月落乌啼霜满天,碧水东流至此回。 远近高低各不同。

江枫渔火对愁眠。两岸青山相对出, 不识庐山真面目, 姑苏城外寒山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夜半钟声到客船。

别董大 暮江吟 夜书所见(唐)高适 (唐)白居易 (南宋)叶绍翁千里黄云白日曛, 一道残阳铺水中, 萧萧梧叶送寒声,北风吹雁雪纷纷。 半江瑟瑟半江红。

江上秋风动客情。莫愁前路无知己, 可怜九月初三夜, 知有儿童挑促织,天下谁人不识君。

露似真珠月似弓。 夜深篱落一灯明。

终南望余雪 游园不值 湖上初晴后雨(唐)祖咏 宋)叶绍翁 (宋)苏轼终南阴岭秀, 应怜屐齿印苍苔, 水光潋滟晴方好,积雪浮云端。 小扣柴扉久不开。

山色空蒙雨亦奇。林表明霁色, 春色满园关不住, 欲把西湖比西子,城中增暮寒。

一枝红杏出墙来。 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墨梅 竹石(宋)杨万里 (元)王冕 (清)郑燮毕竟西湖六月中, 我家洗砚池头树, 咬定青山不放松,风光不与四时同。 朵朵花开淡墨痕。

立根原在破岩中。

2. 表示年龄的“岁”在文言文中可以用什么字代替

古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襁褓(qiǎng 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三岁的儿童.总角、垂髫: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jī):女子十五岁(女子成年).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也是成童的代称.一般认为是十五岁以上.加冠:男子二十岁(男子成年). 弱冠:男子刚成年.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耆(qí):六十岁以上. 古稀:七十岁.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 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期(jī)颐:一百岁.。

3. 一至六年级的全部古诗词 文言文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郎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 小学一至六年级文言文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应该就这么多。我也不确定啊。不过只能查出这几篇了。

5. 4至6年级的文言文

【六年级上册】

学弈

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六年级下学期】

矛与盾 《韩非子》

原文: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并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最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6. 成长到现在(指年龄)用文言文怎么说 急用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束发——男子十五

及笄「jí」——女子十五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

弱冠、初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总角:借指幼年。古代未成年者把头发扎成髻[tiao(二声)],叫总角。垂髻、髻年:借指幼年。髻,儿童头发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束发、成童:十五岁以上。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及笄[ji (一声)]:女子十五岁左右。古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簪起。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因不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三十岁。《论语》:“三十而立”。立,指“有所成就”。不惑:四十岁。《论语》:“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知天命:五十岁。《论语》:“五十而知天命”。花甲:六十岁。古代六十年为一甲子。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诗:“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mao die (四声,二声)]:八九十岁。泛指老年。《礼记》:“八十九十曰耄”。《诗》毛传:“八十曰耋”。期颐:一百岁。《礼记》:“百年为期颐。

7. 各年龄段时古文说法

襁褓:婴幼儿时期孩提:小孩会笑要人提抱的年龄阶段,后指2-3岁儿童龆龀:小孩换乳牙,后指7-8岁的孩子垂髫:儿童头发不加收束,自然下垂。

后指儿童。又称髫岁,髫年,髫龄,髫发。

总角:儿童把头发收束起来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代指幼年。

9岁九龄:为9岁。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十三:为13岁。

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为16岁。20岁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30岁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mào]耋[dié。

8. 一到六年级所有的词和文言文(人教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弈 《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列子 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浣溪沙 苏轼-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已经上了年纪用文言文怎么说
人至不惑,而立之年。讲的是人上了年纪已经到了中年了。这个说法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喜欢自拍,过了自拍的年纪,用文言文怎么说
素不喜自拍,盖年岁至矣

20岁了文言文
1. 20岁用古文怎么说 弱冠:二十岁 详细资料: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韶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弱冠: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

怎么用文言文来形容一个人到了该结婚的年纪?
及笄之年、: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到了年纪文言文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mào]耋[dié。 8. 一到六年级所有的词和文言文(人教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年纪的文言文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mào]耋[dié。 2. 古文年龄怎么说啊 一、婴幼儿时期 1、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

文言文中各个年龄阶段如何称呼?
女子16岁。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谢词:“破瓜年纪小腰身”。6.弱冠 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礼记·典礼上》:二十曰弱冠。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荤观群书。”7.而立 三十岁。孔子《论语·为政...

古代文言文表示年龄的称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2. 文言文中各个年龄阶段如何称呼 1.总角 古时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诗经·齐风·甫田》:“总角卯兮。”角,小髻;卯,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 后人用“总角”代指童年。 2.垂髫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后因以“垂髫”指童年。晋...

年龄文言文怎么表达
1. 男子年龄用文言文怎么说 0-1岁:孩提、襁褓 2-3岁:孩提 8岁:童龀 9岁:九龄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15:束发、成童、志学 20岁: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30岁: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半百、知非之年、知命...

70岁文言文表达
1. 古文中表示年龄的词有哪些 1、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汉语词语,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

头屯河区15397504718: 到了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的文言文怎么说 -
荤享达畅: 白话文:到了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 文言文:至何年做何事.

头屯河区15397504718: 成长到现在(指年龄)用文言文怎么说 急用 -
荤享达畅: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束发——男子十五 及笄「jí」——女子十五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 弱冠、初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总角:...

头屯河区15397504718: 古文中表示年纪的词有哪些??? -
荤享达畅: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

头屯河区15397504718: 像花甲,古稀等的这些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哪些? -
荤享达畅:[答案] 古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 襁褓(qiǎng 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三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女... 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

头屯河区15397504718: 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哪些 -
荤享达畅: 襁褓,孩提,及笈,总角,豆蔻,束发,弱冠,而立,不惑,天命,甲子,花甲,古稀,耄耋,耆艾,期颐.

头屯河区15397504718: 二十五岁古文怎么表达 -
荤享达畅: 1. 男子年龄用文言文怎么说0-1岁:孩提、襁褓2-3岁:孩提8岁:童龀9岁:九龄13-15岁: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15:束发、成童、志学20岁: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30岁: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头屯河区15397504718: 谁能用汉语文言文把人从小到老的年龄称谓来划分吗?
荤享达畅: 垂髻(儿童)——兑角、黄花(少年)——舞夕(13岁)——舞象(男15岁)=乃笄(女15岁)——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天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耄耋(80-90岁)——期颐(100岁).

头屯河区15397504718: 古文怎么形容人年纪越来越大 -
荤享达畅: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逢老人》(隐峦·唐代) 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戏儿孙.《村居》

头屯河区15397504718: 二十四岁用古文怎么说? -
荤享达畅: 幼学之年.10岁 舞勺之年.13岁 志学之年.15岁(单髻.及髻.抓髻.)而立.壮室之年.30岁强仕之年.春秋鼎盛.40岁 艾老.服官政.50岁杖乡之年.耆年.60岁 杖国之年.致仕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 齯齿.鲐背.冻梨.黄发.90岁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华.女...

头屯河区15397504718: 古文中每个年龄段的称呼 及背景 -
荤享达畅: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及缘由背景 1、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一生下来是红色的,所以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婴儿”.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