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不知具体指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驷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代一问三不知是指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道。

典故:公元前468年,晋国苟瑶攻打郑国。郑国弱小,向齐国求救。齐王也担心晋国的强大,就派大将陈成子率兵援救郑国。陈成子手下有个部将叫苟寅,他从一个晋国人那里听说晋国将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迎战齐国,就向陈成之报告。陈成子对他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兵,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

你倒好,反助长起敌人的威风来了。苟寅知道自己说错话,于是感慨的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君子谋划事情,开始、过程和结果都了解清楚了才会去报告。现在我什么都不知道就进去,不是很难成功吗?

一问三不知是指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道,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这句话到现在运用都还是很广泛,经常用来批评调侃那些不认真做事,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经常说他们“—问三不知”。

左传介绍: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一问三不知三不知具体是指
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具体指的是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的一无所知。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提到,一个君子在策划事情时,需要对事情的开始、发展和结果都有所了解,然后才会向上报告。如果对这三个方面都不知道,就...

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三不知出自《左传》,据记载,晋国的荀瑶率领军队攻打郑国时,荀文子认为,不可轻举妄动,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衷(即‘中’字,三代‘衷’字有“中心”一解)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这段记载在古书中首先提出了“三不知”的说法。荀文子说话的大意是,仁...

“一问三不知”到底是哪三不知?
其实是一种借代方法,借代的就是我们现代的事情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做人是要有始有终的,做事也一样,它需要有前有中有后。这是一个事物完整性所必需的三个要素。总之,古代当中的一问三不知是指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并不是我们如今调侃所说的,这也不知那也不知。

出自《左传》中的一问“三不知”指的是什么?
“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出处节选】《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春秋·左丘明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白话译文】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

请问:一问三不知是指哪三不知?谁能告诉我。
明代姚福在《青溪暇笔》这部书里说:“俗谓忙遽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概本《左传》。”再查《左传》,在鲁哀公21年的记载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晋国的荀瑶领兵伐郑,荀文子认为,只有在对敌军的情况了如指掌时才可以决定战术。他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

关于“替罪羊”“三不知”“狼藉”“抱佛脚”“破天荒”的来源典故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不经常,偶尔的意思 还有一个意思:指什么都不知道。狼藉典故 成语出处: 唐·柳完元《临江之麋》:...

俗语“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其中的“三不知”具体指的是哪三件不知道的事情?为什么它能够代表对所有事情的全然无知?这个成语常说“一问三不知”,大家都能理解它的意思,就是什么也不知道。在办事时,最怕遇到一问三不知的员工,他们不提供任何信息,不做任何解释,让人无法得知该怎么做。“一问三不知”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一问三不知三不知具体指什么
1、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一问三不知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怎么问都不知道,很糊涂或很无知。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2、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齐军前去援郑。齐军中荀寅进谏不被主将采纳,自我反省,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

一问三不知指哪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这个词组大家都很熟悉,它意味着当你被问及一个问题,却对答案一无所知。这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好好掌握应该学习的知识的表现。但是,为什么用一问三不知来形容这种情况呢?为什么是三不知而不是其他的数字?这个问题小编觉得挺有意思的,那么这个三不知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这个...

“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三不知”是指什么呢?
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要挨骂。 后人总结成了“一问三不知”,至今已经流传了很多年,对当今时代的人成事、谋事依旧具有重要意义。无论你在做什么,一定要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了如指掌,要吃透它,才能应对万变。年轻人做事往往比较盲目,所以做事情之前不妨想一想事情的...

上犹县18550248918: 出自《左传》中的一问“三不知”指的是什么 -
广仪天香: 俗语常说“一问三不知”,当然大家都明白,它是说什么也不知道.人们办事情最怕碰到一问三不知的工作人员,他(或她)不给任何指引,不做任何说明,像个不停播放“不知道”的录音机,让人如入五里雾而无所适从.“一问三不知”是怎么...

上犹县18550248918: “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最早是指哪“三不知” -
广仪天香: 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现指怎么问都说不知道.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三不知”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齐军前去援郑.齐军中荀寅进谏不被主将采纳,自我反省,他说道:“君子之谋也, 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左传》中所说的“三不知”很明白,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

上犹县18550248918: 请问古人说的“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
广仪天香: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相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大军攻打郑国,齐国害怕晋国强大对自己造成威胁,便派名将陈成子带兵暗中援郑.一日,属下一部下报告陈成子:“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说,晋军打算出动1000辆战车来...

上犹县18550248918: 三不知是指什么? -
广仪天香: “三不知”指的是开始、中间、结局都全然不知. 出自《左传》,据记载,晋国的荀瑶率领军队攻打郑国时,荀文子认为,不可轻举妄动,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衷(即'中'字,三代'衷'字有“中心”一解)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荀文子说话的大意是,仁人君子的进攻谋略,是开始、中间和最后终结(即“始衷终”)都弄得了如指掌明白清楚才进攻.现在我们这三部分都不知道,不是很难吗?

上犹县18550248918: “一问三不知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是指什么 -
广仪天香: “三不知”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带领大军 伐郑,雄时荀文子认为对敌情不了解,不可轻进.他说道:“君子之谋也, 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据此可 知,“三不知”意思是对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

上犹县18550248918: 《左传》中“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指的是什么? -
广仪天香: 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不知”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齐军前去援郑.齐军中荀寅进谏不被主将采纳,自我反省,他说道:“君子之谋也, 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左传》 荀文子于荀瑶有云:“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掌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荀寅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上犹县18550248918: 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最早指得是什么? -
广仪天香: 在汉语中,人们常常形容一些不负责任或不了解情况的人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三不知”究竟指的是什么? 明代姚福在《青溪暇笔》这部书里说:“俗谓忙遽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概本《左传》.” 再查《左传》,...

上犹县18550248918: “ 一问三不知 ” 中的 “ 三不知 ” 最早是指哪 “ 三不知 ” ? -
广仪天香: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1

上犹县18550248918: 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最早是指哪三不知? -
广仪天香: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上犹县18550248918: “一问三不知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是指什么? -
广仪天香: “三不知”,最早见于《左传》: 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认为,对敌情不甚清楚,不可轻举妄动, 就对荀瑶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 而入之,不亦难乎?”所谓“三不知”,指对一件事的开始、经过、结局 都不了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