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投稿:闽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对于律诗的平仄,据说代代相传有这么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指所谓的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那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而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来说:这个口诀是非常有用的,因其非常简单又容易让人明白。可它在分析问题是属于是不完整的,很容易让人误解其意思。并且这个影响还非常大,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既然它是不完整的,所以不能给予批评。
先说"一三五不论"此话是不完整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规格中,第一字不可以不言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规格中,第三字不可以不言论,要不然就会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殊规格中,第一字也不可以不言论;同样的道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殊规格中,第三字也不可以不言论。

总而言之,七言仄脚的句子中可以出现有三个字的不论,平脚的句子不能超过两次出现不论两字。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出现二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由此可见"一三五不论"的话是非常不正确的。
再者说"二四六分明"此话也不够完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正确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也是正确的,对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能判定"分明"。依特殊规格"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 并不能确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规格也可换成"仄仄 平仄仄",只要在对句第三字弥补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 "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对的。


所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一定要分明,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选择不拘。而第七字一定要分明的。倘若按照五言律诗来讲,那就有可能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我们最常听说的一句作诗口诀。它强调的“二四六分明”,因为律句对音节上的字(两字音节的后一字)有严格要求,也就是说,第二、四、六字(五言句是第二、四字)的平仄要确定分明,不容有误。而对一、三、五(五言句的第一、三字)则要宽松些。
=======================================
例子
以七绝为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带圆圈的地方,就表示可以变通。而其他的地方,从理论上说,就必须严格按格律来写。  

但是,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上例中第二句的第三字没有带圆圈,看看其他各种格式也会有类似的情况。为什么?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孤平”。  

所谓“孤平”,就是指在“仄平脚”的句子中,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考虑第一二字)的句型中,除了韵脚的那个平声字以外,不能只有一个平声。也就是说,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必须用平声,不能用仄声。否则,就是“犯孤平”。孤平是律绝的大忌。古人有时宁可二四六不分明,也要避免犯孤平。据说王力先生曾经组织学生在《全唐诗》中找孤平的句子,结果只找到两句:
    
“醉多适不愁。”(高适)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

浩如烟海的唐诗中仅此两句,可见唐代诗人们是如何重视避免犯孤平的。在科举时代,无论你的试帖诗写得怎样好,只要犯了孤平,就判为不及格,可谓是“一字否决制”!因此,笔者曾经主张,论坛中的律绝作品,凡是犯了孤平的,一律不得“加精”。当然是“赢来”一片反对声!呵呵!(我是老朽!)  

其实,笔者是有道理的。要说潇洒,古人中无过诗仙李白,今人中无过毛泽东,但他们的律绝中,就是找不出一个孤平的句子。也曾有人统计过,毛主席他老人家(目前所见到)的七言律绝中,共有仄平脚的句子31个,没一个犯孤平的。如    

万水千山只等闲
    百万雄师过大江
    六亿神州尽舜尧
    帝子乘风下翠微
    ――――――

=======================================
补充
什么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古人写作七言近体诗时对一句之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为常用口诀。这种规定的基本精神是对平仄声字的运用可以有灵活处置的地方,使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得太死,不因词而害意。其内容是说:在一个七言律句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不能任意使用。该用仄的必须用仄,该用平的必须用平。这是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节奏点所在,平仄必须清楚,不能混用。对于五言诗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什么时候不能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对初学者造成误导。这个口诀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对比较正确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不一定适当。有时“一、三、五”不能不论,某些情况下“二、四、六” 也不见得就“分明”。比如: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所谓孤平,就是在“仄平”脚的句子中,即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个句型中,该用平声的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声,如此除了韵脚尾字之外便只有一个平声字了。如此就称它是孤平。孤平可是近体诗的大忌。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古人作品中偶尔能见到不论的);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再如,对于“平平”脚的句子即“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仄平平”来说,前者第三字,后者第五字也不能不论,否则会出现“三平调”,即句子的结尾是连续的三个平声字,这同孤平一样,也是近体诗之大忌,必须避免。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不是完全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这种方法叫做“拗救”,以后再详加说明)。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上面提到了“三平调”和“孤平”是诗家近体诗之大忌,应该避免。那么出现了“三平调”和“孤平”怎么办呢?假若写诗时出现“三平调”,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该用仄声却用了平声的那个字改回仄声,否则就是出律,犯了近体诗避忌。

还有一个“三仄尾”,即五言的“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用了仄声,则句子的尾巴就连续三个仄声字“仄仄仄”,成为“三连仄”,这叫“三仄尾”。“三仄尾”在近体诗中也是避忌的,但因为仄声字发音比较短,对音律的谐和影响小些,且在近体诗中都是出现在一联的上句,所以避忌的程度没有“三平调”高,偶尔在近体诗中出现是允许的,但不宜多的使用,能避开时还是应该尽量去避开。

在“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平仄”中,若倒数的两个平声字(五言的三、四字,七言的五、六字)都用了仄声,则会出现“五连仄”或“四连仄”,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也是不容许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是关于律诗的平仄的一个口诀,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基础的。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

扩展资料:

格律诗中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一种不完全准确的记忆方法,因为格律诗比较严格,所以用这个口诀来写诗是万万不可的。

不过用来对对子,还是可以的,有些对联没有格律诗这么严格。 但是要注意的是,一般的五言和七言联也是按照格律诗严格来做的。比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的对联基本如此,下面这几幅对联中的五言七言就是格律诗的句式: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金圣叹)直上青天揽明月; 欲倾东海洗乾坤。--(徐悲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律诗平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在一首七言律诗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不能任意使用。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古人写作七言近体诗时对一句之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是常用口诀。这种规定的基本要求是对平仄声字要灵活运用,以达到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得太死,不因词而害意。

扩展资料: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

所谓孤平,就是在“仄平”脚的句子中,即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个句型中,该用平声的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声,如此除了韵脚尾字之外便只有一个平声字了。如此就称它是孤平。孤平可是近体诗的大忌。

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古人作品中偶尔能见到不论的);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再如,对于“平平”脚的句子即“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仄平平”来说,前者第三字,后者第五字也不能不论,否则会出现“三平调”,即句子的结尾是连续的三个平声字,这同孤平一样,也是近体诗之大忌,必须避免。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不是完全对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 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 是,它分析问题是页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 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 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 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 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 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 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 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 "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王力《诗词格律》节选

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自然也要分明.这是指七律和七绝说的


对联平仄对仗问题对联中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对联平仄的最基本要求,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上下联之间对应的位置,第一、三、五处的字都为平声或都为仄声可以忽略,但是相对应的第二、四、六处的字必须平仄交替、平仄相对。平仄“交错”。包括:1、平仄在...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什么意思?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 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什么?
是古人写作七言近体诗时对一句之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为常用口诀。其内容是说:在一个七言律句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不能任意使用。这种规定的基本精神是对平仄声字的运用可以有灵活处置的地方,使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得太死,不因...

平仄平平仄请问什么叫:135不论,246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和七绝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自然也要分明的。如果就五律和五绝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补充条件:两条禁忌:(1)忌三平 入韵句,...

七言律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什么意思?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在一首七言律诗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不能任意使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古人写作七言近体诗时对一句之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是常用口诀。这种规定的基本要求是对平仄声字要灵活运用,以达到作诗...

对联平仄的『一三五不论』之说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个相传已久的口诀,是从律诗创作中,总结了句中平仄安排的经验后而衍生出来的。其作用,是为写律诗时该如何去考虑每句的平仄安排,而提供一个简捷的、方便的法门。它本身并不是一种格律,其含意亦并不是为针对「 两两 相对」的平仄要求而说。而这口诀本身,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

近体诗中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是什么意思,平仄有什么要求?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决的意就是,诗句中一三五的字可以平仄不分,但二四六字平仄必需分明!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这都是相对普遍而言。五绝里的第五字的平仄当然也必需分明。还有就是一句诗里不可以只用一个仄(平)和句里后三字全用三连平(仄),这就犯了诗忌孤平(仄)了!...

诗词里面,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二四六是指第二句四句六句,还是每句...
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在格律诗中的平仄对应位置上的用字方法。也就是说每一句诗中的平仄位置(以七绝为例),在一、三、五3个位置上的字可平可仄,而二、四、六位置上的发音绝对是固定的,当然第七个字是句尾要用来合韵,平仄是固定的,肯定不能变化。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依特殊规格"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 并不能确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规格也可换成"仄仄 平仄仄",只要在对句第三字弥补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 "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对的。所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一定要分明,第一、...

...第五条要求"平仄对立",但在实际创作中又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而对一、三、五(五言句的第一、三字)则要宽松些。实际上,这也只是半合规(律)的口诀。说它合规,是二四六字除特许变格外,一般是正确的;至于“一三五不论”则不完全正确,因为实际上有的“一三”可不论,有的可半论半不论,“五”则一般要论。为说明这个问题,还得从声律方面作较深入...

呼图壁县15195172255: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什么意思? -
鲜嵇大山: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 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 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

呼图壁县15195172255: 诗词里面,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二四六是指第二句四句六句,还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啊? -
鲜嵇大山: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是针对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 意思是说,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

呼图壁县15195172255: 律诗中一三五不论是什么意思? -
鲜嵇大山:[答案]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

呼图壁县15195172255: 一三五不论是什么意思? -
鲜嵇大山: 这个是关于诗词句子中字的平仄要求,意思是位于1,3,5位置的字不用考虑平仄,这句话后面紧跟的是二四六分明,不论就是不用考虑的意思,分明就是要求严格遵守规则采用平仄的字

呼图壁县15195172255: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出处 -
鲜嵇大山: 即七言句的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可以不论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声调,一般是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除结尾字的押韵规律外,逢双数的字,必须是平 声和仄声错开,为此只有两种情况:仄平仄和平仄平.如“风急天高猿啸哀”的二...

呼图壁县15195172255: 近体诗中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是什么意思,平仄有什么要求? -
鲜嵇大山:[答案]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决的意就是,诗句中一三五的字可以平仄不分,但二四六字平仄必需分明!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这都是相对普遍而言.五绝里的第五字的平仄当然也必需分明.还有就是一句诗里不可以只用一个仄...

呼图壁县15195172255: 试析,诗词平仄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鲜嵇大山: 词中没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具体平仄要求需要查询《词谱》律诗的格律如下: 律诗的格律讲起来太复杂了.有意者可购余浩然著《格律诗词写作》学习一下,王力的《格律诗词》听说也不错.简单说一下吧,关于平仄、韵...

呼图壁县15195172255: 何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鲜嵇大山:[答案] 近体诗,词,对联最基本的平仄格律要求. 指每句诗句的偶数字的平仄必须是相对的 用四个字做例子,正确的平仄:“(平)平(仄)仄”或“ (仄)仄(平)平” 注:括号中的表示平仄皆可.

呼图壁县15195172255: 对联平仄的『一三五不论』之说 -
鲜嵇大山: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个相传已久的口诀,是从律诗创作中,总结了句中平仄安排的经验后而衍生出来的.其作用,是为写律诗时该如何去考虑每句的平仄安排,而提供一个简捷的、方便的法门.它本身并不是一种格律,其含意亦并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