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平仄的『一三五不论』之说

作者&投稿:止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个相传已久的口诀,是从律诗创作中,总结了句中平仄安排的经验后而衍生出来的。其作用,是为写律诗时该如何去考虑每句的平仄安排,而提供一个简捷的、方便的法门。它本身并不是一种格律,其含意亦并不是为针对「 两两 相对」的平仄要求而说。而这口诀本身,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很容易引起误解。这方面,后文再作详细解说。及其后,将这口诀引用于对联平仄要求上,就不期然地令人联想到,口诀是在说上下联相对时的平仄要求准则,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无论写律诗也好,撰联也好,每种句式,按律句的规范,都有其基本格式的存在。当实际写作时,句子的平仄脱离了基本格式(称作拗),那么该如何是好?在律诗而言,一般单数位字的平仄,比较随意,这就是“一三五不论”的来由。而双数位(很多时是节奏位所在)的字,虽要求较严但并非全然不可改动,只不过改变了平仄的格式,就多数要作出补救,补救方法可本句相救或下句相救。这就是“二四六分明”的意义,即是要从严,出格就必须补救之意。现参看一例子:王勃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其基本格式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但诗中实际的平仄是「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前句第四字“歧”应仄而用平,拗了,所以本句第三字“在”应平而改用仄,以作补救,这是“二四六分明”的具体表现。相反,第二句的第一字,“儿”本该仄声而用了平,但并未作出补救,那是“一三五不论”的具体表现。现在再从对仗的角度来看这两句,第三与第四位的平仄都是相同的,何来有“一三五不论”之说呢!再参考另一例:王维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其基本格式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但诗中实际的平仄是「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首句第四字“雕”应仄用平,拗了,本句第三字“射”应平用仄,以作补救。而次句第一字“千”,应仄用平,没有补救。又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体现。再从对仗角度看平仄,一三四的位置平仄都是相同的,但仍然合乎律诗的整体规范,没有出格。 另方面,一首律诗的奇数句的平仄安排,可以较自由,但偶数句就不可以了,因为当奇数句的平仄脱离了基本格式,很多时须要将偶数句的平仄作出协调,令整联符合声律的和谐,以作补救。现举一些例子,以作参考:先看王维诗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基本格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而诗中实际平仄是「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首句第一字“雨”,应平用仄,拗了,但却并未作出补救。而同句第五字“绿”,应平用仄,又拗了,但今次就有作出补救,方法是在次句相同位置,第五字处,“红”应仄而用平,补回一平声字,作为拗救。这种就称为“对句相救”。再从对仗的角度看平仄,两句除一位外,余位都是平仄相对的。现再看另一例:黄庭坚诗“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基本格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诗中实际平仄是「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前句第一字“舞”,应平用仄,虽拗但未作救。而同句第六字“百”,应平用仄,却在次句第五字相救,次句第五字“俱”,应仄用平,补回一平声字救上句。另外,次句的第三字“与”,应平用仄,虽拗却并未作补救。留意今次拗救,虽然同样是对句相救,但施救的位置是不同的,并不是在相对的位置作改动,而是在其前位施救。再从对仗的角度看平仄,两句间第一三五六位平仄都相同,但仍合乎格律。 从上述例子可看到,口诀的大前提是用来衡量每一句的句式,当有出格的情况之时,该如何处理、如何补救,而一三五等单数位虽可较自由,但同句中若太多出格,就要作出补救,好像以上王维诗“雨中草色绿堪染”就是如此。此外,在二四六等的双数位,也不是说完全僵化地不能出格,但这些地方,出了格就要进行拗救。由于上下句的基本格式,原设计就是平仄合乎对仗的,因此,当撰写个别句子时,只要按基本格式因应情况作出调整,应救者则救,那就可以了。而在对句时,由于要兼顾一些出句未救的位置,所以要两句一并剖析研究,以作处理,但基本原则是一样的,就是先以各自的基本格式为依归,看看须如何补救以合乎各自原本格式要求,而不是单看相对位置(二四六等双数位)是否合乎平仄相对为准,这样做,就有可能会产生改正为错的情况。再以上面王勃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为例,出句的平仄是「平平仄平仄」,本句第四字拗但已经在第三字救了,对句就无须改动自身的基本格式以作平衡。如孤立地单以平仄相对来看,就很容易会得出对句「仄仄平仄平」的句式,那既犯了孤平,又是以拗对救,而不是以救对拗了。所以正确的对法是用「仄仄仄平平」基本格式来相对,或用「平仄仄平平」也可以。第四位平仄不相对是正确的处理方法,若抱着“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来办事,就会有谬误了。 律诗虽然多是五言及七言,但律句的格式,从二言以至超过七言的,都有定式。只要记着依从个别句子的基本格式来作比对,“一三五不论”的方法在较短或更长的句式也大致可用,正确的方法就是先分辨个别句子的式样,辨识其基本格式,那就知道应该用甚么基本句式相对。再下一步,就是分析实际句式与基本格式有甚么差异,是否要补救,若两句都是自己撰写者,就先考虑在本句作相应的补救,不方便在本句救,次句也要作补救。若是他人撰写出句,就要在对句时一并兼顾。现举一简单例子:比方说上联是“野火烧不尽”,下联该怎样对呢?上联的平仄是「仄仄平仄仄」,其原律句格式本应是「仄仄平平仄」,现今第四字“不”拗了而未作补救;对句的基本格式原应是「平平仄仄平」,但为了对出句作拗救,所以要在第三字改仄为平,变成了「平平平仄平」的句式作补救,当然,第一字的平仄仍有弹性,但第三字就没有了,因要改仄作平,无可选择。现看看上下联平仄相对是如何的格局,上联:仄仄平仄仄;下联:平平平仄平。这个下联的平仄格式才是正确的,不可用「平平仄平平」来相对,第四位上下同是仄声并不是问题。(看看白居易原诗是采用甚么格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句正是「平平平仄平」句式。) 长句,一般可按节奏分解为较短的句式来看,那就较易掌握。举一个十言句的对联作例: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副十言句式的对联,节奏可视为三、七式样。因此上联可这样来理解: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大节奏可再细分,但在辨识基本句式时暂且不用这么做。现在十言句前截成了三言,基本格式有「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四种, 两两 配套使用,本上联前截是「仄仄平」格式,对句可用「平平仄」。而后截的七言部份,就完全可按律诗的格式来衡量了。本上联的句中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是标准的七律句格,对句应以「平平仄仄仄平平」相对。而在撰写下联时,一三五的单数位可以作弹性安排,但过多地方拗了,就最好本句中作出补救。现看看对句的平仄如何,前截“陶彭泽”是「平平仄」,完全合乎基本格式。至于后截“不为五斗米折腰”,平仄是「仄平仄仄仄仄平」,第一字与第六字都拗了,第一字虽可从宽,但第六字拗而不救,属破律了,且犯了孤平。纯以格律看是大缺点,但由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句熟语,不宜改动以符合格律,而在联中,这句又对得颇为稳妥,所以破律也只好由之。综观全联,其实亦算佳作,格律上纵有瑕疵,亦未可轻易否定其观赏价值的。 以上仅是个人对平仄格式的粗浅理解,很多个中学问,自己还是一知半解,须要多学习、多参详识家们的论文及多参考前人例句,以期再进。文中如有谬误之处,还请方家们见谅及指正。 抱歉写得颇为凌乱,好像组织得不太好,也没时间搜集多些例句以作说明,若感觉有那些说得不清楚,还请赐示,当尽量再作补充。
参考: 个人理解
多谢你的用心指导。
原来平仄真是有那么多学问
在此并不是回答
只想请问: 如果在原句拗救
是不是只可改拗了的字对上的字? 例如一句七字句的第四字拗了
是否只是改第三字而不是改第五六七字?


诗歌中什么叫135不论,246分明
即诗的第2、4、6字必须讲究,1、3、5字要求相对不严。 律诗:属于近体诗。由于格律严格,所以才称为律诗。 平仄上,律诗很严格。每句每字都讲究。但是,一般归结为这样一个规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二四六平仄一定要讲究。平仄主要有四种格式。但有规律。根据粘与连,就可以...

对联平仄有什么要求?
这时,此联前半段我们读起来应该是:二十年\/贫病\/交加,七千里\/翁姑\/待葬,这时候二四六位置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第四字位置的贫翁都是平声并不算出律,相反,年和里,病和姑,加和葬就是平仄相协了。当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还是很适合初学者当入门途径学习适用的。只有先适应规则,...

请问:对联中,平仄有什么规范吗?
发现了:【对联的基本规范】1、上下联字数相等。2、上下联句子结构相同。3、上下联同位字平仄相对。宽泛的要求是“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句子的节奏点上或韵点上的字,必须平仄相对。4、上联尾字应该是仄声,下联尾字平声。5、对仗工整。上下联同位字词词性相同。也就是名词对名词...

对联平仄有什么要求?
呃~~信息量比较大,而网络上关于对联格律也是吵的沸沸扬扬,各家不一,我这里笼统说下:\\x0d\\x0a1.对联的平仄大抵源于律诗,其中有条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x0d\\x0a皓月当空照,黄河奔海流。按照今韵来说,是可以的,因未有孤仄之说\\x0d\\x0a也就是,一般情况下,上下联一...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对联的平仄规则 1. 上下联同位置的字要平仄相对。2.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3. 上下联句子结构相同。4. 上下联同位字平仄相对,宽泛的要求是“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5. 上联尾字应该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6. 上下联同位字词性必须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7...

对联有一个字平仄不对可以吗?
这要看这个字在对联中的具体位置。对联平仄的基本原则是“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在第二四六位置上,可以不管平仄。

五言对联的平仄要求对联的平仄要求是什么
关于五言对联的平仄要求,对联的平仄要求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对联的平仄大抵源于律诗,其中有条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要了解平仄,必须从古代音调说起。2、古代音分四声:平上去入。3、其中,平分阴阳,即阴平和阳平。4、...

楹联的平仄规则是什么样的?如何通俗易懂的解释?
只能如此。对联在格律上的要求有句口诀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对应七字联而言的,意思是,联中的第一,第三,第五字平仄不拘,而两联中二、四、六字却必须平仄相背。这样才可形成音律上的节奏感!上联的尾字须仄,下联的尾字应平!在诵读时,才富有音律上抑扬顿挫的美感!

七律中窄脚句是否一三五不论?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和七绝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自然也要分明的。如果就五律和五绝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补充条件:两条禁忌:(1)忌三平入韵句,句尾...

对联平仄要求标准对联平仄要求
1、呃~~信息量比较大,而网络上关于对联格律也是吵的沸沸扬扬,各家不一,我这里笼统说下:1.对联的平仄大抵源于律诗,其中有条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皓月当空照,黄河奔海流。2、按照今韵来说,是可以的,因未有孤仄之说也就是,一般情况下,上下联一三五处的字平仄可以不论,当然...

岷县17153556229: 对联平仄的『一三五不论』之说 -
熊通济悦: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个相传已久的口诀,是从律诗创作中,总结了句中平仄安排的经验后而衍生出来的.其作用,是为写律诗时该如何去考虑每句的平仄安排,而提供一个简捷的、方便的法门.它本身并不是一种格律,其含意亦并不是为针对「 两两 相对」的平仄要求而说.而这口诀本身,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很容易引起误解.这方面,后文再作详细解说.及其后,将这口诀引用於对联平仄要求上,就不期然地令人联想到,口诀是在说上下联相对时的平仄要求准则,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

岷县17153556229: 对联中一三不论, -
熊通济悦:[答案] 135不论,246分明 对联讲究平仄,有固定对仗的格式.简单地说,平平-仄仄.对于七言绝律对仗来说,135位置的平仄可以不论,但246位的平仄一定要符合规则,这才是工整的平仄对联.

岷县17153556229: 平仄平平仄请问什么叫:135不论,246分明
熊通济悦: 即诗的第2、4、6字必须讲究,1、3、5字要求相对不严. 律诗:属于近体诗.由于格律严格,所以才称为律诗. 平仄上,律诗很严格.每句每字都讲究.但是,一般归结...

岷县17153556229: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出处 -
熊通济悦: 即七言句的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可以不论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声调,一般是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除结尾字的押韵规律外,逢双数的字,必须是平 声和仄声错开,为此只有两种情况:仄平仄和平仄平.如“风急天高猿啸哀”的二...

岷县17153556229: 对对联的平仄是什么 -
熊通济悦: 按照现代四声,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做对联一般讲要平对仄,仄对平,每副对联出句尾字必须用仄声,以显铿锵有力,对句尾字必须用平声,以显悠远流长.其它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就是说在一句中奇数的字平仄可以不严格要求,偶数字就得平仄相对,这样对起来读之入口.

岷县17153556229: 对联的基本要求 -
熊通济悦: 对联基本要求: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上联句末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句末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岷县17153556229: 对联平仄对仗问题对联中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那如果一个对联字数超过7个字,那么后面字的平仄如何对? -
熊通济悦:[答案]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

岷县17153556229: 关于对联:出联有什么严格要求? -
熊通济悦: 我简单说吧.“经常看到有人把若干字堆成一组,就算作出联了”是极大错误的. 1, 对联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其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联中的偶数位的字要平仄交替.所以,上联和下联都要按照这个“平仄竿”出句对句.否则算“出律”. 2, 但有一点:上联最后一字一定要是仄声的,下联是平声的.上下联联尾要避免“三连仄,三连平(即连续出现三次仄声或平声)”. 3, 古今汉字读音发生了很多转变,你如果想精益求精,最好弄个“入声字表”把今天阴平阳平为仄声的字搞清楚.(请参看爱问“开放字典”---“食古谈联”---“平仄”). 4,打字很辛苦. 5,祝你进步! 6,楼上有灌水之嫌.哈哈.

岷县17153556229: 写对联有什么要求 -
熊通济悦: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

岷县17153556229: 对联的每个字的位置上下联都要平仄相对吗?允许中间极个别的字平对平, -
熊通济悦:[答案] 个别地方有变通,比如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奇数的字可以不那么严格要求平仄相对,但是偶数字肯定是要平仄相对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