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鏊对宋濂之死的记录

作者&投稿:佘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大学士宋濂是怎么死的?~

宋濂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
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扩展资料:
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二十日(6月12日),宋濂因病逝于夔州(今重庆奉节),享年七十二岁。临终时,正坐敛手而逝,当时夔州的官员都前来赠赙哭祭。
知事叶以从将宋濂葬于莲花山下。蜀王朱椿仰慕宋濂,又将宋濂转葬华阳城东。明宪宗成化(1465—1487年)年间,蜀王朱申凿曾至宋濂墓前祭拜。
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因四川巡抚马俊为宋濂上奏申诉,孝宗经礼部商议后下诏恢复宋濂的官职,每年春秋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濂

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1381年五月二十日(6月12日),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后谥文宪。

 宋濂死了!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农历五月二十日,这位七十二岁的老臣死于流放途中的夔州府(今四川奉节县)。
  他是怎么死的?《明史·太祖纪二》说是“安置翰林学士承旨宋濂于茂州,道卒”,《明史·宋濂传》说是“死于夔”,《明实录·太祖实录》说是“行
至夔州卒”,虽说都含含糊糊,却看不出非正常死亡的迹象。考诸野史,一说是病死,一说是自杀,而自杀说比较可信。至于自杀的方法,一说是绝食,一说是自
缢,莫衷一是,且搁置一边,让我们先粗粗浏览一下他的生平吧。

  宋濂字景濂,浙江浦江人,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他自幼好学,又广拜名师,成为元末明初少有的知识渊博的大儒。元朝至正年间,
经人推荐,被授以翰林院编修,宋濂固辞不就,隐居于龙门山潜心著书。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今浙江金华),征其为《五经》师。后
来,宋濂又应聘至应天府,被任命为儒学提举司提举,朱元璋还交给他一项特别重要的使命:教长子朱标经学。明王朝建立,宋濂历任《元史》总裁、礼部主事、太
子赞善大夫、翰林院侍讲学士、知制诰等,不但与闻机密,参预决策,而且亲自起草各种重要文件,主持一些重点典籍的编纂,被尊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
宋濂传》,下引此文,不另加注)。宋濂的名声很大,不但“一时高文典册,皆出其手”,连那些元勋巨卿的碑记刻石之辞,朱元璋也一律委托宋濂完成。于是,那
些官僚士大夫们登门“乞文”者前后踵接,连外国来进贡的使者也都闻其大名,屡屡问候“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等国甚至出重金购买宋先生的文
集。此时的朱标已经被立为皇太子了,他对这位教了自己十来年的宋先生也非常尊敬,“言必称师父”。朱标的弟弟们也分别被封为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楚王
等,宋濂在教育太子之暇,也对诸王的学业予以点拨。

  宋濂有两个儿子,长子宋瓒不幸早逝,次子宋璲“善诗,尤工书法”,也很有才华,因为父亲的缘故而被召为中书舍人。宋瓒的儿子、宋濂的长孙宋慎则
被任命为仪礼序班。朱元璋多次考核宋璲与宋慎的才学,“并教诫之”,还笑着对宋濂说:“卿为朕教太子诸王,朕亦教卿子孙矣。”洪武十年(公元1377
年),宋濂因年老而致仕,朱元璋赐给他《御制文集》及绮帛,并问他多大年纪了。宋濂答道:“六十有八。”朱元璋道:“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宋
濂顿首而谢。朱元璋又特地派宋慎侍奉、护送祖父回归家乡,并叮嘱说:“长江涨潮,不宜行船;由运河南下,才是万全之策。”真是关怀备至,君臣之间的鱼水之
情,感人至深。

  宋濂生性诚实谨慎,久处内庭,掌握机要,却从不讦人之过。所居之室,署名“温树”,取“温室之树不可对”之意。有客来访,偶然问及禁中之语,宋
濂就指着这两个字让他看,客人自然就知趣地免开尊口了。对于宋濂的人品,朱元璋自然也心中有数,因为他经常私下里与宋濂评论文武大臣的善恶得失,宋濂只举
善良正直者加以称赞,并且说:“善良正直者与臣是朋友,因此臣了解他们;至于不善者,由于没有交往,臣就不知道了。”朱元璋感叹地说:“宋濂侍奉朕十九
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虚伪的话,没有讥诮一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不但是一位正直君子,而且完全称得上一位贤者了。”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自己也充分肯定的“君子”与“贤者”,朱元璋后来仍然要杀掉他。为什么?据说是宋濂的孙子宋慎牵连上了胡惟庸“谋反”案。胡
惟庸是明初大臣,官至左丞相,一度权势熏天。胡确实该死,因为他专权擅杀,据说明初的另一个著名文臣刘伯温也是被他毒死的;然而说他勾结蒙古、日本谋反,
却没有一条站得住脚的真凭实据。而朱元璋则借此机会广泛诛连,兴起大狱,前前后后因“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明史·奸臣传·胡惟庸》)。这三万余人
绝大部分是冤杀,宋慎便是最典型的一个:因为人们遍阅史籍,也找不到一条他参预胡惟庸“谋反”的实例。虽然如此,宋濂却实实在在地被孙子牵连上了,并被逮
至京师,以便“明正典刑”,幸亏“皇后太子力救”,朱元璋才算是“法外开恩”,饶了他一条老命,将他流放至四川茂州。皇太子朱标是如何营救老师宋濂的,
《明史》上没有具体记述;只在《后妃传》中记载了马皇后营救宋濂的经过:当宋濂被逮至京师,即将处死时,马皇后劝谏道:“普通百姓为子弟延请老师,尚且要
有始有终地待之以礼,何况天子呢?再说宋先生远在老家浙江,对孙子的所作所为一定不知情。”朱元璋根本不听。马皇后非常伤心,在侍候朱元璋用膳时,她一改
往日的习惯,既不吃一块肉,也不饮一滴酒。朱元璋奇怪地询问缘故,马皇后答道:“宋先生快要死了,妾在为他作福事啊。”朱元璋终于动了恻隐之心,投箸而
起,第二天就赦了宋濂的死罪,改为流放茂州。

  在明人徐贞卿所著的《翦胜野闻》中,不但详细记载了太子朱标与马皇后营救宋濂的经过,而且根本不提胡惟庸一案,似乎要向人们表明:宋濂之罹祸,根本与胡案无关;或者说硬牵上胡案,只是要搞掉宋濂的借口罢了。

  好吧,让我们看一看《翦胜野闻》吧:

  洪武十年,宋濂因年老乞归,皇帝亲自替他饯行,并且命令他的孙子宋慎“辅行”。宋濂顿首告辞,并且说:“臣只要这条老命还在,愿意每年都到京城
来觐见陛下。”果然,洪武十一年、十二年他都“称贺如约”,到南京来祝贺皇帝的生日。皇帝也很眷恋旧情,给其以很高的礼遇。可是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
年),宋濂没有来。皇帝召其子宋璲与其孙宋慎询问原因,他们回答说:“不幸患病在身,望陛下怜其年老,宽宥其罪。”皇帝派人微服至浙江浦江暗访,发现宋濂
“无恙”,勃然大怒,立即将宋璲与宋慎打入天牢,又派御史去浦江抄了宋濂的家。于是太子流着眼泪谏道:“儿臣愚昧赣直,又没有别的老师,望陛下哀怜,饶宋
师父一命。”皇帝怒道:“等你做了天子,再宽宥他!”太子惊惶畏惧,无计可施,急得投水自杀,幸亏左右侍从抢救,才保住了一命。皇帝且喜且骂道:“痴儿
子,我杀人,与你有什么关系呢?”接着又对那些跳水救太子的人加以区别:凡是不脱衣服鞋子就跳入河中的,连升三级;脱了衣服鞋子再下水的,一律处斩。皇帝
的依据是:“太子溺水,生死存亡系于一息之间,还等得及你解衣脱鞋再去援救吗?”通过这场变故,皇帝才赦了宋濂死罪,并令他到南京来谒见。宋濂还没到时,
皇帝的怒气又上来了,仍然要杀他。皇后再以斋戒劝谏,皇帝虽然很不高兴,总算打消了杀宋濂的念头。宋濂到了南京,皇帝传旨:不必相见了,直接将他谪居茂州
去吧。而宋璲与宋慎最终还是被杀掉了。

  徐贞卿身为明朝人,如果他不想遭罹灭门之祸、并且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于后世的话,就不可能公开替宋濂鸣冤,更不可能谴责那神圣的“太祖高皇
帝”了。于是,从字面上看,虽然朱元璋仅因宋濂没能如约赴京祝寿就要杀掉他本人及其子其孙,似乎有点过分,而宋濂明明“无恙”却声称有病,也确实犯了“欺
君之罪”。不过如果细细推敲就不难发现,作者其实是在竭力替宋濂辩白:年过古稀之人,因病卧床是完全可能的,南京与浦江直线距离也有五六百里,在当时的交
通条件下,从宋璲叔侄在家时宋濂正在生病,回京城时告诉了皇帝,到皇帝派出使者到达浦江微服暗访,少说也要十来天,难道一个病人就没有经过十来天的医治而
康复的可能么?来京城祝贺皇帝的生日是宋濂自己提出来的,因病缺席一次又不会误什么大事,朱元璋却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如此计较,不明摆着是在鸡蛋里面挑
骨头么!徐贞卿没有明确记载宋濂的死因,其余野史、地方志、碑铭墓志中却多有记载宋濂是绝食或自缢而死的。即使如《明史》、《明实录》所载,是病死,那
么,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目睹着家被抄,儿、孙被杀,自己也被押赴崎岖蜀道充军,而且这一切还是来自于自己为之服务、效忠多年的王朝与皇帝,更何况自己不
但有德有才有功勋,而且谨小慎微,从未居功自傲,竟仍然难逃大劫,他能不病么?他能不气病而死么!

  宋濂一生著述繁富,除主持纂修了二百十二卷的《元史》外,仅见之于《明史·艺文志》的就有《孝经新说》、《孝慈录》、《唐仲友补传》、《浦江人
物记》、《燕书》、《萝山杂言》、《心经文句》、《潜溪文集》、《銮坡前集》、《銮坡后集》、《銮坡续集》、《銮坡别集》、《芝园前集》、《芝园后集》、
《芝园别集》、《朝天集》等。其实,他怎会知道,他的悲剧就在于学问太深、名声太大啊,连外国人也出重金购买他的文集,怎不招致朱元璋之忌呢!在做皇帝之
前和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一段时间里,朱元璋“思贤若渴”,因为他需要大批有文韬武略的人才替他夺取天下和治理天下。一旦皇帝的位置坐稳了,就开始猜忌乃至
杀戮功臣了:不但要杀手握兵权、能带兵打仗的武将;学富五车、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文臣也不能放过。这位出身寒微、早年当过和尚的开国皇帝,青少年时代没有
受过正规的教育,虽然后来在戎马倥偬之中跟着儒生们学了一点文化,但是在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的文士面前,总是有点自卑感,何况,文人的一支笔,有时候是比
刀枪剑戟还要可怕的。洪武一朝文网之严密,堪称前无古人。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说:“朱元璋用严刑重罚,杀了十几万人,杀的人主要是国公、列侯、大
将;宰相、部院大臣、诸司官吏、州县胥役;进士、监生、经生、儒士、文人、学者;僧、道;富人、地主等……”处于这种大气候之下,身为“开国文臣之首”的
硕学鸿儒,纵然战战兢兢,谨言慎行,又如何能逃脱一劫呢?

  呜呼,宋濂死了!他是不得不死,不能不死。至于究竟是病死、气死,还是绝食而死、自缢而死,那又有什么区别?或许,借助于皇后、太子之力,能够保全一颗白头颅,落得个全尸,还是不幸中的大幸?

  悲哉,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大幸”!


明王鏊对宋濂之死的记录
宋濂死了!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农历五月二十日,这位七十二岁的老臣死于流放途中的夔州府(今四川奉节县)。 他是怎么死的?《明史·太祖纪二》说是“安置翰林学士承旨宋濂于茂州,道卒”,《明史·宋濂传》说是“死于夔”,《明实录·太祖实录》说是“行至夔州卒”,虽说都含含糊糊,却看不出非正常死亡的迹象。

明朝文臣之首宋濂为何会被逼死?得罪朱元璋晚年被流放茂州
按照王鏊的说法,宋濂退休回家之后,每年都要到京城参加朱元璋的生日宴会,宋濂作为朱元璋评下的“开国文臣之首”,自然是在列的。 在洪武十二年的时候,宋濂陪朱元璋爬到了文楼,累的气喘吁吁,因为当时的宋濂已经七十岁了,实在是有点老了,当时朱元璋还嘲笑宋濂年龄大了,就问宋濂,明年还能来吗?宋濂表示,岁数太大了,明...

朱元璋为何逼死宋濂(上)
关于明初文臣之首的宋濂的死因,一直是众说纷纭。明成化年间的武英殿大学士王鏊在《震泽纪闻》中如是记载道:【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后以老致仕,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踬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谢。至明年万...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翻译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翻译:皇上突然省悟,立刻起身,命人骑他的驾前双马快速前去赦免宋濂。该片段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王文恪公笔记》是(明)王鏊创作的社会科学类书籍。整篇翻译就是宋濂学士,洪武年间凭借丈学成就蒙受皇恩最为长久,后来(他)因为年老辞官回家每年到了万寿节...

侍卫救起来跳河的朱标后,为何会被朱元璋杀掉?
在有些史料中,对朱标的死有另一套说辞,说是因为朱标落水,得了疾病,才去世的。在王鏊的《王文恪公笔记》中,有相关记载:“太子遑遽,自投金水河中,左右遽入水挽持者免死,解衣而驹贿皆死。太子以是得疾,语皇孙曰:我之死,徽为之也,无忘我仇。”有个叫詹徽的酷吏,曾经和太子朱标一起...

亲政篇原文_翻译及赏析
洪武年间,象宋濂、刘基,永乐以来,象杨士奇、杨荣等,每天侍奉在皇帝身旁;大臣蹇义、夏元吉等,经常在便殿奏对。在这个时候,哪里有阻隔的忧患呢?现在内朝制度没有恢复,皇上临驾常朝以后,臣子不能再进来朝见;三殿的门高高地关闭着,很少有人能够看见。所以上下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孝宗晚年,在之...

什么是"士可杀,不可辱"??
〖解释〗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处〗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示例〗鏊谓谨曰:‘~。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明史·王鏊传》 从“士可杀不可辱”到“士可杀亦可辱” “士可杀不可辱”,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信仰。它在...

【原创】眼呈三角、形如病虎:姚广孝小记
朱棣见到道衍之后,对他慰劳备至,还赐予他一个金唾盂。朱棣问道衍: “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道衍把手放在额头上,说道: “季潭在狱中已经很久了,但愿皇上能赦免他,放他出来。” 关于季潭,明人都穆《都公谭纂》有载: “国初,宋学士景濂,精于释,释宗泐季潭精于儒,太祖每称之曰:‘泐秀才,宋和尚。’”...

朱元璋立谁为太子
朱元璋立自己的长子朱标为太子,后来不幸病死,改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太子,即建文帝,后来朱棣起兵谋反夺的天下,从南京迁都到北京,称永乐帝,修筑紫禁城。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

朱元璋立谁为太子
朱标(1355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标于龙凤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671608099: 朱元璋为何逼死宋濂(上) -
第琼丽珠: 关于明初文臣之首的宋濂的死因,一直是众说纷纭.明成化年间的武英殿大学士王鏊在《震泽纪闻》中如是记载道:【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后以老 致仕,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671608099: 明朝文臣宋濂怎么死的 -
第琼丽珠:[答案] 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1381年五月二十日(6月12日),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后谥文宪.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671608099: 朱元璋与宋濂 -
第琼丽珠: 这个具体分两个时点,第一是从胡惟庸案之前尊敬宋濂的才学,让他当太子朱标的师傅.胡惟庸案发生以后,因为宋濂的后辈和这个案子有牵连,朱元璋立马翻脸要杀宋濂,后来还是马皇后出面说情才使宋濂免于一死.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671608099: 关于宋濂在历史上的介绍有哪些?
第琼丽珠: (1310 - 1381)明初大臣、文学家.浙江金华人.元至正九年( 1349年),拒聘国史... 后又任记录朱元璋日常言行的起居注官.随着明王朝建立,文案事务日益繁多,宋濂历...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671608099: 明史写了宋濂什么故事 -
第琼丽珠: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671608099: 宋濂被明太祖称为什么? -
第琼丽珠: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671608099: 明朝开国功臣宋濂的个人生平是什么?
第琼丽珠: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在元末时荐授翰林院编修,他坚辞不受.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他受朱元璋的礼聘,与刘基一起参与谋议,...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671608099: 明史宋濂中宋濂做的几件事情 -
第琼丽珠: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671608099: 朱元璋称宋濂为明代什么 -
第琼丽珠: 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汉族,浦江(今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洪武四年因献诗“自古戒禽荒”一语激怒朱元璋致祸.明初明惠帝的忠臣, 学者方孝孺,少时即师从宋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