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后期宦官当道,遭遇宦官打压的太学生们,发起了怎样的反抗?

作者&投稿:杭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东汉中后期的时候,由于皇帝的平均寿命普遍较短,因此新皇帝在登基的时候往往年纪较小。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不得不将朝政大权委任给外戚或者亲近的宦官,这让东汉后期中央政府的政治秩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汉群臣开始了反抗。他们在开始的时候将希望寄托在东汉皇室的清醒上,他们多采用直言进谏的方式。这虽然在朝堂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清流官员们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这让这些行动的政治影响力十分有限。

不过随着太学学生这一集体的加入,清流的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他们不但在朝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开始用清议的方式在 社会 上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这让宦官和外戚十分担忧,开始了对于清流官员的打压,激化了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促使后面党锢之祸的发生。

在汉顺帝登基之前,虽然外戚和宦官已经开始通过皇帝的信任来把持朝政,但是因为此时还没有太多卖官鬻爵的行为,因此东汉政府中官员的素质还是普遍较高的。在窦宪等人出现专权的时候,还是会有袁安等人挺身而出,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虽然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撼动他们的尊崇地位,但是依然有助于限制他们的行为。

当时袁安和任隗就直接向窦太后控诉窦宪的不良行为,虽然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但是却为他们赢得了众臣的支持与倾慕,改善了朝堂上的风气,袁安的名声也成为了袁氏家族在东汉末年得以兴起的重要政治资本。

这种反抗外戚宦官专权的谏言行为,在东汉末年还是屡见不鲜的。比如在汉安帝元年的时候,政府曾经派出八名特使去京城之外巡查,意在考察各地的吏治。而其中年纪最轻的张纲,在接受命令之后,却将其乘坐的马车的轮子埋在了洛阳都亭之外,表示拒绝受命。而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即他认为现在东汉政府的根本问题乃是在朝中专权的梁冀。

张纲在自己的奏疏中指出梁冀专权纳贿,并有结党营私的嫌隙,希望朝廷能够审判梁冀,甚至处以其死刑。他的行为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虽然梁冀并没有受到审判,但他依然十分记恨张纲,并多次设计陷害他,但都没有取得成功。

从张纲举报梁冀这一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汉安帝一朝,虽然梁冀等人已经掌控了朝政大权,但是他们并不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来惩治大臣,即他们和朝廷重臣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牵制。而这就让清流官员们暂时没有抱团行动的必要,因此此时清流和权臣之间的对抗多是以个人名义进行的小规模行动。而且此时梁冀等大臣对于底层官员的影响力并不太大,有反抗情绪的大多是高官,而他们的人数相对有限,这也是丘留官员没有结队的重要原因。

在梁冀的专权被终结之后,外戚势力逐渐失去控制力,而宦官则成为了清流官员们新的对抗对象。和外戚不同,宦官人数更多,而且相对于政治理想,他们更加看重眼前的利益。这让桓灵二帝时期出现了十分猖獗的卖官鬻爵现象,导致东汉政府的政治秩序变得十分糟糕,大量没有才学的新官员让其行政体系几乎濒于崩溃。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太学的学生和底层士大夫变得很难进入官场。而他们本就是为了踏入仕途才接受的教育,这自然让他们极其不满,于是他们就结成团体,以图改变这样的政治局势,这也是东汉末年清流党的雏形。

不过相对于上面提到的袁安,张纲等人,这些太学生在朝中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他们很难对宦官以及奸臣形成足够的威慑。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这些太学生和部分在朝的清流官员一起,展开了清议这一政治活动,对当时的政治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谓清议,就是对于人物品行和行为的评价。这些知识分子在太学这一主阵地中,会对朝中大事以及重臣的品行进行评论,之后有着相同观点的人便会聚集在一起,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这让清议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但是如果这样的议论只集中在知识分子阶层,这对于宦官和权臣还是无法形成足够的震慑。于是这些太学生会将他们的观点进行包装,改造成琅琅上口的民谣,并在百姓之间进行传播。比如在皇帝即位的时候,将自己曾经的老师周福立为尚书,而当时位居河南尹的房植则名满天下。于是便有了"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的乡谣。这种民间议论的形成给了在朝的宦党以及庸官极大的压力,这让他们和清流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也间接引发了后来太学生请愿的行为。

虽然太学生和底层士大夫利用清议的方式对宦官集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宦官对于朝政的把持,于是太学生们开始采用更加直接,也更加激进的方式——上书来表示对于宦官专权的反对。

在桓帝永兴元年的时候,朱穆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其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和宦官直接对抗。他在到任之后,不但直接拒绝了宦官会面的邀请,还对当地的贪官污吏进行了彻查。因为感到恐惧,而自动解除官职的地方官员就有几十人。

当时宦官赵忠丧父,其居然使用了金缕玉衣这样的陪葬品。在朱穆听说此事之后,就对赵忠进行了查处。这个举动触怒了当权的宦官集团,他们撤去了朱穆的官职,并要去服劳役,这在太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以刘陶为首的数千名太学生聚集到一起,来到皇宫门前为朱穆情愿。他们向汉桓帝提交了一篇控诉宦官恶行的奏章,在中国 历史 上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其中对于宦官恶行的描述更是成为了日后形容宦官专政的专有叙述:

由于参与这次行动的太学生人数众多,让汉桓帝也不得不认真对待。他最终下令赦免了朱穆的处罚,并恢复了他的名誉。但是其对于受到指控的宦官,却没有进行处理,这让太学生们激动的情绪没有得到完全的平息。

在延熹五年的时候,名臣皇甫规在平定羌乱的时候立下了大功,但是却没有受到任何的奖赏。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皇甫规之前曾经拒绝过宦官的索贿,并且对宦官的不良行为有过严厉的训斥。

在不久之后,有功在身的皇甫规还受到了徐璜等人的陷害而无辜入狱,和之前的朱穆一样也要受到参加劳役的责罚。这件事在太学生中再次引起了公愤,在张凤等人的领导下,三百余名太学生效仿之前刘陶等人的举动再次在皇宫门前请愿。这次行动依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皇甫规得到了释放,并且受到了应有的奖励。

而这两次太学生集体请愿活动的成功,让士大夫阶级看到了集体的力量,这为之后清流社团的兴起提供了基础。而宦官集团也看到了廷臣的集体行为对自己的威胁,开始对官员的结合有所防范,这也是之后他们能够在党锢之祸中能够取得优势的关键原因。

在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发展中,外戚和宦官接连掌控朝政,对士大夫阶级的权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开始的时候,窦宪,梁冀等人还只对高层官员有较大冲击,这也引起了袁安等人的激烈反抗。但是这种个人行为对于权臣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无力改善当时的朝局。

但是随着热衷于敛财的宦官们代替外戚掌权,他们开始通过卖官来为自己谋求私利,这挤占了底层士大夫以及太学生的利益,堵塞了他们进入仕途的通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学生们便团结在一起,利用编写乡谣等手段来向宦官集团施加舆论压力,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无法动摇他们的地位。

不过随着朱穆,皇甫规等人受到了宦官的迫害,太学生们终于联合起来,集体向皇帝请愿,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这激发了清流官员们击败宦官的决心,也引发了宦官集团对于廷臣的警觉,是之后党锢之祸发生的缘起,极大地改变了东汉末年的政治走向。

参考文献:

【1】《后汉书·朱穆传》

【2】《后汉书·党锢之祸》


东汉后期宦官当道,遭遇宦官打压的太学生们,发起了怎样的反抗?_百度...
这个举动触怒了当权的宦官集团,他们撤去了朱穆的官职,并要去服劳役,这在太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以刘陶为首的数千名太学生聚集到一起,来到皇宫门前为朱穆情愿。他们向汉桓帝提交了一篇控诉宦官恶行的奏章,在中国 历史 上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其中对于宦官恶行的描述更是成为了日后形容宦官专政的专有叙述: 由于...

东汉后期宦官当道,遭遇宦官打压的太学生们,发起了怎样的反抗呢?_百 ...
大家都应该知道皇帝因长期在宫中,势单力薄,所以只能依靠平时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东汉宦官势力较为猖獗的时期是汉桓帝消灭外戚梁冀集团之后,由此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的事例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汉桓帝死后,窦太后及其父窦武迎立汉灵帝即位。当时灵帝年仅13岁,窦太后临朝称制,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扶持左右。窦武与陈蕃都对宦官专权深恶痛绝,因而密谋铲除宦官。在窦太后的支持下,他们杀死了在朝中专权宦官管霸、苏康二人。窦武还曾计划除掉大宦官曹节等人,但因事机不...

太监当权众将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东汉后期不断出现的宦官依靠或控制皇帝而进行专权的局面而造成的混乱。永元四年,宦官郑众与谋诛外戚窦宪有功而受重用,是东汉宦官参政控权的开端。从此,在皇帝对外戚争权的斗争取胜之后,宦官往往挟功自重,形成新的专权集团。这种局面常与外戚专政交替出现。桓帝以后,外戚势力渐衰,宦官专权则达到...

汉末三国时期,凉州军阀是如何由盛转衰的?
因为凉州系武将与宦官之间,也有很深的嫌隙。东汉中后期以来,凉州吏治愈发腐败,他们盘剥州郡、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奴役羌胡,早就引起了当地武将的极大不满。此时,宦官当道,来到凉州捞取“油水”的,都或多或少与宦官有些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凉州武将便将宦官视作祸国殃民之根源。比如东汉名将傅燮,向来对宦官颇为...

东汉党锢之祸是因宦官专政,大臣上疏而死,谁反击诞生的?
话说汉桓帝最依靠宦官力量诛杀权倾朝野多年的梁氏集团后,重用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个立了首功的宦官。随后朝廷在宦官集团的把控下,恶人当道,世道黑暗。宦官专权不仅使政治黑暗,而且也阻断了仕途。这时的选举、征辟都要按照他们的爱憎行事,这就严重侵夺了士人的上进之路。当时的耿直派官员、...

宦官弄权汉代时期
东汉后期,宦官专权的局面在永元四年(92)郑众与窦宪斗争中初露端倪。郑众因功受宠,开启了宦官参政的先例。每当皇帝战胜外戚争夺权柄后,宦官往往会凭借功绩自重,形成新的权力集团,与外戚专政交替上演。尤其自桓帝时期,外戚势力减弱,宦官专权达到巅峰,如单超、徐璜等“五侯”封侯,标志着宦官权力的...

为何在东汉时期,经常会出现宦官当政的现象?
第三,宦官地位的逐步提升,除了谋求政治上的待遇,经济上也欲壑难填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来,功勋阶层都有食封制的待遇,但宦官是不能食封的,当时的宦官无法得到稳定的经济基础的支撑,在朝中的政治地位难以提升。而到了东汉时期,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东汉中后期,帝幼后弱需要借助于宦官力量来削...

东汉后期出现了哪一局面动摇了西汉的统治又是哪一事件使东汉一蹶不...
汉灵帝时期的黄巾之乱,当时黄巾势力巨大,波及多个州郡,中央政府无力全部剿灭,便允许州郡刺史、将军、州牧自行招募军士一同平叛,最后叛乱平了,朝廷元气大伤,但是各刺史州牧军事势力大增,连朝廷都无能撼动,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再次出现,中央集权实力大减。到了后期宦官弄权,引董卓入京。这才有...

讨论一下,东汉王朝是在什么时候走向衰败的
一、东汉后期宦官的擅权 东汉的历史,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算起,到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截止,总共196年.实际上,从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开始,东汉皇帝便陷于军阀的挟制之中,全国一统的局面也随着瓦解,所以我们说东汉王朝的寿命实际只有165年. 在封建时代,...

茅箭区18483306646: 党锢之祸是什么时期的事件?
巫典麦道: 东汉桓帝、灵帝统治时期,官僚士大夫 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禁锢的政治事件.东汉 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桓帝即位后,借用宦官力量,消灭了长期把 ...

茅箭区18483306646: 为什么东汉末年会出现宦官专权现象 -
巫典麦道: 这个问题其实一句话就说出来了,天下的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在现在的世家以及国家也是一样,没有永远的强大,其中的牵扯性很多. 我简单给你说一下,当初汉末的时候,主要是三股势力,宦官 外戚,士大夫; 宦官的主要势力是...

茅箭区18483306646: 根据《资治通鉴》,试述东汉“党人”和太学生反宦官专权斗争的经过和性质. -
巫典麦道: 主要的斗争方式:1.上书苦谏.2.大造舆论.3.闹学朝.4.弹劾镇压.性质:一次企图改良的行动.面临宦官擅权的黑暗统治,一些比较正直的...

茅箭区18483306646: 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特点,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起点?几条丝绸之路? -
巫典麦道: 东汉后期政治混乱,外戚、宦官争斗不休,轮流把持朝政,地方州牧实力膨胀,尾大不掉,十常侍之乱后皇帝被挟制于强臣之中,汉朝名存实亡.

茅箭区18483306646: 为什么只有东汉之后才出现宦官专政 -
巫典麦道: 每个行业都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西汉的时候,这个职业不那么兴旺,最强势的是外戚,然后是不太听话的文官.而且西汉的时候,宦官不都是阉人,也有些是普通文官.有些时候,为了防止宦官势力做大,中常侍这种工作,也都由文官来做.到了东汉时,才全是宦官,并且这些宦官都是阉人.普通文官和阉人的性格特征,也会有所差异的.后来东汉为了不像西汉那样外戚横行,君主开始扶植宦官(因为他们往往很听话,至少表面上听话),以求达成外戚、文官和宦官权力平衡的局面.但是往往维持不住,反而出现大量外戚专权或者宦官专权的情况.顺便说一句,汉末天下大乱的导火索,应该就是外戚何进和宦官十常侍的斗争了.在这次斗争中,何进脑残的把董卓召入京城,开启了群雄争霸模式.

茅箭区18483306646: 清议指的是什么?
巫典麦道: “清议”,是东汉后期官僚、儒生与宦官进行政治斗争的产物,指的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依据来臧否人物一种舆论风尚,而为官者一旦触犯清议,便会丢官免职,被禁锢...

茅箭区18483306646: 为什么东汉在历史上这么低调 -
巫典麦道: 东汉除了最初的三任皇帝还算英武之主外,其他的皇帝全是冲龄即位(还是小孩),而且都短命,这就造成了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的局面.在东汉中后期的一百多年里,外戚、宦官和官僚士大夫三方内斗频频,这使东汉朝廷没有能力创造西汉时期的辉煌.

茅箭区18483306646: 东汉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外戚专权?
巫典麦道: 东汉从中期开始,政权主要控制在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手中.这两大集团各谋 私利,互相斗争,政治黑暗.东汉后期,宦官专权,一部分比较正直的官吏和太学 生结合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