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所有的之的意思

作者&投稿:申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之”意思是:

1、佚之狐:人名;

2、烛之武:人名;

3、公从之:他,代词;

4、是寡人之过也:的,助词;

5、许之:他,代词;

6、行李之往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助词;

7、君之所知也:的,助词;

8、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9、将焉取之:土地,代词;

10、唯君图之:这件事,代词;

11、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郑国,代词;

12、子犯请击之:它,代词;

1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助词;

14、因人之力:的,助词;

15、而敝之:他,代词;

16、亦去之:郑国,代词。

出自:左丘明[春秋]《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释义: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

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动乱来代替整齐,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离郑国。

扩展资料:

文章作品背景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

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淑》的字词翻译与文章背景
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肴阨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 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 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 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如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子
展开全部 《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十三年》。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入选全日制高中必修课程。故事讲述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

高一语文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解读
梵之音文化 2022-06-12 · TA获得超过67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4.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一书的精彩片段,也是我国古代外交史的成功范例。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解读,希望对...

烛之武退秦师的作品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晋军函陵(4),秦军氾南(5)。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故事讲述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文言文意思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现代文全文...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想了解的小伙伴快来这里看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2、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

《烛之武退秦师》中,特殊句式有哪些?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翻译?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册亨县18053666631: 烛之武退秦师 所有 之的用法 一词多义 -
藩晶知柏:[答案] 之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结构助词“的”)

册亨县18053666631: 烛之武退秦师中之的用法全部的之的用法 -
藩晶知柏:[答案] 烛之武的"之“是一个助词,没有实意,可以翻译为”的“.烛是春秋时期的地名,当时可以为人做姓名中的姓,而武是他的名,即烛地的武的意思.佚之狐就是佚地的狐的意思. 之的用法: zhī ①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②指示代词,相...

册亨县18053666631: 烛之武退秦师 所有之字的解释 -
藩晶知柏: 之:代词 助词 ——作定语:“的” 作补语:“得” 作宾语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行李之往来 作音节助词 学过语法的,只要对照成分翻译即可

册亨县18053666631: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所有的之的意思 -
藩晶知柏: 您看看,可是我一个一个给你打出来的呀 公从之 代词,指同意郑伯的意见 臣之壮也 连词,我在年轻时候 是寡人之过也 连词,的 许之 无实意,答应了他 邻之厚,君之薄也. 连词,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行李之往来 连词,的 君之所知也. 表连接,您是知道的 夫晋,何厌之有? 递进,应为有何厌之 将焉取之? 代词,指土地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语气词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在那里,指地点 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郑国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连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连词,的 亦去之. 无实义.

册亨县18053666631: 《烛之武退秦师》中 “戍之”的“之”的用法及解释 -
藩晶知柏:[答案]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由此可知,这个“之”是代词,代指郑国.

册亨县18053666631: 《烛之武退秦师》中“君之所知也”的“之”解释为? -
藩晶知柏:[答案] 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册亨县18053666631: 烛之武退秦师中“之”的用法及意义??? -
藩晶知柏: 烛之武的意思是“烛”这个地方名字叫“武”的人.之在这里是连词,就是“的”的意思.举个例子,可以称你问之人,我可以称为答之人.

册亨县18053666631: 左传中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中的之是什么词性和意思.还有“因人之力而敝之”中的之是什么词性和意思? -
藩晶知柏:[答案]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句中“之”为代词,代指郑国.此句可译为:(秦伯)派遣杞子、逢孙、杨孙驻扎在郑国. “因人之力而敝之”中,前一“之”字为助词,在日语里作“格助词”,为“的”;次一个“之”为代词,亦代指郑国.此句可译为...

册亨县18053666631: 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一个问题在这篇文章里面,有“佚之狐”和“烛之武”两个人物,请问这两个名字中的“之”是本来就是名字呢,还是一个把姓和名... -
藩晶知柏:[答案] 春秋战国人,姓名中间常加一个“不”字,如任不齐、韩不信、申不害、陈不古、吕不韦、萧不疑等,这个习惯一直沿续到... 这里的“不”只是发声词,并没有实在意义.春秋时还有个习惯,有姓名之间加“之”,如介之推、烛之武、孟之反.春秋战国...

册亨县18053666631: 求'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刺秦王中'之'的用法意思整理 -
藩晶知柏: 烛之武退秦师' 1.唯君图之他的代词 2子犯请击之 秦军代词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的助词 4烛之武 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 5臣之壮也 用在主微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