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齐鲁长勺之战:巧妙运用“敌疲我打”克敌制胜

作者&投稿:素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秋》记事从公元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元年)开始,诸侯各国每年都有大小不一的战争。各国的战争,有的是为了争土地,有的是为了争面子、报私仇或一些小仇。公元前685年,齐国内部的战乱,给了齐公子姜小白的历史机遇,他抢先从莒国(其疆域在今山东莒县一带,往东至黄海)回到齐国,即位成为齐桓公,从此春秋时期的很多战争就是为了争夺盟主地位了。

鲁国帮助齐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失败,随着齐国的强大,鲁国就不断地面临着来自于齐国的威胁和战争挑衅。在春秋时代的初期,长勺之战是齐鲁两国之间一次载入了史册的战争。

鲁国,是周武王弟弟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的封国,是姬姓国,国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以及今山东省西南部,算得上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中大型国。因周朝的治国法典和礼乐之道是由周公旦制定的,鲁国继承了周朝礼制体系的正统,也正因为如此,鲁国一直认为自己是周礼的衣钵传人。

齐国,是周武王军师姜尚及其后裔的封国,是姜姓国,国都在营丘。公元前866年,齐胡公迁都至薄姑(今山东省薄兴县境内),公元前859年,齐胡公弟弟姜山杀了齐胡公,自立为君,成为齐献公,复都营丘,并扩大都城,并改名为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因为姜太公辅佐周朝开国功劳巨大,被赋予了讨伐蛮夷、拓展领土的征伐大权,其疆域不断扩张,成为春秋时期的一大诸侯国。

鲁国和齐国边境交界漫长,有亲密的关系,长期互相通婚。从周朝于公元前1046年立国,大封功臣及姬姓宗亲建立诸侯国,至周朝于公元前771年东迁,已经过去了近三百年。各诸侯国的后裔已经繁衍了几十代,祖先的交情都只是变成了传说。齐鲁两国也是如此,实际上,两国更多的是不可避免地的领土利益冲突。

春秋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地图见下:

公元前685年夏天,公子小白已经回到了齐国,即位为君。但是,鲁国还是打算用武力护送公子纠回齐国、抢回国君之位,夏天农忙时节刚过,这年秋天,鲁庄公就率领军队进攻齐国,逼近齐国国都临淄,在乾时(又称“干时”,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齐鲁两军展开了一场厮杀。

面临国都被占的危险,齐国军队同仇敌忾,顽强抵抗。鲁军招架不住,连连后退。鲁庄公的战车损坏,齐国人追杀过来。他的车御(驾车的大将)和车右(在车上负责进攻的大将)秦子和梁子,急中生智,打着庄公的旗帜,吸引齐军,庄公连忙换乘他人轻车逃入山林,秦子和梁子被俘,庄公遁入泰山附近山林,得以逃脱,最终艰难地返回鲁国。相关地点见下图:

齐国鲍叔牙率领军队一路追杀鲁军,一直进入鲁国,驻扎在洙水与淄水之间。鲍叔牙派人给鲁庄公传递书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把他杀了。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由我们自己来处置。”鲁庄公迫于压力,在生窦(今山东菏泽北)杀了公子纠,召忽不愿回齐国,自杀赴子纠而亡,管仲被囚禁交还齐军。到齐鲁边境的堂阜(今山东蒙阴境内)鲍叔牙就给他松绑了,高兴地驾车回到都城临淄。

鲍叔牙与管仲是铁杆的朋友,鲍叔牙也非常欣赏管仲的治国的才干。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让齐国成为强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任命管仲为大夫,委以政事。从此,管仲在齐国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强军富民的政策,齐国迅速强盛起来。

入主齐国后,齐桓公扫清了国内的敌对势力,国内局势开始稳定,管仲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齐桓公为了报鲁国帮助公子纠争夺国君之仇,公元前684年春天,齐桓公帅军攻打鲁国,向鲁国国都曲阜进逼,进驻长勺(今山东莱芜境内)地区。

面对齐国军队的进攻,鲁国君臣上下对是否迎战议论纷纷、态度不一。六个月前乾时之战失败的阴影还笼罩在鲁国人头上,鲁庄公更换乘车狼狈逃命的情景还在人们眼前挥之不去。而且这次齐国人是为了讨伐鲁国武力扶持公子纠,在道义上也占有一定优势。然而,鲁庄公在乾时败得非常难堪,他很想借此机会报仇雪恨,心中偏向于迎战,但遇到其臣下一些“亲齐派”或“惧齐派”的很大阻力。

正在这时,曹刿请求面见鲁庄公。曹刿的出生背景与生卒年月在历史上没有记载,但他应该是比较底层的士大夫出生。当他要求觐见鲁庄公、为鲁战齐国出谋划策时,其同村人认为他不是“肉食者”、是多管闲事,而曹刿认为这是他展现才华、谋求荣华富贵的好机会,因为他认为“肉食者”鄙陋无远见、谋事能力不足 [1] 。

曹刿是否已经想好战齐的计谋,没人知晓。他不露声色,见面就反问鲁庄公鲁国凭什么要与齐国决战。

鲁庄公说:“对吃的穿的、民生之物,我不敢独自占有,而是毫不吝惜,分给民众。”

曹刿说:“这些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所有人,民众追求的是财用不匮乏。不能遍及民众,民心就不能归上,百姓是不会服从的。”

鲁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我也遵循礼节不敢增加,祭祀和祈祷对先祖和上苍都是诚信以告。”

曹刿:“祭神也只是限于您个人独自的恭敬,神追求的是歆享优裕的祭品,一点点的诚心是不够的,不会取得神明的信任,神明是不会降幅的。”

庄公:“我处理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做不到完全的明察,但必定是合情合理、按照情理去办理。”

曹刿:“这是为百姓尽力的一种表现,您心中真的能考虑到民众,即使是智慧达不到,那么也一定接近正确的治国之道了。凭这个可以与齐国打一仗。战事开始时,请让我也跟着去。”

曹刿并没有向鲁庄公陈述对齐之战的谋略,只是窥探庄公迎战的决心,对如何战胜齐国可能也并没有很好的计策,或者说,他还深藏不露。

曹刿与鲁庄公乘坐同一辆战车,来到长勺。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参战军士主要是贵族和士大夫子弟,一般都讲究战争礼节,进攻时擂鼓助阵,面对面的正面厮杀。

在双方军队正面展开时,鲁庄公将要下令擂鼓助威、展开进攻。曹刿拦住说:“还没到时候,要等一下。”这时,齐国军队开始擂鼓,但鲁军没有动静,等候命令。齐国人又擂起了鼓,曹刿还是要求等候。鲁国人还是一动不动,齐国人也就没有进攻。这时,齐国人又擂起了鼓。三通鼓过后,鲁军还是不见动静。正当齐国人纳闷的时候,曹刿说:“现在擂鼓、进攻!”随着庄公一声令下,鲁军鼓声大作、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齐军。齐国人没有想到擂鼓的时候鲁军不回应,在他们鼓完了,鲁军突然擂鼓冲了过来。齐军还没有回过神,见鲁军冲了过来,一时慌了手脚,只得连连后退,慌不择路地溃逃。

鲁庄公正要驱车追击齐国军队,曹刿说:“且慢。”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后撤留下的车辙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撤退的队伍状态,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于是,鲁庄公带领鲁军一路猛追齐军。齐国军队大败。

鲁军取得大胜,鲁庄公非常高兴,但他对曹刿在战斗时的举动甚是不解。在胜利凯旋的路上,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曹刿说:“作战全凭勇气。第一通鼓振奋勇气,第二通鼓勇气就少了一些,第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他们的勇气没有了,我们的勇气刚刚鼓动起来,所以,我们冲上去,他们就无法抵抗。尽管齐军后撤了,但大国的情况难于捉摸,不排除他们有时会有埋伏。所以,我下车去细看他们的车辙是不是乱的,远望他们后撤的队形。我看到他们的队伍乱了,战旗也倒下了,所以才可以大胆去追击他们。”曹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论述,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常常被后人用来鼓舞士气。曹刿在长勺之战中采用的作战原则,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鲁庄公对曹刿的有勇有谋非常佩服,擢升他为士大夫,担任国君的谋士。《国语×鲁语》中还记载了,在公元前671年,曹刿劝谏鲁庄公不要去参加齐国祭祀土地神的嘉年华活动。不过,这男女盛大的游行娱乐活动,就像现今的春节庙会一样热闹,鲁庄公可不愿意错过啊。

长勺之战是齐国主动发起的,其时,齐桓公还只是刚刚稳定齐国政局,管仲的改革新政还没有完全展开,齐桓公的报仇心理过于迫切。这次战役也给齐桓公敲响了警钟,使他认识到,要想称霸诸侯,还需统一民众的思想信仰、增强国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因此,他更加支持管仲在的全面改革图强的规划,这不但为齐国日后称霸诸侯奠定了基础,也成就了管仲为中国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全面改革,也为三百多年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长勺之战的胜利,破除了鲁国军队和士大夫阶层“惧齐”的心理,大大激发了鲁国人的斗志,成功地使鲁庄公报了乾时之战惨败、差点丧命之仇,不过,他也因此得意忘形、不把齐国放在眼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齐、鲁长勺之战的战法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齐国虽在此次战役中失败,但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在此后的三年里,齐鲁之间发生了三次战争,鲁国均告失败,并割让遂邑(今山东肥城与宁阳附近)以及淄水与汶水之南的大部分地区。终于,鲁庄公认识到,齐国的军事力量远在鲁国之上,鲁国不得不向齐国求和。公元前681年(鲁庄公十三年),齐桓公和鲁庄公在柯地(今山东阳谷县阿城)开会,齐鲁两国达成和解。在柯之盟大会上,曹沫劫持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割让之地,齐桓公答应了归还鲁国三败让予之地(即淄水与汶水交汇以南的齐鲁边境地区) [2] 。

终于,长勺之战的六年过后,在公元前679年,齐宋郑卫等诸侯国结成了以齐国为首的坚强联盟,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时不时地讨伐那些不听话、不纳贡的诸侯国。鲁国也于一年后加入该联盟,彻底服气,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从此,春秋历史上开始了齐桓公的霸主岁月,成为春秋第一霸。

长勺之战,也给了出身市井的曹刿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善于抓住时机,敢于面君,展现自己的才能 [3] 。在战斗开始之时,打破春秋战争约定俗成的“君子之战”的潜规则,采用“欺诈”计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鲁国以弱胜强,不但对国家作出了贡献,也使自己跻身士大夫阶层,争得了荣华富贵。如果还是象他的乡下玩伴那样,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不敢面君,他怎么能够有这出人头地的机会呢?

[1] 《春秋左传庄公十年》:“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肉食者,指当时的贵族、士大夫阶层

[2]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3] 《国语×鲁语》记载的曹刿论战更加详细: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于享者也,故不可以不大。”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春秋时期齐强鲁弱的格局中,长勺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傲视群雄)。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实力悬殊的齐鲁两国,矛盾累积,最终在长勺之地爆发了一场决定命运的对决。长勺之战,不仅是两国实力的较量,也是礼乐文明与务实政策的碰撞。这篇文章,旨在带你深入了解这场历史事件,希望能为你揭示那充满智谋与激情的时代故事(敬请期待下文的深入剖析)。

齐鲁之战长勺之战 - 历史背景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时期。齐国和鲁国,作为西周初年的封疆大国,由于地理位置相邻,历史渊源深厚,难免在这一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产生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积累最终导致了两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勺之战,它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鲁国,...

中国古代战争之勇气之战——长勺之战
中国古代战争之勇气之战——长勺之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大家基本都知道,《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大家也都学过,而此次战役就是围绕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 长勺之战一鲁国胜利结束,在此次战役结束以后间接的促成了齐、鲁两...

长勺之战的主要内容?
长勺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的公元前683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今山东莱芜苗山镇,一说曲阜北),最后以鲁国大败齐国而告终。春秋初期,刚即位不久的齐桓公,不采纳相国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于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春,发兵攻鲁,想一举打败鲁国。当时鲁国明显比齐国...

齐鲁长勺之战是怎么回事?
我不鼓以养三军之气,对方三鼓气已竭,我方一鼓气方盈,以盈击竭,不胜为何?”庄公又问:“齐军败走,为什么不赶快追呢?”曹刿说:“齐人多诈,恐有伏兵,我近看他们战车的轮迹混乱,远望他们旗子已经倒下去,确定齐军已败逃,所以追击他们。”齐鲁长勺之战,是以曹刿的谋略,取得了弱国战胜...

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些?
1、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

春秋时期著名三大战役
春秋时期有着以少胜多的著名三大战役,分别是齐鲁长勺之战(前684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 和秦晋崤之战 (前633年),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春秋时期著名三大战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春秋时期著名三大战役之齐鲁长勺之战: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

长勺之战在哪
长勺之战遗址位于今莱芜苗山镇。长勺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公元前684年的长勺。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长勺之战遗址西起苗山镇灰堆村,沿方下河而上,经杓山前,东至苗山镇石湾子村...

齐鲁长勺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发生过一场战争史称长勺之战。这次战争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战争路过,在这次战争里面获得了胜利,这也间接促成了后来的齐鲁融合。当时周平王向东迁徙到洛邑,中国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了诸侯合并,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在当时都是比较有名的住后果,两个国家...

齐鲁之战长勺之战 - 战争人物
在春秋战国时代的长勺之战中,两位重要人物曹刿和鲁庄公发挥了关键作用。曹刿,尽管生平事迹不详,但作为鲁国的大夫,他的军事理论素养在战争中备受瞩目。他以智谋闻名,尤其是在长勺之战中,他的决策和战术策略为鲁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鲁庄公,即姬同,是鲁国第十六任君主,承袭了鲁桓公的王位。他...

公主岭市13211164663: 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争?
於侨先普: 1.长勺之战: 亦称齐鲁长勺之战.公元前684年,齐军攻鲁,两军遇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县北).当时齐强鲁弱,鲁庄公用曹刿的计谋,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鲁...

公主岭市13211164663: 曹刿论战是什么战役 -
於侨先普: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公主岭市13211164663: 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 -
於侨先普: 1、策略方面 用兵打仗所凭恃的是勇气.2、庄公方面 庄公既能作复仇雪耻的战争准备,又能破例接待既无官职.战斗中又按照曹刿的意见,掌握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获得了胜利. 3、曹刿方面 鲁庄公又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正确作战指...

公主岭市13211164663: 一个历史问题(但关系到语文的文言文)
於侨先普: 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是诸侯王的战略的不同 长勺之战: 亦称齐鲁长勺之战.公元前684年,齐军攻鲁,两军遇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县北).当时齐强鲁弱,鲁庄公用曹刿的计谋,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鲁军先不与齐军交战,等到齐军三次击鼓进军、士气低落后,才发动反攻,打败齐军,取得胜利. 泓水之战: 也称楚宋泓水之战.春秋无义战之一.公元前638年冬,宋襄公为接替齐桓公的霸业,率兵伐郑.郑向楚求救.楚不救郑,而派兵直接攻宋都睢阳.宋军回救,与楚军遇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北).楚军渡河来攻.襄公大谈仁义,不肯袭击半渡的楚军,结果大败,他本人受伤,不久丧命.下一个问题不会

公主岭市13211164663: 曹刿论战问题答案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作者是怎
於侨先普: 内容主题 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 后来被曹刿制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

公主岭市13211164663: 长勺之战的启示是什么? -
於侨先普: 此战在中国历史上,以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防御原则取胜而著称 从曹刿战前决策、战场指挥和战后分析的诸多言行里,我们可以看到鲁军取得长勺 之战的胜利乃有其必然性.鲁国统治者在战前进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为展开 军事行...

公主岭市13211164663: 曹刿论剑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
於侨先普: 是曹刿论战吧.中心思想: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国家着想. 2、不要企图用“神明”或小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帮助取得战争胜利,一定要取信于民,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打赢侵略者. 3、敌强我弱的战争中,一定要善于运用正确方略(敌疲我打)击败对手,且不可急躁冒进.主要内容: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以及与鲁庄公的辩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公主岭市13211164663: 长勺之战是一场以___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战争 -
於侨先普:[答案] 长勺之战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中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战争的... 此役虽然规模不大,但鲁庄公听从谋士曹刿的建议,在作战中遵循后发制人、敌疲我打、持重相敌的积极防御政策,正确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