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长勺之战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鄘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金辽之战是怎么回事?~

辽国到了后期,政治腐败,民众离心。居住在辽国北部的女真族,不堪忍受辽朝的压迫和掠夺,群起反叛。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联合各部起兵抗辽。阿骨打派人到朝廷以要求遣送叛人阿疏为名,探听朝廷虚实,得知辽朝天祚帝如何骄肆废弛的消息以后,阿骨打就决定伐辽,他招来辽属、耆旧,要求他们于要冲之地加强戒备,建城堡、修戎器,以听调遣。辽统军司了解上述情况后,遣节度使捏哥前来质问女真人修战具、饬城备是针对谁的。阿骨打只说设险自守,没有可令人发生疑问的。辽朝不放心,又遣阿息保来责问。阿骨打毫不客气地对辽臣加以谴责,并指出:只要归还阿疏,即可继续作为大辽臣属,否则,不能束手受制于人,这等于向辽公开宣战。因此,阿息保返回以后,辽朝也开始进行战争准备。


辽朝针对女真,加强了在宁江州的设防。这里与完颜部所居之处尚有一段距离,军事上隶属长春州东北统军司。辽朝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设防,因为这里是辽朝与女真联系的要地。阿骨打密切注视着宁江州方面的动静,他得知辽军调动的消息后,马上派仆聒刺再向辽朝要求引渡阿疏,借以观察形势。仆聒刺回来报告说,宁江州的辽兵多得不计其数。阿骨打对此表示怀疑,他认为辽军刚刚开始调动,不可能一下子集结这么多。他又派胡沙保前去打探,侦察到宁江州只有四院统军司与宁江州军及渤海军八百人,与他的估计相符。因此,他就决定先发制人,对宁江州发动攻击。阿骨打对他的将佐们说:“辽人知我将举兵,集诸路军备战,我必先发制人,无为人制。”


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九月,阿骨打进军宁江州,各路女真军会合于来流水,总数有二千五百之多,阿骨打仍以索还阿疏为借口,同时指责辽朝对完颜部擒获萧海里之功非但不予褒奖,反而侵侮有加。他命诸将誓师伐辽,打响了辽朝灭亡的丧钟。誓师之后的第二天,阿骨打一举攻下了辽国在东北的军事重镇宁江州。当时,正在庆州射鹿的天祚帝,听到宁江州失守的消息毫不在介意,仅派海州刺史高仙寿率领一些渤海军去前线增援。拖至十月份,天祚帝才以其内兄萧嗣先为东北路统,率领临时从各地拼凑起来的九千多士兵去前线抵抗。这些军队到了出河店,一与女真人交锋,就被女真人彻底击溃,九千多官兵只有萧嗣先等十七人活着逃回来。


阿骨打对被俘辽军采取分化瓦解政策。宁江州防御使大药师奴被俘,因他是渤海人,与女真同源,女真军偷偷将他放回,劝辽人投降。阿骨打又把渤海人梁福、斡苔刺也偷偷放走,回去招谕东京附近的渤海人,对他们说:女真、渤海本同一家,我兴师伐罪,不滥杀无辜。阿骨打还命完颜娄室去招谕辽籍女真,用这种办法削弱了辽朝,壮大了自己。


宁江州战役结束后,阿骨打对女真部族的军事组织进行了整顿。女真原来就有“谋克”的军事组织,是在部族组织的基础上编成的。经整顿后规定,每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女真族实行这种整齐划一的编制,势必大大削弱了原来的部族组织,使女真各部的统一得到加强。


宁江州战役以后,女真和辽朝两方面继续进行战争准备。辽以萧嗣先为东北路都统,原来的东北路都统萧达不也为副都统,发契丹、奚军三千,中京禁军及土豪二千,另外又选诸路武勇二千余人,驻屯在宁江州不远的出河店。女真军占据宁江州之后,萧嗣先凭借一江之隔,以为敌人不会轻易打过来。女真军正好利用辽军这种麻痹思想,于当年十一月偷偷渡过混同江,对辽军出其不意的发动攻击,辽军当即溃不成军,许多军将战死,而身为统帅的萧嗣先却率先逃遁,与他一起逃命的还有十几个将领。女真军乘胜追击,俘获车马、甲兵、珍玩不计其数。辽人曾经说过,若女真满万人,将无敌于天下。此时,这支令人闻而丧胆的女真军队终于达到了万人。


当年十一月,阿骨打在众官属的拥戴下,登上皇帝位,国号为金,称金太祖。他改变与国相撒改分治女真各部的旧制,着手实现女真各部的统一。金太祖即位后,当年就出兵攻黄龙府(吉林农安),在金军咄咄逼人的攻击下,天祚帝被迫宣布“亲征”,但辽朝统治者自己清楚,他们无力战胜女真。因此,天祚帝仍希望议和,但他仍放不下大皇帝的架子,在约和的书信中指斥金太祖,令其继续臣服为属国。三月和五月,他两次派耶律章奴使金约和都毫结果。不得已,天祚帝才于八月间“罢猎”,赶赴军中,率领号称七十万的辽军主力,征讨女真。金太祖对自己在这场历史性的战争中取胜有十足的信心,因此,盼望与辽决一雌雄。他表面上为卑辞乞哀,实则向辽挑战。天祚帝果然被激怒了,下诏声称:“女真作过,大军剪除。”金太祖正好借此激励将士与辽决一死战。


就在辽金即将展开历史性决战的时候,辽军都统耶律章奴公然谋反,率军返回上京,打算废天祚帝而立耶律淳。天祚帝不得不放弃对女真军攻击,赶回去镇压耶律章奴。结果,耶律章奴虽然镇压了,但金太祖得以在天祚帝西还时,大败辽军主力,天祚帝仅得以逃命。接着,又发生辽渤海高永昌造反事件,又一次使辽朝统治经受危机。天辅四年(公元1120年),金军攻占了上京,并与宋达成联合攻辽的协议。五年,辽都统耶律余睹降金,使金人洞悉辽朝的虚实。至此,金太祖已完成灭亡辽朝的准备。


天辅六年(公元1122年)金军攻占辽中京和西京,天祚帝逃入夹山(内蒙古产拉齐西北)。同年末,金太祖攻占了燕京。至此,金辽战争基本结束,辽朝已被金朝取代。

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崩溃,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成为法国皇帝。1853年,美国人培理率军舰首先打开日本大门;同年,印度第一条铁路和电报线路建成。1854年,俄、奥、英、法围绕土耳其“遗产”问题爆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开始。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遭受国内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负担极为沉重,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人民起义。其中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规模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冯云山等领导拜上帝会成员在广西桂平县的金田村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开始。由于受到清军的围剿,3月,太平军向武宣县的东乡一带转移。23日,洪秀全在东乡正式称“天王”,并建立了军师和五军主将制度。5月,清政府派兵至东乡镇压,太平军英勇奋战,突破清军的包围北上。9月15日,太平军在官村大败清军后,乘胜于9月25日一举占领永安城。永安是太平军夺取的第一座州城,地形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太平军一面严守永安城,抗击清军的进攻;一面整饬军纪,进行初步的政权建设。


到1852年4月,太平军已经在永安停留休整了半年,军队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而此时,太平军粮食与火药也已基本用尽,清军4万余人从南北两面包围了州城,企图一举歼灭太平军。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4月4日,洪秀全下令全军突围。8日,太平军经过奋力拼搏,突围成功,向湖南进发。6月3日,攻克全州城,不幸的是冯云山在此战斗中受重伤,后因伤势过重牺牲,使太平军遭受巨大损失。


之后,太平军撤出全州进入湖南,攻克道州、郴州。9月11日,萧朝贵率太平军前锋进攻长沙,次日不幸中炮牺牲。及至12月,太平军相继攻克益阳,岳州,向湖北挺进,并于当月占领汉阳、汉口。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又占领了湖北省会武昌,这是太平军首次攻克省城,军队势力和士气都大大增强,太平军总人数号称50万。


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1853年2月9日,由武汉水陆并进,沿长江东下,直取金陵(今南京)。两江总督陆建瀛在九江闻讯弃师逃往金陵,清军纷纷溃逃,太平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2月18日太平军攻克九江,24日占领安徽省会安庆,之后接连攻克许多城市,3月8日太平军前锋抵达金陵城下。


金陵是清朝江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形势险要,易守难攻,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太平军占领武昌后,陆建瀛就从各省调集大量清兵,一部分负责堵截太平军,一部分防守金陵。太平军进攻金陵时,城内清兵不足2万人,而太平军此时已经增至近百万。


陆建瀛在太平军到达金陵之前就将城外士兵撤回城内,严守城门,进行顽抗。3月12日,太平军大部陆续到达,完成了对金陵的包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太平军以北面城门为重要突破口,其他城门辅助,向金陵城展开猛烈轰炸。3月19日,太平军从北面攻破了金陵外城,并杀死了陆建瀛。不过,攻入城内的太平军却遭到了清军的顽强反击,又被迫退出城外。但是,守卫南城门的清军听说北门已被攻破,陆建瀛被杀,再也无心作战,纷纷逃命,太平军从南面攻入城内。3月20日,太平军开始围攻内城,江宁将军祥厚率军作垂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内城很快被攻破,祥厚本人也被杀死,太平军取得了夺取金陵的彻底胜利。接着,太平军又乘胜于3月31日占领镇江,4月1日占领场州等战略要地。


3月29日,洪秀全进入金陵城,改金陵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了与清朝政府相对峙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太平军占领金陵,并建立政权的巨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清军的气焰,从政治上和经济上给清朝政府以沉重打击。同时,金陵的占据,也使太平天国革命政权有了—个巩固的基地,为今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齐鲁是邻国,齐强鲁弱,两国时有交兵,互为胜败。齐桓公即位以后,把在鲁国被囚的管仲,以治罪为名骗回齐国,拜为相国。鲁庄公大怒,悔不该放回管仲,反为孺子所欺,便准备伐齐。齐桓公问管仲:“孤新嗣位,不欲频受干戈,请先伐鲁如何?”管仲认为,军政未定,未可用兵。桓公不听,遂拜鲍叔牙为将,率军直犯长勺。鲁庄公问计于施伯,何以御之。施伯向庄公推荐曹刿,说此人有将相之才,现隐居于东平之乡,从未出仕。庄公即命施伯往招曹刿。他的同乡人说:“那些吃肉的做大官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做大官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便随施伯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依靠什么去作战。庄公说:“吃的穿的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一人独享,一定要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并没有使人民普遍得到,他们是不会跟着你去拼命作战的。”庄公说:“牺牲玉帛这些祭神的东西,我是按照规定安排,不敢虚夸,一定忠诚老实。曹刿说:“这微小的信用不能得到神的信赖,神灵是不会降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查清断明,但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去处理。”曹刿说:“这才是尽心替人民办事,可以凭这一点打一仗。开战的时候,请让我跟随你去。”

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鲍叔牙听说鲁庄公引兵前来,便严阵以待。庄公也列阵相待。鲍叔牙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胜者重赏。庄公听到鼓声震地,也教鸣鼓进军。曹刿阻止说:“齐师方锐,以静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后退。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仍然不动,齐军又退。鲍叔牙以为,鲁军却战,再鼓必走。曹刿听到鼓响,对庄公说,可以发起进攻了。这时鲁是初次鸣鼓,齐已三次鸣鼓了。齐军见鲁军两次不动,以为不敢战,却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迅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军七零八落,大败而逃。庄公要追逐,曹刿说未可,让他先察看一下。曹刿将齐兵列阵周围看了一遍,又登车轼远望,然后说,可以追了。庄公驱车追赶,追了三十里,所获辎重甲兵无数,大败齐师。

鲁庄公大胜齐师后问曹刿:“你何以一鼓而胜三鼓呢?”曹刿说:“大战以气为主,气勇则胜,气衰则败。鼓是作气的,一鼓气则胜,二鼓气则衰,三鼓气则竭。我不鼓以养三军之气,对方三鼓气已竭,我方一鼓气方盈,以盈击竭,不胜为何?”庄公又问:“齐军败走,为什么不赶快追呢?”曹刿说:“齐人多诈,恐有伏兵,我近看他们战车的轮迹混乱,远望他们旗子已经倒下去,确定齐军已败逃,所以追击他们。”

齐鲁长勺之战,是以曹刿的谋略,取得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一次战役。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经分析这个战例,说:“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国,造成了中国战争历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曹刿长勺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路上,齐国的军队所向披靡,将鲁国的地方军打得一败涂地,齐军很快攻到鲁国的长勺(今山东曲阜县北)。齐国和鲁国在长勺这个地方打了一仗,这就是有名的齐鲁长勺之战。齐国当时已经是非常强大的国家,而鲁国却是一般的小国家,国力较弱,鲁庄公觉得齐国正是看到鲁国比齐弱,所以欺负他们,便召集百官...

齐鲁长勺之战是怎么回事?
齐桓公即位以后,把在鲁国被囚的管仲,以治罪为名骗回齐国,拜为相国。鲁庄公大怒,悔不该放回管仲,反为孺子所欺,便准备伐齐。齐桓公问管仲:“孤新嗣位,不欲频受干戈,请先伐鲁如何?”管仲认为,军政未定,未可用兵。桓公不听,遂拜鲍叔牙为将,率军直犯长勺。鲁庄公问计于施伯,何以御之...

长勺之战
齐鲁第一次交战时,鲁庄公借口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为由,把大军开到齐国腹地,干时一战,遭到沉重打击,庄公化装才得脱险。齐国保卫了自己国家的尊严和独立,但它却乘干时战胜之声势,侵略鲁国,直趋长勺,轻视鲁军,骄横自满,受到了历史的惩罚。长勺战前,鲁军由于干时的失败,庄公既能作复仇雪耻的战争...

齐鲁之战长勺之战 - 战争概述
长勺之战(今山东莱芜东北或曲阜北)在鲁军与齐军的对峙中展开。面对齐军的强大压力,鲁庄公试图先发制人,但曹刿以其独到的军事眼光,劝止了这一行动。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多次冲击都未能打破鲁军防线,反而逐渐疲惫,士气低落。此时,战场形势呈现出“彼竭我盈”的逆转,曹刿适时建议庄公抓住机会反击...

有关于齐鲁长勺之战的故事
一、战役背景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国与鲁国之间因领土和人民争端不断。当时,两国都有强大的军队和丰富的资源,长期的战争使得双方都疲惫不堪。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齐鲁两国在长勺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二、战斗过程 齐鲁长勺之战的战斗过程相当激烈。双方军队在长勺地区展开激战,一时间战火连...

长勺之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长勺之战的根本原因是:鲁庄公为护送公子纠回国,与齐军战于干时而大败,仅以身免。齐国随后计划再进攻鲁国。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于是齐军声势浩大的第三次进攻,迅即出现于鲁军面前。曹刿看到这次齐军来势虽猛,但势头没有上两次大...

齐鲁之战长勺之战 - 历史背景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时期。齐国和鲁国,作为西周初年的封疆大国,由于地理位置相邻,历史渊源深厚,难免在这一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产生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积累最终导致了两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勺之战,它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鲁国,...

齐鲁之战长勺之战 - 战争经过
鲁庄公表示会公正处理狱讼,曹刿认为这是尽职,才同意他随行赴长勺战场。战事开始,齐军攻势凶猛,齐桓公两次发起攻击,但鲁军在曹刿的建议下,坚持固守,不急于应战。当齐军第三次进攻势头稍减时,曹刿认为反击时机已到,鲁庄公擂鼓指挥,鲁军乘势反击,大败齐军。战后,鲁庄公欲追击,曹刿谨慎分析,...

长勺之战遗址地址在哪里?
长勺之战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东北部的苗山镇西杓山村。这里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与齐国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的地点,即长勺之战。长勺之战遗址位于苗山镇杓山南,这里有杓山和长勺氏居住遗址。据《齐鲁文化大辞典》记载,长勺,古地名,春秋鲁地,因商遗民长勺氏居此地而得名,故址在今莱芜东北。鲁庄...

什么是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在长勺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发生于公元前684年春天?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长勺之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它却正确地反映了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基本规律?

雨花区15662926691: 齐鲁长勺之战 - 搜狗百科
竺保伯来:[答案] 长勺之战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中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战争的起因在于鲁国插手了齐国君位争夺战,招致后来继位的齐桓公怨恨. 公元前684年春,齐...

雨花区15662926691: 长勺之战是在什么情况导致的? -
竺保伯来: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我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期? 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长勺之战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雨花区15662926691: 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是怎么样的?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长勺
竺保伯来: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即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直逼齐国国都,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雨花区15662926691: 齐鲁长勺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注意要简要一点的~ -
竺保伯来:[答案] 自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

雨花区15662926691: 长勺之战的故事100字? -
竺保伯来: 中国春秋初期,即位不久的齐桓公,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春发兵攻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深具谋略的鲁国士人曹刿自告奋勇,...

雨花区15662926691: 《长勺之战》简介100字 -
竺保伯来: 长勺之战是春秋初期,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之间发生的一场车阵会战.这次会战是我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邑开始,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虽...

雨花区15662926691: 长勺之战过程 30字左右 -
竺保伯来: 长勺(shuò)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

雨花区15662926691: 曹刿论战的故事 -
竺保伯来: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

雨花区15662926691: 长勺之战是怎么回事?
竺保伯来: 长勺之战说的是长勺之战以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防御原则取胜,是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刿论战”一直为历代家所称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