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万章上的》翻译

作者&投稿:寇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万章上的翻译~

万章问:“尧拿天下授与舜,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不,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与人。”
  万章问:“那么舜得到天下,是谁授与他的呢?”
  孟子回答说:“天授与的。”
  万章问:“天授与他时,反复叮咛告诫他吗?”
  孟子说:“不,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
  万章问:“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是怎样的呢?”
  孟子回答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把天下授 与人;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授与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但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授一这人。从前,尧向天推荐了舜,天接受了;又把舜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
  万章说:“请问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 百姓也接受了是怎么回事呢?”
  孟子说:“叫他主持祭祀,所有神明都来享用,这是天接受了; 叫他主持政事,政事治理得很好,老百姓很满意,这就是老百姓 也接受了。天授与他,老百姓授与他,所以说,天子不能够拿天 下授与人。舜辅佐尧治理天下二十八年,这不是凭一个人的意志 够做得到的,而是天意。尧去世后,舜为他服丧三年,然后便 避居于南河的南边去,为的是要让尧的儿子继承天下。可是,天 下诸侯朝见天子的,都不到芜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打官司的,都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歌颂的人,也 不歌颂尧的儿子,却歌颂舜。所以你这是天意。这样,舜才回 到帝都,登上了天于之位。如果先前舜就占据尧的宫室,逼迫尧 的儿子让位,那就是篡夺,而不是天授与他的了。《太誓》说过: ‘上天所见来自我们老百姓的所见,上天所听来自我们老百姓的所 听。’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孟子万章上的翻译:
孟子说:“伯夷,眼睛不看丑陋的事物,耳朵不听邪恶的声音。 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不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不使唤。天下 太平就出来做官,天下混乱就隐退不出。施行暴政的国家,住有 暴民的地方,他都不愿意居住。
他认为和没有教养的乡下人相处, 就像穿戴着上朝的礼服礼帽却坐在泥途或炭灰上一样。当殷纣王暴虐统治的时候,他隐居在渤海边,等待着天下太平。所以,听到过伯夷风范的人,贪得无厌的会变得廉洁,懦弱的会变得意志坚定。 “
伊尹说:‘哪个君主不可以侍奉?哪个百姓不可以使唤?’所 以,他是天下太平做官,天下混乱也做官。他说;‘上天生育这些 百姓,就是要让先知的人来开导后知的人,先觉的人来开导后觉 的人。我就是这些人中先知先觉的人,我要开导这些后知后觉的人。’
他认为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个普通男子或普通妇女没有承受到尧舜的恩泽,就好像是他自己把别人推进山沟之中去了一样--这就是他以挑起天下的重担为己任的态度。 “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主为耻辱,也不因官小而不做。做官不 隐藏自己的才能,坚持按自己的原则办事。
不被重用不怨恨,穷 困也不忧愁。与没有教养的乡下人相处,也照样很自在地不忍离 去。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就是赤身裸体在我旁边,对我又有什么污染呢?’所以,听到过柳下惠风范的人,心胸狭窄的会变得宽阔起来,刻薄的会变得厚道起来。
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不等把米淘完就走;离开鲁国时却说: ‘我们慢慢走吧,这是离开父母之邦的路啊!’应该快就快,应该 慢就慢;应该隐居就隐居,应该做官就做官。这就是孔子。
孟子说:‘伯夷是圣人里面最清高的;伊尹是圣人里面最负责任的;柳下惠是圣人里面最随和的;孔子是圣人里面最识时务的. 孔子可以称为集大成者。集大成的意思,就好比乐队演奏,以钋钟声开始起音,以玉磐声结束收尾。
钋钟声起音是为了有条有理地开始,玉磐声收尾是为了有条有理地结束。有条有理地开始是智方面的事,有条育理地结束是圣方面的事。智好比是技巧,圣好比是力量。犹如在百步以外射箭,箭能射拢靶子,是靠你的力量;射中了,却是靠技巧而不是靠力量。”
原文: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於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於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於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
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敢问荐之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此文出自春秋·孟子所写的《孟子》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孟子继承了孔子对“孝”的学说,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孝”他也有与孔子相似的观点。孟子举曾子的例子说:“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离娄上》)孟子认为曾元只是在奉养父母的嘴巴和肠胃,算不上真正的孝子,而像曾子那样奉养父母的心志,才是真正的孝子。
可见,只是从物质上赡养双亲,那还只是孝养,不是真正的“孝”,只有怀着爱心恭敬有礼地去赡养双亲,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孝”。
同时,在孟子看来,“孝”亦是一切仁义道德的根本,“仁之实,事亲是也”、“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孝”绝不止于侍奉父母,而像是一颗种子,从这颗种子能生长出仁、义、智、礼这四个非常重要的枝干来,而一个人有了“孝”,又具备了“仁、义、智、礼”,便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了。
孟子经常提到“大孝”这个词,而且在他看来大孝之人必是仁义之人,例如舜便是孟子眼中当之无愧的“大孝”典型。舜的父亲瞽瞍可能是个瞎子,性情又十分暴躁,舜的母亲早亡,于是父亲娶了一位继母,生下了弟弟象,瞽瞍非常疼爱象,对舜却百般不满。
继母和象又多次设计陷害舜,要置他于死地,可是舜却从未因此而心生怨恨,反而对父母更加孝顺恭敬,对弟弟更加亲和友爱。后来尧知道了舜的德行,就派自己的儿子去服侍舜,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嫁给舜,最后还把天下禅让给舜,舜拥有了这么多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却并未因此感到快乐。
孟子认为“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万章上》)的原因,是“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由此孟子感慨:“大孝终身慕父母。
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同上)可见,孟子是以孝作为他的仁义学说的开端,同时以舜这样的圣人作为其楷模,通过人际关系中最为根本的亲子关系,建立起他仁义学说的基础,从而达到最广泛教化人心的目的。
其实,并不只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才将“孝”抬到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虽然春秋战国时也有像墨家这样的学派,提倡“兼爱”、“俭葬”,觉得对自己的父母和对别人的父母不应有什么区别,也不主张厚葬父母,但是后来更多的学说却要通过强调“孝”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比如佛教虽然提倡所谓“无君无父”,但是《盂兰盆经》中却说,佛(释迦)的大弟子目连,看到自己的亡母在地狱受苦,请问佛该怎么办,佛告诉他,广为布施就可以把亡母救出来,目连于是按照佛的话去做,终于救出了自己的亡母。
佛教还传说佛(释迦)的父亲净饭王死了,佛还亲自去抬棺送葬。在佛经中甚至还有动物像鹦鹉、白香象等孝顺父母的故事。看来佛教再超脱也还是超脱不了血肉之亲这个大伦常。
本篇里,孟子除了阐明圣人以孝事亲的涵义之外,还谈到了对“天”的一些看法,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五、六两章中。“天”本是一种自然之物,在我们先祖的崇敬与想象之中渐渐发展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存在。
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到《诗经》中所说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颂》),“天”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占据着一个无法替代的位置。
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诸子们对于“天”也有各家的理解,比如与儒家齐名的墨家学派的墨子就强调“天志”一说,以为“天”是具有自己的意志的,且无所不知,足以赏罚天下,所有人包括天子在内都必须服从于这种强大的“天”之意志。

《孟子·万章上》的翻译:

咸丘蒙问道:“俗话说:‘很有道德的人,君主不能把他当作臣下,父亲不能把他当作儿子。’舜做了天子,尧率领诸侯朝见他,他父亲瞽瞍也朝见他。

舜见了瞽瞍,神色很不安。孔子说:‘在这个时候呀,天下真是危险到极点啦!’不知这句话真这么说过吗?" 孟子说:“不,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是齐国东边乡下人说的话。尧老了,舜代行天子职权。

《尧典》上说:‘(舜代行天子职权)二十八年,尧才去世,群臣如同死了父母一般,服丧三年,天下不闻音乐之声。’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人间没有两个帝王。’(如果)舜当时已经做了天子,却又率领天下诸侯为尧服丧三年,这就同时有两个天子了。

咸丘蒙说:“舜没有把尧当作臣,我已领教了您的解释了。《诗经》上说:‘普天之下,没有哪里不是天子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哪个不是天子的臣民。’舜已经做了天子了,瞽瞍却不是他的臣民,请问这又是怎么回事?”

孟子说:“这首诗,不是说的这个意思,(是说作这首诗的人)公事劳碌以致于不能奉养父母。(意思是)说,‘这些没有一件不是公事,却只有我最劳碌’。

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能因为字面的解释而损害词句的意思,不能因为词句的解释而损害全诗的意思;要用自己的体会去揣度作者的原意,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意。如果只拘泥于词句的解释,(那么,)

《云汉》这首诗说:‘周朝剩下的百姓,没有一个留存。’相信了这句话,这就成了周朝没有一个人留存了。孝子最大的孝,莫过于使父母尊贵;使父母尊贵的最高标准,莫过于用天下奉养父母。

做了天子的父亲,这是最尊贵的地位了;用天下奉养父亲,这是最高的奉养了。《诗经》上说:‘永远行孝道,孝道就是法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尚书》上说:‘舜恭恭敬敬地去见瞽瞍,谨慎而又畏惧,瞽瞍也就真的顺心了。’这是‘父亲不能把他当儿子’吗?”

《孟子·万章上》的原文: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虑,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此文出自战国·孟子所著的《孟子·万章上的》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

《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后世有学者提出“性向善”。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翻译:咸丘蒙问:“古语说:‘道德高尚的人,君主不能把他看作臣子,父亲不能把他看作儿子。’舜南面而立当了天子,尧带领诸侯向北面朝见他,瞽瞍也向北面朝见他。舜见到瞽瞍,神情局促不安。孔子说:‘那个时候,天下真是岌岌可危啊!’不知道这话确实如此吗?”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翻译:孟子说:“不,这不是君子所说的,是齐国东郊老百姓的野话。是尧上了岁数而叫舜代理天子的。《尧典》上说:‘舜代理了二十八年,尧才去世,人们像死了父母一样服丧三年,民间停止了一切音乐。’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百姓没有两个天子。’要是舜已做了天子,又率领天下诸侯为尧服丧三年,那就是有两个天子了。”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只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翻译:咸丘蒙说:“舜不以尧为臣,我已聆听了您的教诲。《诗经》中说:‘走遍天下,没有一处不是天子的土地;围绕四周,没有一个不是天子的臣民。’舜既然做了天子,请问瞽瞍却不是臣民,这该作何解释呢?”孟子说:“这首诗,不是你所理解的那样;而是说为王事勤劳不能奉养父母。诗中的意思是说:‘这些都是大王的事务,只有我才更辛劳。’

所以解说《诗经》的人,不能因为文字损害语句,不能以语句损害原作主旨。要用自己的思考去领会诗意,才能得到诗的真谛。如果只看辞句,《云汉》诗篇说:‘周朝剩余的平民,没有一个生存。’相信这个话,就等于说周朝没有后代了。孝子的思想,最大的就是尊敬父母;尊敬父母的最高程度,最大的莫过于以天下来奉养父母。

作为天子的父亲,尊贵到了极至;以天下来奉养他,奉养达到了极至。《诗经》上说:‘长久言说孝的思想,孝的思想是准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书》说:‘舜恭敬地来见瞽瞍,以至谨慎战栗,瞽瞍也就相信舜的诚心而顺着儿子了。’这怎能说是父亲不能以他为子呢?”

赏析

孝文化在中国发源非常早,甲骨文中便已出现了“孝”字,到 了春秋,对“孝”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孟子继承了孔子对“孝”的学说,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孝”他也有与孔子相似的观点。

孟子认为只是在奉养父母的嘴巴和肠胃,算不上真正的孝子,而像曾子那样奉养父母的心志,才是真正的孝子。可见,只是从物质上赡养双亲,那还只是孝养,不是真正的“孝”,只有怀着爱心恭敬有礼地去赡养双亲,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孝”。

本篇里,孟子阐明圣人以孝事亲的涵义,撇开个人不可决定的部分,依然不放弃对仁义礼智的追求,修身养性,事天而行,从而寻找寻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咸丘蒙问道:“俗话说:‘很有道德的人,君主不能把他当作臣下,父亲不能把他当作儿子。’舜做了天子,尧率领诸侯朝见他,他父亲瞽瞍也朝见他。舜见了瞽瞍,神色很不安。孔子说:‘在这个时候呀,天下真是危险到极点啦!’不知这句话真这么说过吗?" 孟子说:“不,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是齐国东边乡下人说的话。尧老了,舜代行天子职权。《尧典》上说:‘(舜代行天子职权)二十八年,尧才去世,群臣如同死了父母一般,服丧三年,天下不闻音乐之声。’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人间没有两个帝王。’(如果)舜当时已经做了天子,却又率领天下诸侯为尧服丧三年,这就同时有两个天子了。咸丘蒙说:“舜没有把尧当作臣,我已领教了您的解释了。《诗经》上说:‘普天之下,没有哪里不是天子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哪个不是天子的臣民。’舜已经做了天子了,瞽瞍却不是他的臣民,请问这又是怎么回事?”孟子说:“这首诗,不是说的这个意思,(是说作这首诗的人)公事劳碌以致于不能奉养父母。(意思是)说,‘这些没有一件不是公事,却只有我最劳碌’。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能因为字面的解释而损害词句的意思,不能因为词句的解释而损害全诗的意思;要用自己的体会去揣度作者的原意,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意。如果只拘泥于词句的解释,(那么,)《云汉》这首诗说:‘周朝剩下的百姓,没有一个留存。’相信了这句话,这就成了周朝没有一个人留存了。孝子最大的孝,莫过于使父母尊贵;使父母尊贵的最高标准,莫过于用天下奉养父母。做了天子的父亲,这是最尊贵的地位了;用天下奉养父亲,这是最高的奉养了。《诗经》上说:‘永远行孝道,孝道就是法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尚书》上说:‘舜恭恭敬敬地去见瞽瞍,谨慎而又畏惧,瞽瞍也就真的顺心了。’这是‘父亲不能把他当儿子’吗?” [注释] ①咸丘蒙:姓咸丘,名蒙,孟子弟子。②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这里指代音乐。③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小雅?北山》。④《云汉》:《诗经?大雅》中的一篇。⑤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大雅?下武》。⑥以上三句是《尚书》逸文

【原文】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①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 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 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之。故 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 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 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 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③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 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沤歌者,不沤歌尧之子而沤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④,践天子位焉。而(5)居尧 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 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注释】
  ①谆谆(Zhun):反复叮咛。②暴(pu):显露,公开。③南河: 舜避居处,在今山东濮县东二十五里,河在尧都之南,故称南河。④中 国;这里指帝都。⑤而:如。
【译文】  
   万章问:“尧拿天下授与舜,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不,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与人。”
   万章问:“那么舜得到天下,是谁授与他的呢?”
   孟子回答说:“天授与的。”
   万章问:“天授与他时,反复叮咛告诫他吗?”
   孟子说:“不,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
   万章问:“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是怎样的呢?”
   孟子回答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把天下授与人;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授与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但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授 一这人。从前,尧向天推荐了舜,天接受了;又把舜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
   万章说:“请问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是怎么回事呢?”
   孟子说:“叫他主持祭祀,所有神明都来享用,这是天接受了; 叫他主持政事,政事治理得很好,老百姓很满意,这就是老百姓也接受了。天授与他,老百姓授与他,所以说,天子不能够拿天 下授与人。舜辅佐尧治理天下二十八年,这不是凭一个人的意志够做得到的,而是天意。尧去世后,舜为他服丧三年,然后便避居于南河的南边去,为的是要让尧的儿子继承天下。可是,天 下诸侯朝见天子的,都不到芜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打官司的,都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歌颂的人,也不歌颂尧的儿子,却歌颂舜。所以你这是天意。这样,舜才回到帝都,登上了天于之位。如果先前舜就占据尧的宫室,逼迫尧的儿子让位,那就是篡夺,而不是天授与他的了。《太誓》说过: ‘上天所见来自我们老百姓的所见,上天所听来自我们老百姓的所 听。’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读解】
   君权谁授?
   按照一般传统的理解,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这也就是孟子的学生万章的看法。
   可孟子却作出了与传统看法不一样的回答,认为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而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 这个权力。 很明显,孟子是脚跨上下两个方面,一只脚跨在上天,有 “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另一只脚却跨在民间,有“民约论”的 味道。而他的论述,则正好是在这两方面寻求沟通的桥粱,寻找 “天意”与“民意”的结合点。所谓“究天人之际”,研究天与人的关系,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探讨的核心问题,而孟子 在这里的探讨,是从政治、君权的角度来进行的,也算是一个重 要的课题罢。
   事实上,孟子在这里的分析论述,与其说强调“天”的一方面,不如说强调“民”的一方面更为贴切。就以他所分析的舜的情况来看,舜之所以最终“之中国,践天子位”,完全是因为“天 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诓歌者,不诓歌尧之子而怄歌舜”。所以,与其说是“天授”,不如说是“民授”。他最后所引《太誓》上的两句话:“天视自我民 视,天听自我民听。”不也一方面说明了“天人之际”的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说明了“天意”从根本上说还是来自“民意”吗?
   可见,孟子的政治学说里的确怎么也抹不掉“以民为本”的思想。
   君权谁授?
   从根本上来回答,是民授而不是神授、天授,当然更不是哪个个人所授,即便你是伟大如尧,也没有那样大的权力。


幡是什么意思?
幡字的意思是一种用竹竿等挑起来垂直挂着的长条形旗子。

文言文中颠覆的意思?
②唐 元结《漫酬贾沔州》诗:“上将屡颠覆,偏师常救乱。”③《清史稿·礼志三》:“﹝ 明太祖 ﹞末叶灾荒,臣工内讧,寇盗外起,以致社稷颠覆。”推翻;摧毁。①《孟子·万章上》:“ 太甲 颠覆 汤 之典型, 伊尹 放之於 桐 。”②晋 左思《吴都赋》:“颠覆巢居,剖破窟宅。”③《醒...

形容十分危险,就要掉下来了的词语
1、岌岌可危:读音:jí jí kě wēi 表达意思:意思是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出处:出自《孟子·万章上》,“于斯是也,天下殆哉,岌岌乎!”(翻译:在这个时候呀,天下真是危险到极点啦!)2、摇摇欲坠:读音:yáo yáo yù zhuì 表达意思: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

求救:文言文翻译
事出《孟子·万章上》:“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yāo,夭)汤’有诸?”《史记·殷本纪》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⒂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百里奚在车下喂牛而秦穆公(任用他)因而称霸诸侯。饭牛,喂牛;用,因;霸,称霸。事出《孟子·万章上》:“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的意思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意思是:将头发往上挽起来,却又无法挽到头顶,而两鬓的头发已经白了。《孟子·万章上》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孟子的学生万章向孟子请教关于尧舜禹等古代帝王的传位故事。其中,绾发是古代的一种发型,将头发挽成髻,而发亦鬓止则形容年龄大后,头发也开始变白...

出自《孟子》的成语
60、先知先觉:语出《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后指认识事理早于一般的人。 61、胁肩谄笑:胁肩,把两肩收拢起来。谄,奉承人。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 63、言近旨远:旨,意旨。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指,同...

关于孟子的成语
1. 【解释】: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2. 【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译文:这不是君子的话,是齐东野人的话。3.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荒唐而没有...

可以形容“桥”的词语有哪些?
精美、精致、雅致、精巧、别致 一、精美 [ jīng měi ]解释:精致美好:包装~。我国~的工艺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示例:这本故事书的插页十分精美,吸引了很多同学驻足。二、精致 [ jīng zhì ]解释:精巧细致:~的花纹。展览会上的工艺品件件都很~。示例:妹妹非常喜欢那个光洁精致的瓷娃娃。三...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主人公是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主人公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一生为公,竭尽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众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为。据说,禹娶涂山氏之女,第四天就出去治水,直到生启时,禹...

如丧考妣是何意·出自于哪?
“如丧考妣”表示好像死了父母一样的难过和伤心。此典出自《尚书·舜曲》:“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观《孟子·万章上》: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鲁国有个名叫蒙丘,是孟子的学生。有一次,他去拜见孟子,问孟子道:“俗话说:‘道德最高的人,君主不能以他为臣,父亲不能以他...

库尔勒市19766943741: 孟子万章上的翻译 -
曹油舒芙: 万章问:“尧拿天下授与舜,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不,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与人.” 万章问:“那么舜得到天下,是谁授与他的呢?” 孟子回答说:“天授与的.” 万章问:“天授与他时,反复叮咛告诫他吗?” 孟子说:“不,...

库尔勒市19766943741: 《孟子丶万章上》校人烹鱼译文 -
曹油舒芙: 《孟子》中有一则《校人烹鱼》的故事:有人送一条活鱼给郑国的大夫子产,子产没有将鱼纳为私有,而是交给管理池塘的小官———校人,要他把鱼放养到池塘里.可是,校人把鱼拿走后,不是把鱼放入池塘,而是私下烹煮吃了,却向子产报...

库尔勒市19766943741: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翻译 -
曹油舒芙: 校人烹鱼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翻译: 从前有人向郑国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校人养在池中,校人把鱼做熟了,回来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少过一会就懒洋洋的了,很自如地就死去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校人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库尔勒市19766943741: 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的意思 -
曹油舒芙:[答案] “这条鱼本来放在水里的,但游着游着,忽然不见了.”-----《孟子·万章上》

库尔勒市19766943741: 以意逆志的意思 -
曹油舒芙:[答案]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

库尔勒市19766943741: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什么意思 -
曹油舒芙: 最孝顺的事情,是尊重双亲

库尔勒市19766943741: 归洁其身而已矣是什么意思 -
曹油舒芙: 《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洁:纯洁;好:喜爱.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的利益.

库尔勒市19766943741: 青春少艾是什么意思? -
曹油舒芙: 青春少艾是指青春(年轻)美丽的女子或者形容女子的青春美丽.少艾在这里可以指年轻美丽的女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女子年轻美丽. 少艾,汉语词汇. 拼音:shào ài 释义: 1、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例句:《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则慕...

库尔勒市19766943741: 英语翻译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 -
曹油舒芙:[答案] [原文]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

库尔勒市19766943741: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的含义是什么?
曹油舒芙: 出处:《孟子·万章篇上》,意思: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