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白朴名句

作者&投稿:夏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净沙秋白朴的名句~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天净沙·秋
作者:白朴 (元代)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 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简析: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映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
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飞鸿影下”即雁影掠过。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附:【描写秋天的古诗、成语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诗经》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对秋发出的唏嘘。范仲淹的“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所绘景色清微淡远之致,情与景交融,引人深伤。到后来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将此词稍加引发,改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更是令人迷离惝恍、怅然若失。“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是柳永的叹息,凄凄柳下,再会无期,能带走的似乎只有满怀的秋风。周邦彦的“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写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无助。韦应物的《闻雁》:“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写的则是怀人思乡的落寞情怀。相比以上对秋的无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尽显了豪放诗人的本色:“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总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凉,凄风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残荷,雁鸣长空……然而换了不同的心境,诗句也会大不相同。刘禹锡就在秋风中找到了寄托,从感时伤怀中解脱了出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杜牧也在《长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风清云淡,别有洞天:“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楼主:经查阅:

天净沙 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简析: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映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
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飞鸿影下”即雁影掠过。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附:【描写秋天的古诗、成语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诗经》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对秋发出的唏嘘。范仲淹的“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所绘景色清微淡远之致,情与景交融,引人深伤。到后来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将此词稍加引发,改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更是令人迷离惝恍、怅然若失。“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是柳永的叹息,凄凄柳下,再会无期,能带走的似乎只有满怀的秋风。周邦彦的“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写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无助。韦应物的《闻雁》:“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写的则是怀人思乡的落寞情怀。相比以上对秋的无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尽显了豪放诗人的本色:“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总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凉,凄风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残荷,雁鸣长空……然而换了不同的心境,诗句也会大不相同。刘禹锡就在秋风中找到了寄托,从感时伤怀中解脱了出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杜牧也在《长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风清云淡,别有洞天:“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6;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鹜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瞭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剌《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剌《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白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天的雅称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如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人陈子昂亦有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
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

天净沙 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简析: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映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 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
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飞鸿影下”即雁影掠过。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附:【描写秋天的古诗、成语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诗经》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对秋发出的唏嘘。范仲淹的“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所绘景色清微淡远之致,情与景交融,引人深伤。到后来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将此词稍加引发,改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更是令人迷离惝恍、怅然若失。“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是柳永的叹息,凄凄柳下,再会无期,能带走的似乎只有满怀的秋风。周邦彦的“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写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无助。韦应物的《闻雁》:“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写的则是怀人思乡的落寞情怀。相比以上对秋的无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尽显了豪放诗人的本色:“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总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凉,凄风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残荷,雁鸣长空……然而换了不同的心境,诗句也会大不相同。刘禹锡就在秋风中找到了寄托,从感时伤怀中解脱了出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杜牧也在《长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风清云淡,别有洞天:“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 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 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 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 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 范云《别


青山绿水青山绿水下一句是什么?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句话出自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全文为:天净沙·秋--【作者】白朴 【朝代】元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

天净沙 秋思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赏析〕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

天净沙.秋古诗词意思?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翻译】: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的乌鸦。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它那因为飞得较高而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我...

元净沙。秋 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还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转折。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

天净沙秋思白朴名句
元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简析: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映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 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

天净沙秋的意思
【越调】天净沙·秋 创作年代:金元时期 作者姓名:白朴 文学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名称:越调 曲牌名称:天净沙

你还读过哪些元曲是抄写两首写的下面
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树昏鸦桥流水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断肠涯 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残霞轻烟树寒鸦点飞鸿影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聚波涛怒山河表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什么诗?
《净沙秋思》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释:⑴天净沙:曲牌名。⑵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⑶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⑷古道:古老破旧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⑸...

描写秋天的诗句?
16、《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7、《秋夜曲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18、《苏幕遮》【宋...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话文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黔西县17554611008: 天净沙秋思千古名句 -
居径雷卡: 是白朴的《天净沙·秋》呢,还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如果是前者,那么就是“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其中“一点飞鸿影下”最为传神. 如果是后者,那么就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黔西县17554611008: 《天净沙·秋》中的名句是哪一句 -
居径雷卡:[答案] 元·白朴《天净沙·秋》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百草红叶黄花

黔西县17554611008: 天净沙秋思 白朴写的,诗中名词有哪些? -
居径雷卡: 白朴所写的应该是《天净沙·秋》,而马致远的才是《天净沙·秋思》,由于特意注明了白朴写的,就以此为方向回答.诗中名词有:孤村、残霞、寒鸦、飞鸿、白草、黄花、红叶全诗如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黔西县17554611008: 天净沙.秋思 的千古名句? -
居径雷卡: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天净沙·秋思 (其一)[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1张) 古道西风瘦马.夕...

黔西县17554611008: 天净沙 秋白朴中的名句 -
居径雷卡:[答案]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希望采用

黔西县17554611008: 天净沙 秋白朴中的名句 -
居径雷卡: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希望采用

黔西县17554611008: 天净沙 秋思的句子!急用! -
居径雷卡: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西边萧瑟的秋风走来的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黔西县17554611008: 天净沙 秋思悲句 -
居径雷卡: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黔西县17554611008: 天净沙秋中名句 -
居径雷卡: 天净沙 秋 元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简析: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映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

黔西县17554611008: 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秋的句子 -
居径雷卡: 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秋的句子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西风:秋风 天净沙·秋 作者: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