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清朝到底有多少军队?八国联军有多少?清军装备如何?敌军装备又如何?

作者&投稿:高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 抗争史实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影响: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由16艘战舰、4艘蒸汽军舰、28艘运输舰船以及4000余名士兵组成的英国舰队,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之命来到中国。战争的阴云密布。1841年1月7日,丧失谈判信心的英军突然袭击虎门炮台,正式打响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战争期间,以八旗、绿营为主体的清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
但随着战事的推进,清军的致命弱点被暴露出来,面对英军时一触即溃、闻风而逃,甚至直接投降。最终,在英军的坚船利炮之下,清廷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又割地又赔款,体面扫地。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时,南方的太平天国也闹得如火如荼,即便如此,朝廷在北方仍然集结了20万大军,英法联军不过一万多人而已。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通州八里桥,此战中,僧格林沁集结了近六万部队,其中包括一万多满蒙骑兵精锐;英法联军八千人投入战斗。
八里桥距离北京只有八公里,是京城最后一道防线。清军利用八里桥周围的灌木丛,构筑战壕,准备在此与英法决一死战。清军分设南、东、西三路截击敌军,按原定计划,由西路主力冲击敌军,但胜保所统帅的南路率先打响了战斗,此时僧格林沁才知晓。
南路的清军骑兵,手持弓箭长矛英勇向敌军冲击,一个多小时过去,最远的也只冲到离敌人四五十米远的地方,胜保重伤退场。僧格林沁主力投入战斗,他试图分割敌人再包围歼灭,但是没能成功,只能与敌正面拼杀。
满蒙骑兵准备充分,士兵英勇不畏死,但是武器水平相差太大,骑兵根本无法承受大口径火炮和密集弹雨的打击。清军也有白刃战的机会,但是英法联军燧发枪前面的刺刀,威力同样强大,清军骑兵占不到便宜。
3、甲午战争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影响:思想的改变。甲午战争的惨败,导致中国人的想法改变,国人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被曾经是自己小弟的日本打败是无法忍受,于是,中华民族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民族感和愤怒情绪。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倾全国之力,终于把有着号称亚洲第一强的北洋水师送入了海底。至此,日本终于进入列强之一,成功把清王朝踩在脚下。这一战让日本有了资本和世界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本钱。
中国割让给日本的有辽东半岛(因其他列强干预未能得逞),台湾岛和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还赔给日本2亿两白银,还开放一些重要城市的特权给日本。甲午战争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步,中华民族的危机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至于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看她失败的原因就明白清政府此时的情况,缺乏远见、战略的失败、装备上的劣势、内部的党派斗争严重。这些原因导致战争的失败,而清政府并不是一个团结整体。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1900年~1901年。
影响:使清政府完全沦落为洋人统治国人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八国联军攻占大沽口炮台,聂士成率部守卫天津杨村一带,阻止企图入京的联军先遣队。当时,义和团民由于在战争中死伤惨重,对所谓的神功护体失去了信心,不敢与八国联军直接对抗,一旦义和团失去约束,难免出现了四处焚掠了乱象。
聂士成情急之下,下令先镇压义和团,再抗拒八国联军。义和团视聂士成为仇雠,清廷对聂士成镇压义和团的行为大为恼怒,下令革职留任以观后效。聂士成看形势以至于不可逆转,遂决定一死一报国家。
日军对八里台发起攻击,聂士成全身朝服,甚至连最珍视的花翎也戴在了顶戴上。坐上高头大马,与日军以死相拼。日军见一人穿着官服骑着高头大马前后指挥作战,便集中火力猛烈杀向聂士成。一时之间。
聂士成身遭四面环击,枪炮势如雨下,他先是两腿被打得血流如注,紧接着脸上连中两枪,腮帮子都被打穿了,随后,脖子、脑门又中数枪,肚子上被炮弹炸开,肠出数寸,终于阵亡。

扩展资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
这场战争与传教有关,战前日后封圣的传教士马赖被杀。但欧美从未认定这次战争是宗教战争,而是毫不怀疑的认定为毒品战争。英国签订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是在国际贸易中的全优地位。
但英国并没有获得预期中的利益,事实上,英国从未在中国获得预期中的利益,这缘于英国人的贪,也缘于包括英国人在内列强,彻底破坏了中国可能实现的工业化。没有谁能从一个沦落的农业国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次要的起因:
法国天主教,此时已经获得了在中国部分地区的传教权力,法国想扩大这个权力。事实上,自1500年前的南北朝,直至清中叶,中国对外来宗教都是持开放态度的。这个也可以自己去查,关键词:景教,南怀仁,汤若望。
此时中国对传教士说不,是这帮货实在是惹了太多麻烦,已经和单纯的宗教关系不大了。自清末以后,传教士在中国涉及了太多的非宗教事务,惹起了一个又一个重大事端。无论从清庭还是从老百姓角度,这帮传教士不来,日子至少不会更坏。
中国没用传教士当顾问,也有了现代警察体系。非得给中国人洗脑不可,这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次要的起因。
甲午战争的起因:
战争起因及双方军事准备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明治政府抓紧改革军制,推行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积极扩军备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扩大在华的利益;直接原因是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清政府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最严重的时候自然是禁烟之前咯,主要武器是冷兵器,清末进行过陆军近代化的改革,仿德国兵制进行小站练兵,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洋六镇,枪械的水平还可以,都是1870后的西方定装型,数量也足够,但是炮稍微有些少,一个镇不过三十来门75MM的山炮

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经过本来不打算写了,但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么大一件事实在不吐不快,就趁这个机会再回顾一下这段惨痛的历史吧。当然,应从虎门销烟说起。道光在汹涌而至的外国鸦片面前采取了先王一贯坚持的禁止政策,1839年他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禁烟,林则徐很坚决,到广州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禁,本大臣一日不回”。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在经过两个多月和英方头目义律的斗智斗勇后,他成功收缴了两万多箱鸦片(为当时在广州的全部英国鸦片),在虎门附近的海滩当众销毁,一共销毁了二十三天才销毁完(从阴历四月二十二日到五月十五日)。这次销烟是振奋民心的,但义律自然不高兴了,他调动兵船准备威胁,水师提督关天培则率兵船防范,1839年11月3日,双方发生炮战,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一开始英国也是低估了清朝水军的作战能力,一直是中国兵船打胜,直到半年后,英国的印度舰队司令及英国远征军海陆军统帅双双带兵增援,战局才开始扭转。英国战舰一路从珠江开到长江,最后到达天津大沽口,沿途停泊数次,只遇到零星抵抗。道光帝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赶紧让琦善去谈判,并在穆彰阿和琦善的谗言下,把英国的强盗行为归罪于禁烟,撤了林则徐的职务。英国人倒也愿意谈判,把兵撤回了澳门,琦善到广东后立刻把林则徐布下的防线撤去,然后才与义律谈判,并在英军的威逼利诱下,私自签订了一个《穿鼻草约》,其中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此事奏报到北京,道光闻之大怒,痛骂他“无能不堪之至”,当即革他的职,家产充公,并拒绝承认条约。从这点看出道光在前期还是主战的,涉及主权的问题他认为绝不容侵犯,当然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始终没把区区英国放在眼里。英国方面,义律在琦善被革职的前一天又炮轰虎门炮台,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不过英国政府却仍认为义律做得不够,把义律也革了,改派了更强硬的璞鼎查做总负责,此人就是最后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英方代表。道光随后改派了奕山等赴广州,积极准备进攻,可惜的是清军在广州与英军的交火中战败,被迫撤出广州,后来广州城内老百姓组织“平英团”自动抗敌,有名的如“三元里抗英”等。其实当时威胁广州的英军仅有两千三百多人,清朝军队的失利完全还是作战时畏首畏尾犹犹豫豫所至。奕山战败后,给了英国六百万元作为赔偿金,这一做法使璞鼎查更加肆无忌惮,开始沿着之前义律走过的老路,一路北上。他先后攻占了厦门、定海、宁波、上海、镇江,于1842年6月到达南京下关江面,做出要攻城的姿态。这下道光傻眼了,绝望的他被迫派耆英和伊布里在皋华丽号军舰上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一天是1842年8月29日,鸦片战争也在这一天结束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朝的外患是我这次重点要写的,继他老爸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他痛苦的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次我说过,我认为对第一次鸦片战争,道光应负一半责任;这一次,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我认为咸丰应负绝大部分责任。原因有三点,换句话说,咸丰至少犯了三个大错。就像陆游在《钗头凤》里写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第一错,是不知悔改。这次战争叫“第二次鸦片战争”,但其实和鸦片关系并不大,称“修约战争”似乎更合适点,因为它的起因是英法两国觉得上次的《南京条约》不过瘾,要求修改其中的若干条款,只是其中包括了“让鸦片贸易合法化”罢了。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以不到修约时间为名(上次条约里注明了修改日期,还未到)拒绝英法要求,两国就使出了惯用伎俩——出兵示威。这个叶名琛也有意思,既架子大的很,不见英法特使,又在他们挑衅时不作抵抗,说什么“不要理他们”。他不是投降派,对英法的强硬态度无可厚非,但他过于盲目自大,以为英法那两艘船不足为患,自以为是。恰好此时发生了“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遇害案,于是英法“名正言顺”的调集了5000多人,开始炮轰广州,不久占领,这一年是1857年。到这个份上,咸丰应该好好总结一下上次的经验教训,要么谈判,要么做好海防,严阵以待,抵御外侮才对,遗憾的是他仍视同儿戏,找一些无关痛痒的大臣去进行和谈,毫无诚意不说,还作出了不抵抗的姿态。而英法联军逮着这个软柿子便开始故技重施,一路沿海北上,中途又拉来美俄入伙,一起凑成了个20多艘船的舰队,浩浩荡荡。上次他们到达南京道光就怕了,这一次他们停在上海,没想到咸丰还毫无动静,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直接开到了天津大沽口。1858年5月30日,四国联军进入天津,此前未遇任何抵抗,沿海炮台束手就擒。直到此时,“沉稳”的咸丰才终于坐不住了,赶快派钦差大臣去谈判,结果就签订了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以及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我倒觉得还好,除了把鸦片改称“洋药”,使其贸易合法化了;《瑷珲条约》着实令人心痛,白白割走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后来,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新疆西北部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和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又割去新疆西北部7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几大条约使中国丧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这次事件的过程和上次鸦片战争如出一辙,而咸丰丝毫没有吸取教训,该战不战,该和不和,坐以待毙,愚蠢至极。所以我说,他的第一大错就是,不知悔改。
第二错,叫愚昧无知。《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又后悔了。但他不是惋惜鸦片进口的猖獗,不是痛心广袤土地的被占,而是后悔答应了让外国公使驻京以及外国使节行礼时可以不磕头,他认为这是“藐视天朝”的行为。发生了这么多事件,咸丰仍然沉浸在普天之下为我最大的狭隘浅薄的思想中,多么可悲可笑!咸丰想翻案,但不是说翻就能翻的啊,当时是他答应批准条约四国才退兵的,现在反悔,不要说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就是以中国几千年的道德标准看,天子的话那可是一言九鼎的。不过在此我也不想多指责他,毕竟他想推翻不平等条约的意愿是好的;问题是他毁约的方式太愚蠢了,直接导致后来英法联军疯狗似的侵入北京。事情是这样的:《天津条约》签订时规定,当年让两国元首分别在两份合约上签字,第二年由两国派特使在北京“换约”,合约才正式生效。外国人这么做的目的原本是想显示两国平等的关系,挫挫中国皇帝的锐气(之前咸丰一直不让英法使节入京),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第二年咸丰会翻脸不认人。当几百人的换约团漫不经心驶进天津港时,遭到清军进攻,死伤惨重。这一下让英法两国恼羞成怒,他们立刻回上海向本国政府请兵,不久,一个两万多人,上百艘船的海军开向天津。这一次他们是准备动真格了,但清政府也是积极备战的,这将是胜者为王败者寇的一仗!要是清军赢了,会让所有外国殖民者再也不敢小觑中国;要是清军输了,恐怕会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阴影,以后的外交都将处于被动。最终的结果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清军惨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这一仗为什么会输?我想,主要是由于军队上层和最高领导层战略决策上的失误。清军主帅是僧格林沁,这是员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打农民军很有心得,但打外国人不行。英法联军在天津登陆时,他下令撤掉海防,他以为英法长于海战,不长于陆战,存心让他们登陆,然后再用精锐的蒙古马队将其消灭。但他忘记了双方武器的差距,放着先进的大炮不用,而让蒙古马队用血肉之躯去吃联军的枪炮又不懂得掩护,结果全军覆没,三千人被杀的只剩七个。这一仗打得清军士气大挫,其后联军势如破竹,一口气打到北京城外。其实这中间清军并不是没有取胜的可能,敌军这样孤军深入,弹药必供应不上,如果断其后路,则必可围而歼之。联军也阴的很,他们一旦弹药将尽,就停下来修整,并派使者跟清政府谈判,以此作缓兵之计,等弹药运到便立刻翻脸,长驱直入。而咸丰此时也并未丧失斗志,他想了一招更“阴”的——直接逮捕了英国派来的谈判使巴夏礼,打算以此威胁英法退兵。这个举动可以说极其愚蠢,他竟不懂“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白白使自己在道义上处于下风;而增格林沁向咸丰报告,说“巴夏礼善能用兵,各夷均听其指挥,现已就擒,夷兵必乱”,把敌人的翻译官看成统帅,无知至于此安能不败!咸丰一系列极不明智的举动使英法打着“换约”和“要人”的旗号肆无忌惮的闯进北京,可以说后来火烧圆明园也与巴夏礼事件不无关系。
咸丰的第三错,为临阵脱逃。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占领圆明园。他们本以为会在圆明园抓到咸丰皇帝,没想到扑了个空,原来咸丰早在9月22日就离开北京,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去了。当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1421年2月2日,永乐十九年元月初一,和我生日相同呵呵),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天子守国门”;再往前追溯到北宋,当年辽兵也是孤军深入,眼看到达都城开封,寇准力排众议连拉带骗的让宋真宗到前线的澶(音“缠”)州驻扎,立刻士气大振,终于逼走了辽军,结下“澶渊之盟”。而咸丰呢?大敌当前他先跑了,跑得还很艺术:他是暗示大臣给他上奏章,建议他去木兰秋狄打猎,只留下了恭亲王奕欣在北京主持大局。也许有人会说咸丰这么做是“留得青山在”,总比晋怀帝、明英宗、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做了敌人的俘虏受尽凌辱强。我说,如果咸丰到承德能重整旗鼓,知耻后勇,痛定思痛的话,他这么做也许不失为明举。但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是,咸丰在避暑山庄贪美色、恋丝竹、酗酒、吸鸦片。尤其是最后一条,从雍正到道光都是禁烟的,咸丰不仅不禁烟,还自己吸食,真是恨铁不成钢。皇帝当到这份上也的确差不多了。咸丰离京的第二年就死了,他死之前对后事也没作好安排,直接导致他老婆慈禧后来耽误了中国近半世纪。慈禧的事放在下回写,在这里,我还想对圆明园补两句。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次日上午,联军头目,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司令格兰特,就在正大光明殿商量怎样抢掠和瓜分圆明园的财物;10月18日,这一天永远值得中国人民记住,就是这一天英法侵略军大规模地焚毁圆明园,大火三昼夜不绝,也有说烧了六七天的。圆明园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代共151年,集中举国人力、物力、财力和智慧兴修的,集中了中华五千年各族优秀文化遗产于一处,所以圆明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无论怎么估计都不算过分。圆明园被焚毁,被抢掠,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沉痛的浩劫,也是中华五千年的奇耻大辱。

大清朝:(全国)军队200万.装备:长矛,弓箭,一部分旧式火枪,木帆船,铁炮,满洲八旗军(驻广州)6万,汉军(驻广州)10万.
英吉利王国:士兵6000余人,装备最新式火枪,蒸汽机发动的船只,马刀,铜炮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为什么英军舰船刚逼近南京,清朝就妥协求和了_百度知 ...
《南京条约》的签订拉开了中国近代向外国各地、赔款、商定关税的序幕,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那么,清朝在拥有辽阔疆域和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为何不选择抗击到底,反而要委曲求和呢?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之间的经济、军事和技术确实存在较大差距,但这并非清朝求和的主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政治层面。

鸦片战争对清政府产生了哪些影响
承受着巨大损失的同时,中国社会性质也开始发生根 本的变化。由于主权的丧失、领土的割裂,一个在政治上独立自主的国家不复存在了,沦落成了一个半独立半殖民地的二流国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不得不跟着无 能的清政府饱受西方殖民者的盘剥。从1840年开始,外国侵略者在谡门、广州、上海等地狷狂...

战争时期清朝军队装备并没有落后太多,到底为什么败
对于红衣大炮(满清由于避讳而改的名字),清朝进行了大量仿制,火炮数量到是比明代多了不少。但只是一味加大重量,几乎没有再进行过更先进的技术革新,整体水平还有所下降。到鸦片战争开始,所使用的火炮还有很多是产于明代的老爷炮。与明末时期的明军相比,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火器列装比例更高,火枪整体...

鸦片战争的清朝是什么社会现象?
鸦片战争时的清朝,是满族这一少数民族在控制中国,因此,是保大清不保中国,危胁到满族人政权的话,割地赔款是无所谓的。由于满清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水平处于未开化状态,因此,自闭又自大,没有汉人政权放眼世界的眼光。满族人数处于劣势,为防止汉人中兴,除禁固思想,剃发易服,奴化人民外,还奉行锁国策略,切断汉人与外界视...

鸦片战争时的皇帝是谁?
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他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在位的皇帝是咸丰皇帝,道光帝第四子,在20岁时登基,在位11年,31岁时病逝,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际统治权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发生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的国力与沙俄相比,真的差一大截吗?_百度知 ...
而在战争纷扰的当时,清朝不希望再耗费钱财与他国开战,所以在沙俄提出开战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谈判分土地,让沙俄不要开启战争。而沙俄正是利用这样的心理,一步一步提出更加荒唐的要求。最终,沙俄趁人之危,巧取豪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真打起来的时候,沙俄可就没那硬气了,在沙俄占领...

鸦片战争清朝之所以会失败,仅仅是火器上面失利吗?
清军的武器装备和英国军队虽然在当时看来差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影视剧中的人枪械都是二十世纪的,这些枪支可以肆无忌惮的发射子弹,但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在火器和英国也是一样都是前装滑膛枪,但是面对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军队的手持火器,清朝军队根本打得很艰苦,也不...

1840年的鸦片战争,如果清政府和英国死磕到底,最终结局会如何呢?_百 ...
道光皇帝把70岁的名将杨芳都派到了广州御敌,杨芳在西北平叛立下赫赫战功,但是面对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完全不能理解,最终不得不求助于巫术,还搞了个马桶阵来对敌,结果还是惨败,最后《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老头子也是痛心疾首,没几年就去世了。因此,1840年的鸦片战争,如果清政府和英国死磕到底,...

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战斗力如何?
投入的10万清军是英军的10倍以上,阵亡数却远远高于英军,3100比71,清军的落后是全方位的,不单单是人员素质,训练,武器装备,带兵将领,还包括后勤保障,国库粮饷支持,不过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朝,已经是腐败不堪,只能任由西方列强肆意凌辱了。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 ...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军队是否有战胜英军的可能性?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军队是有战胜英军的可能的,因为他们在硬件方面的差距其实不是很大。清政府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坚持“闭关锁国”。当其他国家包括日本都在接受世界的新变化,拼命发展自己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时候,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还沉浸在“康乾盛世”的美梦当中。他们...

宿豫县18161221048: 鸦片战争时我国有多少人? -
佴钥奈康: 鸦片战争时我国有多少人?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清宣宗道光十四年 1834 40,100....

宿豫县18161221048: 清朝人口大增,但为什么鸦片战争只能动员起几万人参战 -
佴钥奈康: 动员能力和人口无关,和经济能力等有关,比如一战时期的沙俄当时的动员力只能做到1.9%,当时沙俄在参战诸国中是动员能力最差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国政府动员力也勉强达到2.1%,而当时的清朝肯定要远逊于一战时的沙俄和抗日事情的...

宿豫县18161221048: 鸦片战争中国和英国到底死了多少人和伤了多少?鸦片战争中国和英国到
佴钥奈康: 鸦片战争有两次,第一次:英国军队19000人,伤亡523人(阵亡69人), 清朝军队91680-200000人,伤亡22790人.第二次:参战方兵力:17700人、173艘军舰(联军), 约200000人(清军)伤亡情况:405人伤亡(联军), 21500人伤亡(清军)

宿豫县18161221048: 清朝经济,军事简介 -
佴钥奈康: 军事: 采用八旗制度,包括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八旗.采用居重驭轻的重点配置政策,重点防御北京的叫“禁旅八旗”,又叫“京旗',驻防地方的叫“驻防八旗”. 军力:乾隆年间京旗...

宿豫县18161221048: 什么是鸦片战争 -
佴钥奈康: 首先 英国在於清朝的贸易中处於出超 英国为逆转这一情况向中国出售鸦片 林则徐意识到鸦片贸易对清王朝的危害向道光上书禁烟 禁烟运动损害了西方国家的利益英国借机引发战争 开始了鸦片战争实际上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