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经中佛断身体后又能复原, 如何理解?

作者&投稿:赵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不可见 佛经中的佛为什么又能见到~

南无阿弥陀佛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

这里说的是见佛法身,也就是见性,声音,色相都是着相,着相去修行,是心外求法,不能见性,,,你后面说的见佛,应该是佛的应化身,。
如释迦牟尼佛就是佛的应身,,,印光大师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应身
六祖慧能至少也是法身菩萨的应身
=========================================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


宣化上人开示 ——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这个释迦牟尼佛,听见须菩提这样一说,于是乎就给他说偈言了。这个偈言,就是下边的四句偈,这个所说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四句偈,前几天这个果和来问我,现在我跟你清楚一点的讲,你要记得。这个“若以色见我”:以这个三十二相来见如来,这就是“以色见”。以这个四辩,八音,佛有八种的美妙音声,来见如来的话,“是人行邪道”:这个人哪,他怎么叫邪道呢?“邪道”,就是落于有边了;落于有边就是,不是中道;不是中道,所以就不能见如来。
这个《华严经》上说:“应化非真佛。”应身和化身,这不是真佛。那么这三十二相都是属于应化身的,并不是佛的法身;不是法身,所以,你要以三十二相这个有形有相的来见我,这就叫“以色见我。”以这个有形相的、有色相的来见我。“以音声求我”,以这个寻声,寻这个声音,找这个佛的声音,来见佛,来求佛。“是人行邪道”,这个人是著到这个相上了,是一种有为法,所以“不能见如来。”因为不合乎中道,所以就不能见如来。如来是中道,不偏于空,不落于有;不落于断见,也不落于常见。你这个邪道就是,不是落于断见就是落于常见了。断常二见:断见就是灭了,断灭相;常见就是不灭,永远不灭。但是这都是偏的,不是中道。所以这不是中道,你求如来的法身是无有是处的,是不可以的。
那么讲到这个地方,以前这目连想找佛的音声,看看佛的音声,到甚么地方是个边际。他就用他的神通,向东方去找佛的音声。过了千万亿佛土那么远,比现在打入太空的火箭,还远成万万倍。但是跑到这么远去,听到佛说法的声音,还是犹如在目前,就像在他耳朵旁边和他讲话一样的。所以找佛声音的边际,是找不到的,不知道佛的声音出去多远。那么所以“以音声来求我。是人行邪道。”这个人,所行的不是中道,是邪道。“不能见如来”,永远都见不著如来的法身的。

一、什么是忏悔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到东汉末和三国时期开始扩大其影响,经魏晋南北朝期间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中的磨合,至唐宋,在精神领域,终于成为与儒、道既对立又互补的鼎足而三的思想文化体系。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作为其宗教理论和宗教活动的一个部分,“忏悔”观念和行为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世尊在《业报差别经》中讲到:“复有业作而不集。若有众生。身口意等。造诸恶业。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 这里讲我们如果做了恶事,造了恶业,但是后悔了,对于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恶果十分恐惧,深深自责,发誓以后不造。这样果报就是做而不集,业果最终不会聚集显现,这一“作而不集”其实讲述的就是忏悔。 众所周知,“忏悔”乃汉译佛经中一个中外合璧的词语,“忏”为梵文“忏摩”的音译,“悔”则为“忏摩”的汉语意译,“忏摩”的原义为有意或无意地触犯了别人而请求原谅。梵语中另有“提舍那”一词,意为“说罪”,即通过检讨自己的过失以求消除罪孽。在初期的汉译佛经中,将二者混而为一,省略称之为“忏”,又因为请求原谅与检讨过失皆出于自责,而自责与“悔”的心理情绪相通,故于“忏”后又附之以意译之“悔”。这样,“忏悔”就具有了自己承认并对人发露所犯罪过以求容忍宽恕之义。“忏悔”在佛教的宗教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佛教教规规定,信徒皈依佛门之前,必须首先忏悔往业,然后方可为僧团所接纳。出家修行后,若有过犯,应随犯随悔,至少应于每半月集会诵戒时,予以悔净。 二、如何忏悔 有生死就有轮回,在我们无法计算的轮回中,自己造作了无数的恶业。龙树菩萨云:一切痛苦皆由恶因而来,一切安乐皆由善因而来。因为这些数不清的身语意三恶业,阻止了纯净的菩提心从心底生起,我们要求得解脱的道路就会障碍重重,忏悔是此时此刻唯一的办法。 忏悔有理忏与事忏,佛教讲“一切唯心造”,一念善则善,一念恶即恶。理忏的道理就是“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心空则罪消,但此理过于高妙,没有特别的佛教修养功夫和深厚的慧根及善根不能得。佛教通常所说的忏悔是事忏,事忏乃是按一定的修忏法以忏除罪业(心、事两方面)的佛教活动。汉地通行的忏法有两类:一类是集诸经法义,忏悔罪过;一类是依天台教义,修习止观的行法。 据佛教史载,最早的忏法是刘宋时代出现的药师行事。《药师忏》是一种专为消灾延寿的法事,现在所通行的《梁皇宝忏》是梁武帝萧衍根据大乘佛教的经义,召集京邑大德法师,专为讨论僧人是否应实行断肉制而定出。佛教原实行禁食“荤”制,“荤”是专指大蒜、葱这类气味浓烈、富于刺激的食物,“荤”与“肉”是两种概念。印度佛教实行乞食制,而印度的素菜类种植也比较贫乏,僧人沿户行乞,所食物品随人施舍而定,只要不是亲眼见到被杀,或专为“我”而杀的肉类,僧人乞得皆可食。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行乞制度逐渐改变,且汉地特产丰富,有条件实行断食肉制。提倡吃素,更能体现佛教的慈悲利生精神,所以,僧人素食,经梁武帝的提倡,自然被佛教界接受而在汉地流行,并成为一种制度确定下来。除《梁皇忏》外,现在比较通行的还有《万佛名忏》和《慈悲水忏法》也属同一类忏悔法。 修习止观的忏法创始于智顗大师,该法有比较严谨的组织程序,总有十条:一、严净道场;二、沐浴净身;三、以三业(身、口、意)供养;四、奉请三宝;五、赞叹三宝;六、礼拜;七、忏悔;八、行道旋绕;九、诵经;十、坐禅正观实相(诸法之究竟)。后世天台宗学者依循这个组织形式,编制了多种忏法,如《往生净土忏愿仪》、《大悲忏法》、《地藏忏法》等。这类忏法的本旨是借礼赞行忏以安定身心,通过诵经、坐禅正观诸法实要(究竟),如是周而复始的修行,以期悟入佛道,证得圣果。 三、七种忏悔心 忏悔的时候,有所谓的七种忏悔心,借由这七种心,一方面对自己产生深刻而强烈的提醒作用,一方面也能唤起利他的慈悲与智慧的空观。 首先是“大惭愧心”,世间上的人,一天到晚关心的是什么?关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那就是怎么样追名逐利,改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眼睛不停地追逐色相,耳根不停地追逐音乐,鼻子不停地追逐香味,舌头不停地追逐美味,身体不停地追逐妙触。人们很少能够去考察生命的内在,只知道随着欲望而忙碌。由于一味地执着外境,结果迷失了自己,这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的“迷己逐物”。因此现代人尽管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中,依然感到空虚、失落、无聊、孤独,这都是因为迷失了自己的缘故。唯有对自己的言行生惭愧心,才能进一步有忏悔的意愿。 其次为“恐怖心”,知道自己所造的罪业深重,知道业果的报应不爽,而生起担心命终堕入恶道的恐怖心,这种怖畏心,能提醒自己随时随地注意身口意三业。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说明我们今生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自己所种的业因,是自种因,自受果。而现前身口意三业时时造作的业因,又正是自己未来应受的果报,前因后果,循环不断,也没有丝毫差错,即经中所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在丧失了因果正见的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并没有为世界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导致人心迷失、道德沦丧、社会动荡、家庭破裂。嗔心的放纵,使得世界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暴力枪杀频频发生,人们居无宁日食无安日;贪心的放纵,使得上行下效,人们沉溺于花天酒地之中,不顾一切地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于五欲之中的人们开始饱尝难以尽述的苦难:风雨不调、污染严重、灾难频仍,天下之大已经难以找到一方纯洁的净土;没有了亲情的抚爱和传统美德的熏陶,现代孩子只能任随社会的污流毒蚀幼小的心灵;杀业的泛滥、性欲的放纵,带来了癌症、爱滋病等可怕的绝症,人们的身心健康普遍受到了威胁;吸毒的瘾君子们被毒品摧残得成了人间活生生的饿鬼。有了恐怖心,也就能产生“出离心”,知道生死流转的恐怖与无奈,并能因此对这种流转之苦产生出离心。 但是只知道自己出离是不够,还要能希望众生也远离这种流转之苦,这就是“菩提心”。发起无上菩提心,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不分亲、疏、厚、薄,也不论对方是否对自己有害或有益,都平等没有差别,这就是“冤亲平等心”。 而我们之所以能从三界火宅中得救度,最要感恩的是佛菩萨的慈悲智慧以及诸大善知识的指引,因此在忏悔业障的同时,也应生起“感恩心”。 最后,则应以佛法的究竟义来看忏悔,知道罪性本空,一切都是因缘而生、颠倒妄执而起,“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一方面仍能积极忏悔罪业,一方面在忏悔之后,放下心中的挂碍,以清净心继续精进修行。 四、四力忏悔 佛经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深明因果,知道种恶因,必受恶报。因而从言行上,甚至在起心动念处,严防种错了因,就避免受恶报。而凡夫不畏因果,平时纵贪嗔痴,犯杀盗淫,大胆妄为,什么坏事都敢做,直到恶报现前,才恐惧后悔,已毫无用处。我们学佛的人,应学菩萨修行,一方面净化身心,检点言行,处处止恶防非,不再种恶因;一方面时时为众生设想,多做利人的事,广种善因。这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利己利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益的光明大道。要想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也必须从这里做起。 学佛,其最基本的一条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教认为,行善是功德的积累,成佛的基础,罪恶则导致众生的生命轮回之苦。罪恶的生起,在于众生的“无明”。无明就是不明存在的本质,生命的究竟,所以也叫“惑”。此惑能生诸业,而导致各种相应的果报。众生的“惑”主要表现为贪、嗔、痴三个方面,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戒恶,既要断除过去所造的种种恶业,又要斩尽那些造恶作业的心念,所以佛教要求学佛者应有一种惭愧心、警觉心。 忏悔是消业、去灾和功德积累的前提,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承担。如依四力忏悔,则可以使重业减轻,轻业变无,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首先是出罪力。我们应该醒悟到从无始以至今生,因为贪嗔痴慢所犯下的一切罪业和这些过失招致的可怕业果,在三宝前要诚恳地发露,不要有一丝隐瞒,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造作,把痛苦的种子从心里拔除。所谓人命呼吸间,要思维人生无常,遭罪无义,死后诸般可怕之事,珍惜这个可以忏悔业障的殊胜因缘。 其次是依止力。三业不净,轮回的痛苦就不可避免,只能在六道之中头出头没,因此必须要在生前寻求救护者、寻求清净所依。经典告诉我们佛陀具有圆满的功德,具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佛法,能避除一切众生的畏惧痛苦,给予究竟安乐;并且一切菩萨也是我们的依止对境,也能清除我们的罪障。依止力就像中毒的人寻找良医为其救治,我们一旦对恶业生起了厌患,明白自己所造恶业的可怕,也需要有对治的良医好药。此处以总依三宝,别依菩萨作为忏罪的依止。 第三是对治力。通过发露并找到所依以后,要尽快的闻思修佛法,调伏烦恼积集资粮。认识到有机会修学正法,解救自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丢失谁能给我们大无畏的心境,如何能脱离生死之苦呢?我们没理由再懈怠放逸。对治力的修法很多,有皈礼诸佛、持念佛号、读诵大乘经典、信解空性、观念百字明等咒语,塑像造塔供养等等。经中提到:修忏悔也是一种积集资粮的方便,不但不失坏善法,而且能增长善根。如此看来对治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你说的是释迦牟尼佛过去有一世为忍辱仙人的故事,身体复原是忍辱仙人发誓愿,你砍我的身体,我修忍辱如果没有嗔恨心,身体复原以证明我没有嗔恨心。就和佛讲法,大地六种震动,天花供养一样,是印证忍辱仙人确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恨歌利王。忍辱仙人有定力,说出来的话有力量,就是咒语,这种真实的言语力量很大,使身体复原。当年净土宗祖师善导大师和人辩法,为使大众生起绝对的信心,在高座上说:我所说的法如果有错误,让我立刻坠入地狱受苦无量。如果讲法没有错误,我的拐杖所指的佛像大放光明,来为我证明。结果拐杖所指之处,佛像大放光明为作证明。这是佛力的加持,忍辱仙人应该也是佛力的加持。是外来的作用。也就是佛教经常讲的感应道交!!
我们都是凡夫,修行不得力,二六时中无时不在身口意造作业力,你说的话不是真心话,没有力量,也就没有感应道交,所以不行。但是一些真修的人我见过几个,真修实干,确实颇多感应,还是希望你真正去修行,方法得力,很快就会感应道交

这样例子佛经中应有很多比如药王菩萨燃臂供佛,世尊前身为救鸽而以割肉喂鹰......
个人理解,这样的例子都有共同点,为救无上正法或出于大慈悲之心,平时生活中谁有这样的心量,即使是为他人发愿恐怕也掺杂了不少自己不能察觉的私心,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力量
楼上朋友说是禅定之力我觉得应不是,如是自己神力所为,即使不发愿也一样能恢复.

佛往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 此时佛 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若有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应生嗔恨 故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多次舍身 就是在随机演说此法

禅修提高就会出现神通 提问所说的不算什么 可查阅一下 相关五眼六通
一般人是修不到禅修层次的 主要看个人心性


传说人死后转世,会根据他身前的事迹打入六道中不同的道,这六道分别指哪...
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轮回理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 古人有形容六道之说 ...地狱之名在许多佛经中皆有出现,最常见的是《立世阿毗昙论》中称「泥梨耶」(梵文niraya或naraka),...当身体被冷风所吹,伤口愈合,身体复生,重又受罪,如此不断的受罪,直到业报受尽才能出离这苦痛无间的...

...后是不是感觉不到痛苦???佛祖做忍辱仙人被割身体时候是不是已经感...
证悟空性后,还是有痛苦的,比如佛陀当年有头疼三日的果报,佛也要吃东西。 关键是知道了痛苦的本质,以及如何去除痛苦。还有佛的业报完成后,就没有业报了。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这个的佛经出处是哪部...
轮转五道中,后得为人,经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时有佛,度无量阿僧祇众生,然后入无余涅槃。遗法在世,是人作五戒优婆塞,从比丘闻赞佛功德,于是初发心,愿欲作佛。然后于三阿僧祇劫,行六波罗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无量众生已而入涅槃。”“是时,舍利弗向佛忏悔,白佛言:“我于一鸟,...

世上有佛就有魔。。。那要无魔是否就无佛?
佛和魔就是矛盾的两方面,所以说“世上有佛就有魔”,魔不存在了,佛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的确是“无魔就无佛”。心魔不存在,也不需要佛存在。心中有佛,便是佛,心中无佛,便入魔。你这个话说得也有道理,佛跟魔是在你心里头,不在外头,外面无魔也无佛。你能够如理如法的对待,...

人既然是佛为什么还要来到人间受苦
佛经说:从毗卢遮那佛的性海... 第一个人从哪里来?佛经说:人从光音天来,由于贪恋人间的山川美景,花花果果,能量态的身体逐渐变得物质化,从而再也飞不回去了,那么观音天子从哪里来?佛经说:从毗卢遮那佛的性海中幻化而来,可是他为什么要那么做呢?幻化出这些众生轮回于六道苦海有什么意义呢? 展开  我来答...

朋友托我找佛经中的戒淫篇,请问有网友中是学佛的,知道吗?-急求_百度...
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yi)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zhi音知),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

佛教说人断了正淫才能脱离生死轮回吗?
我不断的念佛,没理他。其实淫欲这个东西,都是心的作用罢了。 多回光反照身体是空的,就容易过这一关。 要是执著肉体的感觉,就是魔! 佛,是光明无碍的!人的肉体其实很臭的! 再加上行淫漏精,就更臭了! 这麼臭,还想见如来? 哈哈哈哈!自己会不会觉得丢脸呢?修行中,真的很多考验! 不管是男孩,女孩,都...

人死后还有灵魂么?
tp=0_11 http:\/\/www.amtblive.com\/live_player.asp 这是净空大师的讲坛每天下午四点到六点 净空大师在每天的讲坛中有时还会说到很多可以证明有西方极乐世界的证明 以后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 净念相继,无有间断,佛不离心,心不离佛,本此善根,自然可以生生世世,见佛闻法,常随佛学,直至成佛,亦不乖违远离于佛...

请问:阿罗汉出无余涅盘(灭尽定)后,还能破除我执,不存在一丝烦恼吗...
未到佛地,只能够说“不常不断”,“不垢不净”。其五:需要说明一点:涅盘有四种:一者: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一切有情当下即在涅盘中,这是因为一切有情本具真心之故。因此,没有一个有情可以一刹那离开涅盘。否则同于无情物。二者:有余涅盘。虽证涅盘却故意留下一分思惑而再次受生以度群生。...

佛到忉利天说法是肉身上升去的?
据说,佛回人间后几百年,在僧伽施国还存有数百尺此神奇无比的三宝台阶,后全部陷落,周围各国国王不愿意此无比殊胜的胜迹消失,就在此建寺院,寺院中在故基上重建宝阶,模拟从前的三宝阶装饰珍宝,台阶顶上还建有寺庙,中有佛陀像,左有帝释,右有梵天王,犹如下走的样子,唐玄奘到此游历时,还...

资溪县18936567659: 关于佛经中佛断身体后又能复原, 如何理解? -
隗瞿同博: 你说的是释迦牟尼佛过去有一世为忍辱仙人的故事,身体复原是忍辱仙人发誓愿,你砍我的身体,我修忍辱如果没有嗔恨心,身体复原以证明我没有嗔恨心.就和佛讲法,大地六种震动,天花供养一样,是印证忍辱仙人确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

资溪县18936567659: 清净佛法身是什么意思? -
隗瞿同博: 清净法身佛,是指佛在涅磐后,已然回归到“常乐清净”这样的本性状态之中. 佛经中说,一切诸佛(乃至于我们众生潜在中)都有“三身”----报身、化身、法身. 例如:当年释迦牟尼在世时,那是他的“报身”显现;他在不同时间、地点以不同方式示现神通,这是他的“化身”显示;他涅磐后,已回归到“法身”之中(但仍可任意化身显现). 一切修行成功之“四圣位”(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陀),均能依因缘所致而不同程度地示现“三身”.

资溪县18936567659: 学佛教如果断灭空了还有可能恢复吗 如何恢复呢 -
隗瞿同博: 心经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学佛,所谓空 是指宇宙万物都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都有空性.所以,看空应不着于相,没有不变的事物;亦不应着于无,否定一切,即所谓顽空. 佛教描述这样的认识为“真空”和“妙有”. 你说的断灭空了,需要向真空和妙有的方向努力. 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你的问题,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大师指点.阿弥陀佛

资溪县18936567659: 圆寂和涅盘分别是什么意思? -
隗瞿同博: 【圆寂】 梵语Parinirva^n!a 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盘.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盘、迁化、顺世、归...

资溪县18936567659: 涅槃佛教中如何解释? -
隗瞿同博: 佛示涅槃相,意表真心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离于言说,方证实相.只要我们安住不动,不为境转,不着一切相,离诸戏论,实相当即现前.佛说《涅槃经》一昼夜之后,就入涅槃了.佛教讲的涅槃并不是指人死亡了,细细地讲有四种涅槃: ...

资溪县18936567659: 佛教中法身 报身 应身指的是什么 -
隗瞿同博: 三身,佛学术语,梵语 trikāyāh 的意译,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梵dharmakāya ),智法之聚集称为报身(梵sambhogakāya ),功德法之聚集称为应身(梵nirmāṇakāya ). 法...

资溪县18936567659: 佛经中的“如是”是什么意思啊 -
隗瞿同博: 佛经中的“如是”是印可、许可之辞,意为如此, 原来如此,出自《佛光大辞典》.关于“如是”,佛家认为是用来表述真如佛性(真如实相)的用语. “应作如是观”、“众生如是”、“我闻如是”中的【如是】为表示诸法实相之语. 【如...

资溪县18936567659: 关于佛教的轮回说 -
隗瞿同博: 佛教不否认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轮回主体,佛教也不否认人“灵魂”的存在,生命的新旧交替由因果规律来完成,所以这不是匪夷所思的问题.

资溪县18936567659: 什么是佛教的解脱和如何得解脱 -
隗瞿同博: 咒的意思就是陀罗尼,就是总持的意思,也就是把复杂的,高深的法义总持归纳,所以具有相当大的功德. 所以换言之咒本身就是一种开示. 有没有念一遍当即就解脱的咒哪? 需要知道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每一众生根器是不一样,比如...

资溪县18936567659: 佛家说人死后会在六道之间循环往复,生命永无止境. -
隗瞿同博: 不是物质,也不是灵魂转世,你可以去了解下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四念住,百度就有, 或者你去网上搜搜 觉者之言 或者 阿罗汉的足迹, 你对佛教的理论知识不是多了解,和你说的不太一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