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四声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古汉语有几声?

作者&投稿:苑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语的四声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古汉语有几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积声调. 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月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 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甚么字归甚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 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 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 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 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 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叹","看"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诗中,往往也还读平声(读如刊)。在现代汉语里,除"看守"的看读平声以外,"看"字总是读去声了。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积声调. 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月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 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甚么字归甚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 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 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 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 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 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叹","看"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诗中,往往也还读平声(读如刊)。在现代汉语里,除"看守"的看读平声以外,"看"字总是读去声了。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 ,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还。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开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
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00385.html?si=3&wtp=wk

梁朝有个叫沈约的大文豪发现的,你查阅了解一下。事实上在他之前人们已经在研究了。有本《四声谱》的书,就说这个的。那时汉字的官方语音有平上去入四声。


语字既读三声又读四声,这在古文中叫什么现象
古文中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产生原因是以前的人没有拼音这个便利的东西,基本是学字靠拼字法,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慢慢的演变成一字多音多义的问题

“语”在文言文里念什么??怎么组词???
“语”在文言文中作名词时读第二声,作动词时读第四声。“贫者语于富者曰”中的“语”是动词,作“告诉”讲。

“与”和“语”的读音
yù 《核舟记》中,“如有所语”的“语”,就读这一个声,表示“告诉、表达”的意思

文言文中,四声语怎么解释
语的本意是话,当它名词做动词时,指对。。。说\/告诉,这时候变为四声

关于《桃花源记》中“语”字的读音
yù语 这是古音异读。就是通过改变这个字的读音来改变这个词的词性。“语”本来读三声,名词,“话语”的意思;但在这里读四声,是动词,“告诉”的意思。

语的拼音是第几声?
在汉语中,"语"这个字的读音具有多样性。它有两种主要的发音:yǔ和yù,分别对应着一声和四声。yǔ的发音通常用于表示:话语和言语,如:语言、汉语、英语、记录、谚语。有时也用来象征性地代替言语的行为,如:手势示意或旗语。另一方面,yù的发音则多用于传达信息或教导,如:不以语人,教导孩子学...

此中人语云 语 读几声
“语”,是“道”、“说”的意思。语:告诉。读yù 四声.是《桃花源记》的

汉语的四声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古汉语有几声?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

“语”的拼音是第几声?
汉语中的"语"字,其拼音在汉语拼音系统中属于第四声(阴平)。它拥有丰富的含义,不仅代表了我们日常交流的工具——语言,也涵盖了诸如“汉语”、“英语”等特定语言的名称。"语录"和"语汇"则展示了它在表达思想和词汇积累中的重要作用。"语重心长"则形容话语中的深深情感和寓意。此外,"语"在特定...

世界上的语言是否只有汉语才有四声呢?
唐代是中国语音发展特别的一个时期。3. 宋朝时,汉字声调变为六声。那时,“茶”的读音变为“sa”。北宋与南宋的汉字发音也不尽相同,南宋发音更接近现代的吴侬软语,这主要由于南宋建都南方。4. 明清时期,清朝确立了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现代普通话雏形,并采用了四声发音法。

澧县15672333655: 拼音中的四声起于什么时期 -
重从咳喘:[答案] (一)中古声调和上古声调 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这就是所谓的四声. 汉魏以后,由于反切的应用,学者们渐渐意识到汉语的语音构成中有声调这一因素不过把中古汉语声调正确地归为四类,是到了齐、粱的时候才完成的.当时由于四...

澧县15672333655: 汉语的四声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古汉语有几声? -
重从咳喘: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积声调. 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

澧县15672333655: 汉语的 四声是 谁最早提出的 -
重从咳喘: 一、“四声”是谁最早提出来的? “四声”是在转读佛经的影响下,起于南朝的宋齐之间,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是谁最早提出来的,历来纷争颇多,一般有三个观点:一、王融首创,钟嵘《诗品序》:“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

澧县15672333655: 古汉语四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古汉语有四声(姑且不论及四声的细分如阴阳清浊之分等),四声(平上去入)归纳成为平声(阴平阳平)和仄声(上去入)两... -
重从咳喘:[答案] 现在的汉语也有4声,ā á ǎ à,ā叫阴平,á叫阳平,ǎ叫上(念shǎng)声,à叫入声 一)中古声调和上古声调 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这就是所谓的四声. 汉魏以后,由于反切的应用,学者们渐渐意识到汉语的语音构成中有声调这一因素不...

澧县15672333655: 汉字的是四种声调古代指什么现在指什么 -
重从咳喘: 古代的四声是指平、上、去、入四声. 平声,现在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即1、2声. 上声,即现在的3声. 去声即现在的4声.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入声字,分散到全部四个声调中了. 现代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澧县15672333655: “差”在古汉语字典里没有cha(四声)的读音,什么时候有的四声的音 -
重从咳喘: 差其实就只有chā、chāi、cī三个读音.chà其实是chā的变调,也就是读chā这个音节单独成词的时候读成四声,如:差不多 差一块 就差你一个 真差劲儿 如果和别的字组词就得读成平声,如:差别 差价 差额 阴差阳错 差强人意

澧县15672333655: 现代汉语拼音中四声在古时叫什么 -
重从咳喘: 古汉语字音的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总称“四声”.

澧县15672333655: 汉语拼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
重从咳喘: 古代也有汉语拼音,只是用的古代的记法,这个在现代汉语字典上就可以看到.用罗马字母标住的拼音是在解放时期,由许多专家共同研究确定的.

澧县15672333655: 拼音是什么时候被发明的? -
重从咳喘: 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是一个外国人.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澧县15672333655: 汉字拼音起源于什么时候,谁创造的?拼音声调起源于什么时候?谁创造的?
重从咳喘: 汉语拼音的古代史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