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历史资料有什么

作者&投稿:都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京剧的历史~

关于京剧起源:
  清朝庚戌年(公元一七九零年)九月二十一日是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全国各省有名的戏班,都被召进北京演戏庆寿。首先,“安庆徽”戏班的名旦高郎亭应命率 “三庆班”入京祝寿,随后,“四喜”、“春台”、“和春”也接踵而来。这是徽戏第一次登上北京的戏曲舞台。当时,被统称为“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为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的庆典演出结束后,没有南返,留在了北京。从当年的十月中旬起,他们就转入民间戏曲舞台献艺了。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同治六年(1867),京剧传到上海。从而使之成为与北京并立的另一个京剧中心。京剧在进入上海之前,即咸丰十年(1860)之后,随商旅往来及戏班的流动演出,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京剧的兴起:
  1883年-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20世纪6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京剧遭遇重创,在此不便详述。

出自杨家将,焦赞之弟焦光普流落北番,偶遇一番将,欲盗其令牌回宋朝。其实那一番将是杨八姐,二人相认后八姐让焦光普扮其马童,一同过关。 北宋年间,北方的辽国不断兴兵犯境,边境一带战火连年不息。为了对付辽兵的进犯,朝廷派杨延昭率重兵镇守三关与辽军对峙,防御来犯。 这年秋天,北方雨水充沛,辽邦境内水草丰足,杨延昭深知辽军统帅萧天佐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眼下正是他用兵的好时机。杨延昭一面加紧备战,一面派人密切监视辽兵的动向,以备不测。 杨延昭兄弟七人,除了四哥延辉流落番邦生死不明、五哥延德在五台山出家外,其余弟兄均在征辽的战争中为国捐躯了。他的小妹杨八姐也随他一同镇守边关。这杨八姐虽然是个女孩子,却自小喜好武艺,练就了一身好武功,成为杨延昭帐下的一员得力战将。 这天,杨八姐带兵巡哨时,抓获了一名番将,从那番将身上搜出一块腰牌。这腰牌是番人进出边境关口的凭证,有了它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入番邦境内了。八姐心想:这些天哥哥延昭正担心辽兵犯境,现在有了腰牌,何不趁机化妆成番将的模样儿,去辽邦将军情探个清楚。 八姐打定主意,当即跑到哥哥那里去请命。延昭担心她年纪太小,而且又是个女孩子,便没有答应。八姐着急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军情大计,冒点险也是值得的。”在八姐的坚持下,延昭只好同意她的请求。 八姐领命之后装扮成一名番邦小将,只身一人直奔北国。有腰牌做掩护,她十分顺利地进入了番邦境内。经她一路明查暗访,很快便摸清了辽兵的底细。果然不出杨延昭所料,萧天佐一面屯粮备草一面悄悄地调集兵将,伺机而动。八姐得知这一情况不敢怠慢,立即打马星夜去给哥哥报信。 太阳快落山时她来到边境一个叫柳叶镇的地方。正要穿镇而过,镇口一个店家打扮的人上前拦住了她的马头。八姐归心似箭,当即拨转马头想绕过那人继续赶路。谁知,那人一闪身又将马头拦住。八姐气恼地质问道:“你这店家好不讲理,我有急事要出关,你为什么三番两次拦挡我的马头?” 店家赔着笑脸说道:“将军不要生气,我知道您想要出关,可如今天色已晚,出境的关口已经关闭,您何不在我这小客店里住上一晚,明日一早赶路也不迟啊。” 八姐抬头看了看,附近只有这个小客店,经过一天奔波,人马都有些乏累了,她只好翻身下了马。店主人热情地帮她把马牵进了店。这是一个十分简陋的小客店,店主人约模四十来岁,个子不太高,却显得十分精明干练。八姐惟恐暴露了身份,尽量不和他多讲话。可那店主人却问长问短地唠叨个没完,特别是他那双透着狡黠的眼睛,不住地在八姐身上盯着,对这位过份殷勤的店主人,八姐不由心存了几分戒备。 八姐的眼力不错,这店主人确实不是等闲之辈,他原是宋朝的一位将军,名叫焦光普,与杨延昭手下的大将焦赞是堂兄弟。当年他随宋军征战北国,在一次战斗中,他和部队陷入重围,最后他拼死冲杀出来,但部队已经失散,从此便流落番邦。多年来,他一直想返回南朝重新为国效力,无奈番兵把守边关太严,没有腰牌根本不放你出关。为了等待机会,他在靠近边境的柳叶镇开了一个小客店,暂且存身。八姐从镇前经过时,他一见马上是位番邦小将,而且又是孤身一人,不由心中暗喜,若能把他哄到店中,借机夺得他的腰牌,便不愁出不了关了。不料,八姐对他早有了戒心,他几次想靠上前去偷八姐腰间的那面牌,都被八姐警觉地闪过了。 焦光普无奈,只好慢慢寻机下手。他借着给八组端酒送饭的机会,一面搭讪着一面仔细打量着八姐。突然,他发现八姐的那双纤纤玉手根本不像是男人的手,而且面目清秀,尽管是一副番邦打扮,却根本不似番邦之人。再仔细一看,那小将的相貌也有几分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 此时,八姐对店主人的身份也产生了怀疑,虽然他身穿番邦服装,却带着明显的南朝口音,特别是他那店里竟挂着一幅关羽的绣像画,番邦人怎么会供奉关老爷呢!八姐越发奇怪起来。 焦光普见八姐盯着那幅画看,便借机说道:“这幅画,画得都好,就是有一处地方画得不太像,不知将军看出了没有?” “哪一处画得不像?”八姐不解地问。 焦光普指着画面说:“您朝那儿看。”趁着八姐抬头观画之际,他迅速朝八姐的喉下瞥了一眼,果然没有男人的喉结,他心里更加有数了。可是乔装改扮深入番邦,一个女孩子竟有如此胆量,她究竟是谁呢!哦……焦光普突然想起来了,眼前这个番邦小将就是杨府的八姐,当年他曾在杨府见过几面,怪不得刚才一见便觉得有些眼熟呢。 八姐端详了半天也没看出那画什么地方不像,只好问道:“你说说看到底哪一处画得不像?” 焦光普两眼盯着八姐的手,嘿然一笑,旁敲侧击道:“您不觉得关平那双手有点儿像女人的手吗!" 八姐心里一惊,忙把手缩了回去。焦光普见状哈哈大笑,道: “别瞒我了,您是杨……”焦光普的杨字刚出口,八姐陡然变色,猛地抽出宝剑朝焦光普刺去。焦光普急忙闪身躲过剑锋,还没等他张口解释,八姐的剑已经再次朝他刺去,焦光普左躲右闪,八姐却始终不容他开口,那口锋利的宝剑像蛇一样死死缠住了他。焦光普无奈,只好先保住性命要紧,他一面用椅子抵挡八姐的凶猛进攻,一面不住地高声叫道:“别打了,都是自己人!” 八姐已经杀红了眼,一心要将这个识破自己身份的店主人置于死地。焦光普说的话她根本听不进去,只管拼命朝对方要害处下手。幸亏焦光普的武功不凡身手敏捷,几次化险为夷。最后,直到焦光普抓住了八姐的手腕,才结束了这场生死误会。 焦光普赶紧向八姐说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八姐这才知道险些错杀了自家人,忙向焦光普赔礼道:“小妹一时鲁莽,让焦兄受惊了。”焦光普苦笑着摇了摇头,说:“若不是我躲闪得快,怕是早已做了异乡之鬼了。”一句话说得八姐红了脸。 八姐问焦光普因何流落在番邦,焦光普叹了口气,把当年征战失散的经过述说了一遍。 八姐听完道:“既然如此,何不随我一同回转南朝。” 焦光普无奈地说:“这些年我做梦都想回去,可是没有腰牌出不了关,也是枉然啊。” 八姐想了想,说:“我倒有个主意,明日出关,焦兄可扮做我的马夫为我牵马,这样我们就可以一同混出关去了。” 焦光普一听大喜,忙说道:“就依贤妹的主意,明日一早我就装扮成马夫随贤妹一同出关。” 经过这场误会,流落番邦多年的焦光普巧遇了八姐。最后,凭着八姐的腰牌,二人终于顺利地返回了南朝。

采纳哦

你这个问题有点大,因为京剧博大精深,所以,它的历史资料也是浩如烟海,绝非一篇文章可以容纳的,需要有一个图书馆才行,这里只能简单的给你举几个例子,并且不展开,只做简单的名词解释,估计即使是这么简单的叙述,也会有不小的篇幅哦。如果楼主有兴趣,可依我说的这些为基础,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一、说到京剧,就不能无视昆剧、徽剧和汉剧,因为京剧就是集这三个古老剧种的大成,所以这三个剧种的历史资料也是研究京剧所必不可少的。
二、花雅争胜。
“花雅”就是“花部”和“雅部”。所谓花雅之争,就是指昆曲与地方戏曲争夺戏曲舞台和观众的过程。
昆曲本来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深受群众欢迎。后来为了迎合宫廷和达官贵人的喜好,昆曲的音乐体系越来越复杂、刻板,曲词越来越艰深难懂,填词格律限制极严,技巧难以掌握,逐渐脱离了群众,成为上层建筑阶层的专利,被认为是高雅艺术,所以称为“雅部”;除了昆曲以外的其他地方戏曲被认为是内容驳杂、色彩炫目、令人目迷心乱的非正统艺术,被称为“花部”,这里的“花”字是贬义的,所以“花部”是受到官府的压制的。
“花雅争胜”经过了三次大的交锋,在交锋中孕育了京剧的诞生,最后,京剧终于取代了昆剧,在戏曲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并使中国戏曲走向了巅峰。
关于“花雅之争”的三次交锋,限于篇幅,无法在这里展开,只能大致说一下。
第一次是昆腔与京腔之争,由于昆曲的高高在上,使京腔在民间对昆曲处于压倒性优势,使清廷对京腔采取了利用与规范的措施,使之成为了清宫的御用声腔之一;第二次是京腔与秦腔之争,最后形成了“京秦不分”的局面,战胜了京腔,同时对已处于颓势的昆曲形成了更大的威胁;第三次是昆腔与徽调之争,处于颓势的昆腔很快就在演技娴熟、广采博取、勇于创新的徽调面前败下阵来。也就是这一次的交锋,使京剧脱颖而出。

三、徽班进京。
徽班,就是演徽剧的戏班子。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浙江盐务大臣约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进京祝寿。继三庆班以后,许多徽班接踵而至,日益受到北京观众的欢迎,逐渐奠定了徽班在北京戏曲舞台上的位置。

四、四大徽班。
在众多进京的徽班中,最著名的要数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习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在演出上各有特色,当时流行的说法是“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春台的孩子,和春的把子”。意思是,三庆班擅演整本的大戏,四喜班的昆曲唱得很好,春台班的童彾比较多,演员以青少年为主,和春班的武戏最受欢迎,把子就是指器械对打的场面。

五、汉调进京。
汉调又名楚调,后称为汉剧,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传统的说法是将汉调进京的时间划在清道光八年至十二年(1828年-1832年),先后进京的汉剧演员有很多,比较有名而见于记载的有四喜官、米应先(米喜子)、余三胜、李六、王贵、龙德云、童德善、谭志道等人。汉剧演员进京后,投身徽班,一些汉剧演员成为了徽班的主要演员。

六、徽汉合流。
汉剧演员进京时,正值徽班声势浩大,汉剧演员单独组班难以与之抗衡。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很多汉剧演员进京后参加徽班,合作演出。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吸收、融合,徽、、汉两调合流。又从昆曲、弋阳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七、同光十三绝。
清代光绪年间的画师沈蓉圃以彩笔绘制了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位昆曲、京剧的著名演员剧装画像,故称为“同光十三绝”。
画像中有:四位老生:程长庚(饰《群英会》鲁肃)、卢胜奎(饰《战北原》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雪》莫成)、杨月楼(饰《四郎探母》杨延辉);四位旦角:梅巧玲(饰《雁门关》萧太后)、时小福(饰《桑园会》罗敷)、余紫云(饰《彩楼配》王宝钏)、朱莲芬(饰《琴挑》陈妙常);一位老旦:郝兰田(饰《行路训子》康氏);两位丑角:刘赶三(饰《探亲家》乡下妈妈)、杨鸣玉(饰《思志成》闵天亮);一位武生:谭鑫培(饰《恶虎村》黄天霸);一位小生:徐小香(饰《群英会》周瑜)。

八、京派。
”京“即指北京,又称”京朝派“,清末开始形成。重视基础功夫的锻炼,严格讲究艺术规范,对继承传统、保存遗产的贡献很大,但艺术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事物比较迟缓。上世纪中叶以后,这种封闭式的概念逐渐消除,一般改称”北派“。

九、海派。
”海“指上海,又称”外江派“,清末开始形成。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事物,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是海派的优良传统,对京剧艺术的革新创造有很大贡献。但因受到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影响,追求噱头、华而不实、肤浅庸俗。上世纪中叶以后,这种商业化倾向逐渐消除,一般改称”南派“。

十、前三鼎甲。
指京剧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人才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其中余三胜成名最早,原是汉剧演员,代表汉派;张二奎接踵成名,是北京人,代表京派;程长庚成名较晚,是三庆班的演员你,代表徽派。但程长庚后来居上,在早期京剧史上威望最高,影响最大,人称”程大老板“。

十一、后三鼎甲。
指京剧第二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人才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也叫”京剧小三鼎甲“或”京剧新三杰“、”京剧后三杰“。

十二、四大须生。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京剧第三代演员中,出现了深受观众喜爱的”四大须生“:余叔岩(余三胜之孙)、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简称“余、言、高、马”。后因高庆奎败嗓退出舞台,而谭富英(谭鑫培之孙,已属于京剧第四代演员)崛起,四大须生演变为“余、马、言、谭”,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余叔岩、言菊朋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相继成名,四大须生又演变为“马、谭、杨、奚”。

十三、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天津《大风报》社长沙大风于1921年在《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但当时四大名旦的头衔花落谁家还未定论,因为在上世纪20年代,还有“五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徐碧云),“六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徐碧云、王幼卿)的呼声。
1927年6月20日,北京的《顺天时报》举办了一次“五大名伶新剧夺魁投票活动”,梅兰芳以《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摩登伽女》,程砚秋以《红佛传》,荀慧生以《丹青引》、徐碧云以《绿珠》排名总分前五,当选为“五大名旦”
1928年,《戏剧月刊》主编刘豁公在北京发起以“四大名旦”为题的征文,获观众热烈响应。到1930年,征文揭晓,集中于“梅、尚、程、荀”四人,自此,“四大名旦”形成。1931年,长城唱片公司邀请梅、尚、程、荀四人灌制了《四五花洞》唱片,发行海内外,广泛流传,从此,“四大名旦”被公众认可。

十四、四小名旦。
继四大名旦以后,又有一批年轻的旦行演员脱颖而出。1940年,北京《立言报》曾选举童彾主席,其后又根据观众意见,邀请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人合作,在北京新新大戏院演出两场《白蛇传》。四人分演自己擅长的一折,各展所长,社会影响强烈,从此四人即被群众称为“四小名旦”。

十五、科班。
旧时培训戏曲演员的机构。科班大都由私人资助或艺人兴办。京剧科班最早出现在清代末年,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清末民初以后,又相继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专门培养童年演员的科班。科班多以艺术造诣深、舞台经验丰富的艺人为主要师资力量,在长期传艺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培训方式。新中国建立后,科班被新型的戏曲艺术教育机构所取代。

十六、梨园世家。
旧时称京剧界为梨园行,京剧演员的后辈子孙称为梨园子弟,凡几代都从事京剧行业的家庭,便被称为梨园世家。两代、三代的梨园世家不胜枚举,这里就举两个三代以上的著名梨园世家:
1、谭家。第一代谭志道,工老旦;第二代谭鑫培,第三代谭小培,第四代谭富英,第五代谭元寿,第六代谭孝曾,第七代谭正岩均工老生。
2、梅家。第一代梅巧玲,工旦角;第二代梅雨田为琴师,梅竹芬工旦;第三代梅兰芳工旦;第四代梅葆玖工旦,梅葆玥工老生。

关于京剧的资料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还有京剧的表演技巧,京剧的行当,京剧各个发展阶段的名家,京剧的剧目、服饰、音乐、声腔等等等等,如要一一道来,真的是太累了,因为以上这些都是本人一字一字键入的,不是复制来的,所以,今天只能先说到这儿了,如有兴趣,欢迎继续探讨。

参考资料:《京剧常识》 欧阳中石
《打开京剧之门》 张永和 纽骠等

京剧[1](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2]、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3]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中国戏曲[4]三鼎甲“榜首”及“国剧[5]”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望采纳,如有疑问请追问!




楚乔传讲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历史背景是什么
楚乔传讲的是南北朝代的故事 。楚乔传的历史背景:这部电视剧是由小说《11处特工皇妃》改编的,《11处特工皇妃》是一个架空了历史的穿越小说。被改编为《楚乔传》以后,就被放入了南北朝时期。电视剧大概讲了西魏战乱时期的一个奴隶少女楚乔进入门阀宇文家。她受到开明贵族宇文玥的关注,接受了间谍训练,并...

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代表电影,电视剧有什么?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夏商周以来,朝代更替不断,每个朝代都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代表电影和电视剧如下: 秦帝国代表作:《大秦帝国》 此剧是中国历史剧中的另类之作,全剧突出了“法治”二字。 打个比方,法治观念好比一块吸铁石从桌上划过,所有历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铁钉一般自动吸附上来,其表...

沪剧在是上海有多少年历史了?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属吴语地区滩簧系统,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为与同在上海演唱的苏滩、甬滩等其他滩簧相区别,故称本地滩簧、申滩时调,简称“本滩”。沪剧源出太湖流域的吴淞江及黄浦江一带农村中的“小山歌”,据1796年的史料记载,从最早的花鼓戏到当代沪剧,大致经历...

中国历史上最早年代的电视剧有哪些?
完美诠释了细腻而宏大的战争场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汉末三国魏晋的风骨,全书写在这部电视剧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敌营十八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雕侠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石鱼的传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白娘子传奇 参考资料来源...

关于中国历史的电视剧有哪些?
关于中国历史的电视剧有以下这些:甄嬛传、大汉天子、武媚娘传奇。【

英剧《白皇后》的历史背景
两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约克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第四子的后裔、兰开斯特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的后裔。玫瑰战争是约克家族的爱德华三世的第五代、第六代继承人对兰开斯特家族的爱德华三世的第四代、第五代继承人的王位战争。“玫瑰战争”一名并未使用于当时,而是在16世纪,莎士比亚在历史剧《...

我想知道中国戏曲的详细资料
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

京剧挡马的历史和一切资料!谢谢了!
可是乔装改扮深入番邦,一个女孩子竟有如此胆量,她究竟是谁呢!哦……焦光普突然想起来了,眼前这个番邦小将就是杨府的八姐,当年他曾在杨府见过几面,怪不得刚才一见便觉得有些眼熟呢。 八姐端详了半天也没看出那画什么地方不像,只好问道:“你说说看到底哪一处画得不像?” 焦光普两眼...

元杂剧五大历史剧指的是什么
《东窗事犯》以南宋秦桧陷害岳飞为题材,通过鬼魂诉冤的情节,揭露了奸臣的罪恶和忠臣的悲惨遭遇。《汉宫秋》则是以王昭君出塞为题材,通过描写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关系的深刻思考。这些历史剧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将历史事件和人物栩栩如生...

什么是历史正剧历史正剧的介绍
1、历史正剧,就是以真实的历史事实,历史资料作为题材,进行改编拍摄。拍摄的时候会有演义的成分,但是基本上是按照真实的历史事实进行拍摄的。剧情中涉及的较大事件都是历史中发生过的。2、正剧,正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在悲剧与喜剧之后形成的第三种。历史正剧创作要有历史主义的态度、情节合乎情理...

湟源县17056439025: 京剧历史(戏曲历史) - 搜狗百科
暴任铋镁: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

湟源县17056439025: 京剧的资料 -
暴任铋镁: 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大量吸收当时在北京流行的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种戏曲艺术的成就,同时又受到北京的语言、风俗等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中国京...

湟源县17056439025: 京剧的历史 -
暴任铋镁: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在发展过程中,还吸收了昆腔戏啰啰腔和其他杂曲.京剧之名始见于《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京戏、国剧等称谓,1790年,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种经过融汇产生京剧.

湟源县17056439025: 大家好!我想求中国国粹 - --京剧的资料!谁能帮我!
暴任铋镁: 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4个徽...

湟源县17056439025: 京剧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暴任铋镁: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如果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 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 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 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 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 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湟源县17056439025: 戏曲的京剧发展史是什么?
暴任铋镁: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了,它以其高超的表演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俗称“皮黄戏”.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湟源县17056439025: 京剧的由来二十字 -
暴任铋镁: 京剧是由徽剧与湖北的汉调,又融合了许多地方曲种而形成的一种以唱念做打为艺术表现手法的曲种.又称皮黄,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京剧: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 ,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 是十八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班”.1790年,第一个徽班进入北 京,参加皇帝的生日演出.随后又有不少徽班陆续到北京演出.徽班本来流动性强,善于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众多地方剧种,这使得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湟源县17056439025: 京剧的历史,简单点说就是介绍京剧.介绍京剧哦! -
暴任铋镁:[答案] 剧原起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 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

湟源县17056439025: 关于京剧的介绍 -
暴任铋镁: 【京剧介绍】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被称为“国粹”.京剧用歌舞演绎故事,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各艺术行类的综合体现.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出.它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三大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