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整体思想例题3道

作者&投稿:农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如图1是一个重要公式的几何解释,请你写出这个公式______A.分类讨论思想 B.整体思想 ...~

(1)利用大正方形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与两矩形面积之和得出:(a+b)2=a2+2ab+b2;利用数形结合得出:在推得这个公式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故答案为:(a+b)2=a2+2ab+b2;C; (2)∵△ABC≌△CDE,∴∠BAC=∠DCE.∵∠B=90°,∴∠BAC+∠ACB=90°,∴∠DCE+∠ACB=90°,即∠ACE=90°. (3)∵S梯形ABDE=S△ABC+S△ACE+S△CDE,∠B=∠D=∠ACE=90°,∴12(a+b)2=2×12ab+12c2,∴a2+2ab+b2=2ab+c2,即a2+b2=c2.

给你提几条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妨去试试:
1、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做,就会想方设法把它做好。但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是必须先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的同学老想做难题,看到别人上数奥班,自己也要去。如果这些同学连课内的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在里面学习只能滥竽充数,对学习并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我建议同学们可以看一些数学名人小故事、趣味数学等知识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首先,要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老师和父母。因此,上课要专心、积极思考并勇于发言。其次,回家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地把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再把明天要学的内容做一下预习,这样,学起来会轻松,理解得更加深刻些。
3、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使学习成绩提高,不能着急,要一步一步地进行,不要指望一夜之间什么都学会了。即使进步慢一点,只要坚持不懈,也一定能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上获得成功!还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不要怕丢面子。其实无论知识难易,只要学会了,弄懂了,那才是最大的面子!
4、要注重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不要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定律,而是要靠分析、理解,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特别要重视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和分析练习的时候,不能思想开小差,管自己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并积极思考,遇到不懂题目时要及时做好记录,课后和同学进行探讨,做好查漏补缺。
5、要有善于观察、阅读的好习惯。只要我们做数学的有心人,细心观察、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可以从多方面、多种渠道来学习数学。如:从电视、网络、《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小灵通》等报刊杂志上学习数学,不断扩展知识面。
6、要有自己的观点。现在,大部分同学遇到一些较难或不清楚的问题时,就不加思考,轻易放弃了,有的干脆听从老师、父母、书本的意见。即使是老师、长辈、书籍等权威,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失误的,我们要重视权威的意见,但绝不等于不加思考的认同。
7、要学会概括和积累。及时总结解题规律,特别是积累一些经典和特殊的题目。这样既可以学得轻松,又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8、要重视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各个学科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学习数学有促进的作用。如:学好语文对数学题目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等等。

首先,基础一定要扎实,如果你基础不行,别去想那些难题目,直接搞基础。
几何其实不难。我就是初一学生。而且在几何上做到现在。不管什么题目我最多看5分钟。。。
其实几何很简单,有些稍微有点复杂的题目,比如说他叫你证明某个关系式,那么你必须思考:如何证明这个关系式,就是说证明这个关系式成立或者不成立最简单,最直接的条件是什么?然后再思考:如何证明这个最简单、最直接的条件?就这样一步步逆向思维。题目便可以迎刃而解。
当然,几何在于灵活地运用,别死死地只用一种思考方式去解几何,你要多想想方法,想想最简便的方法。
对于一些难度很高,而且极为复杂的题目,你就要坚持不懈,不断进行尝试。
我记得有一次,我一道几何题想了3天,终于被我解出来了。
祝你能考试成功,我明天就是期末考试了。唉,去复习喽!
1.若P是BE上一点,G是CD上任一点,PQ平分∠BPG,PQ‖GN,GM平分∠DGP,∠ABP=30°。下列结论:①∠DGP-∠MGN的值不变;②∠MGN的度数不变。可以证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BA=∠ABO,∠MCA=∠ACO,连接AM交BC于N,在①∠BAN=∠CAO,②∠CAN=∠ANC这两个灯始终只有一个永远成立,请你判断那一个永远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 证明:∵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P是正方形
∴AB=AD ∠DAB= ∠ EAB=90° AE=AP
∴Rt△ADP≌Rt△ABE
∴∠ADP= ∠ EBA
∵∠ADP+∠APD=90° ∠APD=∠BPH
∴∠ EBA+∠BPH=90°
∴DH⊥BE 2轨迹
一、复习要点
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求轨迹的一些基本方法,但比较零散.本节我们将系统地研究求轨迹的基本方法,使同学们能根据曲线上点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方法求出轨迹方程.
 1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求轨迹方程的几种基本方法——直译法、定义法、待定系数法、动点转移法、参数法.其重点是直译法、动点转移法和参数法;难点是坐标系的选择、参数法中参数的选择及轨迹方程所表示曲线的“完备性”和“纯粹性”.
 2轨迹问题是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因而也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1999年以此作为压轴题.
 3在本节复习中,应理解和掌握如下求轨迹方程的五种基本方法:(1)直译法若曲线上的动点满足的条件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则只需直接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动点的坐标x、y(或ρ、θ)的方程,经化简所得同解的最简方程,即为所求轨迹的方程.其一般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代换、化简—检验.
(2)定义法当动点满足的条件符合某种特殊曲线的定义时,则可根据这种曲线的定义建立方程.
(3)待定系数法当已知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圆锥曲线,则可先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方程,再根据动点满足的条件,确定待定系数,从而求得动点的轨迹方程.
(4)动点转移法即就是当动点P(x,y)或P(ρ,θ)随着另一动点Q(x1,y1)或Q(ρ1,θ1)的运动而运动,而动点Q在某已知曲线上,若Q点的坐标可用点P的坐标表示,则可代入动点Q所在已知曲线的方程中,求得动点P的轨迹方程.求对称曲线方程也常用此法.
(5)参数法当动点P的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不易建立时,可适当地选取中间变量t,并用t表示动点的坐标x、y,从而得动点轨迹的参数方程
x=f(t),
y=g(t),
消去参数t,便可得动点P的轨迹的普通方程.应注意方程的等价性,即由t的范围确定出x、y的范围.
二、例题讲解
例1 椭圆的方程为(x2/a2)+(y2/b2)=1,A1、A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顶点,P是椭圆上任一点,引A1Q⊥A1P,A2Q⊥A2P.
设A1Q与A2Q相交于点Q,求Q点的轨迹方程.
讲解:因Q点随P点的运动而运动,而P点在已知椭圆上,故可用动点转移法求解.
思路1.设Q(x,y)、P(x1,y1),如图8-4,A1的坐标为(-a,0),A2的坐标为(a,0).
图8-4
∵点P(x1,y1)在椭圆(x2/a2)+(y2/b2)=1上,
∴ (x12/a2)+(y12/b2)=1. ①
欲求Q点的轨迹方程,只须将点P的坐标用点Q的坐标表示.为此,
须寻求x1、y1与x、y之间的关系.
∵A1Q的方程为y=-(x1+a)/y1(x+a), ②
A2Q的方程为y=-(x1-a)/y1(x-a), ③
即y1y=-x1x-ax-ax1-a2, ④
y1y=-x1x+ax+ax1-a2, ⑤
联立④⑤,解得 x1=-x. ⑥
由①得x12=a2(1-(y12/b2)). ⑦
将④⑤代入A1Q的方程,得
y=(x12-a2)/y1=(-(a2/b2)y12)/y1=-(a2/b2)y1.
∴ y1=-(b2/a2)y. ⑧
将⑥⑧代入①,并整理,得
(x2/a2)+(b2y2)/a4=1.
这就是Q点的轨迹方程.
以上是将两个参数x1、y1逐一消去,实际上还可整体消参.②×③,得
y2=((x12-a2)/y12)(x2-a2).
把y12=(b2/a2)(a2-x12)代入便可将参数一次消去.
思路2.因动点Q的位置由动点P的位置确定,而动点P的位置与其对应的离心角有关,故可选点P的离心角θ为参数,建立点θ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设点P的坐标为(Acosθ,Bsinθ),点Q的坐标为(x,y),则
直线A1Q的方程为
y=-(a(cosθ+1)/Bsinθ)(x+a), ①
直线A2Q的方程为
y=-(a(cosθ-1)/Bsinθ)(x-a). ②
①×②,消去θ,得
y2=(a2(cos2θ-1)/(b2sin2θ)(x2-a2)
=-(a2/b2)(x2-a2),
即(x2/a2)+(b2y2)/a4=1.
这就是所求Q点的轨迹方程.
思路2用参数法求Q点的轨迹方程,
在消参数时,整体处理,化繁为简,请同学们注意这种整体消参的思想.
例2 如图8-5,给出定点A(a,0)(a>0)和直线l:x=-1,B是直线l上的动点,∠BOA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C,求点C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曲线类型与a值的关系.
图8-5
讲解:思路1动点C的运动受两个条件的限制:一是随点B在l上的运动而运动,二是要满足∠AOC=∠COB.条件较多,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建立,故可考虑选取中间变量即参数,将符合每一条件的方程列出,再联立各方程,消去参数得点C轨迹的普通方程.
设点B的坐标为(-1,t)(t∈R),则直线OA、OB的方程分别为y=0和y=-tx.设点C(x,y),则有0≤x<a,由OC平分∠AOB,得|y|=(|y+tx|/ ). ①
又点C在直线AB上,
∴y=-(t/1+a)(x-a). ②
∵x-a≠0,∴t=-((1+a)/x-a)y. ③将③代入①,得
y2〔1+((1+a)2y2/(x-a)2)〕=〔y-((1+a)xy/x-a)〕2.
整理,得
y2〔(1-a)x2-2ax+(1+a)y2〕=0.
若y≠0,则(1-a)x2-2ax+(1+a)y2=0(0<x<a);
若y=0,则b=0,∠AOB=π,点C的坐标为(0,0),满足上式.
综上,得点C的轨迹方程为
(1-a)x2-2ax+(1+a)y2=0(0≤x<a). ④
(i)当a=1时,轨迹方程为y2=x(0≤x<1),此时方程表示抛物线弧段;
(ii)当a≠1时,轨迹方程化为((x-(a/1-a))2/((a/1-a))2)+(y2/(a2/1-a2))=1(0≤x<a),
∴当0<a<1时,方程表示椭圆弧段;
当a>1时,方程表示双曲线一支的弧段.
思路2若设l与x轴的交点为D,过点C作CE⊥x轴,垂足为E,则可由∠AOC与∠BOD的关系2∠AOC=π-∠BOD,用直接法即求得动点轨迹的方程.请同学们自己试做.
本例思路1中所得方程①、②即为点C轨迹的参数方程,这种参数方程称为“隐参数方程”,联立消参便可得普通方程.对方程④表示的曲线应注意分类讨论.
例3已知两定点A、B,且|AB|=2a(a∈R+).
(1)若动点M与A、B构成直角三角形,求直角顶点M的轨迹方程;
(2)若动点M满足条件∠MBA=2∠MAB,求点M的轨迹方程.
讲解:题设条件中没有给出坐标系,故应先考虑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再用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用直译法求解.
因A、B为两个定点,故取AB所在的直线为x轴,注意到对称性,取AB的中点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8-6所示.于是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a,0).
图8-6
(1)设点M的坐标为(x,y),则动点M属于集合P={M|AM⊥MB,且M不在直线AB上}.
由AM⊥MB,得|AM|2+|MB|2=|AB|2,即
=(2a)2,且y≠0. ①
化简,得x2+y2=a2(y≠0). ②
或者由AM⊥MB kMA•kMB=-1,得
y/(x+a)•y/(x-a)=-1, ③
化简,得x2+y2=a2(x≠±a). ④
(2)设∠MAB=α,∠MBA=β,则点M属于集合P={M|β=2α}. ⑤
考虑到tgβ的存在性,以下需分Ⅰ、Ⅱ两种情况讨论.
Ⅰ.∵当β≠(π/2)时,有tgβ=tg2α. ⑥
而0≤α+β<π,β=2α,∴ 0≤α<(π/3).
又由α<β知x>-a. ⑦
根据点M与x轴的相对位置,以下又可分为(i)、(ii)两种情形:
(i)当y≥0时,tgα=kMA=y/(x+a)(x≠-a),
tgβ=-tg(π-∠xBM)=-kMB=y/(a-x)(x≠a).
由tgβ=tg2α,得y/(a-x)=(2•(y/(x+a)/1-((y/x+a))2), ⑧
整理得y(3x2-y2+2ax-a2)=0. ⑨
(ii)当y<0时,同理可得上式.
Ⅱ.又x=a时,tgβ不存在,但β=(π/2),依题意只要α=(π/4),M仍为所求轨迹上的点.
∵ 1=tg(π/4)=tgα=±y/(x+a)=±(y/2a),
∴ y=±2a,
∴点(a,±2a)在所求的轨迹上.
容易验证点(a,2a)与(a,-2a)的坐标都满足方程⑨,故所求点M的轨迹方程为
y=0(-a<x<a)或3x2-y2+2ax-a2=0(x>-a).
从本题的解答过程可以看到,用直译法求曲线(轨迹)方程时,其步骤中的第(5)步可以省略不写,但要下结论“最简方程就是所求曲线(轨迹)方程”,仍需验证曲线的方程定义中的两条,以保证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如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的①和②是同解变形,所得到的最简方程就是所求轨迹的方程.而从⑧到⑨中,若约去y,则将会丢掉线段AB(不含端点),则轨迹就不完备.又如从方程③到④不是同解变形,这时需对x的范围加以限制,即x≠±a,去掉增解,以保证轨迹的纯粹性.又如从⑤到⑥,当β=(π/2)时,不能得到⑥,故应对β=(π/2)加以验证,经检验当β=(π/2)时所对应的点A(a,±2a)在所求的轨迹上已包含在方程⑨中.解题中不可忽视题目隐含的条件,如本例(1)中的M与A、B构成三角形,M不在AB上,须加限制条件y≠0,又如(2)中的限制条件⑦.否则将会破坏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
三、专题训练
1一动圆与两圆x2+y2=1,x2+y2-8x+12=0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是( ).
A.抛物线
B.双曲线
C.双曲线的一支
D.椭圆
2若 -|x-y+3|=0,则点M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抛物线
D.双曲线
3设A1、A2是椭圆(x2/9)+(y2/4)=1长轴的两个端点,P1、P2是垂直于A1A2的弦的端点,则直线A1P1与A2P2交点的轨迹方程为( ).
A.(x2/9)+(y2/4)=1
 B.(y2/9)+(x2/4)=1
C.(x2/9)-(y2/4)=1
D.(y2/9)-(x2/4)=1
4过P(1,2)任作一直线l交x轴于A,过Q(2,-3)作l的垂线交y轴于B,点C分线段AB为定比2,则点C的轨迹为( ).
图8-7
A.6x+3y+4=0
B.6x+3y-4=0
C.6x-3y+4=0
D.6x-3y-4=0
5倾斜角为(π/4)的直线交椭圆(x2/4)+y2=1于A、B两点,则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
6设P是以F1、F2为焦点的双曲线(x2/16)-(y2/9)=1上的动点,则△F1F2P的重心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
7△ABC中,若B(-(a/2),0),C((a/2),0),且sinC-sinB=(1/2)sinA,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
8求经过定点A(1,2),以y轴为准线,离心率为(1/2)的椭圆左顶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9过点A(0,a)的动直线和圆(x-2)2+y2=1相交于B(x1,y1)和C(x2,y2)两点,且x1<x2,点P在线段BC上,满足(|PB|/|PC|)=(|AB|/|AC|),求点P的轨迹方程.
10.已知定直线l1:y=kx,l2:y=-kx(k为非零常数),定点A(1,0),P是位于∠MON内部的动点(图8-8),过A作l1、l2的两条平行线与射线OP分别交于Q、R点,且有关系:|OP|2=|OR

另题目.两条不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说法可能成立的是( )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同旁内角相等2.下列条件有可能得到平行线的是( )A对顶角相等B有公共边的互补角的平分线C有公共边的互余角的平分线D.内错角的平分线3.在平面内画出10条直线,使交点数恰好是31。

望采纳~3Q,拜托了~


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所有概念
四、几何图形初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概念以及几何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判定定理。这些都是描述二维平面上几何对象的基础属性关系并通过对这些基础属性关系的分析和判断来进行推理得出新的结论或者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的重要基础工具。以上概念共同构成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体系框架和解题工具库为后续章节的...

八年级上册数学题、几何求面积、要完整的过程!!谢谢
回答:这一道题用方程来解决 设ce=x ∵ce=cb ∴cb=x 然后在利用勾股定理即可 如果不清楚QQ联系我 1476955293 那边讲比较清楚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下面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公式
七年级数学上册公式 公式用格式,用数学符号表示,各个量之间的一定关系(如定律或定理)的式子,能普遍应用于同类事物的方式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七年级数学上册公式,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

求解答!初一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应用《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画图大概草 ...
感谢老师帮 求解答!初一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应用《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画图大概草图就可以了)谢谢了!感谢老师帮助!好人有好报!... 求解答!初一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应用《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画图大概草图就可以了)谢谢了!感谢老师帮助!好人有好报! 展开  我来答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数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圆柱、 、正方体、长方体、 、球 2、 常见几何体的分类:球体、柱体(圆柱、棱柱、正方体、长方体)、锥体(圆锥、棱锥) 3、 平面图形折成立体图形应注意: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 4、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表面全部...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公式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试卷
2、几何图形。六年级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点通常会在试卷的几何部分出现,需要学生们灵活运用。3、除了以上两个知识点,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试卷还会出现一些关于百分数的问题。百分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常常出现...

小学全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概念公式!!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17...

康保县19212163947: 关于整体思想的3道初一数学题及答案 -
包爱非可: 1、一名学生问老师:“您今年多大?”老师风趣地说:“我像您这样大时,您才1岁;您到我这么大时,我已经37岁了.”请问老师,学生多大年龄了呢? 2、某班同学去18km的北山郊游,只有一辆汽车,需分两组,甲组先乘,乙组步行,车...

康保县19212163947: 急需初一数学整体思想的题!!! -
包爱非可: 1.运用整体思想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整式3(a-b)-8(a-b)+6(b-a)进行运算,可以将a-b看成是一个整体,则运算结果为?2.已知a-b=-6分之5,则3-(b-a)=?8-6a+6b=?3.一列火车从A站经B站开往C站,火车的速度为a千米每小时,A,B两站间的距离为100千米,设火车从B站开出后开始计时,则t小时后离A站多少千米? 2.原理同第1题3-(b-a)=3-5/6=13/6,8-6a+6b=8-6(a-b)=133.100+at1.6(b-a)= -6(a-b).把(a-b)当一个数如D,则原式为3D-8D-6D=-11D,再把D换成(a-b) 最后答案就是-11(a-b)

康保县19212163947: 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及例题含答案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转换思想及10个例题含答案初一水平 -
包爱非可:[答案] 整体思想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解方程(组)、几何解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整体代入、叠加叠乘处理、整体运算、整体设元、整体处理、几何中的补形等都是整体思想方法在解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用.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及例题含答案 ...

康保县19212163947: 初一上册数学几何题20道 -
包爱非可: 一、耐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30分) 1.(1)1.4的相反数是 ; (2) 的倒数是 ;(3)— = . 2.已知 ,则-nm= . 3.已知 为一元一次方程,则n= . 4.如图,它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若正方体的对面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a-(b-c)= . 5.延长线段AB...

康保县19212163947: 谁有初一数学用整体思想解决的复习题(华师大)3题即可 -
包爱非可:[答案] 1、一名学生问老师:“您今年多大?”老师风趣地说:“我像您这样大时,您才1岁;您到我这么大时,我已经37岁了.”请问老师,学生多大年龄了呢? 2、某班同学去18km的北山郊游,只有一辆汽车,需分两组,甲组先乘,乙组步行,车行至A...

康保县19212163947: 初一数学整体思想题 -
包爱非可: 已知y=ax^5+bx^3+cx-1,当x=-2时,y=5,那么x=2时,y=?解:当x=-2时,y=ax^5+bx^3+cx-1=a*(-2)^5+b*(-2)^3+c*(-2)-1=-a*2^5-b*2^3-c*2-1=5 那么a*2^5+b*2^3+c*2=-6 x=2时,y=a*2^5+b*2^3+c*2-1= -6-1=-7

康保县19212163947: 初一上册数学几何题最好(30)道 -
包爱非可:[答案]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 A、0 B、1 C、-1,1 D、-1,1,0 2、下列... 2,3,-7.5,-3,5,-8,3.5,4.5,8,-1.5 这10名学生的总体重为多少?平均体重为多少? 七年级(上)数学期末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康保县19212163947: 初一上册数学几何证明题30道 -
包爱非可: 在△ABC中,∠A=120°,K、L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K=CL,以BK,CL为边向△ABC的形外作正三角形BKP和CLQ.证明:PQ=BC .证明:∵∠BAC=120° ∴∠BAC+∠BCA=60° ∵△BKP,△CLQ是正三角形 ∴∠PBA=∠LCQ=60° ∴∠...

康保县19212163947: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题20道带答案,最好简单点.好的话给多分哦~ -
包爱非可: 1、圆锥是由_ ___个面围成,其中__ __个平面,___ __个曲面.2、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______,相邻的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_______.3、从一个多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点和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

康保县19212163947: 3道初一简单几何数学题 -
包爱非可: 1.因为,内角加外角等于180 所以外角=2*180/(13+2)=24 因为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 所以,边数=360/24=15 或者 一个多边形每个外角都相等 说明是正多边形设边数为n 每个内角度数为180*13/15=156156n=(n-2)*180n=152.设一个有2X条边 另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