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在哪一句古文中表示到....去

作者&投稿:当涂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于在古文中表示在,到,向,从,对于,有些什么例句吗~

1、于:表示在;例句:
《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
《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

2、于:表示到;例句
《左传》:“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于:表示向,例句
《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

《孟子》中:“皆欲赴诉于王.”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4、于:表示从,例句
《左传》中:“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5、于:表示对于,例句
《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报任安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古文中,去的用法:
1、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2、同本义。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3、
除去;去掉。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日去。——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俸去书来。
  又如: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4、相距,远离。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
  西蜀之去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里。——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两地相去50里。
  5、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紧(走得快;迅疾);去处(所去的地方);去学校;谁去都一样
  6、失掉;失去。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又如:去失(丢失)。
  7、扮演
[戏曲里的角色]
。如: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
  8、赶走;打发走。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9、抛弃,舍弃。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又如:去心(心里丢开;放心);去势(舍弃权势)。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教战守策》苏轼
  10、去世,死亡。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陶渊明《杂诗》
  又如:去世(死亡)
  11、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宋·梅尧臣《绝句》
  归去来兮。——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一鸣辄跃去。——《聊斋志异·促织》
  跃去尺有咫。
  又如:我去考虑考虑;明年回乡下去;船向前慢慢开去;把东西给他送去。
  12、逃离,逃亡。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小敌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
  13、通“驱”。驱逐。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形〉
  1、过去了的。如:去岁(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过去的岁月)。
  2、
通“怯”。胆小,畏缩。
  〈介〉
  在。表示时间或处所。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
  〈名〉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王力《汉语音韵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nttpsquotsoftnetoodi无笛quot好自为之quot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为...
关于nttps:\/\/quotsoft.net\/oodi无笛,quot 好自为之 quot 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为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好自为之指劝别人要好好地自己活下去或干下去。2、是贬义词,原因是大多数用于对对方失望至极的时候才会这么说。3、好自为之&...

"是何楚人之多"中"之"字怎么翻译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也应无程度之意

锲而舍之的"之"什么意思
【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注】锲:镂刻。舍:停止。【释义】刻几下就停下来了,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意即要持之以恒而不能半途而废,要目标专一而不能三心二意。【讲】这是荀子《劝学篇》中的名句,千古...

项伯杀之臣活之翻译
项伯在秦国时与我出游,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这里quot活quot是使动用法,即“使他活”,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救了他。在秦代的时候,项伯和我交好,项伯杀了人,我使项伯活了下来。项伯杀了人,我想办法救了他,保全了他的性命是个quot使动用法quotquot臣quot使quot之quot活。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

古代有的姓与名之间为什么要加个"之"字?如:"宫之奇"
问题问得好,中国的姓名学源远流长,秦朝以前的名字有时更难考究其确切的来源与含义.为什么古人有的姓名中加"之"字,可以有下面的几种理解:1.与平仄有关,加多"之"字的名字,一般是两字中平仄各占一,如烛武(平、仄),佚狐(仄、平),介推(仄、平)加“之”后符合古人的平仄读法习惯,上口易...

凿壁偷光中的"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谏太宗十思疏里"之" 的用法整理?还有"以"的用法整理?
臣闻:求木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定语前置的标志)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同前)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的)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语气助词,无意义)重,居域...

“为之奈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为”"之"分别是什么意思?_百度...
“为之奈何?”意思是“对此怎么办呢?”。“为”是介词“对”的意思,“之”是代词“此”。出处:汉刘向《荆轲刺秦王》。原文节选: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

《六国论》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句中,"之"的意义或用法是什么...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其中的“所”不能单独来看,它与前面的“为”是固定搭配,“为...所”表被动,所以这里的“之”不是取独作用的,而是助词,补全音节作用,不用翻译。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的"之"和"有"的意思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回来就能有滋有味的吃自己土地里的特产 之:的,从属连词 有:所有,指田里的土特产 这是出自: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

自贡市14726438615: 文言文中"之"到底有几种意思? -
吉承马洛: 知道就好,没必要记住....文言文重在理解大意 ⑴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⑵的.例: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虽不...

自贡市14726438615: 伤仲永中的每个“之”和"于"字什麽意思?? -
吉承马洛: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

自贡市14726438615: 《醉翁亭记》能表达"太守之乐"意思的原句是"□□□□□,□□□□□.“(要十个字的) -
吉承马洛:[答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自贡市14726438615: 排比句+用上 "总之" 一词 -
吉承马洛: 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独立的,都要和周围的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沟通.你是商人,就要和客户一起谈生意,一起吃饭,共同合作;你是邻居,就要同隔壁问候,共同创造美好的气氛;你是老师,就要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共同构成和谐的班级......"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事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交流.

自贡市14726438615: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出自哪里? -
吉承马洛: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深入人心的话出自《菜根谭》.

自贡市14726438615: 解释下列的"于","之","乎"的意思
吉承马洛: 于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在 B.月出于东山之上 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 之 A.月出于东山之上 的 B.哀无声之须臾 定语后置 C.惟江上之清风 的 D.耳得之而为声 代词 乎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助词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吗 C.相与枕藉乎舟中 在

自贡市14726438615: "智者见之谓之智"上一句是什么 -
吉承马洛: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自贡市14726438615: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出自哪里? -
吉承马洛:[答案] 陶行知《创造宣言》.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自贡市14726438615: "一二三四五六七"下一句?
吉承马洛: 孝悌忠信礼义廉 清朝,临池王半朝为显示他家有文有武,建造了一座功德牌坊,请蒲松龄题副楹联.蒲松龄知道:这王半朝排行第八,为人狡诈霸道,人称“王八”.就写了“三朝元老”四字,然后写下一副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王半朝以为这是称颂五府的,就请有名的工匠把这副楹联刻在牌坊上.大家仔细一琢磨,不禁大笑起来.原来,上联隐“八”,即忘(王)八;下联隐“耻”,即“无耻”.整个楹联的意思是:三朝元老,王八无耻

自贡市14726438615: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明( ) -
吉承马洛:[选项] A.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D. 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