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生的等级!

作者&投稿:钮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读书人等级?~

1普通2童生3秀才4举人5进士6三甲7二甲8一甲9探花10榜眼11状元

从低到高排列如下:
1、生员
即秀才,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2、解元
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五名为经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3、举人
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4、会元
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5、贡士
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6、进士
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7、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扩展资料: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
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汉”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诗,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读书人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

进士及第: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进士出身:殿试第三甲就是赐进士出身。

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三甲就是赐同进士出身。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

扩展资料

考试等级:

第一级:院试通过称“秀才”。院试是县、府一级的考试,由省的提督学政莅临主持,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

第二级:乡试通过称“举人”。乡试又称“秋闱”,在省城举行,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秋季(八月)举行,由皇帝派主考官主持,及格者为举人。举人可任知县、教职学官,算正式进入官场。

第三级:会试和殿试。这是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分两步进行,先会试后殿试。

会试又称“春闱”,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三年一次,参加考试者为举人,录取者为“贡生”。会试主考官四人,称总裁。一正三副,以进士出身之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官,由礼部提名皇帝钦命特派。会试发榜之日正值四月中旬,此时杏花盛开,所以称杏榜,会试考中者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考,在宫中殿廷亲发策问,故又叫廷试。会试录取的贡士参试,一般殿试不黜落贡士,只是重新分定出等第名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



古代书生等级,由大到小排列:庶吉士、进士、贡生、举人、秀才、童生、白身。

1、庶吉士(shù jí shì),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2、进士: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3、贡生: 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恩贡,凡遇皇室庆典,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加贡一次作为恩贡。

4、举人: 地方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唐代以各地乡贡中试者,需入京应试,故有此称。举人在礼部应试落第者,仍须再应乡举,可方参加下科考试。举人登科即可授官,但无“出身”,可免丁役。金、元亦如此。

5、秀才: 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读书人被称为秀才始于明清时代,秀才是一种身份。 

6、童生: (文童)。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7、白身: 没有功名在身的平民,无官、无爵。

扩展资料:

科举制度积极影响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童子式:
县试——生员 秀才
府试——院士

正试:
乡试——举人(第一名解元)
会试贡试——(会元)
殿试——进士(第一名状元)

明、清两代为例:
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
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名“序生”,俗称“秀才”。
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

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

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

童生,秀才,举人,贡生,进士。进士中又分一甲、二甲、三甲。一甲共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更早的朝代有孝廉、秀才(不是科举制下的秀才)。

一级 童生 七级 同进士出身 十三级 榜眼
二级 秀才 八级 进士出身 十四级 状元
三级 秀才 九级 进士出身 十五级 状元
四级 举人 十级 探花 十六级 大学士
五级 举人 十一级 探花 十七级 大学士
六级 同进士出身 十二级 榜眼 十八级 翰林文圣


古代书生的知识放到现在算什么水平?
按照我的观点,古代书生的知识,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老师,甚至比大学老师还要更高,古代书生有很多才能的人,那些精通儒家经典的,相当于现在的学者。中国古代人才辈出,可千万不要小看古代的书生。古代当官的知识都不一定有书生的高,古代书生跟现在的学生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出人头地。所以现在的...

我国古代读书人自称
我国古代读书人自称有:小生、晚生、晚学、不才、在下、吾等。晚生,是谦辞,旧时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比方说 范仲淹,曰:“某晚生,偶得科第,愿受教。"--《邵氏闻见录》

古代的书生都有什么出路
看什么时期。唐朝中后期开始,主要考科举做官。无法成功的,做点力所能及的,私塾先生,官员幕僚之类。隋和唐朝中前期……找关系,找牛人向他推荐自己。这一时期九品中正渐渐没落,但科举又没有完全兴起,即使是科举,也要托关系。魏晋到隋,看出身,世家子弟直接当官,寒门子弟找关系,找不到就做点力...

古代中的书生是什么意思
“书生”这个词现在基本上等同于“无用”,经常听人自嘲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这是在污蔑书生,如果说成“百无一用是书虫”倒还恰当。因为书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读书了知生命道理,开启真见智慧,以求经营出高大光明的人生、成就大成生命完美历程的人,真正的书生就一定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并知行合一的人,一定...

请问古代书生,买的纸,一般是什么纸?就是普通书生,农村的。
那要看远古到什么时候。最远古的时候。甲骨文。还有用木板的时候,再造咱们中国。开始造纸发明。我记得50年代,60年代学生还用黑纸写字呢?那要看远古到什么时候。最远古的时候。甲骨文。还有用木板的时候,再造咱们中国。开始造纸发明。我记得50年代,60年代学生还用黑纸写字呢?那要看远古到什么时候。最...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古代书生为什么没有用?
古代书生不是没有用,一朝及第,便可一步登天书生即读书人,又曰:“士”。古代有“士农工商”一说,最早见于《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管仲在齐国变法改革时,“四民”是变法的一项内容,但是这里的“士”不是读书人,而是军士。此次改革把划分的军士、农民、工匠、商贾依其...

文言文假人的道理
绝不像那班书生,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雍塞了自己的童心。 既然书生会因为多读书识现而雍蔽童心,那么圣人又何必要热衷于著书立说以至于迷人心窍呢?童心一旦雍塞,说出话来,也是言不由衷;参与政事,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写成文章,也就无法明白畅达。其实,一个人如果不是胸怀美质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实学而...

请问书生一词最早源于哪个朝代?
至少是东汉之前,因为东汉的史书《东观汉记》中已使用了这一词。

为什么古人总是说“书生误国”?
书生自古以来就是作为文化人的代名词,掌握了文化知识,政治眼光,齐家治国,将国家治理得风调雨顺,黎民安康,似乎就是他们的任务了。可古语里还有一句话叫书生误国,为什么掌握了文化知识,政治眼光的书生们会误国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令人疑惑的事,书生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诸葛丞相,萧何,海瑞也都算...

读书人的别称和雅称
8. 书生:古代多指受过教育的士人。《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中提到:“吴王……虽有余闲博览书传,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9. 书迷:形容那些极度迷恋书籍的人。宋濂因家贫无力购书,只好四处借阅,抄书不辍,被称为“书迷”。10. 学究:古代泛指学者,后来多用来讽刺那些沉迷于琐碎学问的...

振兴区13580785703: 请问古代文人(进士)和`举人"是怎样分级别的,进士和举人那个高文化, -
尉卿六味: 古代科举是这样的,秀才考乡试,中了叫解元. 举人往上考会试,中了称恭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恭士再考殿试,考中称进士,第一名是状元. 进士很厉害,国家包分配工作.比如哪个地方缺官员,国家就会分派进士上任.

振兴区13580785703: 中国古代各种职业的社会地位排名? -
尉卿六味: 中国古代各种职业的社会地位排名尊卑依次是:帝王、道士、文士、官吏、商贾、医卜、僧尼、士兵、农民. 古代用“三教九流”来古代划分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等级. 1、三教 三教指三大传统宗教——儒教、道教、佛教(释教). 2、九流又...

振兴区13580785703: 古代学位是怎么划分的从书生开始 -
尉卿六味: 最开始是童生,然后县一级考出来的是秀才,省一级考出来的是举人,全国考出来的是进士,进士前三名叫状元榜眼探花.好像三次考试都是一次过而且每次都是第一的,有名有姓的只有一个人

振兴区13580785703: 是书生的官职大、还是秀才的官职大?急需!!!!!!! -
尉卿六味: 书生有几种不同的意思 :1、封建社会里的秀才 2、比喻指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践,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 3、泛指读书人.古时多指儒生.《东观汉记·赵孝传》:“﹝ 孝 ﹞常白衣步担,尝从 长安 来过直,上邮亭,但称书生,寄止...

振兴区13580785703: 三教九流是那三教?那九流? -
尉卿六味: 三教 为 儒 道 佛 也有人说是 人 ,截 ,阐, 九流为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军官)、农、工、商.“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以上为民间说法】 九流的另一种提法:一流皇帝二流官三僧四道五流医六工七匠八娼妓九流书生十乞丐 这都不满意 你逗 我们 玩那哇,,,,楼下的回答都是对的,你还想要啥回答,,,,,,,,

振兴区13580785703: 古代官职等级 -
尉卿六味: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称为“九流”. “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道、僧.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

振兴区13580785703: 中国古代唐朝文官官品从高到低称呼的是什么?唐代的文官的官职如何排列的,例如最高为宰相,宰相下又是什么…最低的又是什么?文官从一介书生到宰相... -
尉卿六味:[答案] 唐朝的进士根据成绩最高品级是正八品上,最低是从九品下,品级顺序依次是:从九品下为将仕郎,上为文林郎;正九品下为登仕郎,上为儒林郎;从八品下承务郎,上为承奉郎;正八品下为徵事郎,上为给事郎;从七品下为宣义郎,上为朝散郎;...

振兴区13580785703: 古代的九流 -
尉卿六味: “九流”指的是:儒教、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道、僧.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盗、窃、娼.

振兴区13580785703: 3教9流 具体是什么? -
尉卿六味: 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也泛指社会上各种行业、各色人物.3教具体指儒教、道教、佛教.9流是:儒家 、 道家 、 阴阳家 、法家 、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 杂家 、 农家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