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在哪认识的?杜甫想念李白的诗有哪些?最好把全诗都告诉我。

作者&投稿:爱新觉罗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白认识杜甫吗?~

认识。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扩展资料: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
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全文: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翻译:
白往往有很美妙的诗文,写得像南朝人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又想到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范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少年童仆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分散。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杜甫 (712年~770年),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李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此自称青莲居士。唐代两位顶级诗人,一位“诗圣”,一位“诗仙”,创造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诗歌文学。两位大诗人一生都曾游遍祖国的奇山秀水,从大自然中汲取了无尽的思想资源和创作激情。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 至天宝四载 (745年)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与李白意气相投。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在一起的一段日子里,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分手后,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两位同时代的诗人,按理说互相之间肯定有所评价或看法,况且李白和杜甫认识,而且还意气相投,关系非常好,这样互相之间就应该会更多地有一些评议,或褒或贬,权当切磋诗艺。但我们可以看到,杜甫诗中提及李白的地方很多,且大都是称赞李白之诗的高妙。但李白诗中几乎无一诗提及杜甫,更不要说对杜甫的诗做任何评价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对于李白,杜甫先是称他为“李候金闺彦。”(《赠李白》),杜甫说“两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而正是因为有李白在,才使得他“脱身事幽讨”。后来他又说“李候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还说“更寻佳树传,不忘角弓诗。”(《冬日有怀李白》)。他指出李诗的“清新俊逸”,赞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这应该看作是杜甫对李诗的总评,也是准确地对后人发生过巨大影响的总评,也可说是对李诗的最高评价了,后人为了说明李诗的高妙,往往都引用杜甫的这句评语。

  诚然,杜甫对自己的诗才是自许颇高的,他曾自夸“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壮游》),还曾说“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健亲。”(《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和“赋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赠》),把自己视为扬雄、曹植和司马相如式的诗人,可见他对自己的诗才很自负,但他却没有“傲倪凌蔑,目空一切”的态度。他对同代的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云卿、元结等都作过肯定的评论和评价。对李白的评价我们上面看到了,已经把李诗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了。他评价岑参说“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九日寄岑参》)它在湖城城南碰到孟云卿的时候,把他带到刘颢家中,三人饮酒吟诗,最后叹道“人生会合不可常,庭树鸡鸣泪如线。”(《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杜甫没有对谁“高目”过,“文人相轻”的陋习,在他身上没有污染。

  杜甫虽然和众多的名诗人如李白、高适交往,建立了亲密而长久的友谊,但却看不见如李、高二公对杜诗有过评价,当然也就更无所谓赞誉之词了。但话说回来,李白也并不是没在诗中提及一点点杜甫,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就表达了他对杜甫君的思念,全诗如下:“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感情不为不重,但是全诗无一字提及诗。李白还有一诗是写杜甫的,那就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全诗是这样的: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全诗八句自始至终都是谈酒谈醉之事,关于诗也是一字没提。按理说,诗人当以切磋诗艺为极乐,但李白的诗要么不提及杜甫,要提及杜甫也决不跟他谈关于写诗的问题。这就很怪了。要说李白看到杜甫给自己的诗的评价这么高,他也应该有所表示的,不是说奉承,至少作为朋友,也应该关心对方的诗歌创作。但李白完全没有。难道是李诗部分遗失了,而写杜甫之诗正好在这些遗失之诗之内,这未免也太巧了。难道李白一直就视杜甫为“酒肉”朋友,喝酒只管喝酒,觉不牵涉其他一切烦心之事。

  李白有一诗值得注意,即为《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有人认为此乃李白嘲讽杜甫之诗,笑话杜甫作不出诗来。但很多学者为李白辩解说,此诗实系赝品,正如任华的赠杜赠李诗一样。 对于此诗,洪迈说:“所谓饭颗山之嘲,亦好事者为之耳。”仇兆鳌云:“李杜文章知己,心相推服,断无此语,且诗句庸俗,一望而知为赝作也。”前几日,看到一篇关于晚唐五代苦吟派诗人的论文,作者认为其实从中唐开始,诗人就有苦吟的习惯。苦吟代表的是一种谨慎认真的作态度,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一些诗人的审美文化心理和审美追求。苦吟派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那就是科举制的实行,文人从此变得道路难寻,而由此产生的愁苦基本上成为了当时整个社会情绪。这种情况从唐代开国以来开始,到中唐已基本成型,“苦吟”二字在李白、韩愈、元稹、白居易的一些诗歌中有直接表达,甚至在陈子昂的《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中也出现了“苦吟”二字。我觉得“总为从前作诗苦”一句并不是说李白笑话杜甫作不出诗来,而是说他经常为了推敲一些诗中的字句劳力费神,说他“太瘦生”那也是由于劳累过度导致的,而不是因做不成诗而愁苦成如此瘦状。我想,杜甫不会做不出诗,就是一时做不出诗,那也没什么关系,不见得就引来李白的一番嘲讽,我想,李白倒没有这么刻薄。

  李白其实一直都挺大方。他倒不会舍不得自己的赞美之词,反过来还要四处俟机嘲弄别人。我们看到,李白曾几次赞过孟浩然,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李白对孟浩然推崇备至,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还有《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一作赠孟浩然)》,可以说,他对孟浩然的欣赏有由衷的。李白的《赠刘都使》中说对方“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赞对方“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还有在《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称对方“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此外,李白还写过很多画赞,可见李白并不吝啬他的赞美之词。但为什么李白唯独对杜诗无所表示,是誉是毁也无可查证,这个我一直不明白,限于才疏学浅,不敢妄下结论。

李杜虽认识也算是知己,但是他们见面却很少,大多都是书信表达对对方的感情。如《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到“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时常挂念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他被贬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些诗句对李白遭诬受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梦李白二首 -杜甫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赠李白 -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

冬日有怀李白 -杜甫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与杜甫的会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事,对于李杜的交游,多数学者认为:李杜一生三次见面,初识是在天宝三年三月,地点洛阳;第二次是天宝三年秋日,地点梁宋;第三次是天宝四年夏或秋,地点为齐州或兖州。 进入新时期,耿元瑞《关于李杜交游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增刊》总第13期)首先对李杜初识的时间与地点提出怀疑。郁贤皓《李杜交游新考》(《草堂》1983年第 1 期)在耿文的基础上认为李杜初次会面地点不在洛阳而在梁宋之间;“齐州之会”是 “又一次诗坛两曜与众星相聚的盛会”。但刘友竹在《李白与李邕关系考》(《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中认为文学史上所谓的“齐州盛会”并不存在。康怀远《李杜长安相见试证》(《阅读与写作》1987年第12期)认为李白与杜甫于天宝末年在长安又见过一次面。王辉斌《李杜初识时地探索》(《四川大学学报》1987年第1 期)认为李白天宝三年春赐金还山后即于夏秋之际在梁园与杜甫初次见面。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
��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
��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汨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转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乞归优诏许,遇我夙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唇身。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四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土称衡俊,诸生原宪贫。稻梁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谈蒸地,三危放逐臣。几年遭鹏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元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醛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老呤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简介~~~
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3、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杜甫和李白的关系怎样?
在一起的一段日子里,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分手后,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两位同时代的诗人,按理说互相之间肯定有所评价或看法,况且李白和杜甫认识,而且还意气相投,关系非常好,这样互相之间就应该会更多地有一些评议,或褒或贬,权当切磋诗艺...

我想知道和大诗人李白有关的有趣的故事
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

李白,杜甫
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亲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

请问: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人之间的年龄差,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李杜二人相差11岁,二人认识,是朋友;李白二人相差71岁,李白死了十年,白居易才出生,是老前辈和晚辈的关系;杜白二人相差60岁,杜甫死了两年,白居易才出生,关系同上。

李 白为何先去见杜甫?
杜如晦,这位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人物,出生在唐朝京兆万年。他的才华早在早期就引起了李的深深赞赏,李对其非凡的才智独具慧眼,率先前往造访,期待一睹其风采。一次,杜甫陪同两位当时的文坛巨匠,李白和高适,途径卞州。在那场豪饮后的登台时刻,他们一同登上了吹台,杜甫的思绪如酒般醇厚,借着醉意,他...

李白与杜甫在哪认识的?杜甫想念李白的诗有哪些?最好把全诗都告诉我...
李杜虽认识也算是知己,但是他们见面却很少,大多都是书信表达对对方的感情。如《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到“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认识白居易吗
杜甫认识白居易。杜甫和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是同时代的文学家,也是好友关系。杜甫称白居易为老人”,两人经常在文人圈中交流,并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他们的友谊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李白一生中与杜甫都有哪些会面?
李白与杜甫作为中国唐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匠,后人常常亲切地将他们合称为“李杜”。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占据了大唐盛世诗文界的半壁江山,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与他们生在同一个时代,既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当时的文人骚客可以亲眼见证两位文学巨人的辉煌,甚至有机会亲自去与之讨论...

李白与杜甫初次相见是什么样子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日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李白性格豁达不羁,认识杜甫后也并没有在他面前倨傲,互相切磋诗艺,“曾有观点认为,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中,“浮去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与李白诗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青山横北郭,白水...

龙亭区18378468101: 李白和杜甫之间有什么故事?他们相识相知的过程是怎样的? -
宰若复方:[答案] 元744年,杜甫与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阳,两位诗坛泰斗一见如故,同饮同醉,携手同游,度过了一段彼此难忘的日子.杜甫在成都做节度使严武的幕客时,生活还算安定.闲暇时常想起与李白相处的日子,这时他们阔别已经十多年了.想起那一段令人难...

龙亭区18378468101: 李白和杜甫见过吗? -
宰若复方: 自然是见过的,在公元744年的时候,杜甫与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阳,两位诗坛泰斗一见如故,同饮同醉,携手同游,度过了一段彼此难忘的日子. 他们俩是很不错的朋友,而且是杜甫很仰慕李白的大才!杜甫游览蓉城时,发现景色秀美,心旷神怡,李白若能来此同游,那该是何等美事.一代豪放的诗仙,在这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将栖息于何处?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提笔做诗,写了一首五律《春日忆李白》,开头四句是: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由此可见杜甫与李白的关系呀!谢谢采纳!

龙亭区18378468101: 李白认识杜甫吗? -
宰若复方: 认识,不过杜甫岁数比李白小 ,小十一岁.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不曾同殿为官,〈 闻道龙标过五溪〉是李白写给王昌龄的.

龙亭区18378468101: 李白和杜甫见过面吗? -
宰若复方: 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 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 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 李白已名扬全国, 而杜甫风华正茂, 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 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

龙亭区18378468101: 李白和杜甫有没有在一起见过面? -
宰若复方: 他们是互相认识的哦,李白年纪要比杜甫稍大一点.他们在杜甫父亲杜闲的家里相识,两人不仅有诗歌的往来,而且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李白与杜甫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时.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

龙亭区18378468101: 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关系 -
宰若复方:[答案] 李白比杜甫大十岁,李白四十多岁从长安的官场出来,东游齐鲁的时候遇到杜甫,李白当时的名气已经很大,况且是做过翰林的,杜甫对李白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李白也很喜欢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于是一起出游. 此后两人天各一方,杜甫写下了...

龙亭区18378468101: 李白和杜甫当时互相认识吗
宰若复方: 两人不仅有诗歌的往来,而且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李白与杜甫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时,会于洛阳,之后便同高适一起游于梁宋.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人可谓一见如故.李白当时已经是诗名远扬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默默无闻.性格孤傲的李白和杜甫应是很投缘的.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杜甫的诗中充满了对李白的崇敬.

龙亭区18378468101: 李白与杜甫的生平资料有什么? -
宰若复方: 李白(701~762) 中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 生平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 、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

龙亭区18378468101: 杜甫和李白相遇时事什么样的,真实的 -
宰若复方: 公元744年至745年,这两位诗人的运行轨道,有过短暂的交接.天宝三载(744),李白与杜甫初次相遇,相识,相交往,时在东都洛阳.

龙亭区18378468101: 求教李白和杜甫的关系
宰若复方: 诗友、忘年交、互相欣赏 至于他们私下的关系呢,从杜甫的《梦李白》中可瞥见一二. (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