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用什么制造糖?

作者&投稿:彩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人用什么制造糖?~

我的回答仅限于对楼上的那位同志的补充,毕竟他说的已经是很详细了。
对于制糖的原料来说,正如楼上的同志所说的那样多用甜菜和甘蔗,甜菜多用于北方制糖,而甘蔗多用于南方制糖。
当然甜菜也并不是以来就用在制糖上。甜菜是一种舶来品,是1500年前从阿拉伯传来的,而且只是野生的,知道1906年才有专用于制糖的糖甜菜。
而甘蔗呢,它的制法用书面话来说很麻烦的,当然如果你想知道也可以问我,但是简单来说就是用榨汁机榨汁,然后蒸发结晶。而那时的榨汁机就是两个如齿轮一般的圆石磨挤压中间的甘蔗从而得到汁水。当然那时的制糖工业并不算是很发达,所以制出的糖通常都偏黄,而现在市面上看到的白糖都是加少量石灰乳并用硅藻土过滤,然后通过脱色而得的。
古时的糖也没现在这么甜,因为现在的糖还加有蜂蜜和糖精什么的,注意糖精可不是糖,而是一种化学合成品,我本人是不怎么建议食用的。
以上就是我能回忆得起为数不多的补充了,希望对你能有帮助,如果我还有想到的,到时回来补充的。

在古代,人们利用蜂蜜来制造糖果。最先是在罗马周围的地区出现了糖衣杏仁这种糖果。制造者用蜂蜜将一个杏仁裹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就可以得到糖衣杏仁了。这种糖果一直以来广受人们的喜爱。位于MEUSE的VERDUN地区是今天最有名的糖衣杏仁制造地。这里的BRAQUIER公司制造多种形状和颜色的糖衣果仁,有巧克力的、烤杏仁的、开心果的,均采用古老的方法精心制作。制造糖衣果仁的过程超过10天。

FLAVIGNY修道院的茴香糖相比之下要小一点、圆一点。这种糖果是1650年的时候在位于BOURGOGNE地区的FLAVIGNY小城被发明的,现在已被出口到20个国家。

由于糖果的价格昂贵,直到18世纪还是只有贵族才能品尝到它。但是随着殖民地贸易的兴起,蔗糖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众多的糖果制造商在这个时候开始试验各种糖果的配方,大规模地生产糖果,从而使糖果进入平常百姓家。这就是今天我们能见到如此众多的糖果的重要原因。

小小的糖果讲述了法国的历史

从北到南,糖果讲述了法兰西大地的历史和传统。RHONE河谷的果园为APT的糖果制造商提供了高质量的原料,从而令他们生产出美味的果酱和水果馅饼。在诺曼底地区(NORMANDIE),制造者在美味的麦芽糖中加入了当地苹果的滋味,生产出“苹果糖”。

糖果制造商也从当地的工业部门中吸取制造糖果的灵感。比如矿工糖片这一糖果名称就源于法国北部的煤矿。这种糖果是什么颜色的呢?黑色,就像煤一样。在出产板岩的ANGERS地区以及法国中部地区,那里有一种裹着巧克力的扁平方型的甜食,被称做QUERNONS,颜色就像板岩一样。有一些比较普通的糖果,比如CARAMELS(一种焦糖制的糖果),在法国各地都有生产。但一些地区给这种糖果加上特别明显的地域特征,比如BRETAGNE地区就在CARMELS糖果中加入咸奶油。在COTES D’UZES地区,制造者经常在糖果中加入甘草。在HARIBO牌子(它制造的ZAN和甘草汁糖最著名)的糖果博物馆里,就展示了甘草汁糖、糖片、涂抹甘草糖。

既好吃又好看

CAMBRAI的薄荷糖、FLAVIGNY的茴香糖以及NACY的香柠檬糖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它们具有地区特色,都很有名,包装也不错。这些糖果通常包装在金属盒中,不但外部美观漂亮,而且这样的包装也有利于存放糖果。在今天,这些糖果经常被人收藏,或当作馈赠他人和褒奖自己的好礼

古代人用谷物来酿酒造糖。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是饴糖,是一种以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

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记述最为详尽,书中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叙述,为后人长期沿用。

我国用甘蔗制糖的历史也很久。甘蔗产于南方,从战国至汉末,已种甘蔗,并喝其浆汁。汉朝,人们已经能用蔗浆熬制的糖膏塑成各种动物的形状,虽产品仍较低级,但较之战国时代人们食用蔗浆,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从东汉到唐初我国的蔗糖质量并不好,于是,唐太宗派人赴印度摩揭陀国学习制糖技术,引进新的制糖法,从此,我国的蔗糖生产才进入一个新阶段。

据《唐会要》记载,白糖生产是从唐代开始的。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手工制糖的详细记载,这种手工制糖的方法,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建立前。清末,我国东北地区开始用甜菜制糖。



扩展资料

常见糖的分类

根据糖的精制程度、来源、形态和色泽,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精制白砂糖:简称砂糖,为粒状晶体,根据晶体的大小,有粗砂、中砂、细砂三种。特点是纯度高、水分低、杂质少。国产砂糖含量高于99.45%、水分低于0.12%,并按标准规定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均适用于面包和面点生产用。

2、粗砂糖:属于未精制的原糖,纯度低、杂质多、水分大、颜色浅黄,如国产的二号糖和进口的巴西糖、古巴糖。

3、绵白糖:晶体细小均匀,颜色洁白,质地软绵,纯度低于白砂糖,含糖量98%左右,水分低于2%,因成本高,用于高档食品。

4、赤砂糖:粒状晶体,颜色棕黄色,杂质较高,但可作特殊用途。

5、红糖(片糖、黄糖):一般由土法榨制得,杂质最多,纯度最低,但有其特殊风味及其在烘焙中着色快,也有一定的应用。

6、红糖粉:纯度比红糖高些,且秤取方便,比红糖使用量大。

7、冰糖及冰片糖:不方便秤取,成本高、应用较少,且限于高档食品。

8、葡萄糖粉及葡萄糖浆:由淀粉通过酶催化或在酸存在下经水解作用得到葡萄糖浆再经喷雾干燥后即得粉状葡萄糖,一般含水8%。

9、麦芽块及麦芽糖浆:由大麦、小麦经麦芽酶作用水而得,我国生产的成品一般称饴糖。

10、转化糖浆:由蔗糖与水在盐酸存在下,加热制得。其特点是粘度低、透明好。是做广式月饼的必须原料。

11、果葡萄糖浆(异构糖浆):把转化糖浆中的一部分葡萄糖在葡萄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果糖。工业上生产的果葡萄糖浆其异构转化率在42%,此时的甜度与蔗糖相等。若再提高转化率,则可得到更高的甜度。

12、蜂蜜:植物蜜腺的分泌物、甜度较高,60%~80%是人体容易吸收的单糖,且有特殊风味。

13、糖蜜:糖厂制糖时,糖浆经浓缩后剩下的母液,杂质最多。但具有特殊的香味,生产全麦面包时常有采用。

14、焦糖是一种糖食,以接近或超过115℃的温度熬煮白糖,使呈现浅黄色近乎咖啡色,并带有焦香味,即得焦糖。一般用做布丁的时候才使用。多吃有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糖



古代主要是蔗糖,但基本上也算白砂糖了。

白砂糖
白砂糖、绵白糖都称白糖,蔗糖含量一般在95%上。白砂糖颗粒均匀整齐、糖质坚硬、松散干燥、无杂质,是食糖中含蔗糖最多、纯度最高的品种,也是较易贮存的一种食糖。

据近代考古学方面的成果,远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已经懂得从自然界中的物质,例如蜂蜜、鲜果等之中获取甜味食物了,但这些甜味食物还只能算自然物质而不能算人类的加工制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糖业发展基本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制糖和机械化制糖等三个大致阶段,这是世界糖业发展总的趋势,而我国则是这个总趋势的典型国家。早期的制糖工艺在我国的起源很早,据考证,早在殷商末年,我们的先民们就知道用谷物来制造甜味食品了。在西周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的诗句,诗的意思是在西周远祖的古公亶父时代,周人西迁到了周原(今陕西岐山),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即使野菜也象饴一样的甜蜜。据此我们可知,至少在西周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知道饴这种东西了。所谓饴,就是一种以谷物为原料制成的淀粉糖,现在一般叫麦芽糖,也称饴糖。史实证明,早在蔗糖问世之前,作为甜类食品,饴糖的食用已经很普遍了。饴糖的制造是以谷物的淀粉掺和麦芽再经过醣化熬煮而形成的粘稠状制品,民间流传十分广泛,从西周至唐代之间的史籍中都有许多食用和制作的记载,其中,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饧哺》中记叙最为详尽,乃至直到今天,一些家庭式作坊仍然沿用古老的传统工艺进行生产并供应市场。

在甜味食品之中,蔗糖比饴糖更为重要。世界上蔗糖的发源地有两处,一处是古代的印度,这在其古籍《吠陀经》中可以知道;另一处就是古代的中国,最早的文字资料见于战国末年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宋玉)所作的《招魂》,其中有“腼鳖炮羔,有柘浆些”句,意为在烹煮鳖鱼和煎炸羊羔这些美味食品的时候,还要淋上一些“柘浆”调味。所谓柘浆,也就是指甘蔗榨出来的甜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至少在战国末期,位于南方的楚国不但已经有了甘蔗的种植,而且人们已经能够懂得榨出其中的甜汁来作烹调食物时的调味品;又由于《招魂》一诗通篇描写的是民间常见的招徕亡魂的风俗礼仪,与之同时描写的还有稻、麦、鸡、牛等民间常用的食物,这足以说明蔗类制品的榨取与食用在当时已经相当普遍。
到了西汉时代,蔗类制品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刘歆《西京杂记》曾述及“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 ,所谓石蜜,即是指以甘蔗为原料制成的固态制品,这与战国后期的液态“柘浆”,应该是一个技术上的进步。高帝即是指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可知汉初的蔗糖制品尚是稀罕之物,否则就不会作为贡品上献于皇帝。当然,汉代之际柘浆依然存在,不过功能又有了进展。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辛巳朔旦,汉武帝祀于甘泉宫,令司马相如等数十人赋诗称颂,共同制作了《郊祀歌》十九章,中有“泰尊柘浆析朝酲”之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甘蔗汁可以解去贵人们早上犹未退去的宿酒。由此可见,至迟在西汉中期,人们使用甘蔗汁,不但是一种常用的调味食品,还往往用来作解酒之用。

同样也是这个司马相如,他的名作《子虚赋》,其中在描述楚国的物产如何丰富时,也有“诸蔗猼且”的文字表述,其中“猼且”即是古代的芭蕉,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畴,而“诸蔗”就是甘蔗。这可以说明,大致在司马相如在世时的西汉中期这两百余年之中,对于蔗汁的食用已经成为社会上层人物比较常见的事情。

我们可以认为,在西汉中期的汉武帝时代,蔗糖的制取与食用应该是相当普遍的事情,这不但在司马相如的文赋中屡有出现,同时也见于同时代的其它人,例如东方朔的《神异经》:“南方有��之林……促节多汁,甜如蜜,咋啮其汁令人润泽……多则伤人。是甘蔗能减多益少,凡蔗亦然。 ”“��”一词,后来逐渐写成了“甘蔗”。它不但指出了蔗类植物的产地,甚至还指出了“多则伤人”这样科学论断,这与当代医学之中认为糖类制品不宜多吃是相一致的,笔者据此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蔗糖食品的相应普及,当时的人们是不可能知道其“多则伤人”的医学知识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近代的考古成果。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土的简牍中有“糖一笥”的记载,笔者认为,其物能放置于竹笥之中,当是固态的制成品而无疑。这不但与战国时期液态的“柘浆”,在技术上可说是大大地进了一步,而且与汉初越国王献与高皇帝的贡品石蜜,在其普及性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到了东汉的张衡著《七辨》,其中有“沙饴石蜜”的称谓。所谓“沙饴”,即是指结晶状糖类制品。我们知道,淀粉糖呈粘稠状,而要想得到结晶状糖类食品,除了蔗糖是不可能有第二种取代物的。应该说,最起码在东汉时期,人们已经能够食用到具有砂糖雏形的蔗糖制品了。西汉末年刘向作《杖铭》说:“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 ”在铭中,刘向将甘蔗的特性用作人们常识的类比,可见甘蔗在当时已经相当普遍。

二、 三国时期至唐代以前的食糖简况

《三国志·吴志》中记载:吴主孙亮曾使黄门(宦者)取交州所献“甘蔗饧”食用。所谓甘蔗饧,也就是蔗糖。如果说战国时代屈原所知道的“柘浆”还是一种稀薄的液体蔗糖的话,那么三国时代的“甘蔗饧”则已经已经是真正意义上蔗糖了,它的形态是一种特意为之的粘稠状,其软柔的特性更能适应人们的食用,其意义就象今天的人吃软糖远多于吃硬糖一样,这与战国时代相比确实进了一大步。此外,这则记载还明白地告诉了后人“甘蔗饧”的产地是交州,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一带。由于甘蔗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植物,三国时期的“甘蔗饧”来自于交州,这是合乎甘蔗生长特点的。

晋代嵇含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孙子,其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诸蔗一曰甘蔗,交趾所生者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断而食之甚甘。笮(榨)取其汁曝晒数日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 ”这则记载明确地说明了当时甘蔗的产地和蔗糖的生产方法。与之同时期的古《南中八郡志》(今已佚,唐宋之际尚存)有这样的记载:“笮(榨)甘蔗汁,曝成饴,谓之石蜜。”这与《南方草木状》和记载是基本相同的,“南中”一词,古代泛指南方的的广大地区,最早出现在《魏书·李寿传》中:“封(李寿)建宁王,以南中十二郡为建宁国”,今考当时的建宁国,即为今天云南的曲靖地区。至于它的具体生产过程,则是借助于太阳的曝晒。这样的生产方式,也许受到了食盐生产方式的影响。液态的蔗浆在太阳曝晒的光合与蒸发作用下,形成了固态的结晶体,这与后世以蒸煮方式制糖,在生产原理上还有其本质上的差别。

东晋卢谌著《祭法》一书,其中有“冬祀用甘蔗”的记载 ,这是中国古籍中第一次使用“甘蔗”这一名词,它与西汉时代的“诸柘”一样,都是由嚼食甘蔗时的嘴部动作“咀咋”一词变化而来的。与卢谌同时代的著名画家顾恺之嗜食甘蔗,但吃的方式与众不同,总是从尾吃到头,每逢有人因惊讶而相问时,他的解释是“渐入佳境” 。顾恺之的吃法我们今天虽然无可非议,但却使我们知道东晋时期人们对甘蔗的直接食用也相当普遍。
另一位东晋大学者陶弘景著《名医别录》,其中有这样的记载:“蔗出江东为胜,庐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这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最起码在公元六世纪的古代中国,已经能够制作“沙糖”了。所谓沙糖,即是指外表呈砂砾状的结晶糖,这与今天我们日常食用的砂糖在本质上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

到了唐代,蔗糖的生产出现了新的格局。由于甘蔗的大量种植和消费的广泛普及,原来用日光爆晒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人们将目光移向国外,寻求更好的生产方式。《新唐书》载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一年(647)遗使至“摩揭它国”求取熬糖法,然后下诏令扬州上贡当地种植的甘蔗进行试生产,其成品的色、味均远胜于摩揭它国 ,当时人们称之为“沙糖”,又称为“霜糖”。“摩揭它”(Magadha)为古印度时代的奴隶制城邦,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曾一度统一印度全境,孔雀王朝时最为强盛,至公元四世纪的笈多王朝时仍为印度强国。中国晋、唐僧人法显、玄奘等都曾到此。摩揭它蔗糖的生产方式相对先进,它是利用火的热能作为蒸发方式来进行生产的,因而有更快的生产周期。唐太宗不惜远离数万里之遥而派人前往,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来说,甚至比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经更具实际意义。

当摩揭它的制糖法取来之后,扬州生长的甘蔗成了制糖的最好原料。但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扬州,并不是今天地理上的扬州地区,而是指唐初属于扬州管辖范围下的岭南东西两道,即今天的广东与广西。由于岭南甘蔗味甜而多汁,其质量远比西域摩揭它国的好,所以生产出来的蔗糖在味与色的方面都远胜于摩揭它国产品。

“沙糖”一词,从上文可知,出自于唐初,由于其呈河砂状,故名。今天一般写作“砂糖”。又由于其色泽为白色霜状物,因而当时又称为“霜糖”。我们知道,今天的砂糖有白砂糖与赤砂糖之分,从制作工艺上来说,白砂糖远比赤砂糖复杂,既然唐代的蔗糖已被冠以“霜”名,其色当为白色或接近的白色,因此可以认为,唐代的制糖工人们已经掌握了一整套的蔗糖提纯及脱色工艺,其生产流程应该与今天的现代法生产流程相去不远,在没有一定的化学工业知识为前提基础下是不可能生产出来的。“霜糖”的生产关键是脱色,据《新唐书》载,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674),国内的制糖工匠发明了“滴漏法”为蔗糖脱色。其法是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一个叫“瓦溜”的漏斗形陶器之中,从上淋入黄泥浆,以现代技术观点而言是把黄泥浆作为吸附式脱色剂来制取白糖。这种办法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古代的蔗糖生产已经能够采用接近于现代化学脱色的生产方法而进行生产了。

综上所述,我国的蔗糖生产,源于战国而定型于唐初,这是史有明文的记载,应该成为基本的定论。

三、宋代以后人们对于蔗糖的食用及生产

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载:“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至此中国方有沙糖。”此后一些述及中国蔗糖历史的人,往往以此为据,认为中国的砂糖始于唐初。但此论其实并不确切,早在汉代以前,“沙糖”一词就已出现了。东汉名医张仲景曾以“沙糖”调制“青木香丸”;而南北朝是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又有“取(蔗)汁为沙糖甚益人”之语,可见远在唐初之前中国已有了原始的结晶状砂糖,只不过唐太宗派人从西域摩揭它国学习相对较先进的制糖技术后,使中国的砂糖生产得到了一个比较大的跃进罢了。
可以认为,中国蔗糖的生产,真正取得较大发展的是在唐、宋两朝之际,其中宋代的成就可能更大一些。据宋代洪迈所作《容斋随笔》载,宋代蔗糖的产区主要在福唐(今福建福清县东南)、四明(今浙江宁波)、番禺(今属广东)、广汉、遂宁(均属今四川)等五个地区,其中就质量而言以遂宁所产的为最好。远在唐代大历年间,有个姓邹的和尚来到遂宁(今属四川)北二十里的繖山居住,教当地的居民黄氏制造霜糖。到了北宋时期,繖山一带民众广植甘蔗,致使这一带居民以种植甘蔗为生的占十分之四,而以制糖为业的占十分之三,也就是说,宋代遂宁的居民中,绝大部分的居民就业都与蔗糖有关。遂宁所产的蔗糖当时称为糖霜,可知当为白色结晶状。

在遂宁当时所种的甘蔗之中,主要有四个品种,其名称分别是杜蔗、西蔗、艻蔗和红蔗。其中,红蔗又称为“昆仑蔗”,主要用于生吃;艻蔗又称为“获蔗”,可以用来制作沙糖;西蔗能够制作糖霜,但由于颜色并不纯白而略带浅色,因而在当地价格并不高;只有杜蔗最好,味甜而厚,用来制作糖霜,颜色雪白而似霜雪,因而价格最高。

在种植甘蔗方面,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甘蔗的种植最损耗地力,因而凡头年种过甘蔗的田地,第二年一定要改种五谷,用以休息地力,否则便得不到好的收成。

在蔗糖生产方面,据记载已经有了专业化较强的生产工具:削砍甘蔗的有蔗削和蔗镰;堆垛甘蔗的有专用的蔗凳;榨甘蔗汁的有蔗碾、榨斗和榨床;每一种工具都有其特定作用。

北宋宣和初年,王黼创应奉司,专门管理各地上贡朝廷的贡品,其中遂宁就以糖霜为主,每年要进贡数千斤。宣和末年应奉司停办,当时的京城汴京才不太见到遂宁所产的糖霜产品。

宋代遂宁所产的糖霜,在当时有极高的知名度,这可以从宋人的诗作中得到反映。北宋苏东坡有一次游润州(今江苏镇江)金山寺,有遂宁僧名圆宝者为寺中住持,于是东坡作诗赠之云:“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盖因东坡知圆宝为遂宁人,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遂宁的特产糖霜,由于可见当时遂宁糖霜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与苏东坡同时代的黄庭坚也有一首极具风趣的糖霜诗,这是诗人在戎州(今四川宜宾)时因品尝到遂宁糖霜,感觉到其味极其鲜美而特地给好友梓州雍熙长老寄去一包并在信中所作的一首诗:“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子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在这里,黄庭坚采用了极具夸张的修饰手法,用舌尖舔舐鼻尖的描写,突出了糖霜的美味。

到了明代,宋应星作《开工开物》,其中的《甘嗜》篇也详尽地记叙了种蔗和制糖的各种方法,某些地方的叙述甚至比王灼的《糖霜谱》更为详尽。例如其中的牛拉石辘多次压榨取汁法,与现代制糖业所采用的多重压榨原理是相一致的;此外,在蔗汁澄清方面,书中所叙的石灰法,其生产原理在现代制糖中仍然沿用。

至迟在唐宋之际,中国的蔗糖生产技术开始向海外传播。据日本鸟仓龙治所作《冲绳一千年史》载,公元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扶桑,为日本带去了制糖技术。而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中国的福州、泉州一带制糖业十分发达,远销至海外。又隔了大约二、三百年,大约在明代中期,从中国移居海外的侨民将制糖技术传到了东南亚的菲律宾,然后再传至远隔重洋的夏威夷等地。至于西欧各国的蔗糖生产技术,则是公元七世纪时由印度经阿拉伯人所传入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 。

西方各国对于糖的研究,据记载始于十六世纪中叶,1747年德国化学家A·马格拉弗首次从甜菜中分离出单糖,但并受到重视;直到1786年,马格拉弗的学生F·阿哈尔德由于其在柏林近郊试种甜菜获得成功,才促使他利用其老师的科研究成果而实现了从甜菜中提取单糖成为现实。从化学结构而言,这种单糖与蔗糖是相一致的,是以人们认为,阿哈尔德从甜菜中提取到了蔗糖。1799年,阿哈尔德正式发表论文,宣告了这一消息。到了1802年,阿哈尔德在西里西亚的库内恩建成了第一座甜菜糖厂。1822年,法国化学家佩恩采用脱色吸附剂用于甜菜糖的精制 ,也就是说,直到此时,国外才开始用自己发展起来的生产工艺制造糖类制品,与中国唐代初年就能生产纯白的蔗糖相比,在时间上晚了一千多年。

至于中国近代的机械化制糖,基本上沿袭了一条拿来主义的道路。清光绪四年(1878),英商怡和洋行在香港设中华精糖公司,这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化制糖企业,机器购自英国,以土糖为原料生产精炼糖,每天能处理土糖4000担。第三年,该公司又在广东汕头的角石镇开设精糖分厂,以适应内地的需求。除此之外,由英国商人管理的香港太古洋行也创办了太古炼糖公司,其后美、日等国商人相继来中国建厂制糖,但由于社会动荡等多方面原因,这些糖厂不久都相继倒闭。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中国的东北开始有人种植制糖用甜菜。光绪三十四年,阿城糖厂建成投产,能日加工甜菜350吨,这是中国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制糖的民族企业。1915年,另一座同等规模的呼兰糖厂建成。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可以认为不论是甜菜制糖厂,还是甘蔗制糖厂;不论是外资兴办,还是民族资本,都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而国内土糖寮、土糖房、小作坊式的制糖方式仍是遍布城乡。

从30年代开始直到建国之前,广东、广西等地的军阀企图通过创办糖业,充实自己实力,对兴办机械化制糖业不遗余力。仅以广东一省而言,就能日产蔗糖7000吨,但由于时局动荡,再加上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多数糖厂都最后走向破产的归宿

我的回答仅限于对楼上的那位同志的补充,毕竟他说的已经是很详细了。对于制糖的原料来说,正如楼上的同志所说的那样多用甜菜和甘蔗,甜菜多用于北方制糖,而甘蔗多用于南方制糖。当然甜菜也并不是以来就用在制糖上。甜菜是一种舶来品,是1500年前从阿拉伯传来的,而且只是野生的,知道1906年才有专用于制糖的糖甜菜。而甘蔗呢,它的制法用书面话来说很麻烦的,当然如果你想知道也可以问我,但是简单来说就是用榨汁机榨汁,然后蒸发结晶。而那时的榨汁机就是两个如齿轮一般的圆石磨挤压中间的甘蔗从而得到汁水。当然那时的制糖工业并不算是很发达,所以制出的糖通常都偏黄,而现在市面上看到的白糖都是加少量石灰乳并用硅藻土过滤,然后通过脱色而得的。古时的糖也没现在这么甜,因为现在的糖还加有蜂蜜和糖精什么的,注意糖精可不是糖,而是一种化学合成品,我本人是不怎么建议食用的。以上就是我能回忆得起为数不多的补充了,希望对你能有帮助,如果我还有想到的,到时回来补充的。


做糖人的糖是什么糖
做糖人的糖是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制作糖人是一种民间的手工艺术 ,制作者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

古代人用什么制造糖?
古代人用谷物来酿酒造糖。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是饴糖,是一种以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记述最为详尽,书中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

古代人用什么制造糖?
在古代,人们使用谷物来酿造酒和制造糖。最早期的糖类是饴糖,它是由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呈现粘稠状,通常被称为麦芽糖。这种饴糖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的糖之一。从西周开始,饴糖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和食用。《齐民要术》这本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书籍,对饴糖...

五味中属甜最让人喜欢,各朝代是如何获得糖的?
蔗糖,凝固糖水即可。单纯的这两个字就能够让人明白,古人是如何获得“糖”这种东西的。延展一下,可以大致理解为“甘蔗里面的糖分”,如果有人认为甘蔗中的糖分想要提炼出来很难的话,那么可以自己尝试制作一下,至少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够制作出来能够食用的“蔗糖”。蔗糖...

糖人制作用的什么糖
玉米、红薯等制饴糖技术 ,是以玉米粉碎粒为原料,经液化和糖化过滤出渣,最后浓缩制成饴糖。直接生产饴糖,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出糖率从原来的60%提高到80%左右,所得的糖渣制酒,每100千克可出酒8千克,用酒糟喂奶牛出奶量比原来提高12%,是发展农村企业的好项目。 加工过程: 玉米-→净化-→...

古人都是用什么东西调味的啊?
《诗·绵》述晚商时周人古公亶父迁周原,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礼记·内则》有“枣栗饴蜜以甘之”。饴是麦牙糖,蜜是蜜糖。五味之甘,可能指这类糖。适量食之,能补气血,养阴和中,解除疲劳。酱 汉代以前,“酱”是“醢”和“醯”的总称,醢,指用鱼、肉等制成的酱;醯,指带酸味的酱或酱汁,用...

糖人,出之什么年代,谁发明的?有没有详细的记载?
1、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2、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

中国古代人们用哪种食材制造糖果?
在HARIBO牌子(它制造的ZAN和甘草汁糖最著名)的糖果博物馆里,就展示了甘草汁糖、糖片、涂抹甘草糖。既好吃又好看 CAMBRAI的薄荷糖、FLAVIGNY的茴香糖以及NACY的香柠檬糖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它们具有地区特色,都很有名,包装也不错。这些糖果通常包装在金属盒中,不但外部美观漂亮,而且这样的...

你们老一代人1块钱能买到多少糖
小时候70年代,供销社卖的糖都是水果糖,用花糖纸包裹着,远远地就能闻着香甜的糖果味儿,1分钱一块,1块钱能买到100块糖

血糖不高的人也可以用Plavest罗汉果糖来代糖么?没有问题吧?
可以的,罗汉糖是使用天然发酵的糖醇和罗汉果提取物混合而成,所以它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沿滩区15752034988: 中国古代人们用哪种食材制造糖果? -
宥乖米诺: 在古代,人们利用蜂蜜来制造糖果.最先是在罗马周围的地区出现了糖衣杏仁这种糖果.制造者用蜂蜜将一个杏仁裹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就可以得到糖衣杏仁了.这种糖果一直以来广受人们的喜爱.位于MEUSE的VERDUN地区是今天最...

沿滩区15752034988: 糖果的糖取自什么 -
宥乖米诺: 在欧美国家,糖果是仅指指使用白砂糖或麦芽糖下去制作的产品.而古时欧美甚至使用蜂蜜为原料制作糖果,但因为蜂蜜成分过多不容易控制而不适用工业化生产.

沿滩区15752034988: 古代人用什么制造糖? -
宥乖米诺: 我的回答仅限于对楼上的那位同志的补充,毕竟他说的已经是很详细了. 对于制糖的原料来说,正如楼上的同志所说的那样多用甜菜和甘蔗,甜菜多用于北方制糖,而甘蔗多用于南方制糖. 当然甜菜也并不是以来就用在制糖上.甜菜是一种舶...

沿滩区15752034988: 古人是如何制作红糖的? -
宥乖米诺: 红糖的原料是甘蔗,含有95%左右的蔗糖,古法是将收割下来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先去除泥土、细菌、纤维等杂质,接著以小火熬煮5 ~6小时,不断搅拌让水份慢慢的蒸发掉,使糖的浓度逐渐增高,高浓度的糖浆在冷却后会凝固成为固体块状的粗糖,也就是红糖砖,这样的传统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营养,同时也使红糖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的特殊风味.制作过程中熬煮的时间越久红糖砖的颜色也越深,使红糖呈现出不同深浅的红褐色.而我们常见的传统粉末状红糖则是红糖砖再经过研磨所制成.

沿滩区15752034988: 古代糖怎么做 -
宥乖米诺: 在人类发明用甘蔗制糖之前,一直以蜂蜜作为其替代品.

沿滩区15752034988: 明朝人们如何制作冰糖 -
宥乖米诺: 明朝还没有这个工艺.相传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个名叫扶桑的姑娘,是四川内江的一个大糖坊主张亚先家的丫环.有一次,她趁张亚先不在舀了一碗糖浆正准备喝的时候,张亚先来了,扶桑连忙把糖浆倒进猪油罐,将它藏进柴堆里,又在上边放些谷糠掩盖住.过了几天,当扶桑捧出猪油罐时,罐里却长满了许多水晶般的东西,敲碎入口,坚脆而纯甜,其味道胜过白糖.扶桑把这一奇怪现象讲了出去,许多人如法炮制,因制出的糖形似冰,味如蜜,人们就把它称作冰糖.

沿滩区15752034988: 古代的糖是什么样的?古代的糖是什么样的?
宥乖米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是饴(yi)糖,而蔗糖是 到了... 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饴糖属淀粉糖,故也可以说, 麦芽糖的历史...

沿滩区15752034988: 什么时候有的糖? -
宥乖米诺: 在古代,人们利用蜂蜜来制造糖果.最先是在罗马周围的地区出现了糖衣杏仁这种糖果.制造者用蜂蜜将一个杏仁裹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就可以得到糖衣杏仁了.这种糖果一直以来广受人们的喜爱.位于MEUSE的VERDUN地区是今天最...

沿滩区15752034988: 古代遂宁地区是怎么制造冰糖? -
宥乖米诺: 关于遂宁地区制冰糖的源起、工艺、性质、收藏之法,南宋时期遂宁人王灼所撰《糖霜谱》一书记载甚详.据他记载,当时制造冰糖的情景大致如下.在农历正月初,天寒之际把蔗汁熬熟至稠如饧.先把竹篾插在瓮中,然后灌入蔗浆,用竹席盖...

沿滩区15752034988: 最初“糖果”的糖取自? A甜菜 B蜂蜜
宥乖米诺: 在古代,人们利用蜂蜜来制造糖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