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的差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钦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的作者是同一个吗?我怎么感觉不是同一个呢!~

不是啊!前八十级是曹雪芹所著,后面四十回都是高鹗续写。
一般认为长篇小说《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一说是程伟元与高鹗共同续成,也有据乾隆间萃文书屋本《红楼梦》程伟元“序”及“引言”谈及陆续购得后40回续书残抄本事,认为另有续写之人,程、高只做了修补整理工作。

对于今本《红楼梦》的作者,向来有不同的意见,经过数十年红学的论战仍未有完全令所有读者信服的结论。然而,如果从植物观点切入,将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做一比较,对于历年来的作者争论,也许可得到另一个佐证。

历来关于《红楼梦》的作者,主要有以下三种论点:
一、全部一百二十回均为曹雪芹所撰:认为曹雪芹生前已完成一百余回(或称一百一十回),或至少完成八十回以后大部分的故事情节,而高鹗等只是进行“批阅、增删”等修补工作。虽然有许多人怀疑本论点的真实性,但也有科学佐证支持此说。例如1980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国际红学大会”上,红学家陈炳藻教授,就将各回之字汇输入电脑,分析每回的用字习惯,结果判定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为同一作者所写。
二、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写,后四十回系曹雪芹残稿,后人补写完成。很多人相信曹雪芹的原稿中,除前八十回之外,尚有三十回余稿。脂砚斋和畸笏老人的批语之中曾多次提到后三十回的情节,可惜余稿多已“迷失”。后人可能找到这些情节的部分残稿,然后依此残稿补写成后四十回文字,完成如今通行之一百二十回本。
三、前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写,后四十回为他人所续:《红楼梦》是一部未完成的书,自从胡适提出后四十回为高鹗续成之后,陆续有证据支持此说。例如,有人以语言风格、创作技巧进行前后文比较,认为后四十回文字累赘、庸俗,比不上前八十回。且后四十回“缺少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生活趣味”,也没有“优美的诗意”,因此认为后四十回乃高鹗或程伟元所作。也有人指出后四十回之乡试情节中之五言八句诗,是乾隆时期增列的考项,非曹雪芹生前的时代背景,认定后四十回是他人伪作。
《红楼梦的植物统计》
今日通行本《红楼梦》共有一百二十回,刚好可以区分成三部分:第一回到四十回为第一个四十回,第四十一回到八十回为第二个四十回,第八十一回到一百二十回为第三个四十回。第一个和第二个四十回即前八十回,第三个四十回即后四十回。每一部分分别统计植物出现的种类和种数。
每回平均出现的植物种数
比较三个四十回每回出现的植物种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前八十回每回出现的植物种数多于后四十回。第一个四十回每回出现之植物种类平均有11.2种,第二个四十回平均每回出现10.7种,仅相差0.5种。而第三个四十回平均每回的植物种数却只有3.8种,和前两个四十回相差7.4种及6.9种,差异不可谓不大。
植物种数在各回的分布
植物出现在各回之种数,以十种为间距,《红楼梦》全书三部分各四十回植物种数分布频率如下表所示。由下表可知第一、第二个四十回(即前八十回),回回均有植物,后四十回中却有三回未出现任何植物(一百回、一百零六回、一百零八回)。出现1至10种、11至20种及20种植物以上的回数,第一及第二个四十回分布情形相似,两者出现11至20种的回数均有九回;而在1至10种的分布中,第二个四十回比第一个四十回多出一回;至于20种以上的回数,第一个四十回反而比第二个四十回多了一回。反之,第三个四十回出现植物之频率多集中在10种以下,四十回中就占了三十六回;出现11至20种的亦仅有一回(八十七回,共有15种植物);此四十回中并无出现20种以上植物的回数。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植物种数的分布可说大不相同。
《红楼梦》中每40回植物种数的分布
植物种类 回数
1-40回
41-80回
81-120回

0种
0回
0回
3回

1-10种
25回
26回
36回

1-20种
9回
9回
1回

20种以上
6回
5回
0回


值得一提的是,在《红楼梦》全部一百二十回之中,第十七回植物出现最多,多达61种。本回描述贾政率众食客检视大观园,一面对宝玉“试才题对额”,描述大观园各院及园中琳琅满目的花草树木。出现植物种数次多的是七十八回,内容有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文中提到41种植物。
每四十回出现的植物总种数
以四十回为单元,计算每部分出现的植物总种数,也出现有趣的结果(见下图)。第一个四十回共有165种植物,第二个四十回有161种,其中有70种前四十回未曾出现过,两者植物数仅差4种。第三个四十回所提到的植物只有61种,和第一、第二个四十回相差百种以上。其中只有7种植物前八十回中未曾提及,此后四十回特有的植物分别为:钩藤、狼尾草(稂)、狗尾草(莠)、白菜、大头菜、紫菜、桑寄生(茑)等,这些植物并无稀罕特别之处,不是平日常见的蔬菜、药材,就是引自历代诗词典故的植物,不像前八十回,此四十回完全看不出作者植物知识的广博,也看不出作者对植物认识有任何独到之处。
《红楼梦》中每40回植物总种数

根据以上分析,无论每回植物的种类、植物种数分布的频率,还是植物在单元内出现的总数,第一个四十回和第二个四十回是非常类似的。以统计的观点来说,两者可以说无差异。然而,后四十回不但每回平均植物种数和单元内植物总数远少于前两个四十回,植物种类的分布频率也完全不同。若论作者对植物熟悉的程度,和植物意涵在文章内容的运用,前八十回也远胜于后四十回。通过本项研究结果,可以得知第一个和第二个四十回应为同一个作者所撰,而后四十回则显然出自于第二个人之手。换句话说,从各回植物的应用分析,可以支持前八十回的作者为曹雪芹,后四十回为他人所续之观点。
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茶的比较
喝茶是国人古来就熟悉的传统习惯,自唐诗以下,宋诗、宋词、元诗、元曲、明清诗歌等历代诗词歌赋均不乏品茗章句,章回小说尤多喝茶、敬茶的描写,如《儒林外史》、《金瓶梅》、《西游记》等。特别是《金瓶梅》一百回之中,回回都有喝茶记述,《儒林外史》五十五回本中,有五十回有茶。《红楼梦》也不例外,一百二十回中,有一百回出现茶,占833.3%。
茶出现回数之比较
同样地,也可以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分成三个单元:第一至四十回、第四十一回至八十回及第八十一回至一百二十回,分别计算茶出现的回数。发现前两个四十回提到茶者恰巧都是三十七回,仅有三回未提到茶,有茶的回数约占92.5%。第一个四十回,仅第四回、第三十三回、第三十七回无茶;第二个四十回中,仅第四十五回、第五十九回、第七十回没有提到茶。而第三个四十回没有提到茶的回数却多达十四回,有茶之回数仅占65%。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出现茶的回数相差悬殊。
茶种类之比较
《红楼梦》中提到茶的种类,至少有九种,包括枫露茶(见第八回)、香茶(见第二十二回)、暹罗茶(见第二十五回)、六安茶(见第四十一回)、老君眉茶(见第四十一回)、杏仁茶(见第五十四回)、普洱茶或女儿茶(见第六十三回)、进上新茶(见第七十二回)和龙井茶(见第八十二回)。此外,还有作者在第五回杜撰的神仙世界“千红一窟”茶(千红一哭之谓)。在九种现实世界真实的茶种之中,有八种出现在前八十回,仅有一种出现在后四十回(即八十二回提到的龙井茶,为全中国老少皆知的名茶)。而中国人最重视的品茶描述,包括选茶、选水、茶具、气氛等情境,也只出现在前八十回,如第四十一回之“品茶栊翠庵”、第六十一回之“寿怡红开夜宴”、第三十八回众姐妹吟菊花诗之煮茶等。可见前八十回比后四十回“见多识广”太多了。以茶出现的回数、茶的种类分布、品茶情境来比较,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作者应非同一人。
西勾月录入整理

1 然前80回可能有种种的漏洞,可能有前后不连贯之类,但是瑕不掩瑜,整体是绽放光彩的。那一个个人物,更是能从书中走出来,在眼前鲜活起来。
而到了后40回,从四美钓游鱼开始,写得是多么的无聊而无用!贾宝玉居然又变得一团孩气,而“四美”的言语动作,根本让人看不出她们性格上的任何区别,这样写了又有什么用?一点痕迹都不留于心。对比于前80回,根本不能比,曹雪芹可是连一句话一个字都能体现一个人物的,让人如闻其言,如见其人。
到后来更不对了,宝玉居然好好读书了,这倒也罢;可怕的是到了82回,黛玉居然鼓励宝玉为了功名而取“轻微淡远”的书来念了!我永远也不原谅高鄂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黛玉身上,因为我没有办法容忍黛玉说出这样的话。
从此以后只是平铺直叙,把事情表达清楚。只是黛玉之死写得还不错:一边是新嫁迎娶,一边是凄惨临终,强烈的对比让黛玉之死显得更为惨烈凄凉。
可是到了104回,宝玉说的那叫什么话啊:晴雯到底是个丫头,也没有什么大好处,他死了,我实告诉你罢,我还做个祭文祭他呢...
好极,在高鄂笔下,宝玉祭晴雯是因为闲来无事,祭黛玉是为了不让黛玉恨他,宝玉再不济也不至如此吧?
如果你看过曹雪芹笔下的《芙蓉女儿诔》,你就会感觉到104回这个地方对人物的歪曲到了何种程度...
总之,我认为《红楼梦》最大的败笔是后40回,这只是个简单的叙事型结尾,完成了人物命运而已;至于作品思想的一致性,人物的性格的把握,各种线索的处理,都没有做好,说是狗尾续貂并不过分。只是,在所有的续篇中,这还算比较好的罢了。

2、高鄂在《红楼梦》续写中的“兰桂齐芳,家道复初”
曹雪芹对贾宝玉的人生愿望是首先是 “补天”,“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是传统入世思想的反映 。孔子一生栖栖皇皇,席不暇暖,为了百姓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于干戈扰攘,百般挫折中,探寻拯救之路,闻其风可使贪夫廉,懦夫有立志。但是,“贾宝玉”已朦胧地认识到,传统的补天者已普照遍成为功利之徒,只是孜孜不倦地追求自身的“富贵场”与“温柔乡”,传统的入世方世已无补于现实之天,整个男性世界都已无补于末世之天,他拒绝了补天的责任。因而,《红楼梦》对金陵十二钗等人的判词与《红楼梦》十二支曲,却是佛道二教的出世精神的表现。老子的生存本体的观念,即道论与德论的统一,也即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的统一。他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表现在他不出人头地,“塞其兑而闭其门,和其光而同其尘”,默默无闻于百姓之中。曹雪芹一方面对儒家思想作了肯定,却无法调解由此引发的功利与自由,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以在《红楼梦》中当宝玉的第二个人生理想--爱情也中道崩猝,曹想不出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便安排宝玉最后的结局仍是跟随一僧一道重返大荒,放眼 “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这实是由入世极端走向出世极端 。曹雪芹精心构造的旷世《红楼梦》中 , 实乃天衣有缝 。高鄂在续篇中有贾家后来“兰桂齐芳 ,家道复出”的 交待,笔者认为应是使《红楼梦》成为完美之作的最后一笔。但是由于和曹雪芹前文的思想不一致吧 ,读者的指责尘封了他的光泽。
在曹雪芹的构设的" 白茫茫一片大地 " ,象征着人世间一切均化为乌有。不知是无意有意,高鄂在《红楼梦》终结的虚无中尝试了建立另一个人类家园 。人类社会不是动辄完结的,而是朝前进行的,人的使命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作为通灵宝玉的那块石返回了大荒山 ,但是作为肉身的宝玉也许还要留在佛门古刹中 ,那依然不出人世的范围 。 曹雪芹是反封建高鄂是封建? 社会制度是后人的理论 ,他们都只是在自已的心灵驱使下借助高超的艺术手段反映人生而已

3如果有什么书是我重看次数最多的话,非《红楼梦》莫属了,每次看都能看出些新意,都能领略到一些从前忽略的东西,总以为作者已经把话说尽了,可是转念一想才发现原来涵义如此之深,真难为他把真相藏到了这里。而这点是我看其他小说所领略不到的。就好象看那种魔术盒,不断地打开,里面还是一个套一个的盒子,仿佛永远都可以不断地开启下去。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认为《红楼梦》过时的话我不能接受。

至于说到高鄂的续,看前八十回与看后四十回感觉完全两样,所以看后四十回的次数比起前八十回起码要去掉个“0”。如果说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是“天之理”,而高鄂的后四十回是“人之情”。高鄂用他所有的才力尽力写了黛玉的香消玉陨,而对于曹雪芹一开始就在温香软玉、太平盛世的面纱中隐隐透出的肃杀之气却心软得不得了,面对这么个很有象征意义的大家族,高鄂心软得有点不近情理,给了宁国府一个交代,给了荣国府一个还算不错的收梢,有贾兰的高中,就连宝玉也还了老爸的情,一个个浪子回头,一个个勉力支撑,这个大家族的架子还是显摆在那里。当然为了不显突兀,高鄂是匆匆忙忙找了个勉强算点因头的事件就提前把人圈住了,否则再铺张下去,真的发展到那节,他老人家是无论如何也制止不了宁荣二府连锅端了的结局,那才是“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所以说,高鄂写的是人情,儿女之情可以尽到极致(极致是极致了,不过也写俗了),但是一涉及到整个社会,高老先生那点才气就没这个胆识了(可能和没曹雪芹的那种生活背景有关)。
我看过三种《红楼梦》的续写,全是高鄂先后的人物,现代续的看过一种,还不如高鄂。还是高鄂比较忠于曹雪芹的本意,只是不够彻底而已。若曹雪芹地下有知,也可以瞑目了。
4
这一篇最详细:
黛玉见帕伤感(第八十七回)
失意人逢失意事,新啼痕间旧啼痕。
[说明]
黛玉在毡包中拣衣服,见从前宝玉送她的两块旧手帕,上边有自己的题诗,于是便“触物伤情,感怀旧事”。对句是形容她淌眼泪的。
[注释]
1.“新啼痕”句——宋代秦观《鹧鸪天》词:“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评说]
续作者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可写,就常常翻八十回前的旧账,而且动不动就是“触物伤情”,所“伤”之“情”不但空泛,有时还与所“触”之“物”不大相干。这里就是明显的例子:书中含混地说,黛玉见帕想起“初来时和宝玉的旧事来”,也不知究竟指的是哪些“旧事”。紫鹃则说:“那都是那几年宝二爷和姑娘小时,一时好了,一时恼了,闹出来的笑话儿。要像如今这样斯抬斯敬的,那里能把这些东西白糟蹋了呢?”事情很清楚:当时宝玉挨打,黛玉怜惜知己,为之而痛苦流泪,宝玉这才赠帕以示心意的。黛玉感知已之用心,更激动流泪,题诗寄情,这究竟跟“斯抬斯敬”有什么关系呢?能把这当作“笑话儿”吗?看到手帕,想起往事,又怎么能说是“失意人连失意事”呢?续作者根本不懂曹雪芹写那个情节的用意,所以只好瞎说一通。

望江南·祝祭晴雯二首(第八十九回)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实时休。孰与话轻柔?
东逝水,无复向西流。想象更无怀梦草,添衣还见翠云裘。脉脉使人愁!
[说明]
天气转冷,茗烟到学房给宝玉送衣,拿来了晴雯补过的雀金裘。宝玉见物伤感,关了门,点了香,摆好果品,拂开红笺,口祝笔写道:“怡红主人焚付晴姐知之:酌茗清香,庶几来飨!”接着写了这两首词。
[注释]
1.绸缪——情意深长。这两句头三字相连,容易产生歧义,使人误以为“意绸缪”者是“随身伴”,其实是说宝玉对随身之伴晴雯情意绸缪。
2.孰与话轻柔——跟谁再去轻声柔语地谈心呢?
3.怀梦草——传说中的异草。伪托东汉郭宪的《洞冥级》中故事: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想重见其容貌而不可得,东方朔献异草一枝,让他放在怀里,当夜就梦见了李夫人。因而有怀梦草之名。
4.翠云裘——指雀金裘。
[评说]
曹雪芹的“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节当然是写得出色的。但是,后面是否有必要用“人亡物在公子填词”来旧事重提呢?续书者认为这样的呼应可以使自己的补笔借助于前文获得艺术效果,所以他仿效“杜撰芙蓉诔”的情节,也焚香酌茗,祝祭亡灵,并填起《望江南》词来了。这实在是考虑欠周。他没有想到在鲁班门前本是不该弄斧的。有《芙蓉女儿诔》这样最出色的淋漓酣畅的奇文,两首轻飘飘的小令又算得了什么?何况,它的命意、措辞又如此陋俗不堪!如果晴雯有知,听到宝玉对她嘀咕“孰与话轻柔”之类肉麻的话,一定会像当初补雀金裘时那么说:“不用你蝎蝎蜇蜇的!”原作之所缺是应该补的,但原作写得最有力的地方是用不着再添枝加叶的

赞黛玉(第八十九回)
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说明]
这是形容黛玉美貌的话。
[注释]
1.亭亭——高高地站立着的样子。玉树,喻身材美。语用杜甫《饮
中八仙歌》:“宗之萧萧美少年,学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2.冉冉——亦作“苒苒”,柔弱的样子。
[评说]
时到如今,再从宝玉眼中看出,是多余的。语言之庸俗令人几不可耐。续作者以为是在赞美黛玉,其实,连宝玉都被他丑化了。

黛玉照镜(第八十九回)
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说明]
这是续作者叹黛玉病中照镜、顾影自怜的话。
[注释]
1.春水——喻镜子。
2.卿——对人的昵称。这里指镜 中形象。
[评说]
这两句诗是从明代风流故事中抄来的,写在这里以充小说文字,这也是续书者的故伎。故事原出明代支小白(如增)《小青传》:小青乃武林冯生之姬妾,姓不传(一说与生同姓冯,因讳之),早慧,工诗词。十六岁嫁冯生。生妇奇妒,命小青别居孤山。有杨夫人者劝小青别嫁。不从,凄惋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葬西湖孤山。姻戚集刊其诗词为《焚馀草》。这里续书者所取两句,即其临池自照瘦影后所作,流传颇广,明代徐翙取诗意作《春波影》杂剧演其事。小青故事又见于明代陈元明所作之传,后张潮《虞初新志》亦记其事,姚靖增修《西湖游览志》及《西湖志》等皆载入。阿英《小说闲谈》更辨其事之有无。所传冯小青全诗说:“新妆欲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红楼梦》的续作者摭拾此类,滥竽充数,假托原作,这实在是曹雪芹的不幸。

叹黛玉病(第九十回)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说明]
黛玉窃听得雪雁与紫鹃的谈话,说什么王大爷已给宝玉说了亲,便心灰意冷,顿时病势沉重,后来知是误会,病也就逐渐减退。故续作者发此感叹。
[注释]
1.“解铃”句——明代瞿汝稷《指月录》:法灯(泰钦和尚)性格豪放,不干正事,众人轻视他,只有法眼禅师对他很器重。一天,法眼问众人:“老虎脖子上拴的金铃,谁能把它解下来?”众人面面相觑,谁也答不上来。这时,正好法灯过来,法眼也把这个问题问他,法灯回答说:“拴上去的人能解下来。”法眼一听很高兴,就对众人说:“你们以后别再轻视他了!”后来就把法灯的回答概括成“解铃还是系铃人”,成了一句成语,用以说谁惹出的事还该由谁去解决。
[评说]
据脂评提示,曹雪芹原稿中黛玉“ 泪尽”而逝在先,宝玉成亲在后,当然不会有续书中宝玉忽然痴呆、随人家移花接木的事(二十回脂评说,宝玉与宝钗后来“成为夫妇时”有“谈旧”的事),写法要现实的多。可见,把黛玉疑心宝玉定了亲,或者知道宝玉将娶宝钗作为致她于死命的唯一的原因,并不是曹雪芹的原意。《红楼梦》虽然写了很多儿女情事,但并不以爱情为中心,也不是一本鼓吹“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的书,它的思想要深广得多。试想,宝玉挨了一顿板子,黛玉就流了多少眼泪!何以知道她后来的“泪尽”,不会是因为眼看宝玉受更大的痛苦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呢?黛玉的思想应该也是有所发展的。只限于描写黛玉在爱情和婚姻问题上为自己而悲伤,这只能证明续书者的思想境界是不高的。

寻玉乩书(第九十五回)
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以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
[说明]
宝玉丢失了通灵玉,一家人到处寻找,还测字打卦,都不中用,就请妙玉扶乩。据说,这就是仙乩在沙盘上所写下的话。
[注释]
1.乩——扶乩,一种占卜问疑的传统迷信活动,完全是骗人的鬼把戏。
[评说]
在曹雪芹的原稿中,宝玉后来也有失玉的事,但情况与续书所写的根本不一样。首先,玉是被人从宝玉的枕头底下“误窃”去的(第八回脂评),并非自动失踪;其次,有怡红院穿堂门前“凤姐扫雪拾玉”(不知是否即通灵玉)的事(二十三回脂评),而现在没有;最后,也不是癞和尚送玉救活宝玉,而是“甄宝玉送玉”(第十七、八回脂评)。虽然佚稿详情莫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事情的先后经过在曹雪芹的笔下是按照现实生活中所可能有的形式来描写的。而续书则是改头换面地搬用了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的情节。续书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可以简化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依靠情节的离奇来获得戏剧性的效果。比如他可以在同一天、同一时辰中让宝钗“出闺成大礼”、黛玉“魂归离恨天”,因为这样安排的主要困难已经排除——“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宝玉被彻底解除了思想武装,他已经随着通灵玉的丢失变成了一个大傻瓜。为此,就要把失玉这件事以及玉的去处说得越神秘越好,于是就硬派出身于官宦之家的妙玉来扮演巫婆的角色,让她画符念咒,见神弄鬼,以便得到乩书中这几句一览无余的话,为将来癞和尚送玉以至最后僧道挟持宝玉出家先造舆论。

叹黛玉之死(第九十八回)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说明]
这是续作者写到黛玉断气时的话。
[评说]
对句是旧小说中的俗套,它与尤三姐自刎时曹雪芹以“揉碎桃花”两句叹词为比喻代替对三姐死亡形象的具体描写是完全不同的。续书者写黛玉的死,有点象老太婆说见闻——不嫌其琐碎。诸如“回光返照”,“攥着不肯松手”,“出气大,入气小”,“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浑身冷汗”,“身子便渐渐的冷了”,“叫人乱着拢头穿衣”,“两眼一翻”……也不怕损害人物形象的艺术美感。如果曹雪芹写尤三姐之死,也写她如何躺在血泊中挣扎、痉挛、喘气、咽气,这能收到什么效果呢?秦可卿、金钏儿、晴雯之死,作者都不正面落笔,“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为写死而写死,曹雪芹是不屑于这样做的。至于续作者最后让黛玉直叫“宝玉!宝玉!你好……”而怀恨死去,这不但不符她生前向警幻说过要偿还“甘露之惠”的诺言(现在的结局,竟成了“以怨报德”),而且也最终否定了黛玉是宝玉的真正的知己。

离尘歌(第一百二十回)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
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说明]
葬母于金陵的贾政先得到宝玉中举又失踪的消息,接着又知道自己已被“恩赦”复职,便赶路回京。雪夜泊舟毘(同“毗”)陵驿(今江苏常州巿),见一人光头赤脚,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向他倒身下拜,细看知是宝玉,刚要对话,忽来一僧一道,挟住宝玉飘然而去,还听到三人中不知哪一个在唱这首歌。
[注释]
1.鸿蒙——参见《红楼梦曲·引子》注。
2.“谁与”二句——谁与我一道去呀,我跟着谁呢?
3.大荒——即小说开头说的大荒山。
[评说]
鲁迅认为续作中宝玉出家“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惟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绛洞花主〉小引》)又说“和尚多矣,但披这样阔斗篷的能有几个,已经是‘入圣超凡’无疑了。”(《论睁了眼看》)肯定了续作对宝玉出家结局的安排,同时指出了在描写上的根本性的缺点。
一僧一道挟持宝玉俱去的描写也同样不符作者的本意。宝玉的出家是他“偏僻”行为的突出表现,即脂评所谓“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是他自身判逆性格与他所感到愤懑绝望的现实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态度应该是决绝的。试看甄士隐的弃世,他只说了一声“走吧!”就“将道人肩上的搭裢抢过来背上”,随之而去了。注意!是他主动抢道人的搭裢并催人家走,而不是像续书中宝玉那样被僧道“夹住”,喝令他“俗缘已毕,还不快走”的。见过后半部原稿的脂砚斋就说:“‘走吧’二字真‘悬崖撒手’,若个能行?”意思是甄的决绝态度真像后来宝玉的出家,别人是做不到的。曹雪芹写柳湘莲的出家也如抽鸳鸯剑、断烦恼丝,一挥而尽,从无返顾。但宝玉、士隐、湘莲所坚决抛弃的东西,续书作者自己却十分热中,因而,当他违心地写这样的结局时,惋惜、留恋和迫不得已的情绪也就不可能不表现出来。这里,我们正好借薛宝琴的两句诗来评续书者:“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离尘歌》本应是寄托宝玉愤世思想的极好机会,然而整首歌中有的只是与续书中所有的诗歌同样空洞的字句,翻来覆去,说的无非是宝玉回大荒山青埂峰去了,甚至连歌是谁唱的也故意叫人弄不清楚,彷佛宝玉和僧、道已“三位一体”,成了真正的仙界人物。
5
后四十回还真的相当久没看了,
以下算是临时翻书找的一些例子,有点杂乱又毫无系统可言,
算是一些自己的感想,请多包含。

撇开整个故事的架构,和书中人物结局的安排,
对文字的驾驭功力,高鹗自然远不如曹雪芹,
客观来说,能续写红楼,写作的功力当然已经不能算平庸之辈,
但仰之弥高的原作在前,后进自然是相形见拙。

初读红楼是小六,那时候只专挑自己喜欢的章节读,
里面还有很多看不懂的东西就自己跳过,
自然也分不出前后作者写作上的差别,
说也奇怪,年纪长了,经历多了,国高中这样一路上来多读了一些古文了,
红楼梦年年拿出来翻,以前不懂得东西渐渐懂了,每次看的体悟也都不同,
不知是从那个时候起,自然觉得后面四十回文风丕变,
对张爱玲所说的"八十回后,人物一个个言语乏味 面目可憎起来",逐渐心领神会。

为什么后面四十回的人物,张爱玲会觉得言语乏味?
曹学芹运用北方口语的能力灵活巧妙,
红楼梦完成了高度成熟的文学语言,
朱光潜"谈文学"中,就以红楼梦廿八回,宝玉像黛玉诉说心事,作为例子:

"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著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

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收拾的乾乾净净,收著;等著姑娘到来,

一桌子吃饭,一床儿上睡觉。ㄚ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ㄚ头们想到。

我心里想:姊妹们从小儿长大,亲也罢,熟也罢,和气到了底,才见的比别人好。

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睛里!"

就如同朱光潜所言,这么一大车子话,从头到尾念下来就是流畅顺当得很,
"多么顺口 多么能表情 一点不做作 一点不拖杳"(朱光潜语)
这种一长串,读了能知其声口 知其情绪 知其心性,的话后四十回真的少了许多,
前八十回口齿逼人,一张嘴比刀子还利的黛玉姑娘,后头实在消沉的可以,
论贾雨村 八股文一段更是大大违反黛玉的个性,这是极大的错误。
(黛玉是绝对不会要宝玉去求取功名的,更不会说出"取功名,也清贵些"这种话)

后四十回的凤姊也是一整个失色,尽管世道衰微 家道中落
但她可是效戏彩斑衣 持强羞说病的凤辣子啊,
黛玉死后,她说笑来安慰贾母的那一翻话实在大失水准,
(同五十四回,在元宵夜宴人人争听的笑话相比。)
九十四回,形容凤姊用"娇怯怯",也实在怪不可言。

后四十回最大为失色的,可能是原本形象鲜明的人物模糊了面貌,
曹雪芹对人物的塑造是相当用心的,不论地位高低,他笔下的人物皆有独特之处,
他用衣著 用住处 用行事 用言语来替人物塑型,
宝钗的姓氏 服用的冷香丸 居住的蘅芜院朴素如雪洞,这个姑娘的性格已跃然纸上
黛玉的潇湘馆,她的住所所弥漫的药香、她教导鹦鹉平日素喜的诗词,
不用再使用形容词,就可以知道这个姑娘平日是过著多么如隐士般 诗境的生活。

后四十回的作者或许受限才力,在描写不论是人 是物 是景,可就懒惰多了。

八十五回黛玉过生日,高鹗是这么描写的:

"那黛玉略换了儿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

曹雪芹是从来不用实笔来描写黛玉的面貌衣著,她如仙,她不同世俗。
就算要描写,曹雪芹笔下没有"新鲜衣服"这种说法的,
他有银花撒红半旧大袄 松绿撒花绫裤 锦边弹墨袜 厚底大红鞋(宝玉)
有蜜合色的棉袄 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 葱黄绫子棉裙(宝钗)
有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 五色蝴蝶鸾条(宝玉)
有缕金百蝶穿红大云缎窄袄 五彩刻丝青银鼠挂 翡翠撒花洋绉裙(凤姊)
.........多不胜数,连丫环的衣著也是描写的相当仔细的。

八十五回接著描述大家子团聚,这种场面前头曹雪芹描写的有多热闹详细,

他也不会用这种"这里接连著亲戚族中的人,来来去去,闹闹嚷嚷,车马填门,
貂蝉满座。真个是:花道正开蜂蝶闹 月逢十足海天宽"这种现成成语打发过去的。

随手翻书,找了一些例子,当然只是极小的部分,希望对您有些帮助。

具体差异分析如下:

1.整体性:

前八十回里面各种伏笔可谓是付延千里遥相呼应,可以看出作者苦心设计出来精密的创作架构。到了续作,续作者无意钻研原作者前八十回的各种伏笔,完全是令起炉灶,自己随心所欲安排情节发展。

2.文学性(文笔):

熟读一百二十回本并将前八十回本与后四十回比较不难发现,续作远达不到原作在叙事方面,诗词歌赋方面的水准。

3.原作统一性:

关于故事和人物最后的结局,完全与原作的各种暗示与明示相违背。高鄂的续书只是在使红楼梦这本残作变得完整这一方面存在一定意义,但是在其他方面可以好不夸张地说违背了曹雪芹原本红楼梦的创作原意,甚至不能把它称之为红楼梦的一部分。高鄂跟曹雪芹本不是同时代的人,两人出生相差两百年,统一度自然不高。

4.人物表现手法(语言):

单讲黛玉,曹公前八十回基本上都是虚写,这虚写又教人实在性地了解到黛玉这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觉行文中有突兀之感,方称得上是红楼入梦里,梦里梦红楼。然而,后四十回高鄂所作,便转入实写,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但终究唏嘘遗憾。若是曹公写完红楼,它不仅是名著,也能教给许多文字工作者更多可贵的文字经验。


拓展资料: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鹗应友人程伟元之邀协助编辑、整理、出版《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适作考证,红学界长期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系高鹗续成。进入21世纪,这一说法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全本《红楼梦》停止使用"高鹗著""高鹗续"等字样,更新为"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标志着"高鹗续书说"发生动摇。红学家俞平伯临终遗言:"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指出:"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楼梦》



前80回和后40回不是同一人所作,1-40回共出现165种植物,41-80回出现161种植物,而后40回只出现了61种植物,反差之大,可见不是同一人所作。

前八十回是太好咯!而后来的补的太差咯!完全是对封建礼教的歌功颂德,与曹公相差太远咯!

后四十回书中文字大部分出自原作者之手。
后四十回本来没有太多的问题,但由于胡适先生的“大胆假设”,使后四十回的问题才成了一个大问题,现在看来,如果当年胡适先生不对后四十回做出那种结论,胡适的“大胆假设”的关于《红楼解梦》一书的各种论断,就都站不住脚了。后四十回的确是有一点儿问题的,可能有几回不是原作者所做,但大部分章回还是原作者所做,有的章回还特别精彩,甚至放在全书之中都是最精彩的。————详情请见今日头条《红楼解味》系列之八、九


红楼梦前80回故事梗概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班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芸轩里召将飞...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差在哪了?作为一个高中生 看不出来啊 能不能具体讲...
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在思想旨意、宝黛性格、艺术风格上均存在差异,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在用词和描写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全书所有的生僻字都出现在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一个也没有;全书描写亭台楼阁265次,绝大部分都在前八十回,后四十回共有五处。 很多读者在读到后四十回时,往往会觉得后四十回索然无趣。后四十回中,...

后人对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前八十回和高鹗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
对前八十回 肯定是赞赏拉 高颚的后四十回各有不同 有人说他写的好 有人说他写的不好 但无论说他写的好的还是说他写的不好的 都说他写的没有曹雪芹写的好 我个人认为 高颚写的虽然不如曹雪芹 但也不想不少人说的那么不堪 他把有些人的结局写的还是没太偏离曹雪芹的原意的 我想说的是大...

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到底是不是同出一人之手?
他认为小说中的诗词是在暗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而实际上有些人物的结局并不按照诗词所预言的那样,所以他提出小说的前80回与后40回有明显的矛盾,进而猜测《红楼梦》前后两部分可能由两人所作。而高鹗的同年进士张船山在《赠高兰墅鹗同年诗》题解中写道:“传奇《红楼梦》后四十回俱兰墅所补。”于是...

《红楼梦》前八十章(曹雪芹写)和后四十章(高鄂写)的人物性格有什么矛盾...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认为《红楼梦》过时的话我不能接受。 至于说到高鄂的续,看前八十回与看后四十回感觉完全两样,所以看后四十回的次数比起前八十回起码要去掉个“0”。如果说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是“天之理”,而高鄂的后四十回是“人之情”。高鄂用他所有的才力尽力写了黛玉的香消玉陨,而对于曹雪芹一开始就在...

《红楼梦》后四十回到底是谁写的?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高鹗续书说: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在思想旨意、宝黛性格、艺术风格上均存在差异,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自注云:“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因此,胡适、俞平伯、顾颉刚、吴世昌、周汝昌、李希凡、蔡义江等学者把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判给了高鹗。深圳大学...

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除了高鄂还有谁写了
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程伟元,江苏苏州人,乾隆后期,在京化数年之功,搜罗《红楼梦》残稿遗篇,并邀友人高鹗共同承担“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的编务,三印《红楼梦》。己卯本卞藏本甲辰本编者的话《红楼梦》是曹雪芹耗尽一生心血著写的一部传世之作,也是他一生唯一的著作。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是什么?
《红楼梦》前40回每回的故事梗概如下:●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英莲丢失;士隐出家,士隐解“好了歌”。●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士隐丫头娇杏被雨村看中。雨村发迹后先娶娇杏为二房,...

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什么丢失?
多数专家认为,原因是《红楼梦》最初在朋友的小圈子里传抄批阅的时候,被借阅者弄丢了。“畸笏叟”在脂砚斋版第二十回中批注说,“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狱神庙慰宝玉》指的是贾府被抄家、贾宝玉被关进...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红楼梦》的作者前80回 是曹雪芹, 后40回是 高鹗。虽然有后人作了续编,但以高鹗的最为符合。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 前一首诗的标题透露出,曹雪芹又叫曹芹圃,这在有关曹雪芹的资料极...

永川市15761292779: 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不同之处 -
稻震欧来: 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后八十回是高鹗续写的,高鹗大部分尊重曹雪芹原意,但香菱和王熙凤的结局和判词有出入.

永川市15761292779: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有什么不同吗? -
稻震欧来: 回答不同!红学研究也好多年了.对红楼梦的研究更深.但到底是怎么样的谁也说不清楚.可以说那是一个历史.我们现在的研究虽然有可以通过某种规律去找到答案.但并不能说他完全对.对于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说法也有很多.到底那是真那是假还望看官自己感悟!满意请采纳

永川市15761292779: 到底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有不同吗? -
稻震欧来: 前80回是曹雪芹原装正版的《红楼梦》,在第81回中的故事情节开始与前面的有明显的矛盾,因为后40回是高鄂续写,完整的《红楼梦》才得以广泛流传.

永川市15761292779: 《红楼梦》,觉得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有些什么异同 -
稻震欧来: 程高(程伟元、高鹗)本<<红楼梦>>为曹雪芹…… 曹雪芹死后不到三十年,程伟元、高鹗整理补足并刊刻付印了由不知名者续写了后四十回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从此,小说才得以“完整”面目呈现于世.《红楼梦》版本也就因此分为...

永川市15761292779: 红楼梦前八十回跟后四十回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
稻震欧来: 前八十回中薛宝钗的形象为人大度,后四十回中薛宝钗的形象则是一个城府颇深、颇有心计的女子.后四十回的悲剧色彩较为浓重.我个人认为前八十回曹雪芹的作品更有深意

永川市15761292779: 如何判断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 -
稻震欧来: 这个应该是有据可查,不是一个作者,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补全.

永川市15761292779: 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的差别是什么?
稻震欧来: 前八十回是太好咯!而后来的补的太差咯!完全是对封建礼教的歌功颂德,与曹公相差太远咯!

永川市15761292779: 《红楼梦》后40回思想性、艺术性不及前80回有哪些表现 -
稻震欧来: 偏离了曹雪芹的主流思想,而且高鄂和曹雪芹没法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后面描写的太烂,艺术效果远远不及前者,特别是黛玉的死,写的太庸俗,等等.你自己体会吧,曹雪芹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永川市15761292779: <<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作比较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
稻震欧来: 一、首先要说文笔,看到八十一回时,灵性大失,会感觉突然暗无天日.就拿以往那些小丫鬟来说,曹翁描写的多么生动,一个个都是单独的灵魂,再看后四十回,什么跟什么呀,都成了提线木偶. 二、曹雪芹有多处暗讽皇家,但是后四十回的...

永川市15761292779: 为什么红楼梦前八十回比后四十回写的节日多
稻震欧来: 原因:一:前八十回按曹公的写作方法,是写了四大家族 复兴,盛极,衰困,而正要写到贾府遭大难之际.而通行版后四十回是由高鄂所写,虽然也写到了贾府遭难,但与曹公原笔原意相关较大.尽管如此,后四十回的整个形势,加上主要角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