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小说”的特点

作者&投稿:康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寻根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寻根文学的特点:
一是寻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自我
二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
寻根文学彻底摒弃了对生活和历史进行单纯政治层面剖析的创作手法,而把探寻的笔触伸进了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结构中去,超越政治批判层面而突人到历史文化反思层面。
从宏观上说,它表现为现实主义时期文学进程中一种必然的深化、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批判、对人类理性天空的向往。尤为重要的是寻根文学虽然也写民俗,但并不停留新旧民俗的斗争上。

扩展资料
寻根文学兴起的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想也与其他经验和技术一起进入中国,但是如何应对这些思想,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两种主要看法:
一种认为就应该学习模仿。连文学艺术上的现代派也被当作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全不考虑现代派艺术在西方正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抗 ,还有一种认为“现代化”这个目标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环境不同,文化基础也不相同,它所呈现的模式,尤其是文化上的发展模式,是不应该相同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寻根文学

①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索中国文化的重建的可能性;②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的地域特色;③在表现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按时抽象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云内涵。

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寻根小说在向传统文化回归时表现出对具有原始风貌、异域情调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偏好,这种原始情结的出现既有作家自身的原因,也与外来文学的影响有关,同时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寻根小说在具体作品中对原始或半原始文化表现出批判、认同或二者兼而有之的三种倾向。

扩展资料:

寻根文学最早出现:

当代文学创作中的文化寻根意识最早体现在朦胧派诗人杨炼的组诗里,包括他在1982年前后写成的《半坡》、《诺日郎》、《西藏》、《敦煌》和稍后模拟《易经》思维结构写出的大型组诗《自在者说》等。

在小说领域里,则是起于王蒙发表于1982年到1983年之间的《在伊犁》系列小说。

1983年以后,随着贾平凹的《商州初录》、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等作品的发表和引起轰动,许多知青作家加入到了“文化寻根”的写作之中,并成为这一文学潮流的主体。

1984年12月,在《上海文学》杂志社与杭州《西湖》杂志社等文化单位在杭州举办的座谈会上,许多青年作家和评论家讨论近期出现的创作现象时提出了文化寻根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寻根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寻根小说



寻根小说: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从作家选取的某个地域做为切入文化层面基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把"寻根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化寻根"和"乡野文化寻根"两个大范围。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寻根小说在向传统文化回归时表现出对具有原始风貌、异域情调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偏好,这种原始情结的出现既有作家自身的原因,也与外来文学的影响有关,同时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寻根小说在具体作品中对原始或半原始文化表现出批判、认同或二者兼而有之的三种倾向。
纵观整个寻根小说潮流,发现寻根小说在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时,很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那些具有原始风貌、异域情调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偏好。比如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小说描写了黑龙江“野蛮女真人使犬部”,韩少功的《爸爸爸》和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则描写了充满神秘色彩的穷乡僻壤和闭塞山寨中人们的生活,其中结合了大量的神话、传说、野史、祭仪等非现实和超现实内容;另外还有乌热尔图笔下的马嘶、篝火和暴风雪,张承志笔下的蒙古草原,邓刚《迷人的海》中的老海碰子,《盐柱》中原始生命的图腾等等。总之,这些原始或半原始的社会生活形态是寻根派作家们擅长的题材领域,这既构成了寻根小说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成为应当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首先,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文化讨论热潮,文学作为文化的载体,必然要受到文化讨论的影响,由此引发文学领域的文化寻根思潮。寻根派作家们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
从另一方面来看,“寻根”者也有触及到了文化之根的。譬如陈忠实《百鹿原》。陈忠实虽本意欲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进行反思。但由于他本人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痴情注定了他在彷徨失望的今天要对民族之“根”进行一番善意的挖掘。他对百嘉轩的矛盾性人格的塑造就反映了他这一“寻根”倾向。他希望找到那种挺拔坚韧的人格和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来为新的社会注入一剂兴奋剂。但是传统道德高标和人性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百嘉轩身上表露无遗。我们对百嘉轩形象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百嘉轩的坚韧人格魅力就必须承认他的“伪”的合法性,肯定他的道德要求就是否定其人性,也必然走向“伪”,走向鹿子霖,也就是倡导寻求传统文化中阴暗之根了。这种“寻根”过程中所遇到的二律背反式的困境足以给“寻根”者们当头棒唱。他们自己也不知所措。显然,“寻根”者们需要对他们所寻求的“根”进行大的调整。从而才有可能从形而上的高度来把握民族文化之“根”的实质。
如果我们撇开流派意义来看“寻根”小说。它们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整个浮躁的当代文学中的“精品”。一方面它们从“失语”状态的当代小说中脱颖而出。拓宽了其本不甚宽的题材,也间接地给人以自信,即使这种自信没有经过理性论证,很难站得住脚。另外它们所塑造的一些艺术形象和语音张力也可以说是矮子里的将军,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中,特别是小说界的一个小高潮。不从历时角度分析,忽略无情的时间的冲洗,仅只置于当代中国文学中,它无疑有它的生命力。这些已有很多相关论证,就不赘述。但是显然整个当代中国文学的成就是难以与世界文学相提并论。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不追究寻根文学作为文学流派的价值,寻根者们的在前文已有提及的硬模硬仿也的确是他们文学创作本身的一处硬伤。文学的价值在于它的“唯一性”。在前面一旦有人用过某种技法,后边的人就会有意识地回避。否则,第一个写“林妹妹”的人固然是一种艺术创作,而后面仿效的人却只能是效率的东施,学步的邯郸客人。如果说扎西达娃的小说与《百年孤独》的相似性可以找到理由或借口的话——两个民族的文化乃至心理结构等方面都有某些相似性。那么在地域文化与民族心理上与拉美有着天渊之别的汉民族中,这种模仿则显得幼稚无比!像红高粱模仿其打破时空的叙事方式《归去来》、《古里——鼓里》对小说的单纯的陌生化处理,小说环境气氛神秘的设置的模仿。《古里——鼓里》所描述的那个地方“周遭总象有一道屏障,人走到一定的界限再折转回来,鸟飞到一定的界限再折转来,连太阳和月亮也如出一辙。周而复始,一切终在循环往复,也没有新的东西进来,……”。人们像蒙在鼓里,对科学置若罔闻。这种麻木不仁的生活状态,正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那个百年仍“贫穷”、“孤独”、“毫无变化”的马孔多镇的翻版。人们在不停地回忆往事,由现在到将来又回到过去,一切的一切都在往返不断地循环往复。小说与其说是借鉴还不如说是照搬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手法。即使“移植”的手术高明,但毕竟心虚。两个民族的差异太大了,在文学上的刻意模仿总让人恶心。“民族性是文学艺术具有世界性的重要因素”。对于这一点,寻根小说家们似乎是铭记在心的,但在创作实践中却又往往不自觉地照搬西洋文学,尤其是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模仿。不明白的人一看:哟,怎么中国民族文化全带上了拉美的印迹,莫非是同源?或者是厉害的鸟儿衔来了远隔重洋的文化种子?
这样讲倒关不是反对他们口口声声的“借鉴”、“借鉴”甚至是必要的。但是这种“吃什么拉什么”的不消化的“借鉴”只能是模仿。“越写越像某大师,后来干脆连大师的也懒得模仿了”,于是还乎自恋地“不断地复制自己的成功之作”。“寻根”小说家们用他们的创作实践在为当代中国文学添枝加叶的同时,也为这个时代抹了一笔黑:这是怎样的一个毫无创意和浮泛的时代!郭熙志说:“这是来自一种模仿的冲动,拉美魔幻文学的爆炸,使寻根者们觉得有类似的‘国情’。以更深的心态来讲,寻根还有一种长期锁闷之下的突变。这种心态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观念牵引下急于得到外界承认,所谓‘走向世界’。”他们既已功底不厚,又无心加强自身理论素养,更无法静下心去真正思索“寻找民族的东西”,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更谈何冲上世界?
总而言之,“寻根”文学的倡导者们及其实践者们由于自身对文化断裂带的认识偏差,对传统文化中他们要寻觅的“根”定位不准,再加上其在吸收时又不能消化和自笛才情的缺之,更重要的是其对自身价值定位的模糊和既急于超越,又无法超越的浮躁造成了他们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的越位和混乱。“寻根”文学作为在理论和创作上都颇有影响的一派显然名不副其实,更没有起到作为文学流派应有的作用。同时其作为散乱无章的当代文学群体中一员也有其不可回避的痼疾。这样,“寻根”文学只能是文学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这对于急于走上世界的当前中国文学无疑是一个提醒。今天再来分折它,倒并非怀旧或没话找话,希望方家们能以一种正常的心态对待或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落差问题。

快餐文学,不必咬文嚼字,一笑而过

①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索中国文化的重建的可能性;②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的地域特色;③在表现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按时抽象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云内涵。

精神寄托
和心灵上的慰藉


寻根小说的特点
寻根小说的特点:1、寻根小说在向传统文化回归时表现出对具有原始风貌、异域情调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偏好,这种原始情结的出现既有作家自身的原因,也与外来文学的影响有关,同时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2、寻根小说在具体作品中对原始或半原始文化表现出批判、认同或二者兼而有之的三种倾向。3、寻根小说...

寻根小说的特点。
【答案】:寻根小说在向传统文化回归时表现出对具有原始风貌、异域情调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偏好,这种原始情结的出现既有作家自身的原因,也与外来文学的影响有关,同时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寻根小说在具体作品中对原始或半原始文化表现出批判、认同或二者兼而有之的三种倾向。

()的特点是力图用现代意识探寻民族文化的得失,以及民族精神重建的可能...
解析:“寻根小说” 小说的特点是力图用现代意识探寻民族文化的得失,以及民族精神重建的可能性,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等。

“寻根小说”的特点
寻根小说在向传统文化回归时表现出对具有原始风貌、异域情调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偏好,这种原始情结的出现既有作家自身的原因,也与外来文学的影响有关,同时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寻根小说在具体作品中对原始或半原始文化表现出批判、认同或二者兼而有之的三种倾向。

简述寻根小说的特点及作家的创作倾向及寻根文学对当代文学的意义?
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 (1)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2)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3)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作家写作倾向:(1)文化批判型。对传统文化持审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2)文化认同型。对传统文化持一种理解、认同、肯定的态度...

寻根小说
寻根小说的主要特点 1. 地域文化的体现:寻根小说常常以特定的地域为背景,深入挖掘和展现该地区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以及人文景观。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细致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氛围和地域情感。2. 家族传统的探究:家族在寻根小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说通过家族的兴衰、变迁,反映更广泛的社会文化...

名词解释寻根小说等!
寻根小说是一种文学流派,主要特点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深入挖掘人物、事件背后的历史根源和文化底蕴。这类小说往往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和文化内涵,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描绘和对人物命运的刻画,展现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变迁和文化传承。详细解释:1. 定义与特点 寻根小说流派起源于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度探索与...

寻根小说名词解释
寻根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特点是对传统文化、民族心理进行深入挖掘,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寻根小说的背景是文革后的文化反思和西方现代思潮的涌入。在文革期间,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

溜索为什么是寻根小说
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1)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2)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3)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阿城的《溜索》很符合。

寻根小说名词解释。
寻根小说: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

望奎县19118934038: 寻根小说的特点
於秒硫酸: ①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索中国文化的重建的可能性;②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的地域特色;③在表现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按时抽象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云内涵.

望奎县19118934038: 寻根小说艺术特色 -
於秒硫酸: 小说属于语言艺术的一个范畴.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望奎县19118934038: 寻根 - 寻根文学的特点是什?寻根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於秒硫酸: 简单的说就是乡土文学 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积极、诚心为你解答,给个好评吧亲,谢谢啦

望奎县19118934038: 结合汪曾祺小说《受戒》谈谈寻根小说的特点及艺术形态 -
於秒硫酸: 给楼主一个网站 里面是关于汪曾祺先生的研究的一些合集 http://www.iwangs.com/bbs/simple/index.php?f72.html

望奎县19118934038: 寻根文学的艺术特征?
於秒硫酸: 寻根文学的艺术特征是:文人多以热爱故乡、怀念家乡为题,或以热爱故乡、怀念家乡为表达内容,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望奎县19118934038: 寻根小说 - 搜狗百科
於秒硫酸: 第一,在文学上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 第二,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 第三,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 但这些方面并非绝对分开,许多作品是综合表达了“寻根”的意义. 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望奎县19118934038: 什么叫寻根文学?说一说你的理解? -
於秒硫酸: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四学生,接下来由我从概念、代表作家作品、态度以及产生原因这四方面对其进行解读. 一、寻根文学的概念 寻根文学又可以称之为寻根小说,寻根小说的创作在1985年前后形成,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

望奎县19118934038: 简述寻根文学的类型 -
於秒硫酸: 寻根文学主要有四种类型: 1,文化认同型(持赞同态度),以阿城、邓友梅等为代表; 2,文化批判型(持否定态度),以韩少功、王安忆等为代表; 3,辩证对待型,以李杭育、冯骥才等为代表; 4,原始生命型,以扎西达娃、乌热尔图等为代表.

望奎县19118934038: 寻根小说的特点
於秒硫酸: 精神寄托 和 哀思 为主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