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采莲曲写出了什么场景

作者&投稿:封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采莲曲(王昌龄)的赏析~

《采莲曲》(王昌龄)赏析
这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前两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乱”字用得十分微妙,“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也更显荷叶罗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


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采莲曲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诗文如下:
采莲曲二首(其二)唐 ·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作品简介
《采莲曲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此诗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也足见诗人的独具匠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王昌龄的《采莲曲》赞美了采莲女的劳动,借景抒情,刻画出采莲女纯朴、自然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场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王昌龄的《采莲曲》共有两首,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诗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扩展资料:
《采莲曲》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采莲曲》诗句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莲曲》

王昌龄的《采莲曲》写出了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欢乐场景。

原诗:

《采莲曲》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释义: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扩展资料:

在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

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

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

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莲曲二首 



  1、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的场景。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
  2、《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注释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4、创作背景
  在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莲曲。
  5、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1、写出了诗人看到少女边唱歌边采莲,长裙像荷叶一样翠绿,面容和两边的荷花映衬的美好情景。

2、在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酋长的女儿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就作了《采莲曲》。

3、《采莲曲》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儿混入莲池中隐没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


有关荷花的诗
写荷花的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j昌龄 荷叶罗裙一a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i。 乱入u池中3看不x见6, 闻歌始觉有人e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d方4】 杨万b里 毕竟西湖六8月3中7, 风2光不x与y四时同。

王昌龄最详细的简介??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

王昌龄的生平资料
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为最著名,如《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意境开阔明朗,情调激越昂扬,文字洗炼,音调铿锵。尤其后一首,深入浅出,寓意深沉,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一些反映“边愁”的诗,也是悲凉慷慨,沉深含蓄,使人吟味无穷。另有一部分描写妇女...

写景状物的诗句
写景状物的诗句 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ha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庐山石径逶迤入...

急需《从军行》王昌龄的资料!
殷璠对他评价颇高,说是“元嘉已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而“昌龄克嗣厥迹”,还举出“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代扶风主人答》)等“惊耳骇目”的句子,认为确是“中兴高作”。宫怨、闺情诗也颇佳,如《西宫春怨》、《长信秋词》、《采莲曲》、《闺怨》等。寄...

曹植、王昌龄的资料
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

曹植和王昌龄的生前背景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

王 昌龄写过的诗还有什么
王昌龄一生创作将近200首诗作,留下来的有181首。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七绝七十四首占盛唐的绝句的六分之一。有《王昌龄集》留世,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还有芙蓉楼送辛渐、闺怨、长信秋词五首、答武陵姚太守...

《采莲曲》的作者是谁?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以民歌般的语言,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健康活泼,如炎炎夏日中的阵阵荷风,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这首诗写...

采莲曲的全文赏析作者是谁?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以民歌般的语言,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健康活泼,如炎炎夏日中的阵阵荷风,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这首诗写...

朔城区17624473473: 王昌龄的诗《采莲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
采巩五味: 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是一幅流动的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没让她们在这流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

朔城区17624473473: 采莲曲 王昌龄的情景是什么,不少于200字 -
采巩五味:[答案] 答: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裳就像是同一种颜色的衣料剪裁的,鲜艳的荷花与粉红的脸儿相向盛开. (船儿)杂乱的驶进荷塘里面,这时哪里是荷叶荷花,哪里是采莲姑娘,一点也分辨不清了,听到歌声才知道是她们过来了. 虽然不够200字,不过你在修...

朔城区17624473473: 采莲曲 王昌龄 第一 二句描述了怎样的景象 -
采巩五味: 第一二两句描写的是采莲女和荷叶、荷花互相映衬的美丽景象——荷叶和罗裙,荷花和面庞相互衬托,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了一幅美妙和谐的图画,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原文: 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

朔城区17624473473: 王昌龄的采莲曲描写了谁 和什么景物 -
采巩五味: 王昌龄的《采莲曲》写出了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欢乐场景.《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

朔城区17624473473: 王昌龄的采莲曲写出了什么场景 -
采巩五味: 王昌龄的《采莲曲》写出了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欢乐场景.原诗:《采莲曲》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释义: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

朔城区17624473473: 采莲曲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罗裙什么采莲女的 -
采巩五味: 《采莲曲》这首诗描写了荷叶罗裙一色裁,衬托采莲女子的美貌. 原诗: 《采莲曲》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释义: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

朔城区17624473473: 王昌龄的采莲曲写出了什么场景
采巩五味: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

朔城区17624473473: 采莲曲描绘了什么景象 景象哦!!! -
采巩五味: 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好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朔城区17624473473: 王昌龄<<采莲曲>>的诗意 -
采巩五味: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原文: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

朔城区17624473473: 王昌龄的采莲曲赞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
采巩五味: 王昌龄的《采莲曲》赞美了采莲女的劳动,借景抒情,刻画出采莲女纯朴、自然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场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王昌龄的《采莲曲》共有两首,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